——公元181年——
趙雲推測過,兩位師父為何要在此時讓自己下山遊曆。
他此時尚未加冠,對於學到的東西沒有完全融會貫通,雖然武藝上已經能完敗一般的好手,但如果遇到真正的高手仍然會戰敗——比如童淵師父。
照理說,他應該再修行幾年,可以獨當一麵時再外出才是。
但那樣的話,便很難看到“真相”了吧?
天下將亂,兩位師父交談時不止一次地做出了這個結論,皇帝貪財,外戚幹政、宦官當權,諸王野心勃勃,世家擁兵自重,這些都是小事(?)。
真正的問題在於,朝廷缺乏可以震懾宵小的武力,隻是一場導致洛陽暫時政令不通的瘟疫,那些早在前漢便降服,無根無基的羌人就敢趁勢而起,涼州駐軍不但毫無還手之力,如邊章、韓遂等漢將更是直接從賊。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朝廷緊急征召的五軍校尉、三河騎士,聽起來規模龐大,實力超群,其順利擊潰叛軍的戰績也證明了這點——即使拋開“南華仙子”的那一記“火流星”,他們也相當能打。
那麽,朝廷本身的軍隊在哪裏?做什麽?
他們在“守衛洛陽”。
如果那些在前線打生打死的將士們知曉,背後有一支“友軍”在提防他們反叛時,不知會作何感想。
事實上,根據傳聞,這支完全由“十常侍”控製的禁軍部隊裝備精良,戰力超群,但幾乎從未離開過洛陽,更有傳言稱,“劍聖”王越曾經對它的建設出過力。
所以,朝廷,或者說那位皇帝陛下,對除司隸外的其他州府完全不信任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當然,這也與連續幾任皇帝都因為無子而崩,繼任者由外戚按照他們的利益選擇推舉登基有關,雖然這批外戚多半會在皇帝成年想要掌權時倒大黴,但並不能阻止有些人飛蛾撲火。
說回趙雲的遊曆,如果再過三五年,以一種“有為青年”而非“半大少年”的姿態外出,隻會遭遇各種拉攏,想尋找正確的治世之策?屆時趙雲可能會發現,幾乎所有招攬自己的人都十分讚同自己的“治世之策”——即使它還沒被總結出來。
“師父命我下山觀察那幾位在涼州平亂時大放異彩的‘英雄’,看看他們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如何。”最終,趙雲如是對趙良輔說道。
這是張角師父教導的話術,說的是實話,而且不曾有所隱瞞,隻是稍稍換個順序,便不會將“尋找治國之策”這個略顯囂張的目的表現出來了。
“哦,確實應當如此,”趙良輔應道:“吾兒本領出眾,若是早生十年,此西涼之戰中定能將那些將軍校尉的風頭全數蓋過,那麽,先去考核一下誰適合當上官也好,待下次胡人入寇、偽王反叛,又或再出一個王莽時,便是你建功立業之時。”
聽起來父親對這大漢會一直安穩也沒什麽信心的樣子……
“兒子聽聞近日將有朝廷凱旋隊伍經過郡中,不知是哪位將軍所部?”趙雲沒有接這句話,隻是問起之前聽說的事。
“是幽州公孫家的長子,公孫瓚,”似乎由於消息非常準確,趙良輔沒有遲疑地答道,“他在此戰中率騎兵立下大功,被封為騎都尉,回幽州正式上任,似乎還要順路前往涿郡一趟。”
“哦。”趙雲點點頭,根據傳聞,此人似乎也是用槍的,倒是可以討教一番。
“另有其他河東、河南騎士趕回原籍,大部分將領都原位提拔,那個大司農之子,曹操曹孟德似乎得了貴人青眼,被任命為濟南相,直接帶兵上任。”趙良輔又思索了片刻:“哦,還有西北遊俠統領董卓,以及他手下號稱‘天下無雙’的呂布,則留在涼州穩定局勢,並等待朝廷封賞……其他將領都不甚出名,至少為父不曾聽過傳聞。”
“如此……”趙雲回想了一下各處的地形,自覺應該能在他們抵達目的地之前分別見上一麵,若是騎馬……等等,馬匹可以帶入“彼世”嗎?
“另外,為父答應你的兩萬人馬還在籌建,目前已經有三千多啦,莫要著急,待你決定出山時定然會準備妥當。”趙良輔大力拍著胸口言道。
“蒙父親好意,但兵貴精不貴多,五千足以,若有多招兵士的錢糧,可以用於提升原本士卒的武器鎧甲、訓練夥食。”趙雲無奈,隻能勸道。
“哦,說來也是,那個國主最近巧立名目的稅越發多啦,不知何時可能便會冒出個‘私兵數量稅’來,吾兒果然聰明。”趙良輔恍然道。
“……父親謬讚。”
————
趙雲在家中住了幾日,以等待公孫瓚的隊伍經過,然後他發現自己開始想念“武人之館”了。
首先是兄長趙風,他不知從哪糾集來一批年齡相仿的半大少年,把趙雲叫出來之後宣稱“你們看,趙子龍確實是我弟弟,我沒騙你們吧。”,然後趙雲就得想辦法證明自己是自己,並演示一些“仙法”。
仙法當然有,但隻能挑選那些用出來既能唬住這班少年,被他們告知家中長輩後,閱曆較高的成年人能想出“關竅”,卻不會因此看低趙家的技巧來施展。
然後是母親,她不知從哪搬來一大堆常山相熟人家的女兒名冊,說要讓趙雲自己挑選個媳婦……他還不到十五歲!……仔細看那些記錄的話,這批某家某氏的女孩也大概是這個年歲,但一個個剛齊笄的小姑娘你說她們“俏皮可愛”、“蕙質蘭心”就算了,“賢良淑德”、“高貴優雅”是怎麽回事?
趙雲最終以“還未出師,不談私情”為借口混了過去。並決定盡快找一個“正確的治世之策”並參與其中,他可不信還會有哪個主公替屬下牽紅線。
最後是父親,趙良輔的做法還算正常,他以“去見大官必須穿戴氣派”為由,替趙雲打造了一套輕型盔甲,足夠合身,而且為他將來的成長預留了空間。
但麻煩的地方在於,父親的審美很成問題,他在聽說趙雲的武功叫做“百鳥朝鳳槍”之後,特地叮囑鐵匠在頭盔上加了鳥喙,又在盔甲後擺綴上了鳳凰尾羽形狀的裝飾——這根本不像鳳凰,更像是孔雀。
如果說趙雲這幾天有什麽明顯的收獲,便是如何進出與利用那個世界稍微有了眉目。
經過在演武場新挑飛一幹家丁護院的兵器之後,趙雲初步判斷出,在那些含有鳥類的詩句中,有出、歸、去、來等字樣,或者結束動作是橫斬或豎劈的招式,均能打開通向那個世界的通道,它對“此世”的人與物毫無影響,也不能被看到,而隻要自己走過去,就會瞬間穿過抵達對麵。
對於趙雲攜帶的物品,無生命的東西毫無影響,但其它嚐試的動物,比如貓狗、雞鴨,又或驢馬,均會在進入那個世界之後直接陷入沉睡狀態,或許人也是如此,但他並不敢貿然相試。
另外,趙雲對於張角師父所說,它像是在“飄動”之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此世”到“彼世”時,位置會有無法確定的偏差,或一兩尺,或十餘步,但從“彼世”歸來,則異常精確。
這等情形,看上去就像是兩張層疊在一起的地圖,下麵的相對穩固,而上麵那張正在隨風漂移,隻有趙雲這顆“釘子”穿過,將兩個世界“釘”在一起時,它們才會“重合”。
想到這個比喻之後,趙雲對“聖人之館”和‘武人之館’的神出鬼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自己距離親自做出那種操作的水平尚遠。
目前這種“穿越”除了能用於越過戒備森嚴的守衛之外,趙雲還想不到什麽可用的地方。
戰鬥中能夠起個出其不意當然好,但由於需要特定的招式或動作,麵對同等或高於自己水平的敵手往往用之不出,而用於對付弱於自己者——那就更沒有必要了。
或許,可以一槍刺出,槍頭在半途隱沒,再次出現時便位於敵方咽喉?趙雲認真地思索了它實現的可能,發現可能其實是有的,但憑自己摸索絕對做不到。
除此之外,隨著公孫瓚的大軍逐漸接近,趙雲也從越來越詳盡的傳言中了解了公孫瓚此人。
在這次平亂中,公孫瓚所部真正出了大力的人是他的副將劉備劉玄德,這支交給他帶回幽州的數千人也是他們的老師盧植所贈。
其他在市井中流傳的還有曹操曹孟德、袁紹袁本初,荀諶荀友若、夏侯兄弟,以及一夥奇怪的,必然會數錯人數的江東隊伍。
不過,最常被人提起的還是留在西涼的呂布呂奉先,以及他那支“陷陣營”,雖然聽聞被叛軍某支逃掉的特殊騎兵擊敗過一次,但那句“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還是相當朗朗上口,以至於趙家某些家丁在訓練時都會蹦出來這麽一句。
終於,在趙雲開始思考要不要先離開以躲避過於熱情的父母兄長時,公孫瓚的大隊人馬到了。
喜歡收集末日請大家收藏:()收集末日。
趙雲推測過,兩位師父為何要在此時讓自己下山遊曆。
他此時尚未加冠,對於學到的東西沒有完全融會貫通,雖然武藝上已經能完敗一般的好手,但如果遇到真正的高手仍然會戰敗——比如童淵師父。
照理說,他應該再修行幾年,可以獨當一麵時再外出才是。
但那樣的話,便很難看到“真相”了吧?
天下將亂,兩位師父交談時不止一次地做出了這個結論,皇帝貪財,外戚幹政、宦官當權,諸王野心勃勃,世家擁兵自重,這些都是小事(?)。
真正的問題在於,朝廷缺乏可以震懾宵小的武力,隻是一場導致洛陽暫時政令不通的瘟疫,那些早在前漢便降服,無根無基的羌人就敢趁勢而起,涼州駐軍不但毫無還手之力,如邊章、韓遂等漢將更是直接從賊。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朝廷緊急征召的五軍校尉、三河騎士,聽起來規模龐大,實力超群,其順利擊潰叛軍的戰績也證明了這點——即使拋開“南華仙子”的那一記“火流星”,他們也相當能打。
那麽,朝廷本身的軍隊在哪裏?做什麽?
他們在“守衛洛陽”。
如果那些在前線打生打死的將士們知曉,背後有一支“友軍”在提防他們反叛時,不知會作何感想。
事實上,根據傳聞,這支完全由“十常侍”控製的禁軍部隊裝備精良,戰力超群,但幾乎從未離開過洛陽,更有傳言稱,“劍聖”王越曾經對它的建設出過力。
所以,朝廷,或者說那位皇帝陛下,對除司隸外的其他州府完全不信任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當然,這也與連續幾任皇帝都因為無子而崩,繼任者由外戚按照他們的利益選擇推舉登基有關,雖然這批外戚多半會在皇帝成年想要掌權時倒大黴,但並不能阻止有些人飛蛾撲火。
說回趙雲的遊曆,如果再過三五年,以一種“有為青年”而非“半大少年”的姿態外出,隻會遭遇各種拉攏,想尋找正確的治世之策?屆時趙雲可能會發現,幾乎所有招攬自己的人都十分讚同自己的“治世之策”——即使它還沒被總結出來。
“師父命我下山觀察那幾位在涼州平亂時大放異彩的‘英雄’,看看他們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如何。”最終,趙雲如是對趙良輔說道。
這是張角師父教導的話術,說的是實話,而且不曾有所隱瞞,隻是稍稍換個順序,便不會將“尋找治國之策”這個略顯囂張的目的表現出來了。
“哦,確實應當如此,”趙良輔應道:“吾兒本領出眾,若是早生十年,此西涼之戰中定能將那些將軍校尉的風頭全數蓋過,那麽,先去考核一下誰適合當上官也好,待下次胡人入寇、偽王反叛,又或再出一個王莽時,便是你建功立業之時。”
聽起來父親對這大漢會一直安穩也沒什麽信心的樣子……
“兒子聽聞近日將有朝廷凱旋隊伍經過郡中,不知是哪位將軍所部?”趙雲沒有接這句話,隻是問起之前聽說的事。
“是幽州公孫家的長子,公孫瓚,”似乎由於消息非常準確,趙良輔沒有遲疑地答道,“他在此戰中率騎兵立下大功,被封為騎都尉,回幽州正式上任,似乎還要順路前往涿郡一趟。”
“哦。”趙雲點點頭,根據傳聞,此人似乎也是用槍的,倒是可以討教一番。
“另有其他河東、河南騎士趕回原籍,大部分將領都原位提拔,那個大司農之子,曹操曹孟德似乎得了貴人青眼,被任命為濟南相,直接帶兵上任。”趙良輔又思索了片刻:“哦,還有西北遊俠統領董卓,以及他手下號稱‘天下無雙’的呂布,則留在涼州穩定局勢,並等待朝廷封賞……其他將領都不甚出名,至少為父不曾聽過傳聞。”
“如此……”趙雲回想了一下各處的地形,自覺應該能在他們抵達目的地之前分別見上一麵,若是騎馬……等等,馬匹可以帶入“彼世”嗎?
“另外,為父答應你的兩萬人馬還在籌建,目前已經有三千多啦,莫要著急,待你決定出山時定然會準備妥當。”趙良輔大力拍著胸口言道。
“蒙父親好意,但兵貴精不貴多,五千足以,若有多招兵士的錢糧,可以用於提升原本士卒的武器鎧甲、訓練夥食。”趙雲無奈,隻能勸道。
“哦,說來也是,那個國主最近巧立名目的稅越發多啦,不知何時可能便會冒出個‘私兵數量稅’來,吾兒果然聰明。”趙良輔恍然道。
“……父親謬讚。”
————
趙雲在家中住了幾日,以等待公孫瓚的隊伍經過,然後他發現自己開始想念“武人之館”了。
首先是兄長趙風,他不知從哪糾集來一批年齡相仿的半大少年,把趙雲叫出來之後宣稱“你們看,趙子龍確實是我弟弟,我沒騙你們吧。”,然後趙雲就得想辦法證明自己是自己,並演示一些“仙法”。
仙法當然有,但隻能挑選那些用出來既能唬住這班少年,被他們告知家中長輩後,閱曆較高的成年人能想出“關竅”,卻不會因此看低趙家的技巧來施展。
然後是母親,她不知從哪搬來一大堆常山相熟人家的女兒名冊,說要讓趙雲自己挑選個媳婦……他還不到十五歲!……仔細看那些記錄的話,這批某家某氏的女孩也大概是這個年歲,但一個個剛齊笄的小姑娘你說她們“俏皮可愛”、“蕙質蘭心”就算了,“賢良淑德”、“高貴優雅”是怎麽回事?
趙雲最終以“還未出師,不談私情”為借口混了過去。並決定盡快找一個“正確的治世之策”並參與其中,他可不信還會有哪個主公替屬下牽紅線。
最後是父親,趙良輔的做法還算正常,他以“去見大官必須穿戴氣派”為由,替趙雲打造了一套輕型盔甲,足夠合身,而且為他將來的成長預留了空間。
但麻煩的地方在於,父親的審美很成問題,他在聽說趙雲的武功叫做“百鳥朝鳳槍”之後,特地叮囑鐵匠在頭盔上加了鳥喙,又在盔甲後擺綴上了鳳凰尾羽形狀的裝飾——這根本不像鳳凰,更像是孔雀。
如果說趙雲這幾天有什麽明顯的收獲,便是如何進出與利用那個世界稍微有了眉目。
經過在演武場新挑飛一幹家丁護院的兵器之後,趙雲初步判斷出,在那些含有鳥類的詩句中,有出、歸、去、來等字樣,或者結束動作是橫斬或豎劈的招式,均能打開通向那個世界的通道,它對“此世”的人與物毫無影響,也不能被看到,而隻要自己走過去,就會瞬間穿過抵達對麵。
對於趙雲攜帶的物品,無生命的東西毫無影響,但其它嚐試的動物,比如貓狗、雞鴨,又或驢馬,均會在進入那個世界之後直接陷入沉睡狀態,或許人也是如此,但他並不敢貿然相試。
另外,趙雲對於張角師父所說,它像是在“飄動”之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此世”到“彼世”時,位置會有無法確定的偏差,或一兩尺,或十餘步,但從“彼世”歸來,則異常精確。
這等情形,看上去就像是兩張層疊在一起的地圖,下麵的相對穩固,而上麵那張正在隨風漂移,隻有趙雲這顆“釘子”穿過,將兩個世界“釘”在一起時,它們才會“重合”。
想到這個比喻之後,趙雲對“聖人之館”和‘武人之館’的神出鬼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自己距離親自做出那種操作的水平尚遠。
目前這種“穿越”除了能用於越過戒備森嚴的守衛之外,趙雲還想不到什麽可用的地方。
戰鬥中能夠起個出其不意當然好,但由於需要特定的招式或動作,麵對同等或高於自己水平的敵手往往用之不出,而用於對付弱於自己者——那就更沒有必要了。
或許,可以一槍刺出,槍頭在半途隱沒,再次出現時便位於敵方咽喉?趙雲認真地思索了它實現的可能,發現可能其實是有的,但憑自己摸索絕對做不到。
除此之外,隨著公孫瓚的大軍逐漸接近,趙雲也從越來越詳盡的傳言中了解了公孫瓚此人。
在這次平亂中,公孫瓚所部真正出了大力的人是他的副將劉備劉玄德,這支交給他帶回幽州的數千人也是他們的老師盧植所贈。
其他在市井中流傳的還有曹操曹孟德、袁紹袁本初,荀諶荀友若、夏侯兄弟,以及一夥奇怪的,必然會數錯人數的江東隊伍。
不過,最常被人提起的還是留在西涼的呂布呂奉先,以及他那支“陷陣營”,雖然聽聞被叛軍某支逃掉的特殊騎兵擊敗過一次,但那句“陷陣之誌,有死無生”還是相當朗朗上口,以至於趙家某些家丁在訓練時都會蹦出來這麽一句。
終於,在趙雲開始思考要不要先離開以躲避過於熱情的父母兄長時,公孫瓚的大隊人馬到了。
喜歡收集末日請大家收藏:()收集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