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分析


    議事完畢,所有的官員都離開了禦書房。禦書房內僅剩下李世民父子兩人。李世民吩咐內侍去準備些茶點上過來,忙碌了大半天還沒有來得及吃午飯,這幾乎是每一個打江山的皇帝的通病,什麽時候都是以國事為主,對於吃飯倒不是十分的講究。


    時間不長,內侍端來了差點,李世民在喝茶的時候,覺得今天的茶與往日不同,口味更加清淡一些,但是香氣卻令人的精神變得清爽。李恪見狀說道:“這是兒臣帶回的武夷山所產的茶葉,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不知父皇是否習慣這個味道。”


    李世民再次喝了一杯,仔細的品味了一番,說道:“這個茶很不錯。”放下茶杯以後,看著李恪說道:“為德,今日之事似乎你是有所針對吧。依你的性格不該和他生爭執才對。是不是……”


    “父皇猜的不錯,兒臣知道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隻不過比預期的要晚了兩年。不過這樣也好,也給了我大唐兩年的休整時間。”


    “朕指的不是這個。朕原本準備讓侯君集作為與吐蕃交手的總管的,要知道鬆州附近地形複雜,並不利於大規模作戰,而侯君集曾經與吐蕃有過交戰經驗,是不二的人選。”


    “兒臣知道這些。兒臣之所以要和侯君集掙這個位子,實際上是有兩方麵的考慮。其一,侯君集年紀偏大,應該把這次機會留給年青一代磨練一番,而軍校的學員們已經經過了一年的係統培訓,是時候讓他們實踐一番了。其二,此次平定六詔勢必會無功而返,是時候讓他經曆一番失敗的經驗教訓了,否則的話隻怕將來他會更加的傲慢、不可一世,屆時將無人可以壓製住他。”


    李恪的話令李世民為之一愣。“為德,你此番話作何解釋?”


    “先來說說這次吐蕃的進犯。先,吐蕃領鬆讚幹布並沒有下定決心與我大唐開戰。他所率領的二十萬吐蕃軍隊貌似氣勢洶洶,實際上他的底氣並不足。他的想法不外乎是通過此番行動向我大唐示威,同時也想探探我大唐的底線。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他最終目的是想通過此次軍事行動來提醒我大唐,他是兵強馬壯的,是有實力與我大唐一戰的,所以如果大唐不想與他拚個你死我亡的話,就要答應他和親的請求。”


    “混賬東西!”李世民突然間勃然大怒。“真當我大唐軟弱好欺不成,你這次去一定要給他們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五萬人馬真的可以擊敗吐蕃嗎?”


    “沒問題!兒臣正要和父皇說這件事。吐蕃地處高原,那裏一年有大半的時間處於冰天雪地之中,這個時節正是農民春耕、牲畜繁衍的時節。他這二十萬大軍可謂是盡起舉國之青壯前來作戰,軍中士卒心思都不在作戰之上,所以士氣難免低迷,故而這一戰並不難打。還有就是自青海湖往南幾千裏均為高原草原,中原的士卒到了那裏不要說作戰,就是走路都有困難。我大唐若要令吐蕃歸附,先就要建立一支可以在那裏作戰的隊伍,這絕非三五年便可以做得到的。現在我大唐能夠做到的隻有在他們來進犯的時候,予以迎頭痛擊。但是這卻治標不治本。未來的十內,恐怕要麵臨吐蕃無止境的騷擾。(.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可有什麽解決的辦法嗎?”


    李恪歎了口氣,說道:“有是有,隻怕父皇聽了以後不高興。”


    “但說無妨。”


    “此番作戰,不論輸贏吐蕃都會再次提出和親的請求,屆時父皇不妨答應他,並且送他一份重禮。”


    “那我大唐的顏麵豈不是蕩然無存?即便是由此換來我大唐訓練精銳士卒的時間,難道屆時你讓朕派兵去攻打你的妹夫不成!”


    “父皇。兒臣所說的重禮是有講究的。譬如說,派遣高僧前往吐蕃宣揚佛法,並且攜帶大量的佛經供人免費閱讀;再譬如送去釀酒師教會他們釀酒技能;還可以送給他們名貴的珠寶、擅長歌舞的才女、有名望的畫師、能工巧匠等等等等。”


    李世民聽完李恪的解釋,低下頭沉思起來。過了許久才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佛法可以使人向善,從而無心刀兵;釀酒可以大量消耗糧食;珠寶、美女可以使人心沉迷;能工巧匠可以使人心生攀比之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說到這裏,李世民猛然間抬起頭,目視著李恪,興奮地說道:“為德,此計真乃妙計也!”


    “父皇,現在再說說平定六詔吧。那裏號稱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而且那裏山勢縱橫,山間林木茂盛,蛇蟲種類繁多。我大唐精銳士卒到了那裏,根本就沒有施展的餘地。如果侯君集不貪功冒進的話,還可以把六詔諸部趕進山林,從而守住州縣城池,取得一時安定的局麵。如果想消滅叛軍,一旦進入雨林之中,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根本就沒有辦法辨別方向,即便是幾十萬大軍進入其中,一個不小心都很難全身而退。”


    “那你為何要讓他去平叛六詔?”


    “如若讓他去與吐蕃交戰,勝利自然是唾手可得,但是軍校的學員們勢必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又非常難得,紙上談兵最終也難免長平一敗,此乃其一。父皇可曾想過,二十年後,朝中還能帶兵打仗之人還能有幾人,功勳上能夠與之相比的又有幾人?如果其有李靖、李績的豁達尚且罷了,然而……父皇,何時何地不能指望朝中一人支撐啊!”


    “為德,朕真沒有想到,你居然想得如此的長遠。你說的不錯,朝中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人的身上,不知不覺中朕以及和朕一同征戰天下的武將們已經不再年輕,是應該讓你們年輕的一輩多多的積累經驗了。否則的話,老一輩難免會有功高震主之嫌。”


    “我大唐幅員遼闊,周邊的地形異常複雜,沒有任何一支精銳的部隊,可以應付所有的作戰環境。要根據不同的地勢,相應的培養出適應不同環境的作戰部隊,才有可能維護我大唐的威嚴不容侵犯。”


    “難道說我大唐的士卒還有什麽不足以征服的嗎?”


    “父皇,兒臣當初訓練的閃電部隊如何?”


    “疾如閃電,千裏奔襲指日可待,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精銳。”


    “可是父皇有沒有想過,如果把他們安排到嶺南地區作戰,他們是否可以揮出這種戰鬥力?突厥、回紇的騎兵彪悍之極,可是讓他們到了江南水鄉,他們又能揮出多少實力?我大唐的重步兵堪與突厥騎兵硬撼,可是到了山地隻怕連山都上不去。任何一種兵種,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要根據不同地區布置不同的兵種,才能揮其最大的作戰能力。兒臣就是想通過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培養出相應的部隊。這樣一來,即便是士卒總數有所降低,也不會影響到作戰實力。當然,要任務是先行培養出善於在不同地理環境下作戰的武官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也避免了某一位武將功勳過高,以至於朝廷封無可封的問題。”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那我大唐部隊豈不是要分成幾十個兵種才行?實施起來豈不是非常之繁瑣?”


    “沒有父皇想得那樣複雜,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簡單的分為騎兵、步兵以及弓箭手三大主力兵種。隻不過根據不同地區在細節上有所不同罷了。就比如說劍南南部的六詔,那裏的士卒身披藤甲,手持藤牌,但是其防禦力一點都不弱於皮甲、硬盾。而且這種裝束可以就地取材,還不影響靈敏度,非常適宜在山地密林中作戰。不管他叫做什麽,終究還是屬於步卒範圍,隻不過是步卒中的一個分支罷了。”


    “這個事你既然已經心中有數,隻管在軍校中放手去做便是,朕一定會支持你的。”


    “還望父皇能夠下令從全國調動熟悉各種兵種作戰的官員來軍校任職,兒臣隻擅長紙上談兵,但是並非真正明白其作戰真髓!”


    “好。等你擊潰吐蕃回來之時,你所需要的人朕都給你調到軍校供你驅使。”


    “謝父皇。兒臣這便去準備出征,爭取早日得勝回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第一猛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自漫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自漫步並收藏初唐第一猛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