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百一十三章毅行活動(二)
照片全都是這幾年來劉朝華利用休息時間下到貧困農村去拍回的,一張張真實的照片讓每一個人心酸,鍾國龍分到了三張照片,一張的畫麵是一條鄉間崎嶇的小路,小路的正中央,一名年紀不過十來歲的小男孩兒,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著雙腳,後背上背著一大捆與他的身體極不相稱的柴草,瘦弱著身軀被重重的柴草壓得略微彎曲著,一雙清澈的大眼睛裏卻隱含著淚水。第二張照片,是一座房子,之所以說它是房子,是因為它還有一扇破爛的木板門,還有破稻草搭成的一個簡陋的房頂。破房子的門開著,裏麵黑呼呼的,隱約可以看到一張堆滿了破爛衣物的木板床,一個簡陋的長條凳,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房子前麵的空地上,壘著一座用泥巴築成的灶台,上麵一把已經燒得漆黑的鐵鍋。第三張照片,更是令人心碎:十幾個七八歲的穿著破爛的孩子,一起圍坐在一棵大樹底下,強烈的陽光從大樹的縫隙直接射在孩子的臉上、身上,樹幹上,釘著一塊兩尺見方的小破黑板,一位瘦弱的年輕人正用自製的粉筆在黑板上寫著字,讓人心酸的是,十幾個孩子的小腦袋湊在一起,在他們的麵前,隻有一本破爛地卷了頁兒的教科書。即使如此,照片上孩子們專注的表情卻令人感動。
劉朝華默默地等大家傳看完每一張照片,低沉地說道:“大家都看到這些照片了,可以告訴大家,作為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拍攝每一張照片時,我的眼裏都含著淚水,有的時候,對著焦距,我的眼淚都已經止不住地流下來。每一張照片上,都有讓我們心酸的故事,也都有讓我們感動的真誠,我始終堅定地認為,上不起學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因為貧窮而被剝奪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的權利!上學,上學,這兩個字不應該成為他們終生的遺憾!這也是我們發起這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劉朝華動情地講著,語速不快,聲音也並不高亢,卻極有號召力。在場的所有人都被他的講話打動了。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所有有限的力量加起來,我堅信,我們會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麽的!理由或許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要上學,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劉朝華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自己的講話,掌聲響起來,網友們暗自為他喝彩,劉朝華的臉上重新掛上了那略有些羞澀的微笑,組隊程序在大家的積極溝通下很快完成了,本縣一共二十三名網友,自願分成了六組,其中最後一組是三個人,鍾國龍、劉強和劉朝華,這樣的結果讓鍾國龍很興奮,這次他終於有機會和這位“魚片”共同行動的機會了。
劉朝華給每個小組分配了走訪的路線,然後宣布散會。網友們紛紛離去,鍾國龍和劉強卻留了下來,他倆和劉朝華一起離開學校,三個人找了一個小吃部,要了幾樣家常小菜,鍾國龍提出大家喝一杯,劉朝華卻靦腆地拒絕了。三個人以茶代酒,一直聊到了晚上很晚。聊天中劉朝華不厭其煩地給鍾國龍和劉強解釋“義工”的概念,劉朝華說自己不屬於任何組織,他隻是一名普通的義工,靠著自己微薄的工資和到網上拉資助,默默的資助著一批家庭十分貧困的孩子。鍾國龍和劉強被劉朝華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三個人也越聊越投機,那樣子,就像是三個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晚上,鍾國龍劉強與劉朝華告別,三個人約好第二天早上七點在學校門口匯合,開始為期兩天的走訪。
兩天之後,鍾國龍在自己的日記裏深情地寫下了下麵的文字:
“今天我跟著一名複原老兵戰友,普通的草根義工朝華大哥騎著摩托車尋訪了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庭。當我們看到和聽到采訪對象的情況後,真是“聽者動容聞者流淚”,作為一名義工我自己都被震撼了。不親身來看,來了解,我們許多人絕對還不知道,原來現在的全麵奔向小康社會,打造和諧社會的中國,今天竟然還有這麽多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孩子。
陳昆是石州鄉中學就讀初三的學生。今年的一場洪水衝毀了家裏唯一一塊賴以生存的幾畝田地,這讓家庭本就貧困的他麵臨失學的挑戰……
家住這裏的陳昆,雖然日子清苦但原來有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妹妹……
可是,從1993年開始,災禍便接踵而至,不幸似乎盯住了他。那一年,爸爸患上了嚴重的肝炎,為了不給家裏帶來負擔,堅持下地種田,不願去醫院徹底進行治療。由於病情惡化,2001年又被查出患了糖尿病,但為了節省開支供兄妹二人讀書,爸爸仍舊拖著不肯治療。2005年終由糖尿病引發晚期肝硬化,不幸去世。整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媽媽的肩上。
媽媽請來陳昆的叔叔幫忙種家裏僅有的幾畝田地,自己在外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生活,不僅要還爸爸治病欠下的幾萬塊錢,還要繼續供兄妹二人上學,這已經壓得媽媽直不起腰了,家裏幾乎無法再支持下去了。本想用收成換點錢支付兄妹倆的學費,但今年的這一場洪水把家裏唯一種的幾畝地全衝垮了,顆粒無收,陳昆的家裏陷入了更加窘困的境地。
一家人欲哭無淚。眼看又要開學了,媽媽還在為兄妹倆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陳昆說:“現在媽媽在家裏給別人打零工,特別辛苦,生活可以勉強維持,但是我和妹妹下個學期的學費還要到處去借,還不知道能不能借到錢。我好想幫媽媽做點什麽,可是我又不知道該做什麽……我很想讀書。”
陳昆有一個九歲的妹妹,正就讀於石州小學,成績一直是班裏的前三名。小姑娘說:“其實我很想讀書。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最希望能像洪戰輝哥哥那樣堅強,一邊讀書一邊掙錢來供妹妹和自己讀書,替媽媽分憂;但如果隻能有一個人讀書的話,我會讓妹妹去讀。”
看到在外麵打工的母親每次都說自己過得很好時,陳昆知道那是在騙他的,他知道媽媽不希望因為這個分了陳昆的心,哪怕再苦再累,就算去借錢,也要讓他倆有書讀。每每想到這裏,陳昆的心裏都很難過。他說:“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定要在學校發奮學習,以後考大學,找個好工作,不再讓媽媽受苦了。”他還在電話裏告訴筆者其實他很想去北京,考一所國防大學,可以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把剩下的錢全部供妹妹讀書。
目前石州已經免了陳昆一部分學費,但是其他費用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爸爸媽媽離婚後都出走了,爺爺5年前因為沒錢看病跳河自盡了,如今我和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可我還想繼續上學!”聽這名13歲的女孩在痛苦中給我們說出的這番話,我們的心在顫抖,流淚。
這個不幸的孩子叫何鴻豔,家住在東風鄉三口村,那裏山高溝深,交通十分不便。何鴻豔和他70多歲的奶奶楊玉霞老人就住在村邊一孔破舊的泥房裏。據何鴻豔講,母親在自己還不到一歲時,就和父親離婚改嫁到外地了,從沒有回來看過她;父親在廣東打工時娶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已經好幾年沒有音信了,也從沒給家裏寄過錢。
何鴻豔的奶奶說,以前家裏的生活一直靠他們老兩口種的二畝多地來維持。2000年,老伴得了膽結石,手術後又引起了腸粘膜連等多種疾病,因為沒有錢再治療,苦苦熬了一年半後,就仍下了多病的她和年幼的何鴻豔,投河自盡了,至今還欠著上萬元的醫藥費和喪葬費。目前她除了種地,還養了6隻雞和幾隻鴨子,靠賣雞蛋賺點鹽錢。何鴻豔奶奶的風濕病很嚴重,關節已經變形,行動非常困難,根本沒有能力再供孫女上學,一直想讓她退學去打工。可卻強的孫女為了上學,就挨家挨戶去求親戚,今年暑假還到小飯館給人打工,用掙來的100元錢交了學費。
聽何鴻豔的奶奶對我們說,孩子長到現在就買過一套衣服,就是前年過年的時候,奶奶把家裏的4隻鴨子給賣了,賣到60多塊錢。在鄉裏集市裏花了三十元給何鴻豔買了一套衣服。其他的衣服都是姑姑、嬸嬸等親戚拿給她穿的,衣服雖然很舊,但孩子很愛幹淨,穿的很整齊。
何鴻豔目前在東風鄉中學上初中,學習成績非常好。班主任穀老師很喜歡這個要強的孩子,經常自己掏錢為她墊資料費、生活費,有時還把她領導自己家裏,給她做好吃的。每到星期五,王婷要走幾十裏山路回家,幫奶奶到溝底抬水,料理家務。
第五百一十三章毅行活動(二)
照片全都是這幾年來劉朝華利用休息時間下到貧困農村去拍回的,一張張真實的照片讓每一個人心酸,鍾國龍分到了三張照片,一張的畫麵是一條鄉間崎嶇的小路,小路的正中央,一名年紀不過十來歲的小男孩兒,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著雙腳,後背上背著一大捆與他的身體極不相稱的柴草,瘦弱著身軀被重重的柴草壓得略微彎曲著,一雙清澈的大眼睛裏卻隱含著淚水。第二張照片,是一座房子,之所以說它是房子,是因為它還有一扇破爛的木板門,還有破稻草搭成的一個簡陋的房頂。破房子的門開著,裏麵黑呼呼的,隱約可以看到一張堆滿了破爛衣物的木板床,一個簡陋的長條凳,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房子前麵的空地上,壘著一座用泥巴築成的灶台,上麵一把已經燒得漆黑的鐵鍋。第三張照片,更是令人心碎:十幾個七八歲的穿著破爛的孩子,一起圍坐在一棵大樹底下,強烈的陽光從大樹的縫隙直接射在孩子的臉上、身上,樹幹上,釘著一塊兩尺見方的小破黑板,一位瘦弱的年輕人正用自製的粉筆在黑板上寫著字,讓人心酸的是,十幾個孩子的小腦袋湊在一起,在他們的麵前,隻有一本破爛地卷了頁兒的教科書。即使如此,照片上孩子們專注的表情卻令人感動。
劉朝華默默地等大家傳看完每一張照片,低沉地說道:“大家都看到這些照片了,可以告訴大家,作為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拍攝每一張照片時,我的眼裏都含著淚水,有的時候,對著焦距,我的眼淚都已經止不住地流下來。每一張照片上,都有讓我們心酸的故事,也都有讓我們感動的真誠,我始終堅定地認為,上不起學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應該因為貧窮而被剝奪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的權利!上學,上學,這兩個字不應該成為他們終生的遺憾!這也是我們發起這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劉朝華動情地講著,語速不快,聲音也並不高亢,卻極有號召力。在場的所有人都被他的講話打動了。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所有有限的力量加起來,我堅信,我們會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麽的!理由或許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要上學,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劉朝華用這樣一句話結束了自己的講話,掌聲響起來,網友們暗自為他喝彩,劉朝華的臉上重新掛上了那略有些羞澀的微笑,組隊程序在大家的積極溝通下很快完成了,本縣一共二十三名網友,自願分成了六組,其中最後一組是三個人,鍾國龍、劉強和劉朝華,這樣的結果讓鍾國龍很興奮,這次他終於有機會和這位“魚片”共同行動的機會了。
劉朝華給每個小組分配了走訪的路線,然後宣布散會。網友們紛紛離去,鍾國龍和劉強卻留了下來,他倆和劉朝華一起離開學校,三個人找了一個小吃部,要了幾樣家常小菜,鍾國龍提出大家喝一杯,劉朝華卻靦腆地拒絕了。三個人以茶代酒,一直聊到了晚上很晚。聊天中劉朝華不厭其煩地給鍾國龍和劉強解釋“義工”的概念,劉朝華說自己不屬於任何組織,他隻是一名普通的義工,靠著自己微薄的工資和到網上拉資助,默默的資助著一批家庭十分貧困的孩子。鍾國龍和劉強被劉朝華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三個人也越聊越投機,那樣子,就像是三個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晚上,鍾國龍劉強與劉朝華告別,三個人約好第二天早上七點在學校門口匯合,開始為期兩天的走訪。
兩天之後,鍾國龍在自己的日記裏深情地寫下了下麵的文字:
“今天我跟著一名複原老兵戰友,普通的草根義工朝華大哥騎著摩托車尋訪了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和家庭。當我們看到和聽到采訪對象的情況後,真是“聽者動容聞者流淚”,作為一名義工我自己都被震撼了。不親身來看,來了解,我們許多人絕對還不知道,原來現在的全麵奔向小康社會,打造和諧社會的中國,今天竟然還有這麽多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孩子。
陳昆是石州鄉中學就讀初三的學生。今年的一場洪水衝毀了家裏唯一一塊賴以生存的幾畝田地,這讓家庭本就貧困的他麵臨失學的挑戰……
家住這裏的陳昆,雖然日子清苦但原來有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妹妹……
可是,從1993年開始,災禍便接踵而至,不幸似乎盯住了他。那一年,爸爸患上了嚴重的肝炎,為了不給家裏帶來負擔,堅持下地種田,不願去醫院徹底進行治療。由於病情惡化,2001年又被查出患了糖尿病,但為了節省開支供兄妹二人讀書,爸爸仍舊拖著不肯治療。2005年終由糖尿病引發晚期肝硬化,不幸去世。整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媽媽的肩上。
媽媽請來陳昆的叔叔幫忙種家裏僅有的幾畝田地,自己在外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生活,不僅要還爸爸治病欠下的幾萬塊錢,還要繼續供兄妹二人上學,這已經壓得媽媽直不起腰了,家裏幾乎無法再支持下去了。本想用收成換點錢支付兄妹倆的學費,但今年的這一場洪水把家裏唯一種的幾畝地全衝垮了,顆粒無收,陳昆的家裏陷入了更加窘困的境地。
一家人欲哭無淚。眼看又要開學了,媽媽還在為兄妹倆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陳昆說:“現在媽媽在家裏給別人打零工,特別辛苦,生活可以勉強維持,但是我和妹妹下個學期的學費還要到處去借,還不知道能不能借到錢。我好想幫媽媽做點什麽,可是我又不知道該做什麽……我很想讀書。”
陳昆有一個九歲的妹妹,正就讀於石州小學,成績一直是班裏的前三名。小姑娘說:“其實我很想讀書。如果有可能的話,我最希望能像洪戰輝哥哥那樣堅強,一邊讀書一邊掙錢來供妹妹和自己讀書,替媽媽分憂;但如果隻能有一個人讀書的話,我會讓妹妹去讀。”
看到在外麵打工的母親每次都說自己過得很好時,陳昆知道那是在騙他的,他知道媽媽不希望因為這個分了陳昆的心,哪怕再苦再累,就算去借錢,也要讓他倆有書讀。每每想到這裏,陳昆的心裏都很難過。他說:“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定要在學校發奮學習,以後考大學,找個好工作,不再讓媽媽受苦了。”他還在電話裏告訴筆者其實他很想去北京,考一所國防大學,可以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把剩下的錢全部供妹妹讀書。
目前石州已經免了陳昆一部分學費,但是其他費用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爸爸媽媽離婚後都出走了,爺爺5年前因為沒錢看病跳河自盡了,如今我和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可我還想繼續上學!”聽這名13歲的女孩在痛苦中給我們說出的這番話,我們的心在顫抖,流淚。
這個不幸的孩子叫何鴻豔,家住在東風鄉三口村,那裏山高溝深,交通十分不便。何鴻豔和他70多歲的奶奶楊玉霞老人就住在村邊一孔破舊的泥房裏。據何鴻豔講,母親在自己還不到一歲時,就和父親離婚改嫁到外地了,從沒有回來看過她;父親在廣東打工時娶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已經好幾年沒有音信了,也從沒給家裏寄過錢。
何鴻豔的奶奶說,以前家裏的生活一直靠他們老兩口種的二畝多地來維持。2000年,老伴得了膽結石,手術後又引起了腸粘膜連等多種疾病,因為沒有錢再治療,苦苦熬了一年半後,就仍下了多病的她和年幼的何鴻豔,投河自盡了,至今還欠著上萬元的醫藥費和喪葬費。目前她除了種地,還養了6隻雞和幾隻鴨子,靠賣雞蛋賺點鹽錢。何鴻豔奶奶的風濕病很嚴重,關節已經變形,行動非常困難,根本沒有能力再供孫女上學,一直想讓她退學去打工。可卻強的孫女為了上學,就挨家挨戶去求親戚,今年暑假還到小飯館給人打工,用掙來的100元錢交了學費。
聽何鴻豔的奶奶對我們說,孩子長到現在就買過一套衣服,就是前年過年的時候,奶奶把家裏的4隻鴨子給賣了,賣到60多塊錢。在鄉裏集市裏花了三十元給何鴻豔買了一套衣服。其他的衣服都是姑姑、嬸嬸等親戚拿給她穿的,衣服雖然很舊,但孩子很愛幹淨,穿的很整齊。
何鴻豔目前在東風鄉中學上初中,學習成績非常好。班主任穀老師很喜歡這個要強的孩子,經常自己掏錢為她墊資料費、生活費,有時還把她領導自己家裏,給她做好吃的。每到星期五,王婷要走幾十裏山路回家,幫奶奶到溝底抬水,料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