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還真是快,轉眼間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想想也該恢複狀態了。對於前一段時間寫作水平的嚴重下滑,漫步在這裏也就不再做更多的解釋了,還是那句話一切都看你今後的表現吧。
再一次感謝大家這一段時間以來對漫步的支持與鼓勵。沒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也就沒有漫步這本書現在的成績,在今後的日子裏,漫步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有一個好的狀態,盡量寫出讓大家能夠喜歡看的內容。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與大家的支持與幫助密不可分的!)蘇州在唐時臨近海邊,現代的蘇州東南三十裏的古三江口便是古時的婁江、鬆江以及東江的入海口。現在的上海地區,至少在唐時是並不存在的。上海是三條江先後堵塞後,經過上千年的沉積才逐漸形成的。現在眾所周知的太湖,在唐初的時候,水麵麵積也隻有現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根據史書記載,唐時蘇州附近最寬的河流鬆江水麵寬度甚至過二十裏。再加上眾多的支流以及小河,唐時的蘇州、杭州一帶構成了網狀的水係。良好的排水係統,使得這一帶很少遇到洪澇災害,所以才會成為自古以來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地。唐朝以前的史書幾乎就沒有記載過這一地區遭遇洪災,到了後世三條主要的河道相繼堵塞,並且形成新的衝積平原以後,這才逐漸的有了洪澇災害的記載於史書之上。
這一次之所以江南會遭受百年難得一遇的洪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自六月份起,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遇到三次台風的襲擊。每一次的台風來臨,都會引起海水暴漲,造成海水倒灌進江河之中,使得原本就因為暴雨所造成的江河水位上漲無處宣泄,而江南地區地勢本來就偏低,從而引洪災。所以說,這一連串的台風才是引起江南洪災的最主要的原因。
早在李恪從長安動身出之初,江南地區的洪災,已經隨著台風季節的過去而消退。但是,這一次的災害卻是非常嚴重的。要知道江南地區可是大唐最主要的產糧區,這一次的洪澇災害直接造成整個江南地區的糧食絕產。江南地區的麵積尚不足大唐國土麵積的五十分之一,所產的糧食總數卻達到了大唐糧食總產量五分之一還要多。江南地區的糧食絕收,就意味著整個大唐在未來的一年裏,都會麵臨著巨大的糧食危機。不管是在哪一個時代,糧食出現了危機就意味著一係列的危機的開始。
所以,李恪此次江南之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監督江南地區盡快的恢複生產,不管付出多麽大的代價,都絕對不能夠讓江南地區因為糧食問題而出現問題。雖然說此次江南之行的江南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長江以南的地區,但是重中之重還是要數後世的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以及浙江中北部這一區域。
之前,李恪之所以沒有直接趕往江南地區,一是不能厚此薄彼,既然是從長安城出,自然是要按照順序一點點的來,二是江南地區本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派往江南地區的官員自然也就是能幹之人,所以李恪還是相信他們可以應對當前所遇到的問題。自己雖然是此次江南賑災的使者,但是對於處理內政這方麵並不在行。與其到了那裏胡亂的指手畫腳的去幫倒忙,還不如讓他們這些個有經驗又有能力的官員們去處理,而自己隻要做一個合格的後勤保障官就可以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是後世才慢慢的傳揚開來的,尤其是蘇州那些個有名的園子,都是明清以後才建起來的。不過作為水鄉江南的重鎮蘇州,自古以來就不缺少優美秀麗的自然景色,以及精美絕倫的經典建築。
作為江南道的治府所在地,蘇州的繁華絕非升州這個飽受戰火洗禮的城市所能媲美的。如果說升州還多少帶有中原風俗習慣的話,那麽蘇州則是典型的江南風格,不論是語言、飲食習慣還是衣著打扮,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差異。比起長江以北的人,江南人的身材要偏矮一些、瘦弱一些,但是容貌以及衣著的華麗卻遠北方,就連說話的語氣也是顯得軟綿綿的。
李恪下榻的地點設在蘇州城外,太湖邊上的一座當地富豪的宅院之內。這座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漫步其中令人流連往返,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李恪到達蘇州的第二天,蘇州刺史史通便把今夏蘇州受災的匯總材料遞交上來。李恪可沒有那個耐心仔細的查閱這厚厚的材料,讓史通把大概的情況想自己做了個介紹,讓自己大概齊了解了一下情況後,把這些材料交給隨同自己一同前來的手下們進行查閱,並且根據上麵列出的資料做出評估,最後把評估結果交到自己的手中進行最後的確認。
接下來的日子,李恪帶著李治和李明達兩個人以及手下的親衛,也不用蘇州刺史派人陪伴,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在四周的鄉村了解民情。他所信奉的宗旨是:與其坐在房中去看那些無聊的匯總材料,不如到下麵去實際考察一番。隻有到達田間地頭,聽老百姓們親口說出所遭受的災害,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第一手的材料。
再一次感謝大家這一段時間以來對漫步的支持與鼓勵。沒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也就沒有漫步這本書現在的成績,在今後的日子裏,漫步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有一個好的狀態,盡量寫出讓大家能夠喜歡看的內容。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與大家的支持與幫助密不可分的!)蘇州在唐時臨近海邊,現代的蘇州東南三十裏的古三江口便是古時的婁江、鬆江以及東江的入海口。現在的上海地區,至少在唐時是並不存在的。上海是三條江先後堵塞後,經過上千年的沉積才逐漸形成的。現在眾所周知的太湖,在唐初的時候,水麵麵積也隻有現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根據史書記載,唐時蘇州附近最寬的河流鬆江水麵寬度甚至過二十裏。再加上眾多的支流以及小河,唐時的蘇州、杭州一帶構成了網狀的水係。良好的排水係統,使得這一帶很少遇到洪澇災害,所以才會成為自古以來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地。唐朝以前的史書幾乎就沒有記載過這一地區遭遇洪災,到了後世三條主要的河道相繼堵塞,並且形成新的衝積平原以後,這才逐漸的有了洪澇災害的記載於史書之上。
這一次之所以江南會遭受百年難得一遇的洪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自六月份起,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遇到三次台風的襲擊。每一次的台風來臨,都會引起海水暴漲,造成海水倒灌進江河之中,使得原本就因為暴雨所造成的江河水位上漲無處宣泄,而江南地區地勢本來就偏低,從而引洪災。所以說,這一連串的台風才是引起江南洪災的最主要的原因。
早在李恪從長安動身出之初,江南地區的洪災,已經隨著台風季節的過去而消退。但是,這一次的災害卻是非常嚴重的。要知道江南地區可是大唐最主要的產糧區,這一次的洪澇災害直接造成整個江南地區的糧食絕產。江南地區的麵積尚不足大唐國土麵積的五十分之一,所產的糧食總數卻達到了大唐糧食總產量五分之一還要多。江南地區的糧食絕收,就意味著整個大唐在未來的一年裏,都會麵臨著巨大的糧食危機。不管是在哪一個時代,糧食出現了危機就意味著一係列的危機的開始。
所以,李恪此次江南之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監督江南地區盡快的恢複生產,不管付出多麽大的代價,都絕對不能夠讓江南地區因為糧食問題而出現問題。雖然說此次江南之行的江南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長江以南的地區,但是重中之重還是要數後世的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以及浙江中北部這一區域。
之前,李恪之所以沒有直接趕往江南地區,一是不能厚此薄彼,既然是從長安城出,自然是要按照順序一點點的來,二是江南地區本就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派往江南地區的官員自然也就是能幹之人,所以李恪還是相信他們可以應對當前所遇到的問題。自己雖然是此次江南賑災的使者,但是對於處理內政這方麵並不在行。與其到了那裏胡亂的指手畫腳的去幫倒忙,還不如讓他們這些個有經驗又有能力的官員們去處理,而自己隻要做一個合格的後勤保障官就可以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是後世才慢慢的傳揚開來的,尤其是蘇州那些個有名的園子,都是明清以後才建起來的。不過作為水鄉江南的重鎮蘇州,自古以來就不缺少優美秀麗的自然景色,以及精美絕倫的經典建築。
作為江南道的治府所在地,蘇州的繁華絕非升州這個飽受戰火洗禮的城市所能媲美的。如果說升州還多少帶有中原風俗習慣的話,那麽蘇州則是典型的江南風格,不論是語言、飲食習慣還是衣著打扮,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差異。比起長江以北的人,江南人的身材要偏矮一些、瘦弱一些,但是容貌以及衣著的華麗卻遠北方,就連說話的語氣也是顯得軟綿綿的。
李恪下榻的地點設在蘇州城外,太湖邊上的一座當地富豪的宅院之內。這座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漫步其中令人流連往返,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李恪到達蘇州的第二天,蘇州刺史史通便把今夏蘇州受災的匯總材料遞交上來。李恪可沒有那個耐心仔細的查閱這厚厚的材料,讓史通把大概的情況想自己做了個介紹,讓自己大概齊了解了一下情況後,把這些材料交給隨同自己一同前來的手下們進行查閱,並且根據上麵列出的資料做出評估,最後把評估結果交到自己的手中進行最後的確認。
接下來的日子,李恪帶著李治和李明達兩個人以及手下的親衛,也不用蘇州刺史派人陪伴,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在四周的鄉村了解民情。他所信奉的宗旨是:與其坐在房中去看那些無聊的匯總材料,不如到下麵去實際考察一番。隻有到達田間地頭,聽老百姓們親口說出所遭受的災害,才能真正的掌握到第一手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