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妹子~又在想你的李公子了?”就在紅娘子想得出神之際,一個粗厚的聲音把她拉回現實
紅娘子扭頭一看,隻見一前二後來了三個人,為的便是嵩山義軍的大當家,登封武舉李際遇。在他身後的是二當家陳王廷和三當家蔣
原來住在鞏義魯莊鎮李家窯村人,李際遇因和梁姓生矛盾遷到登封其外婆家居住。李際遇在弟兄中排行老三。他父親叫李鼇,是個農民,略通文墨。大哥李際英,二哥李際耀,也都隨父務農。李際遇從小讀書,但不願參與科舉,隻喜歡舞槍弄棒,好學習陣法韜略。
崇禎十三年登封大旱,人相食。
麵對如此慘狀,官府不但不賑濟,反而加派"三餉",苛重剝奪。一些地主所應負擔的賦役,由於"優免之例日多,應役者十僅四五。"更大一些地主,則是"戶無賦,身無徭,廛無稅"的逍遙自在。地主的負擔都加派在了一般農民的身上。加派的結果是"私派多於正派,民不堪命,怨聲四起".農民由於沒法生活,隻有向大戶借貸。大戶"輕則加三,重則加五,穀花始收,當場扣取,勤勤一年,依然凍餒".已經把窮人逼到了絕路。
可是那些當官的不管百姓的死活,照樣收糧派差。這一天,那些衙役狗腿子們又到村裏催糧,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其凶惡猶如閻羅。(.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李際遇忍無可忍,就打了那些狗腿子,並領著鄉親們到縣衙請求免去錢糧,狗縣官鄢廷誨不但不免,反誣以"毆打吏役,率眾圍堂"的罪名,將李際遇用枷鎖鎖在縣衙前的石獅子腿上示眾。半夜,李際遇砸斷石獅子的腿逃走了。
李際遇從縣衙逃回以後,立即結寨抗拒官府,那些狐假虎威的差役再也不敢輕易到磨溝催要賦稅。官府認為這是大逆不道,就派兵圍剿。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李際遇東躲西藏。在這期間,李際遇認識了一個星相術士,叫陳萬鬥,他自己說他得到了天書,能占候望氣,說李際遇將大福大貴。李際遇非常相信他,就決定起義。剛在秘密串聯之際,消息就漏了出去。官府得到消息,立即派兵前去剿滅,陳萬鬥和李際遇的妻子被捉,慘遭殺害。隻有李際遇乘馬走脫。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際遇隻有造反的一條路了。崇禎十三年(164o)七月,李際遇以紅被麵作旗幟,以"禁暴恤民"為口號,於登封唐莊北麵尖山頂上鑿石為穴,揭竿而起。一日之內,饑民應者數百人,很快展到數萬人,遂活動於登封、鞏縣、密縣、滎陽、汜水之間。
李際遇起義之後,先要解決的是義軍將士的吃飯問題。吃飯就需要糧食。所以,迫使富豪大戶獻出糧食,是義軍的一件大事。所以,當紅娘子上山投奔,說李信為了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而被抓的時候,李際遇當即拍案而起,整頓兵馬要和紅娘子一起下山,攻打杞縣,就出李信。
“原來是大當家!是不是兵馬已經齊備?”紅娘子興奮地問道:“是不是這就要去救李公子?”
李際遇搖了搖頭,“不用救了~”
“什麽?”紅娘子腦袋嗡地一聲,“難道~~難道~~李公子已經遇害?”紅娘子咬緊了嘴唇,雙手顫抖不已
李際遇趕緊把粗厚的手掌舉起來來回搖擺,“不是,不是,李公子來了咱們山寨,如今正在聚義廳喝茶呢!”
“當真?”紅娘子高興地一蹦三丈高,邁開大步,幾個起落之後就消失在李際遇的視線裏
“這丫頭~~有了情郎就不要結義大哥了。”李際遇無奈地笑道:“真是女大不中留!”
崇禎十三年十月,李信帶著紅娘子,領著李際遇、陳王廷和蔣來到登州投入宋友亮門下。十月十三日,宋友亮在登州為李信和紅娘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李際遇拜為營官,陳王廷和蔣則拜為教頭。
到了十月底,登州鎮兵馬整編完成,計有:潘玉柱、許二多、甘輝、李信、張遇留、李際遇、鄧右揚、蘇自興、李躍、劉文明、吳廷賓、張光十二營,實有戰兵三萬六千人,工夫六千人。
這一年的秋天,登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海陽衛的六十萬畝田地一共產小麥一百四十萬石,其餘幾個得到了宋友亮高產小麥種子衛所,收成也都過十萬石。也就是說登州的五大衛所收獲小麥近二百萬石。這還不算牧場、果園、漁場的收獲。掌管屯田、糧食食物的同知王子林雙手顫抖著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崇禎十三年秋,登州大有年。鬥麥十文。”
不過東邊日出西邊雨,崇禎十三年山東沂州蝗災,蝗遍野盈尺,百樹無葉,赤地千裏,鬥麥二千。民掘草根剝樹皮,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人多自豎草標求售,輾轉溝壑者無算。宋友亮立刻調撥三十萬石糧食,交給山東巡撫宋學朱,用以賑災。沂州的糧價在三天之內從一鬥小麥二千文銅錢,跌價到一鬥小麥十文錢。
為了防止官員動手腳,宋學朱親自到放賑的現場監督,粥棚裏的賑災粥一定要煮的厚,要厚到插筷子不倒,如果那個棚子裏的粥不夠厚,督辦官員立刻免職下獄。謂之“筷子倒,烏紗飄”。百姓因此活命無數,而幾個囤積居奇的糧商則破了產。沂州一帶的百姓,家家戶戶都豎起了宋友亮和宋學朱的長生牌位。
在河南,由於賑災不及時,還是引了饑民起義,河南滑縣人袁時中聚眾數萬,率饑民起義。十一月率眾萬餘攻打開州(今濮陽縣城)。殺死州同知郗之。次年,同劉玉尺、朱成矩進入開封、商丘地區,活躍於豫東南、皖北,號稱小袁營。
賑災之事,宋友亮出糧食之後就不管了,他現在的目標是盤踞崇明南沙島的海盜顧三麻子
事件的起因是為宋友亮服務的寧波、溫州商幫商人的貨船被顧三麻子劫了。宋友亮覺得自己要從海上騷擾滿清,就需要出色的海軍人才,眼下大明最棒的海軍人才,官方的幾乎都被鄭芝龍囊獲,其餘的都是海盜水匪。如果自己能恩威並施,收服顧三麻子,那自己又得一水軍大將
於是,崇禎十四年一月,宋友亮借著西北風,揚帆南下。此時登州水師已經由十五艘戰列艦和三十六艘一層甲板的快帆船組成了。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外淺海上,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流變緩,所挾大量泥沙於此逐漸沉積,逐漸形成一個的河口沙島,從露出水麵到最後形成大島,經曆了千餘年的漲坍變化。形似春蠶,頭西尾東,臥伏於長江入海口的金濤碧波之上。全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岸線綿長,物產富饒。明太祖朱元璋曾稱之為"東海瀛洲"。崇明曆來為軍事重地,被稱為"大江門戶,十郡屏藩"。在明朝反擊倭寇侵擾中,作為江防重鎮,設有水師,而且崇明沙兵就以英勇善戰著稱,這應該也是個英雄的島嶼了。
紅娘子扭頭一看,隻見一前二後來了三個人,為的便是嵩山義軍的大當家,登封武舉李際遇。在他身後的是二當家陳王廷和三當家蔣
原來住在鞏義魯莊鎮李家窯村人,李際遇因和梁姓生矛盾遷到登封其外婆家居住。李際遇在弟兄中排行老三。他父親叫李鼇,是個農民,略通文墨。大哥李際英,二哥李際耀,也都隨父務農。李際遇從小讀書,但不願參與科舉,隻喜歡舞槍弄棒,好學習陣法韜略。
崇禎十三年登封大旱,人相食。
麵對如此慘狀,官府不但不賑濟,反而加派"三餉",苛重剝奪。一些地主所應負擔的賦役,由於"優免之例日多,應役者十僅四五。"更大一些地主,則是"戶無賦,身無徭,廛無稅"的逍遙自在。地主的負擔都加派在了一般農民的身上。加派的結果是"私派多於正派,民不堪命,怨聲四起".農民由於沒法生活,隻有向大戶借貸。大戶"輕則加三,重則加五,穀花始收,當場扣取,勤勤一年,依然凍餒".已經把窮人逼到了絕路。
可是那些當官的不管百姓的死活,照樣收糧派差。這一天,那些衙役狗腿子們又到村裏催糧,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其凶惡猶如閻羅。(.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李際遇忍無可忍,就打了那些狗腿子,並領著鄉親們到縣衙請求免去錢糧,狗縣官鄢廷誨不但不免,反誣以"毆打吏役,率眾圍堂"的罪名,將李際遇用枷鎖鎖在縣衙前的石獅子腿上示眾。半夜,李際遇砸斷石獅子的腿逃走了。
李際遇從縣衙逃回以後,立即結寨抗拒官府,那些狐假虎威的差役再也不敢輕易到磨溝催要賦稅。官府認為這是大逆不道,就派兵圍剿。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李際遇東躲西藏。在這期間,李際遇認識了一個星相術士,叫陳萬鬥,他自己說他得到了天書,能占候望氣,說李際遇將大福大貴。李際遇非常相信他,就決定起義。剛在秘密串聯之際,消息就漏了出去。官府得到消息,立即派兵前去剿滅,陳萬鬥和李際遇的妻子被捉,慘遭殺害。隻有李際遇乘馬走脫。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際遇隻有造反的一條路了。崇禎十三年(164o)七月,李際遇以紅被麵作旗幟,以"禁暴恤民"為口號,於登封唐莊北麵尖山頂上鑿石為穴,揭竿而起。一日之內,饑民應者數百人,很快展到數萬人,遂活動於登封、鞏縣、密縣、滎陽、汜水之間。
李際遇起義之後,先要解決的是義軍將士的吃飯問題。吃飯就需要糧食。所以,迫使富豪大戶獻出糧食,是義軍的一件大事。所以,當紅娘子上山投奔,說李信為了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而被抓的時候,李際遇當即拍案而起,整頓兵馬要和紅娘子一起下山,攻打杞縣,就出李信。
“原來是大當家!是不是兵馬已經齊備?”紅娘子興奮地問道:“是不是這就要去救李公子?”
李際遇搖了搖頭,“不用救了~”
“什麽?”紅娘子腦袋嗡地一聲,“難道~~難道~~李公子已經遇害?”紅娘子咬緊了嘴唇,雙手顫抖不已
李際遇趕緊把粗厚的手掌舉起來來回搖擺,“不是,不是,李公子來了咱們山寨,如今正在聚義廳喝茶呢!”
“當真?”紅娘子高興地一蹦三丈高,邁開大步,幾個起落之後就消失在李際遇的視線裏
“這丫頭~~有了情郎就不要結義大哥了。”李際遇無奈地笑道:“真是女大不中留!”
崇禎十三年十月,李信帶著紅娘子,領著李際遇、陳王廷和蔣來到登州投入宋友亮門下。十月十三日,宋友亮在登州為李信和紅娘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李際遇拜為營官,陳王廷和蔣則拜為教頭。
到了十月底,登州鎮兵馬整編完成,計有:潘玉柱、許二多、甘輝、李信、張遇留、李際遇、鄧右揚、蘇自興、李躍、劉文明、吳廷賓、張光十二營,實有戰兵三萬六千人,工夫六千人。
這一年的秋天,登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海陽衛的六十萬畝田地一共產小麥一百四十萬石,其餘幾個得到了宋友亮高產小麥種子衛所,收成也都過十萬石。也就是說登州的五大衛所收獲小麥近二百萬石。這還不算牧場、果園、漁場的收獲。掌管屯田、糧食食物的同知王子林雙手顫抖著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崇禎十三年秋,登州大有年。鬥麥十文。”
不過東邊日出西邊雨,崇禎十三年山東沂州蝗災,蝗遍野盈尺,百樹無葉,赤地千裏,鬥麥二千。民掘草根剝樹皮,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人多自豎草標求售,輾轉溝壑者無算。宋友亮立刻調撥三十萬石糧食,交給山東巡撫宋學朱,用以賑災。沂州的糧價在三天之內從一鬥小麥二千文銅錢,跌價到一鬥小麥十文錢。
為了防止官員動手腳,宋學朱親自到放賑的現場監督,粥棚裏的賑災粥一定要煮的厚,要厚到插筷子不倒,如果那個棚子裏的粥不夠厚,督辦官員立刻免職下獄。謂之“筷子倒,烏紗飄”。百姓因此活命無數,而幾個囤積居奇的糧商則破了產。沂州一帶的百姓,家家戶戶都豎起了宋友亮和宋學朱的長生牌位。
在河南,由於賑災不及時,還是引了饑民起義,河南滑縣人袁時中聚眾數萬,率饑民起義。十一月率眾萬餘攻打開州(今濮陽縣城)。殺死州同知郗之。次年,同劉玉尺、朱成矩進入開封、商丘地區,活躍於豫東南、皖北,號稱小袁營。
賑災之事,宋友亮出糧食之後就不管了,他現在的目標是盤踞崇明南沙島的海盜顧三麻子
事件的起因是為宋友亮服務的寧波、溫州商幫商人的貨船被顧三麻子劫了。宋友亮覺得自己要從海上騷擾滿清,就需要出色的海軍人才,眼下大明最棒的海軍人才,官方的幾乎都被鄭芝龍囊獲,其餘的都是海盜水匪。如果自己能恩威並施,收服顧三麻子,那自己又得一水軍大將
於是,崇禎十四年一月,宋友亮借著西北風,揚帆南下。此時登州水師已經由十五艘戰列艦和三十六艘一層甲板的快帆船組成了。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外淺海上,長江奔瀉東下,流入河口流變緩,所挾大量泥沙於此逐漸沉積,逐漸形成一個的河口沙島,從露出水麵到最後形成大島,經曆了千餘年的漲坍變化。形似春蠶,頭西尾東,臥伏於長江入海口的金濤碧波之上。全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岸線綿長,物產富饒。明太祖朱元璋曾稱之為"東海瀛洲"。崇明曆來為軍事重地,被稱為"大江門戶,十郡屏藩"。在明朝反擊倭寇侵擾中,作為江防重鎮,設有水師,而且崇明沙兵就以英勇善戰著稱,這應該也是個英雄的島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