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技術說白了就是用液體做傳動杆來傳遞力量。
比如正常的傳遞是用齒輪,杆子什麽的,齒輪和杆子這種東西,其本身因為形狀問題,能承受的力量始終有限。
但液壓就不同!
液壓係統,壓力除了輸入壓力和輸出壓力,機器本身承壓的部分主要就是裝液體的管子。
當然了,一根鐵管砸在石頭上也是會彎曲的,但這又跟傳動杆和齒輪之類的東西不同。
砸鐵管,是鐵管本身向一個方向彎曲,齒輪和傳動杆傳動帶其實也都差不多。
但液壓係統,這個液體要將管子撐爆,需要向鐵管內壁的四麵八方所有方向施加力量——這一看就知道,受力麵積比砸鐵管的場景要大多了。
而受力麵積越大,壓強自然越小,破壞力當然就不足了,這個部件就不容易壞。
能傳遞巨大壓力還不容易壞,作用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液壓可以調整輸入輸出的壓力壓強,就和變速箱一樣,這更是後世大規模運用的關鍵。不過目前階段,李盛就用不到那麽先進的原理了,現在主要是做傳動機構,這顯然比一套一套的齒輪係統輕便好用多了。
當然了。
不是說有了原理,研發就好搞了,正好比後世並不是有了微觀物理學,造芯片就簡單了,理論跟實用永遠是差了一大截,越是高端的技術越是奇大無比的一截。
這次的液壓在李盛的時代那當然是爛大街了,但凡是見過挖掘機的人,都不會沒見過挖掘機胳膊上那根亮晶晶的液壓杆。
而液壓杆這東西。
在李盛這裏,當然不可能有現成的,而且同時這東西不可能找瓊州島,或者番禺那一帶的鋼鐵廠定製。這不是說瓊州島和番禺剛剛開始建鋼鐵廠,還沒什麽成果所以無法造液壓杆,而是這東西的確對工藝有一定要求,不是一般匠人可以搞定。
除了手藝要厲害,更關鍵的還需要有精密鑄造的經驗。
番禺一帶有不錯的工匠這不假,然而上檔次的工件可不是有工匠就能造出來的,還需要對“厘米”、“毫米”這一類的細微度量衡有一定概念,以及更重要的,得會用遊標卡尺,
而遊標卡尺這東西,在神州的出現實際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目前為止,建立的早一些的鋼鐵廠,還有其他各種工廠基本都已經習慣了這件工具,工匠也通常都掌握了其原理。
現在大唐市麵上,除了李盛弄出來的遊標卡尺,還已經出現了不少民間自製的這類工具。
總而言之,大唐現在,可以說是已經有了一點工業積累。
這種積累並不是說什麽飛機大炮,而是最基層的工匠也開始逐漸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術,以及配套的工藝改進,並且還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基本工具。
這研究之中,李盛某天不由想起前世讀書時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師說過的話,產業升級,其關鍵並不是造出什麽不得了的產品,而是在造這些產品的過程中,每個個人自身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術,單位小時收入越來越高,這才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剩下的一切都可以不看。
這當中的經濟學原理,對於那時的李盛來說還是麻煩了點。
畢竟自己讀理工的,選修的課程你跟我說這個。
但現在,李盛卻有了直觀的感受。
雖然目前大唐的各地都是巧匠能工輩出,但真能搞來液壓杆的地方卻隻有一個。
大唐,兵器研究院!
實際上,也不是搞液壓杆。
而是李盛直接設計一款“形製奇特的火炮”,將藍圖寄到了長安,丟給了兵研院。
然後才得到了這份史無前例的空投!
當然了,李盛的液壓杆也不是真的空投過來,而是馬匹走驛道送來的。
在這個時代,快遞屬實,就是比較慢!
這讓回憶起前世經曆也順便回憶起前世發達的交通物流係統的李盛覺得十分難頂,不過好在貨送到這兩天天氣不錯,李盛這心情就非常美麗了。
嘿嘿,現在大唐物流沒有空投,但以後呢?說不定過兩年就有了呢,嘻嘻。
這麽一想,李盛突然覺得這飛艇的作用還不光是載客旅遊。
它好像還可以載點別的東西!
比如貨物之類的。
總之特製高端火炮身管,不對,是液壓杆終於到貨,李盛喜滋滋的看了一番做工,也接著搞起了飛空艇剩下的部分。
讓李盛不得不承認的是飛空艇這玩意確實不好搞。
這東西即便在後世,那也是工業革命開始之後老長一段時間過去了,然後,才出現的技術。
換句話說,是個很新的東西,這複雜麻煩艱難程度也可想而知。
除了液壓件之外,李盛還得研究油門係統,因為這不是之前上個天就行,反正隻是軍隊偵查,不需要那麽豪華高配不是?
可這次就不同了,因為既然是載客,那就得考慮服務品質了,換句話說李盛還得搞更加精密的油門係統。然後除了這個,要估計乘坐體驗。
是不是還得有減震?
然後,因為飛艇是在天上走路的,那很顯然還得有平衡裝置,也就是需要陀螺儀,這個就特麽屬實有點強人所難了。
陀螺儀這東西,即便在後世也是高精尖的頂級技術。
以島國在二十世紀那麽厲害的技術積累,高端一點的陀螺儀還硬是不得不從北美進口。
這也是為什麽島國工業看似發達,實際上卻很反常的沒有航空工業的原因,
這些頂級的東西,人家不給你,你就別想自己搞。
當然了,神州不受這種限製,隻要自己記得搞那就能弄出來,不過,
李盛可不覺得自己能跟兩院院士碰一碰。
而且更關鍵的,即便不說跟兩院院士碰,就隻搞最基本的陀螺儀——這個就沒有那麽難了,基本款連島國都能隨便量產——可這難度依舊是。
總之耗費了李盛大量的時間!
不過總算。
比如正常的傳遞是用齒輪,杆子什麽的,齒輪和杆子這種東西,其本身因為形狀問題,能承受的力量始終有限。
但液壓就不同!
液壓係統,壓力除了輸入壓力和輸出壓力,機器本身承壓的部分主要就是裝液體的管子。
當然了,一根鐵管砸在石頭上也是會彎曲的,但這又跟傳動杆和齒輪之類的東西不同。
砸鐵管,是鐵管本身向一個方向彎曲,齒輪和傳動杆傳動帶其實也都差不多。
但液壓係統,這個液體要將管子撐爆,需要向鐵管內壁的四麵八方所有方向施加力量——這一看就知道,受力麵積比砸鐵管的場景要大多了。
而受力麵積越大,壓強自然越小,破壞力當然就不足了,這個部件就不容易壞。
能傳遞巨大壓力還不容易壞,作用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液壓可以調整輸入輸出的壓力壓強,就和變速箱一樣,這更是後世大規模運用的關鍵。不過目前階段,李盛就用不到那麽先進的原理了,現在主要是做傳動機構,這顯然比一套一套的齒輪係統輕便好用多了。
當然了。
不是說有了原理,研發就好搞了,正好比後世並不是有了微觀物理學,造芯片就簡單了,理論跟實用永遠是差了一大截,越是高端的技術越是奇大無比的一截。
這次的液壓在李盛的時代那當然是爛大街了,但凡是見過挖掘機的人,都不會沒見過挖掘機胳膊上那根亮晶晶的液壓杆。
而液壓杆這東西。
在李盛這裏,當然不可能有現成的,而且同時這東西不可能找瓊州島,或者番禺那一帶的鋼鐵廠定製。這不是說瓊州島和番禺剛剛開始建鋼鐵廠,還沒什麽成果所以無法造液壓杆,而是這東西的確對工藝有一定要求,不是一般匠人可以搞定。
除了手藝要厲害,更關鍵的還需要有精密鑄造的經驗。
番禺一帶有不錯的工匠這不假,然而上檔次的工件可不是有工匠就能造出來的,還需要對“厘米”、“毫米”這一類的細微度量衡有一定概念,以及更重要的,得會用遊標卡尺,
而遊標卡尺這東西,在神州的出現實際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目前為止,建立的早一些的鋼鐵廠,還有其他各種工廠基本都已經習慣了這件工具,工匠也通常都掌握了其原理。
現在大唐市麵上,除了李盛弄出來的遊標卡尺,還已經出現了不少民間自製的這類工具。
總而言之,大唐現在,可以說是已經有了一點工業積累。
這種積累並不是說什麽飛機大炮,而是最基層的工匠也開始逐漸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術,以及配套的工藝改進,並且還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基本工具。
這研究之中,李盛某天不由想起前世讀書時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師說過的話,產業升級,其關鍵並不是造出什麽不得了的產品,而是在造這些產品的過程中,每個個人自身掌握越來越多的技術,單位小時收入越來越高,這才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剩下的一切都可以不看。
這當中的經濟學原理,對於那時的李盛來說還是麻煩了點。
畢竟自己讀理工的,選修的課程你跟我說這個。
但現在,李盛卻有了直觀的感受。
雖然目前大唐的各地都是巧匠能工輩出,但真能搞來液壓杆的地方卻隻有一個。
大唐,兵器研究院!
實際上,也不是搞液壓杆。
而是李盛直接設計一款“形製奇特的火炮”,將藍圖寄到了長安,丟給了兵研院。
然後才得到了這份史無前例的空投!
當然了,李盛的液壓杆也不是真的空投過來,而是馬匹走驛道送來的。
在這個時代,快遞屬實,就是比較慢!
這讓回憶起前世經曆也順便回憶起前世發達的交通物流係統的李盛覺得十分難頂,不過好在貨送到這兩天天氣不錯,李盛這心情就非常美麗了。
嘿嘿,現在大唐物流沒有空投,但以後呢?說不定過兩年就有了呢,嘻嘻。
這麽一想,李盛突然覺得這飛艇的作用還不光是載客旅遊。
它好像還可以載點別的東西!
比如貨物之類的。
總之特製高端火炮身管,不對,是液壓杆終於到貨,李盛喜滋滋的看了一番做工,也接著搞起了飛空艇剩下的部分。
讓李盛不得不承認的是飛空艇這玩意確實不好搞。
這東西即便在後世,那也是工業革命開始之後老長一段時間過去了,然後,才出現的技術。
換句話說,是個很新的東西,這複雜麻煩艱難程度也可想而知。
除了液壓件之外,李盛還得研究油門係統,因為這不是之前上個天就行,反正隻是軍隊偵查,不需要那麽豪華高配不是?
可這次就不同了,因為既然是載客,那就得考慮服務品質了,換句話說李盛還得搞更加精密的油門係統。然後除了這個,要估計乘坐體驗。
是不是還得有減震?
然後,因為飛艇是在天上走路的,那很顯然還得有平衡裝置,也就是需要陀螺儀,這個就特麽屬實有點強人所難了。
陀螺儀這東西,即便在後世也是高精尖的頂級技術。
以島國在二十世紀那麽厲害的技術積累,高端一點的陀螺儀還硬是不得不從北美進口。
這也是為什麽島國工業看似發達,實際上卻很反常的沒有航空工業的原因,
這些頂級的東西,人家不給你,你就別想自己搞。
當然了,神州不受這種限製,隻要自己記得搞那就能弄出來,不過,
李盛可不覺得自己能跟兩院院士碰一碰。
而且更關鍵的,即便不說跟兩院院士碰,就隻搞最基本的陀螺儀——這個就沒有那麽難了,基本款連島國都能隨便量產——可這難度依舊是。
總之耗費了李盛大量的時間!
不過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