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奉旨回京
回到營州,李恪並沒有著急把火藥的事告訴李靖和薛仁貴,因為在他看來,光是有火藥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必須把火藥應用到戰爭中去,才是最終目的。可是該怎麽用,他心裏還沒有個準譜。製造火藥槍?還是先省省吧。再沒有解決掉快的大量生產金屬彈殼之前,還是連考慮都不用去考慮。在他的記憶中,燧火槍的射程還沒有弓箭遠呢,即使造出來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製造手榴彈倒是個不錯的選擇。配合著熱氣球在空中往下扔,雖說準頭差一點,但是絕對能給對方製造出極大的混亂。嗯。還可以製造成炮彈,用投石車扔出去。隻要擁有十幾輛這樣的投石車,絕對具有戰略意義。
想到了就要去做。手榴彈就先不用考慮了,先去試驗一下投石車的具體射程。經過試驗,四十斤的石塊可以輕易的投出二百步(唐時一步的距離大概是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間,古時計算一步是按照左右腿各向前邁出一步計算距離的,在這裏為了便於計算,就按照一米五計算。)左右,石塊從射出去到落地的時間大概在七秒鍾左右。有了這些數據,在製作炮彈引信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提前爆炸的情況。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下麵的問題就比較嚴峻,那就是炮彈也好,手榴彈也罷都必須要大量的鋼鐵。先前奪下的那座鐵礦的開,看來要優先納入議程。這就意味著要對高句麗動戰爭。不把鐵礦與營州的交通線打通,鐵礦石是很難運出來的。
想到要動戰爭,李恪就覺得頭疼。大唐現在人口緊缺,還沒有完全從隋唐更迭造成的人口大量損失中恢複元氣。而這一次要想對高句麗動戰爭,是必要在平原地區作戰,而且還要攻打兩座高句麗重兵把守的縣城。這就意味著傷亡人數會很大,非常大。這是李恪所不願意看到的。
要是能夠提前製造出一批炮彈就好了。李恪暗想。但是沒有鐵礦的支持,一時之間很難找到足夠的鋼鐵。於是乎事情仿佛陷入了循環的死結當中。
這期間,老道張青雲來到營州,準備去給李恪收集硝石和硫磺。李恪當時的心思都放在了該怎樣製造炮彈上,也就沒有和他多聊,隻是讓賬房給他了一千兩紋銀,便把他給打走了。
從張老道那裏拿回的硝石和硫磺一共還不到一百斤。接連幾次試驗炮彈內填充多少火藥才最合適以後,手頭的存貨數量越來越少,張老道也遲遲沒有音訊,李恪也不舍得一下子把手頭所有的存貨都用光,隻好暫時停止了試驗。
時間不知不覺中到了年底,張老道一直沒有任何音訊。李恪在焦急等待的時間裏,倒是做成了幾件大買賣。上半年就派出去的幾支商隊,成功的把他的高粱酒推銷給了周邊的各個勢力。當時的生產條件下,隻有他的作坊可以製作烈性白酒。他的高粱酒迅的成為最受歡迎的酒,各族的貴族們為了喝到這種不但沒有酸味,反而芳香四溢的高粱酒,不惜花費重金購買。這使得李恪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淨賺了近二十萬兩紋銀。
兩座專門用於燒製硝石和硫磺的磚窯,已經建好了將近四個月,由於張老道的遲遲不歸,每天都處於空置狀態。使得李恪一想起來就覺得異常鬧心。
十一月底,京城來詔令,讓遼王李恪新年前進京述職。看到這個詔令,李恪有些心情不爽。一千多裏路,居然隻給了自己一個月的時間。自己趕回去倒沒有什麽,總不能空著手回去吧。那樣的話還不讓人給罵死!
生氣歸生氣,回去也必須回去。簡單的收拾了一番,接到詔令的第二天李恪便帶著雲兒以及二百名侍衛啟程返京。為了照顧已經離家一年的程懷亮,還特意任命他為侍衛長跟隨自己一同返京。
臨行前,特意叮囑薛仁貴,一旦張老道回來,務必讓他親自監督把硝石和硫磺給燒製成粉末狀。並且存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幹燥通風,否則的話拿薛仁貴試問。
隻有一個月的時間,李恪原本不想帶著雲兒,讓她跟著自己在路上受罪。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她的軟磨硬泡,還是同意了。
營州城並沒有什麽土特產,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高粱酒了。為了提高每日的行進度,李恪特意安排了一百輛馬車用於拉酒。每輛馬車上隻盛放兩隻五十斤的大酒壇。這樣一來,就減輕了拉車的馬的負擔,使得馬車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李恪的這一舉動不可謂不亥世驚俗。要知道那個時代,馬匹一向都是軍用的,民間更是禁止使用馬匹,他卻一口氣征用了一百匹戰馬拉車,李靖知道後也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除了高粱酒以外,李恪還帶了一個熱氣球回去。這東西短期內軍事用途,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必要在全軍內推廣。
回京的途中避免不了的要經過河間府,河間王李孝恭也是必須要去拜訪的。這位伯父可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嗜好,所以自打李恪的高粱酒釀造出來以後,他每個月都會給這位伯父送去五十斤。這一次除了送上一大壇上好的高粱酒以外,又送給他一根虎鞭,感動的老家夥暗地裏熱淚縱橫。
在河間府李恪也不過是停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繼續啟程趕往京城。不過隊伍中又增添了新的麵孔,河間王李孝恭的小兒子李晦隨同李恪一同進京。相比較李恪上百輛馬車的恢弘氣勢,李晦的隨行人員以及車架就顯得寒酸了許多。隨行人員不過三十名侍衛以及兩輛用於盛放覲見太宗的貢品的馬車。如果不是因為李恪隨行的都是馬車,怕安排別的家畜拉車會影響度,一向行事低調的李孝恭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用馬車運送貢品進京的。
李晦的年齡與李恪相仿,大了一歲多一點。原本每次應該是他的兄長代父進京麵聖的,隻不過這一次有李恪在,所以李孝恭想製造個機會,讓自己的小兒子多和這個遼王接觸,所以才臨時決定讓自己的小兒子代替自己進京。
李晦雖然歲數也不大,但是為人處事非常的沉穩,加之他對這個堂弟非常推崇,非常喜歡他的文采,《三國演義》這部書更是倒背如流。所以這一路之上,兩個人倒是相處的非常融洽。
回到營州,李恪並沒有著急把火藥的事告訴李靖和薛仁貴,因為在他看來,光是有火藥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必須把火藥應用到戰爭中去,才是最終目的。可是該怎麽用,他心裏還沒有個準譜。製造火藥槍?還是先省省吧。再沒有解決掉快的大量生產金屬彈殼之前,還是連考慮都不用去考慮。在他的記憶中,燧火槍的射程還沒有弓箭遠呢,即使造出來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製造手榴彈倒是個不錯的選擇。配合著熱氣球在空中往下扔,雖說準頭差一點,但是絕對能給對方製造出極大的混亂。嗯。還可以製造成炮彈,用投石車扔出去。隻要擁有十幾輛這樣的投石車,絕對具有戰略意義。
想到了就要去做。手榴彈就先不用考慮了,先去試驗一下投石車的具體射程。經過試驗,四十斤的石塊可以輕易的投出二百步(唐時一步的距離大概是一米二到一米五之間,古時計算一步是按照左右腿各向前邁出一步計算距離的,在這裏為了便於計算,就按照一米五計算。)左右,石塊從射出去到落地的時間大概在七秒鍾左右。有了這些數據,在製作炮彈引信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提前爆炸的情況。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下麵的問題就比較嚴峻,那就是炮彈也好,手榴彈也罷都必須要大量的鋼鐵。先前奪下的那座鐵礦的開,看來要優先納入議程。這就意味著要對高句麗動戰爭。不把鐵礦與營州的交通線打通,鐵礦石是很難運出來的。
想到要動戰爭,李恪就覺得頭疼。大唐現在人口緊缺,還沒有完全從隋唐更迭造成的人口大量損失中恢複元氣。而這一次要想對高句麗動戰爭,是必要在平原地區作戰,而且還要攻打兩座高句麗重兵把守的縣城。這就意味著傷亡人數會很大,非常大。這是李恪所不願意看到的。
要是能夠提前製造出一批炮彈就好了。李恪暗想。但是沒有鐵礦的支持,一時之間很難找到足夠的鋼鐵。於是乎事情仿佛陷入了循環的死結當中。
這期間,老道張青雲來到營州,準備去給李恪收集硝石和硫磺。李恪當時的心思都放在了該怎樣製造炮彈上,也就沒有和他多聊,隻是讓賬房給他了一千兩紋銀,便把他給打走了。
從張老道那裏拿回的硝石和硫磺一共還不到一百斤。接連幾次試驗炮彈內填充多少火藥才最合適以後,手頭的存貨數量越來越少,張老道也遲遲沒有音訊,李恪也不舍得一下子把手頭所有的存貨都用光,隻好暫時停止了試驗。
時間不知不覺中到了年底,張老道一直沒有任何音訊。李恪在焦急等待的時間裏,倒是做成了幾件大買賣。上半年就派出去的幾支商隊,成功的把他的高粱酒推銷給了周邊的各個勢力。當時的生產條件下,隻有他的作坊可以製作烈性白酒。他的高粱酒迅的成為最受歡迎的酒,各族的貴族們為了喝到這種不但沒有酸味,反而芳香四溢的高粱酒,不惜花費重金購買。這使得李恪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淨賺了近二十萬兩紋銀。
兩座專門用於燒製硝石和硫磺的磚窯,已經建好了將近四個月,由於張老道的遲遲不歸,每天都處於空置狀態。使得李恪一想起來就覺得異常鬧心。
十一月底,京城來詔令,讓遼王李恪新年前進京述職。看到這個詔令,李恪有些心情不爽。一千多裏路,居然隻給了自己一個月的時間。自己趕回去倒沒有什麽,總不能空著手回去吧。那樣的話還不讓人給罵死!
生氣歸生氣,回去也必須回去。簡單的收拾了一番,接到詔令的第二天李恪便帶著雲兒以及二百名侍衛啟程返京。為了照顧已經離家一年的程懷亮,還特意任命他為侍衛長跟隨自己一同返京。
臨行前,特意叮囑薛仁貴,一旦張老道回來,務必讓他親自監督把硝石和硫磺給燒製成粉末狀。並且存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幹燥通風,否則的話拿薛仁貴試問。
隻有一個月的時間,李恪原本不想帶著雲兒,讓她跟著自己在路上受罪。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她的軟磨硬泡,還是同意了。
營州城並沒有什麽土特產,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高粱酒了。為了提高每日的行進度,李恪特意安排了一百輛馬車用於拉酒。每輛馬車上隻盛放兩隻五十斤的大酒壇。這樣一來,就減輕了拉車的馬的負擔,使得馬車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李恪的這一舉動不可謂不亥世驚俗。要知道那個時代,馬匹一向都是軍用的,民間更是禁止使用馬匹,他卻一口氣征用了一百匹戰馬拉車,李靖知道後也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除了高粱酒以外,李恪還帶了一個熱氣球回去。這東西短期內軍事用途,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非常有必要在全軍內推廣。
回京的途中避免不了的要經過河間府,河間王李孝恭也是必須要去拜訪的。這位伯父可是出了名的嗜酒如命,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嗜好,所以自打李恪的高粱酒釀造出來以後,他每個月都會給這位伯父送去五十斤。這一次除了送上一大壇上好的高粱酒以外,又送給他一根虎鞭,感動的老家夥暗地裏熱淚縱橫。
在河間府李恪也不過是停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繼續啟程趕往京城。不過隊伍中又增添了新的麵孔,河間王李孝恭的小兒子李晦隨同李恪一同進京。相比較李恪上百輛馬車的恢弘氣勢,李晦的隨行人員以及車架就顯得寒酸了許多。隨行人員不過三十名侍衛以及兩輛用於盛放覲見太宗的貢品的馬車。如果不是因為李恪隨行的都是馬車,怕安排別的家畜拉車會影響度,一向行事低調的李孝恭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用馬車運送貢品進京的。
李晦的年齡與李恪相仿,大了一歲多一點。原本每次應該是他的兄長代父進京麵聖的,隻不過這一次有李恪在,所以李孝恭想製造個機會,讓自己的小兒子多和這個遼王接觸,所以才臨時決定讓自己的小兒子代替自己進京。
李晦雖然歲數也不大,但是為人處事非常的沉穩,加之他對這個堂弟非常推崇,非常喜歡他的文采,《三國演義》這部書更是倒背如流。所以這一路之上,兩個人倒是相處的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