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過紙醉金迷生活的人們是怎麽也想不到同一個國度的西北地區人們是在過著怎樣的生活。財迷也是去了一趟西北才知道西北人民的貧窮困苦。
章芝春的信寄出快二個月後宋哲元、趙登禹他們的回信才到上海。回信中說現在他們人還太多很多人不得不編遣回家。但部隊又沒錢給他們回家路費!叫章芝春他們不要去了反而問他們能不能叫上海的徐老板幫他們駐紮的地區展經濟?還能不能幫著再安置些兄弟?
給他們第三軍的編製是三萬人而實際上他們已經擠下了近五萬來人!就這樣還有二萬多士兵要安排因為馮玉祥的部將中有好多都去了宋哲元的第三軍有張自忠、劉汝明、佟麟閣、過之綱、葛金章、馮治安、趙登禹等等(過之綱、葛金章的名字大家不太熟他倆也是馮老帥的十三太保之一後來去了韓複榘處)。
士兵不想回家的原因主要是家鄉也都很窮好多人的家裏是在災區。當了兵自己能混口飯吃有點餉銀還能接濟點家裏。這點錢對城市的人不算什麽但對貧困農民家庭而言也不無小補了。
據西北軍的人對財迷講以前他們一千人每月才一、二萬元就對付了而中央軍的軍官餉比較高中尉就一百多元一月了估計要四萬元才夠。
財迷算了一下算上裝備和一般訓練的軍火開支(子彈是自己產的成本價)自己保安隊平均每人每月要三十幾元錢。約每月三萬幾千元足可以養一千人的軍隊。
為了新的產業的投資為平安聯運買新的海輪都需要錢。不過每月用個十萬來養一支軍隊還是拿得出的所以財迷覺得可以再要一、二千官兵。
第三軍的駐地開始是分散安排在幾個貧困的西北地縣說是以後由閻老西負責供給。但閻老西把他們打入另冊供給非常困難。
一九三一年三月初財迷帶上葉展雄父子和趙文化、黃宏林以及國貨公司的王懷堯等人一起一行二十來人去了一趟西北第三軍的駐地。
宋軍長等人熱烈歡迎財迷等上海老板的到來。財迷送上十萬元錢作見麵禮換到了一張第三軍上校高參的委任狀。與中央軍、東北軍的委任狀比這是最不正規的一張。全是毛筆寫的宋哲元簽了名還蓋了一個大大的印(當時叫做關防)紙質還不太好。可這是財迷三張委任狀中唯一一張花錢買的還是高價!
財迷在實地親眼看到了西北的貧困。
西北的地方當時有“三光”之稱不是日軍“三光”政策。
家裏都有個火炕但沒有錢買炕席光土麵。這是第一“光”。
家裏有鍋但是沒有糧食光鍋。這是第二“光”。
沒有衣服男孩就不提了連好大的女孩都沒有衣褲穿光身子。這是第三“光”。
在去年的旱災中西北地區共餓死二百萬人。災荒最嚴重的在陝甘地區餓死一百萬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災。
如果有人要穿越時空千萬不要落到這兒。否則看到這貧困的景象就能把你嚇死。作為財迷雖然對上海、東北等地的現狀已經有了一點緩衝作用但對西北的貧困景象還是感到震驚!
但當地人已經麻木了。處於死亡邊緣的人們每天隻是想著怎樣找一點能塞入肚子的東西以維持生命。隻要能讓他們每天吃個半飽別說讓他們加入共濟會讓他們幹什麽都行。
財迷親眼目睹了這種淒慘的景象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管的總不能看著人們這樣餓死!他了解了當地的情況定了幾個地方收購一些土地投資開設了幾十個農牧場組織、招收當地災民、農民並安置一些士兵和軍屬。
這兒就隻有土地便宜。很多土地是荒地有些連村莊一起被人遺棄。另一時空辦農場最大投資的買地買房這兒都基本不用錢。房子是泥土自己壘的土地可以開荒。荒地中間夾有一點還在種的地需要買的話也是便宜得很。
所以辦農場的投資主要是用於提供前幾個月的口糧和種子、農具實際上也就是救災。
財迷是帶了電報的與上海基地聯係叫派人來幫忙辦農場讓徐向西派農業技術人員來並向上海各界募捐。
龍頭大哥號召共濟會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來幫助辦農場的幹部中間有幾個是小港留下的三十六人中的。其中三個還是留蘇學生。他們還是想為國家民族幹事情的有這樣的事情他們就湧躍參加了。
從上海來的共濟會幹部多半是學生把農場辦得有點集體農莊的樣子。農莊中也辦學校讓小孩讀書。還辦掃盲班讓農民在農閑時讀書。
有個學生還提出要辦俱樂部!後來他真的組織了一個文藝演出隊在各地鄉村、農場轉著演出。對提高共濟會農場的聲譽倒是起了一些作用。
而財迷主要關心生產讓農場應地製宜搞水利搞副業。科輝學校學農業的學生派了過去管理生產技術還從南方的浙江、太湖、山東農場調一些技術人員過去。向內蒙草原批量買牛、馬又搞作坊製作大車等生產工具。
財迷辦農場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缺水的地方十年九旱。除了挖溝、挖水塘剩下的就要看他帶去的小麥種子是不是像說明書上寫的這麽抗旱了。
這個時空辦農場並不是財迷的創。全國有不少地方之前都有辦農場朱慶瀾先生也辦了。在南方鎮江紀振綱辦的茅麓農場也很有名。一些農場的人有點烏托邦的理想有想辦成國內新農村試點的雄心。
在大家都這麽貧困的條件下有熱血青年組織大家一起搞集體化生產生產率還是比較高的。科輝農場有先天的優勢他們的種子他們的技術、資金都比別人強。加上財迷對農民吃大鍋飯後利弊的經驗教訓還是知道一點的管理上注意農民收入與勞動成果掛鉤。所以科輝的農場辦得比同地區的農民生活要好。
後來看到共濟會農場的景象農場邊上有的村莊整個村莊要來加入共濟會更多的是一些農民要加入農場於是共濟會後來又組織了一些“農村合作社”有點以土地、大牲口等資產入股形式的合作社。
上海各界捐款三十多萬財迷自己捐了十幾萬這樣批西北的共濟會農場就辦了有一百多個。
這下慈善家的名聲總算蓋過“龍頭大哥”的形象了吧!
…………………………
財迷申請簽約未果可能準備轉移陣地。感謝起點特別感謝這兒捧場的眾位讀者!感謝大家的支持。
章芝春的信寄出快二個月後宋哲元、趙登禹他們的回信才到上海。回信中說現在他們人還太多很多人不得不編遣回家。但部隊又沒錢給他們回家路費!叫章芝春他們不要去了反而問他們能不能叫上海的徐老板幫他們駐紮的地區展經濟?還能不能幫著再安置些兄弟?
給他們第三軍的編製是三萬人而實際上他們已經擠下了近五萬來人!就這樣還有二萬多士兵要安排因為馮玉祥的部將中有好多都去了宋哲元的第三軍有張自忠、劉汝明、佟麟閣、過之綱、葛金章、馮治安、趙登禹等等(過之綱、葛金章的名字大家不太熟他倆也是馮老帥的十三太保之一後來去了韓複榘處)。
士兵不想回家的原因主要是家鄉也都很窮好多人的家裏是在災區。當了兵自己能混口飯吃有點餉銀還能接濟點家裏。這點錢對城市的人不算什麽但對貧困農民家庭而言也不無小補了。
據西北軍的人對財迷講以前他們一千人每月才一、二萬元就對付了而中央軍的軍官餉比較高中尉就一百多元一月了估計要四萬元才夠。
財迷算了一下算上裝備和一般訓練的軍火開支(子彈是自己產的成本價)自己保安隊平均每人每月要三十幾元錢。約每月三萬幾千元足可以養一千人的軍隊。
為了新的產業的投資為平安聯運買新的海輪都需要錢。不過每月用個十萬來養一支軍隊還是拿得出的所以財迷覺得可以再要一、二千官兵。
第三軍的駐地開始是分散安排在幾個貧困的西北地縣說是以後由閻老西負責供給。但閻老西把他們打入另冊供給非常困難。
一九三一年三月初財迷帶上葉展雄父子和趙文化、黃宏林以及國貨公司的王懷堯等人一起一行二十來人去了一趟西北第三軍的駐地。
宋軍長等人熱烈歡迎財迷等上海老板的到來。財迷送上十萬元錢作見麵禮換到了一張第三軍上校高參的委任狀。與中央軍、東北軍的委任狀比這是最不正規的一張。全是毛筆寫的宋哲元簽了名還蓋了一個大大的印(當時叫做關防)紙質還不太好。可這是財迷三張委任狀中唯一一張花錢買的還是高價!
財迷在實地親眼看到了西北的貧困。
西北的地方當時有“三光”之稱不是日軍“三光”政策。
家裏都有個火炕但沒有錢買炕席光土麵。這是第一“光”。
家裏有鍋但是沒有糧食光鍋。這是第二“光”。
沒有衣服男孩就不提了連好大的女孩都沒有衣褲穿光身子。這是第三“光”。
在去年的旱災中西北地區共餓死二百萬人。災荒最嚴重的在陝甘地區餓死一百萬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災。
如果有人要穿越時空千萬不要落到這兒。否則看到這貧困的景象就能把你嚇死。作為財迷雖然對上海、東北等地的現狀已經有了一點緩衝作用但對西北的貧困景象還是感到震驚!
但當地人已經麻木了。處於死亡邊緣的人們每天隻是想著怎樣找一點能塞入肚子的東西以維持生命。隻要能讓他們每天吃個半飽別說讓他們加入共濟會讓他們幹什麽都行。
財迷親眼目睹了這種淒慘的景象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管的總不能看著人們這樣餓死!他了解了當地的情況定了幾個地方收購一些土地投資開設了幾十個農牧場組織、招收當地災民、農民並安置一些士兵和軍屬。
這兒就隻有土地便宜。很多土地是荒地有些連村莊一起被人遺棄。另一時空辦農場最大投資的買地買房這兒都基本不用錢。房子是泥土自己壘的土地可以開荒。荒地中間夾有一點還在種的地需要買的話也是便宜得很。
所以辦農場的投資主要是用於提供前幾個月的口糧和種子、農具實際上也就是救災。
財迷是帶了電報的與上海基地聯係叫派人來幫忙辦農場讓徐向西派農業技術人員來並向上海各界募捐。
龍頭大哥號召共濟會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來幫助辦農場的幹部中間有幾個是小港留下的三十六人中的。其中三個還是留蘇學生。他們還是想為國家民族幹事情的有這樣的事情他們就湧躍參加了。
從上海來的共濟會幹部多半是學生把農場辦得有點集體農莊的樣子。農莊中也辦學校讓小孩讀書。還辦掃盲班讓農民在農閑時讀書。
有個學生還提出要辦俱樂部!後來他真的組織了一個文藝演出隊在各地鄉村、農場轉著演出。對提高共濟會農場的聲譽倒是起了一些作用。
而財迷主要關心生產讓農場應地製宜搞水利搞副業。科輝學校學農業的學生派了過去管理生產技術還從南方的浙江、太湖、山東農場調一些技術人員過去。向內蒙草原批量買牛、馬又搞作坊製作大車等生產工具。
財迷辦農場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缺水的地方十年九旱。除了挖溝、挖水塘剩下的就要看他帶去的小麥種子是不是像說明書上寫的這麽抗旱了。
這個時空辦農場並不是財迷的創。全國有不少地方之前都有辦農場朱慶瀾先生也辦了。在南方鎮江紀振綱辦的茅麓農場也很有名。一些農場的人有點烏托邦的理想有想辦成國內新農村試點的雄心。
在大家都這麽貧困的條件下有熱血青年組織大家一起搞集體化生產生產率還是比較高的。科輝農場有先天的優勢他們的種子他們的技術、資金都比別人強。加上財迷對農民吃大鍋飯後利弊的經驗教訓還是知道一點的管理上注意農民收入與勞動成果掛鉤。所以科輝的農場辦得比同地區的農民生活要好。
後來看到共濟會農場的景象農場邊上有的村莊整個村莊要來加入共濟會更多的是一些農民要加入農場於是共濟會後來又組織了一些“農村合作社”有點以土地、大牲口等資產入股形式的合作社。
上海各界捐款三十多萬財迷自己捐了十幾萬這樣批西北的共濟會農場就辦了有一百多個。
這下慈善家的名聲總算蓋過“龍頭大哥”的形象了吧!
…………………………
財迷申請簽約未果可能準備轉移陣地。感謝起點特別感謝這兒捧場的眾位讀者!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