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四年七月十九日,張煌正式下令設置琉求道大都護府,以大都督府僉事沈鴻為首任大都護,以天武軍丙旅指揮使王國義(注:書友塞班推薦)為守備將。十五日後兩人率以三百名退伍老兵為核心的功民墾殖團及六百名剛剛由官奴釋放的麗族、倭族庶民登陸小琉求島,從而邁出了東海向外拓殖的第一步。
領地的擴充除了為東海帶來了一連串適於種植甘蔗生產原糖的糖島以外,另一個帶來的影響是水軍在公國事物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首席大都督府僉事沈鴻的去職在中樞減少了馬步軍的支持者。籍著沈鴻出掌琉求道大都護而越過麗族僉事李雄成為大都督府首席僉事的原水軍提督楊伯玉雄心勃勃的和水軍司的郎中程唐擬定了三大水師二十個軍一百五十艘雷霆戰船及二百艘其他輔助戰船的擴展計劃,這一方略的問世頓時引起了撫軍司和馬步軍方麵的不滿,從此形成了水軍與馬步軍之間的嚴重對立。
不過這種對立在張煌統治時期因為其的威望和壓製從來沒有真正影響到公國的政局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因為水軍的龐大需求刺激了包括木材、運輸、造船、冶鐵等行業的發展,此時此刻的東海呈現出一個新興國家應有的活力和進取的姿態。
然而誰也不能否認,這種被限製在水麵以下的裂痕最終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當其爆發的時候,也就是東海麵臨成為大陸國家還是海洋國家抉擇的時刻。
-----------------《東海通史評述?大海還是陸地?早期東海國家的戰略選擇》
“什麽?二條女禦拒絕前往口永良部島?”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張煌正在內務廳新設立的某處琉璃作坊裏看著新出窯的琉璃器,得到這個確認對方是女諜的消息之後,張煌不禁陡然變色,事實上冊封二條女禦為鄉君並賜予封地並不符合東海的律法,以至於當天沒有參加大朝的大審院知院裘千仞問詢之後抱病麵見張煌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張煌好說歹說才以實際上是流放,封號也不計入公國貴族名錄為由安撫了對方,現在突然間受惠的一方居然也表示反對,這不由得讓張煌的火氣頓時發作了起來。“還要請見兩位皇姬,很好,很好,就如她心意,讓她跟兩位皇姬待在一起好了。”
“主上,萬一日後南朝方麵以通信為由試圖聯絡此女怎麽辦?”剛剛晉升為從五品勾當職方房公事的湯英請示著。
“你不會用水土不服和思念京都憂鬱成疾而死的名義回絕了對方嘛。”張煌麵露厲色,現而今東海和日本之間的通商、交往還是屬於單方麵的行動,東海不允許周邊任何一國的商人踏足東海本土,因此封鎖一切可能外流的消息也並非是件難事。“這件事就交給卿來辦,必要時可以殺了她。”張煌如是交代著,隨即他又想到什麽。“另外,今治港的商館不能撤,日後我軍遲早還是要進軍四國的,讓那邊的人想辦法把道路、關隘、山川、河流以及各族各家的實力都探明了再說。”
“是,臣下這就關照下去。”湯英點點頭,張煌一拂手,他知趣的退了下去。
“鄧頭兒,”看著湯英退下的背影,張煌搖了搖頭,否則讓這個豪放女領銜東海的青樓豈不是一大亮眼的招牌,不過,既然已經委事與湯英了,張煌的注意力隨即又轉回了工匠作坊上。“過來,孤不是跟你說過了嘛,這料怎麽還是有問題,記住了,要用磁石細細的刷一遍,否則就很難做到通透如水晶。。。。。。”
試製玻璃是張煌已經為數不多的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了,畢竟小白領張煌之所以被稱為小白領正是因為其在另一個時空不過是坐坐辦公室的小角色而已,三流大學的文憑以及早就還給講師的學識,隻有極少數的興趣愛好還能發揮一絲功效。
“主上。”離開內務廳的作坊,剛剛離去的湯英又不知道從哪裏冒了出來。“好消息,蒙胡大司農司刊定的《農桑輯要》一書已經到手了。”蒙胡雖然暴孽,統治整個中國的時間也不足百年,但是元代卻是中國曆史上農業科技發展的高峰,從《農桑輯要》開始到《王禎農書》再到《農桑衣食撮要》,無一不對恢複遭到戰爭破壞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其中開風氣先河的就是這本官修農書。“另外,參與修訂的苗好謙,經過天地會的努力此次也一並來到東海。”
苗好謙此刻不過是蒙胡都察院的一名屬吏,雖然參與了《農桑輯要》的編撰、修訂但是並沒有為他在政治上加分多少,正在失意之時被天地會派往腹裏地區發展的成員一鼓動,出身微寒的他就帶著身邊的幾套農書攜妻帶子登上了東行的海船。不過一開始他還以為去的是高麗,但是沒有想到上了賊船才知道是所謂的東海,當然,這一點是湯英對張煌也是並不隱晦的。
“蒙胡都注重耕作,孤自然是不能落於人後的。”張煌感歎一聲,當初在元軍中他就發現各個萬戶、各衛中都有以地方官兼任的勸農奧魯官,由此可見元廷在這種問題上還是很有前瞻性的,大約正是考慮到無糧不穩吧,這一點對於現在的東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且先把他安頓下來,賜予六品官的府邸和奴婢,明日帶此人來見孤,孤要好生跟他談談如何經營農村。”
“主上盡可放心,臣一定會替苗先生安排好的。”雖然湯英還不能領會到張煌的真實想法,雖然對於張煌口中的經營農村不知所謂,但是張煌的態度讓他感到自己總算是做對了,畢竟在東海六品官也算得上是位次不低了,一個新人就能直接享受這個待遇,可見張煌對他的重視,因此他也順勢改了口。。。。。。
“正所謂入則華夏出則蠻夷,現今我觀東海之主的作為正應了此言。”有人得意自然就有人失意,雖說東海憑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原則盡可能的將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然而不是所有移民都能認同東海的安置。“摧殘文化,重用伎人,比大元重視儒學聖教大有不及,難怪隻能避之一隅。”看著原來所謂的工匠、農夫、賬房、醫師成為東海係統中堪受重用的伎官,而隻會用筆頭歌功頌德、無病呻吟的前朝秀才、舉人們卻隻能失意的擔任承發、照磨、銓寫一類的小吏、甚至隻能在沒有幾個學生的蒙學中擔任閑職,這種強烈的反差讓這些人異常的失落。“若非我們被亂民攘攜,現而今進退不得,否則我一早就離開了這個教化不行之地。”
“馬兄說得極是。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東海之主乃是亂中奪軍的逆臣,自然不希望我正道得到光揚,但如此一來日後東海必人心墮落。”那些老功民的土地、奴隸以及在屯民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都讓這些後來者眼紅,更不要說把持公國各方權力的都是那些跟著張煌打天下的老人,由此各種小衝突時有發生。“可憐我等才出狼窩,有如虎穴啊。”
“莫要多說了,現在東海可是丘八之國,武人當道,五代殷鑒不遠了。”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幾個偶然間湊到一起的酸儒算是遇到知己了。“我等還是堅守本心,不拘外物待看此地如何墮落才是。”
“唐兄這話就錯了,我輩都是聖人子弟又如何忍心坐視此間百姓淪為渾渾噩噩的人形牛馬,”說話的人一副壯誌激烈的樣子。“應該向東海之主上奏,表明我聖教弟子拯救東海萬民之心,如此亦可勸東海之主行聖道,正人心,不至於淪為化外蠻夷。”
“陳兄此言極是,武夫焉能治國,唯有我等才是東海大興之網。”當下有人附和著。
“可是我等直接進言未必會被東海之主所納,而且我聽說東海之主喜法家謬論,最魘逾越之事,若是我等貿然行事,大事不成倒也算了,若是我等唯一的讀書種子再遭摧殘,這東海豈不是更沒有希望了嗎?”
話說得大義凜然,然而主旨卻是擔心自己的聯名進言觸怒了張煌,畢竟張氏東海不是前朝南宋,即便是前朝南宋也未必沒有對士人動手的先例,若是張煌一怒之下要了幾人的腦袋,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那依穀兄的意思呢?”誰說讀書人都把腦子讀壞了,在場的人可是一點就透。“難道就此放棄了不成?”
“最好能找一位朝中大佬以作進階。”姓穀的讀書人提出了這樣的意見。“通過其去影響國主可比我等有用百倍。”
“又有哪個東海高官會接納我等的投效呢?”這個問題問的好,畢竟幾個人差不多都是初來乍到,對東海的高層就算是有些了解,但也絕對夠不到,這種情況下直接找上門去,焉知道不會被人亂棍打出來。
“事已至此,我等不如暫且沉下心仔細觀察,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總能等到一線機會的。”
領地的擴充除了為東海帶來了一連串適於種植甘蔗生產原糖的糖島以外,另一個帶來的影響是水軍在公國事物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首席大都督府僉事沈鴻的去職在中樞減少了馬步軍的支持者。籍著沈鴻出掌琉求道大都護而越過麗族僉事李雄成為大都督府首席僉事的原水軍提督楊伯玉雄心勃勃的和水軍司的郎中程唐擬定了三大水師二十個軍一百五十艘雷霆戰船及二百艘其他輔助戰船的擴展計劃,這一方略的問世頓時引起了撫軍司和馬步軍方麵的不滿,從此形成了水軍與馬步軍之間的嚴重對立。
不過這種對立在張煌統治時期因為其的威望和壓製從來沒有真正影響到公國的政局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因為水軍的龐大需求刺激了包括木材、運輸、造船、冶鐵等行業的發展,此時此刻的東海呈現出一個新興國家應有的活力和進取的姿態。
然而誰也不能否認,這種被限製在水麵以下的裂痕最終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當其爆發的時候,也就是東海麵臨成為大陸國家還是海洋國家抉擇的時刻。
-----------------《東海通史評述?大海還是陸地?早期東海國家的戰略選擇》
“什麽?二條女禦拒絕前往口永良部島?”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張煌正在內務廳新設立的某處琉璃作坊裏看著新出窯的琉璃器,得到這個確認對方是女諜的消息之後,張煌不禁陡然變色,事實上冊封二條女禦為鄉君並賜予封地並不符合東海的律法,以至於當天沒有參加大朝的大審院知院裘千仞問詢之後抱病麵見張煌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張煌好說歹說才以實際上是流放,封號也不計入公國貴族名錄為由安撫了對方,現在突然間受惠的一方居然也表示反對,這不由得讓張煌的火氣頓時發作了起來。“還要請見兩位皇姬,很好,很好,就如她心意,讓她跟兩位皇姬待在一起好了。”
“主上,萬一日後南朝方麵以通信為由試圖聯絡此女怎麽辦?”剛剛晉升為從五品勾當職方房公事的湯英請示著。
“你不會用水土不服和思念京都憂鬱成疾而死的名義回絕了對方嘛。”張煌麵露厲色,現而今東海和日本之間的通商、交往還是屬於單方麵的行動,東海不允許周邊任何一國的商人踏足東海本土,因此封鎖一切可能外流的消息也並非是件難事。“這件事就交給卿來辦,必要時可以殺了她。”張煌如是交代著,隨即他又想到什麽。“另外,今治港的商館不能撤,日後我軍遲早還是要進軍四國的,讓那邊的人想辦法把道路、關隘、山川、河流以及各族各家的實力都探明了再說。”
“是,臣下這就關照下去。”湯英點點頭,張煌一拂手,他知趣的退了下去。
“鄧頭兒,”看著湯英退下的背影,張煌搖了搖頭,否則讓這個豪放女領銜東海的青樓豈不是一大亮眼的招牌,不過,既然已經委事與湯英了,張煌的注意力隨即又轉回了工匠作坊上。“過來,孤不是跟你說過了嘛,這料怎麽還是有問題,記住了,要用磁石細細的刷一遍,否則就很難做到通透如水晶。。。。。。”
試製玻璃是張煌已經為數不多的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了,畢竟小白領張煌之所以被稱為小白領正是因為其在另一個時空不過是坐坐辦公室的小角色而已,三流大學的文憑以及早就還給講師的學識,隻有極少數的興趣愛好還能發揮一絲功效。
“主上。”離開內務廳的作坊,剛剛離去的湯英又不知道從哪裏冒了出來。“好消息,蒙胡大司農司刊定的《農桑輯要》一書已經到手了。”蒙胡雖然暴孽,統治整個中國的時間也不足百年,但是元代卻是中國曆史上農業科技發展的高峰,從《農桑輯要》開始到《王禎農書》再到《農桑衣食撮要》,無一不對恢複遭到戰爭破壞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其中開風氣先河的就是這本官修農書。“另外,參與修訂的苗好謙,經過天地會的努力此次也一並來到東海。”
苗好謙此刻不過是蒙胡都察院的一名屬吏,雖然參與了《農桑輯要》的編撰、修訂但是並沒有為他在政治上加分多少,正在失意之時被天地會派往腹裏地區發展的成員一鼓動,出身微寒的他就帶著身邊的幾套農書攜妻帶子登上了東行的海船。不過一開始他還以為去的是高麗,但是沒有想到上了賊船才知道是所謂的東海,當然,這一點是湯英對張煌也是並不隱晦的。
“蒙胡都注重耕作,孤自然是不能落於人後的。”張煌感歎一聲,當初在元軍中他就發現各個萬戶、各衛中都有以地方官兼任的勸農奧魯官,由此可見元廷在這種問題上還是很有前瞻性的,大約正是考慮到無糧不穩吧,這一點對於現在的東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且先把他安頓下來,賜予六品官的府邸和奴婢,明日帶此人來見孤,孤要好生跟他談談如何經營農村。”
“主上盡可放心,臣一定會替苗先生安排好的。”雖然湯英還不能領會到張煌的真實想法,雖然對於張煌口中的經營農村不知所謂,但是張煌的態度讓他感到自己總算是做對了,畢竟在東海六品官也算得上是位次不低了,一個新人就能直接享受這個待遇,可見張煌對他的重視,因此他也順勢改了口。。。。。。
“正所謂入則華夏出則蠻夷,現今我觀東海之主的作為正應了此言。”有人得意自然就有人失意,雖說東海憑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原則盡可能的將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然而不是所有移民都能認同東海的安置。“摧殘文化,重用伎人,比大元重視儒學聖教大有不及,難怪隻能避之一隅。”看著原來所謂的工匠、農夫、賬房、醫師成為東海係統中堪受重用的伎官,而隻會用筆頭歌功頌德、無病呻吟的前朝秀才、舉人們卻隻能失意的擔任承發、照磨、銓寫一類的小吏、甚至隻能在沒有幾個學生的蒙學中擔任閑職,這種強烈的反差讓這些人異常的失落。“若非我們被亂民攘攜,現而今進退不得,否則我一早就離開了這個教化不行之地。”
“馬兄說得極是。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東海之主乃是亂中奪軍的逆臣,自然不希望我正道得到光揚,但如此一來日後東海必人心墮落。”那些老功民的土地、奴隸以及在屯民政治生活中的主導地位都讓這些後來者眼紅,更不要說把持公國各方權力的都是那些跟著張煌打天下的老人,由此各種小衝突時有發生。“可憐我等才出狼窩,有如虎穴啊。”
“莫要多說了,現在東海可是丘八之國,武人當道,五代殷鑒不遠了。”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幾個偶然間湊到一起的酸儒算是遇到知己了。“我等還是堅守本心,不拘外物待看此地如何墮落才是。”
“唐兄這話就錯了,我輩都是聖人子弟又如何忍心坐視此間百姓淪為渾渾噩噩的人形牛馬,”說話的人一副壯誌激烈的樣子。“應該向東海之主上奏,表明我聖教弟子拯救東海萬民之心,如此亦可勸東海之主行聖道,正人心,不至於淪為化外蠻夷。”
“陳兄此言極是,武夫焉能治國,唯有我等才是東海大興之網。”當下有人附和著。
“可是我等直接進言未必會被東海之主所納,而且我聽說東海之主喜法家謬論,最魘逾越之事,若是我等貿然行事,大事不成倒也算了,若是我等唯一的讀書種子再遭摧殘,這東海豈不是更沒有希望了嗎?”
話說得大義凜然,然而主旨卻是擔心自己的聯名進言觸怒了張煌,畢竟張氏東海不是前朝南宋,即便是前朝南宋也未必沒有對士人動手的先例,若是張煌一怒之下要了幾人的腦袋,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那依穀兄的意思呢?”誰說讀書人都把腦子讀壞了,在場的人可是一點就透。“難道就此放棄了不成?”
“最好能找一位朝中大佬以作進階。”姓穀的讀書人提出了這樣的意見。“通過其去影響國主可比我等有用百倍。”
“又有哪個東海高官會接納我等的投效呢?”這個問題問的好,畢竟幾個人差不多都是初來乍到,對東海的高層就算是有些了解,但也絕對夠不到,這種情況下直接找上門去,焉知道不會被人亂棍打出來。
“事已至此,我等不如暫且沉下心仔細觀察,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總能等到一線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