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及黔軍生涯
蔣在珍(1896―1952),字丕緒,貴州桐梓縣官倉鄉響水田人。小學畢業後,考入貴州講武學堂,從此步入軍旅生涯,先後任二十五軍團長、旅長、師長,軍閥混戰時期為黔軍周西成派係重要成員。周西成入主黔政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三師師長,駐黔北,並於遵義新城北大路(今延安路)口建房居住,任內於正安、道真等地鎮壓農民起義,令部下割取人耳領賞。1932年冬,二十五軍內訌,蔣在珍與王家烈火並遵義,張貼布告說:“野戰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戰;巷戰不利,放火。”經商會出麵斡旋,勒索城中百姓10萬銀元後撤離遵義城。1933年貴州軍閥之間混戰,尤國材在雲南龍雲的支持下,分三路舉行反攻,返駐盤江,並幾次準備反攻貴陽,與王家烈形成相互製約的局麵,此外,毛光翔在遵義失守後,退到赤水,蔣在珍率部退駐四川綦江和東溪,投靠了劉湘,將其原來的3個團擴大為4個團。1935年1月,蔣在珍部進駐正安。1月18日,蔣部占綏陽,續向桐梓推進。1月21日,蔣部光複婁山關。3月27日,蔣部在湄潭圍剿紅軍遊擊部隊。第八師師長。
二、炸毀鄭州黃河鐵橋
第三師編入國民政府陸軍序列,番號為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參謀長朱振民,轄二十二團,團長傅衡中;二十三團,團長李昌榮;三十四團,團長吳謙等3團。該師由四川經湖北崇陽、通城、通山調至江西修水,進行訓練。1937年“七七”事變後,調至河南鄭州、安陽等地構築工事,在第一集團軍長官劉峙指揮下,沿黃河活動,在鄭州與中牟之間布防以阻止日軍侵犯鄭州。1938年初,新八師劃歸九十二軍軍長李仙洲指揮。二月初奉令守衛黃河兩岸橋頭堡及鐵橋上下一線河防。與此同時日軍由平漢鐵路進攻河南,以土肥原十四師團為主力,由冀南南犯,以略取豫北重鎮新鄉和鄭州為目標。敵機多架次連日輪番空襲新鄉車站及黃河鐵橋。守衛鐵橋的高射炮群以猛烈的炮火迎擊,日機不敢低飛,倉惶投彈而逃。2月24日上午10時,敵機15架,分三批轟炸鄭州火車站及大同路商業區。炸塌房屋五百多間,死傷居民160多人。軍事委員會鑒於日軍慣用陸空軍優勢和采用中央突破的戰術。為了防止敵人攻占新鄉後,通過鐵橋南犯鄭州,命令新八師戌守黃河鐵橋一線河防,並準備破壞黃河鐵橋。新八師兵力部署如下:以二十二團傅衡中部位於黃河鐵橋北岸與詹店間,構築橋頭堡陣地,拒敵南犯,掩護炸橋。以二十三團李昌榮部位於鐵橋南端一線,沿河設防,守護鐵橋。師指揮所位於鐵橋南端窯洞內,指揮配置的高射炮連,加強對空警戒。獨立工兵第一連作好破壞鐵橋的各種準備工作,開始在橋上捆綁炸藥包。2月19日,新鄉失守,敵進至新鄉以南的忠義鎮,情況緊急。宋哲元部主力由新鄉沿道清鐵路且戰且退。新八師奉上級指示,命令獨立工兵第一連王連長按紅白色各三發信號彈炸橋,是日狂風怒號,塵沙彌漫,日機多次來擾,時而偵察,時而投彈,均被高射炮擊退。半夜後,月光暗淡,師長蔣在珍,參謀長朱振民、參謀熊先煜等守候在指揮所前的小高地上,等候由北向南撤退的鐵路員工的最後一列火車通過鐵橋後,即發出規定信號,工兵連執行炸橋,聲如巨雷,持續不斷。計從炸橋及折除為止達兩月以上,寸鐵未留。該橋建於1905年,僅使用三十三年。
三、決堤花園口
1938年5月,日軍占領徐州後,集合南北兩路兵力,準備夾擊奪取中原。6月初,正當蔣介石為徐州數十萬軍隊順利突圍而大大鬆一口氣時,忽報日軍已於6月6日占領了開封,正向鄭州逼近,頓時又緊張起來,責令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迅速提出應敵方案。麵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強大攻勢,第一戰區竟提出了:掘開黃河水堤,利用黃河水淹沒開封、中牟之間的鐵路、公路,以阻擋日軍進攻鄭州的對策。5月31日,蔣介石回電批準了他們的提議。一開始,南京政府決定在趙口和花園口兩處施行黃河決口,構成平漢鐵路東側地區間的對東泛濫。擔任趙口掘堤任務的是豫東河防39軍,限兩日完成;花園口掘堤由53軍萬福麟部負責,由39軍統一指揮。39軍都是來自飽受水患之災的安徽子弟兵,身為安徽人,誰不知道黃河決堤的嚴重後果,怎能心甘情願地把家鄉房屋和父老鄉親淹沒在自己親手放出來的大水中?而53軍前身是張學良東北軍,萬福麟對“以水代兵”的戰略並不熱心,隻派出一隊人馬開上河堤應付,因此在花園口工程基本上還是個空白。兩邊工程都沒有大的進展。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心裏著急。當他聽說新8師師長蔣在珍去過工地,不知怎麽居然提出讓新8師接替趙口工地,本來新8師奉命執行“g任務”,就是一旦敵人攻破鄭州立即放火焚城。原地待命的蔣在珍被趕上了掘堤放水的架上。軍令如山倒,蔣在珍隻好連夜讓部下分頭調查,調查結果出人意料:趙口段大堤十分堅固不易破壞,而新8師駐地京水鎮所在的花園口曾在清光緒年間三次決堤,該河段才是黃河大堤的軟肋所在。蔣在珍當即向商震建議放棄趙口而把掘堤重點改在花園口。事關重大,商震要通大本營電話,讓蔣在珍直接向何應欽總參謀長報告。[.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何應欽又囑咐他不要掛斷電話,一會兒聽簡裏傳來浙江口音:“你說,我聽著。”他聽出對方是蔣委員長。聽完蔣在珍戰戰兢兢的匯報,蔣介石沒有詢問細節,而是直接問他:“你保證幾天掘開河堤?”蔣在珍腳跟一碰,當場大聲立下軍令狀:“三日之內,保證完成任務!”6月6日,黔軍隊伍立馬開上黃河大堤。蔣在珍不顧一切地督促官兵輪班苦幹,使用圓鍬、十字鎬、鋤頭、鋼釺、鐵錘等工具在黃河鄭州趙口段掘堤,爭取搶在日軍進攻鄭州之前放水。因位置選擇不當,趙口段施工困難,而且掘堤後放水也不理想,蔣在珍將上述情況報告商震,商命他在本師防區內另行選址掘堤。當晚11時許,蔣在珍回到京水鎮,決定派師部作戰參謀熊先煜、營長黃映清、工兵連長馬應援等人前往花園口偵察。經反複察勘,選定花園口南麵的索水河靠近黃河大堤部,劃了兩條線,寬約50米,於次日晨開始挖掘。參加掘堤的有新八師的工兵連、二十二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各分兩班輪流作業。河堤係鵝卵石和粘連度很好的灰漿凝結而成,相當堅固,當決口挖掘開二、三丈時,水流緩緩而出。此時已是6月9日下午3時。為加快泄洪,蔣在珍調來了兩門平射炮,炮兵對準花園口黃河大堤一連發射六七十發炮彈,將大堤炸開了約7米寬的口子,蔣在珍趕緊發電報向武漢的蔣介石報告:“本(佳)日下午三時許敵機三架炸開花園口河堤,職師正在搶堵中。謹聞。”當時正值黃河上遊的雨季,奔瀉而下的滔滔黃河水,曆時4天4夜,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淮河注入蚌埠上遊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衝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黃河匯入淮河,東入洪澤湖,經界首進入運河,沿運河南下進入長江,流入東海。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餘公裏,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裏的地方,給這一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衝毀140萬餘家,淹沒耕地800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餘萬畝,傾家蕩產者480萬餘人。89餘萬老百姓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且造成了此後連年災害的黃泛區。黃河水泛濫,在軍事上形成了廣闊的大片地障,給日軍的西進造成了困難和損失,日軍的進攻被迫停止。位於黃河泛濫區中心的日軍,其來不及撤走的車輛、火炮、坦克、戰車等輜重武器設備等,均沉入水底,不少人員、馬匹被水衝走。在黃泛區東岸的日軍迅速後撤,到達平漢路新鄭附近的日軍就組織防禦和空投補給。華中日軍第13師團也從淮北漲水地區撤至淮河以南。華北日軍組織緊急援助,解救被困部隊。由於花園口決堤,日軍機械化部隊南犯行動受阻,輜重彈藥損失較大。
日軍約4個師團陷於黃泛區,損失2個師團以上,很多無路可逃的日軍官兵爬上老百姓屋頂,可那些泥糊的民房根本經不住洪水的浸泡衝刷,房屋垮塌,日軍紛紛落水,淹死上萬人。日軍大本營原定的以淮河水運為後勤補給線、日軍主力由北方進攻漢口的作戰計劃破產,日軍不得不改變作戰路線,岌岌可危的鄭州防線解了圍。延遲6年,日軍於1944年4月才攻占鄭州。
破堤而出的黃河水不僅淹沒了中原戰場,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一場“地震”。東京皇宮緊急舉行的“禦前會議”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悲痛氣氛所籠罩,身穿製服的將領個個如喪考妣,全體內閣成員向臉色鐵青的裕仁天皇叩頭謝罪,“花園口事件”第一次重創了日本朝野狂妄的戰爭信念。
日本華北派遣軍狼狽逃離黃泛區,退回開封以東地區,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從長江北岸又開始進攻武漢。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能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但黃河改道還是為蔣介石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日軍的快速進攻受挫,武漢暫時解除戰爭警報,國民政府所有的戰略部署和撤退都變得從容不迫。蔣在珍因決堤花園口而成為功臣,國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一枚,獎金三千元。
四、開赴陝、晉對日作戰
新編第八師完成決堤任務後,奉命開赴陝西韓城,守衛禹門一帶黃河河防,阻擊日軍渡河向西進犯。禹門亦稱龍門,為陝、晉兩省交通要衝,有公路連結。新八師以二十二團一個加強營占領禹門及東龍門山陣地,這是禹門的橋頭堡,也是閻錫山第二戰區晉西鄉寧、吉縣的右冀陣地。1938年12月23日,盤踞河津的日軍,以七、八聯隊附滕田大隊為基幹,加上偽軍等共四、五千人,大炮二十多門,由空軍配合進攻新八師東龍門山及禹門口前沿陣地。日軍以飛機轟炸掃射,大炮轟擊,掩護步兵前進,均被新八師擊退。26日至29日,日軍又出動飛機多架次,對新八師陣地狂轟濫炸,此時大雪紛飛,日軍步兵身著白色衣服,在雪地上偽裝前進,企圖奪取禹門渡口和東龍門山陣地。新八師官兵奮勇抵抗,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日方傷亡慘重,新八師前沿陣地官兵傷亡亦達70%以上,其中守衛雲中寺的一個加強排,全部壯烈犧牲。前沿多處陣地一度失手。30日,新八師朱振民副師長命令二十三團翻山越嶺,由師家灘渡河增援,從龍門山側麵向日軍發起攻擊,收複龍門山所有陣地。此役對日寇予沉重打擊,斃傷日軍200多人,迫使其龜縮河津、秸山兩地。新八師陣亡連長以下黔籍官兵271名,合葬於陝晉交界處的龍門山麓(此地在屬山西省河津縣),1987年河津縣政協在墓前修建一座紀念碑。
龍門戰役後,新八師進行整編,轉屬九十三軍指揮,於1939年2月奉命開赴晉東南陽城,對中條山之日軍發動4月攻勢。在東澤浮山戰役中,二十二團團長彭鎮璞英勇犧牲,被追授為少將,遺體送回家鄉貴州綏陽安葬。七、八月反掃蕩戰鬥後,又參加侯馬戰役,沁水、紫沙腰等戰役,新八師黔籍營長王樹驥、副營長謝忠、連長龍鱗、李尚銘、排長宋紹相等相繼陣亡。1939年12月,蔣國珍升任九十三軍副軍長,陳牧民繼任新八師師長。第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為配合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在晉南的國民黨軍隊,向日軍發動攻勢,全麵出擊。命令新八師擔任主攻,向高平之發起攻擊,連續十餘日,斃傷日軍第三營營長黃映清身先士卒,帶領全營官兵夜襲高平的大、小野川之敵,與日軍白刃肉搏,以身殉國,其骨灰護送回原籍貴州三穗安葬。此役完成了牽製白晉公路日軍的任務。隨後,新編第八師調防陝西,擔任潼關至三門峽黃河河防任務。
五、蔣在珍和新編第八師的結局
第八師調往陪都重慶,擔任警備任務。1944年9月,新八師隨九十三軍調往廣西,參加反攻桂林、全州等戰役,戰鬥十分激烈,日軍拚死抵抗,九十三軍慘敗,新八師亦全軍覆沒,軍長陳牧民被蔣介石下令軍前正法。
1947年11月27日蔣在珍晉升為中將,調任國民政府軍委辦公廳任中將參議員,但未就職,返回貴州桐梓老家賦閑。此時心中忿忿不平又無事可做的蔣在珍,在桐梓仙人山上砍了一根方竹做手杖,上刻“不願臨風舞俊傑,回鄉歸隱伴儂行”,以泄有功不被重用之不滿。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前,蔣在珍又複出任用,擔任貴州省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同年10月,貴州省主席、保安司令穀正倫實施應變計劃,組織骨幹訓練,蔣在珍參加受訓。貴州解放前夕,蔣在珍隨部起義,受到人民政府優待,並出任遵義剿匪委員會副主席委員。1950年因暗中組織“中國國民黨黨員**救國會”,組織黔北土匪叛亂被捕,第四軍副軍長柏輝章,新八師師長、第九十三軍副軍長蔣在珍等人在遵義市紀念廣場(原鳳凰山下鯉魚田)公審後,在南側空地被槍決。
蔣在珍(1896―1952),字丕緒,貴州桐梓縣官倉鄉響水田人。小學畢業後,考入貴州講武學堂,從此步入軍旅生涯,先後任二十五軍團長、旅長、師長,軍閥混戰時期為黔軍周西成派係重要成員。周西成入主黔政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三師師長,駐黔北,並於遵義新城北大路(今延安路)口建房居住,任內於正安、道真等地鎮壓農民起義,令部下割取人耳領賞。1932年冬,二十五軍內訌,蔣在珍與王家烈火並遵義,張貼布告說:“野戰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戰;巷戰不利,放火。”經商會出麵斡旋,勒索城中百姓10萬銀元後撤離遵義城。1933年貴州軍閥之間混戰,尤國材在雲南龍雲的支持下,分三路舉行反攻,返駐盤江,並幾次準備反攻貴陽,與王家烈形成相互製約的局麵,此外,毛光翔在遵義失守後,退到赤水,蔣在珍率部退駐四川綦江和東溪,投靠了劉湘,將其原來的3個團擴大為4個團。1935年1月,蔣在珍部進駐正安。1月18日,蔣部占綏陽,續向桐梓推進。1月21日,蔣部光複婁山關。3月27日,蔣部在湄潭圍剿紅軍遊擊部隊。第八師師長。
二、炸毀鄭州黃河鐵橋
第三師編入國民政府陸軍序列,番號為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參謀長朱振民,轄二十二團,團長傅衡中;二十三團,團長李昌榮;三十四團,團長吳謙等3團。該師由四川經湖北崇陽、通城、通山調至江西修水,進行訓練。1937年“七七”事變後,調至河南鄭州、安陽等地構築工事,在第一集團軍長官劉峙指揮下,沿黃河活動,在鄭州與中牟之間布防以阻止日軍侵犯鄭州。1938年初,新八師劃歸九十二軍軍長李仙洲指揮。二月初奉令守衛黃河兩岸橋頭堡及鐵橋上下一線河防。與此同時日軍由平漢鐵路進攻河南,以土肥原十四師團為主力,由冀南南犯,以略取豫北重鎮新鄉和鄭州為目標。敵機多架次連日輪番空襲新鄉車站及黃河鐵橋。守衛鐵橋的高射炮群以猛烈的炮火迎擊,日機不敢低飛,倉惶投彈而逃。2月24日上午10時,敵機15架,分三批轟炸鄭州火車站及大同路商業區。炸塌房屋五百多間,死傷居民160多人。軍事委員會鑒於日軍慣用陸空軍優勢和采用中央突破的戰術。為了防止敵人攻占新鄉後,通過鐵橋南犯鄭州,命令新八師戌守黃河鐵橋一線河防,並準備破壞黃河鐵橋。新八師兵力部署如下:以二十二團傅衡中部位於黃河鐵橋北岸與詹店間,構築橋頭堡陣地,拒敵南犯,掩護炸橋。以二十三團李昌榮部位於鐵橋南端一線,沿河設防,守護鐵橋。師指揮所位於鐵橋南端窯洞內,指揮配置的高射炮連,加強對空警戒。獨立工兵第一連作好破壞鐵橋的各種準備工作,開始在橋上捆綁炸藥包。2月19日,新鄉失守,敵進至新鄉以南的忠義鎮,情況緊急。宋哲元部主力由新鄉沿道清鐵路且戰且退。新八師奉上級指示,命令獨立工兵第一連王連長按紅白色各三發信號彈炸橋,是日狂風怒號,塵沙彌漫,日機多次來擾,時而偵察,時而投彈,均被高射炮擊退。半夜後,月光暗淡,師長蔣在珍,參謀長朱振民、參謀熊先煜等守候在指揮所前的小高地上,等候由北向南撤退的鐵路員工的最後一列火車通過鐵橋後,即發出規定信號,工兵連執行炸橋,聲如巨雷,持續不斷。計從炸橋及折除為止達兩月以上,寸鐵未留。該橋建於1905年,僅使用三十三年。
三、決堤花園口
1938年5月,日軍占領徐州後,集合南北兩路兵力,準備夾擊奪取中原。6月初,正當蔣介石為徐州數十萬軍隊順利突圍而大大鬆一口氣時,忽報日軍已於6月6日占領了開封,正向鄭州逼近,頓時又緊張起來,責令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迅速提出應敵方案。麵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強大攻勢,第一戰區竟提出了:掘開黃河水堤,利用黃河水淹沒開封、中牟之間的鐵路、公路,以阻擋日軍進攻鄭州的對策。5月31日,蔣介石回電批準了他們的提議。一開始,南京政府決定在趙口和花園口兩處施行黃河決口,構成平漢鐵路東側地區間的對東泛濫。擔任趙口掘堤任務的是豫東河防39軍,限兩日完成;花園口掘堤由53軍萬福麟部負責,由39軍統一指揮。39軍都是來自飽受水患之災的安徽子弟兵,身為安徽人,誰不知道黃河決堤的嚴重後果,怎能心甘情願地把家鄉房屋和父老鄉親淹沒在自己親手放出來的大水中?而53軍前身是張學良東北軍,萬福麟對“以水代兵”的戰略並不熱心,隻派出一隊人馬開上河堤應付,因此在花園口工程基本上還是個空白。兩邊工程都沒有大的進展。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心裏著急。當他聽說新8師師長蔣在珍去過工地,不知怎麽居然提出讓新8師接替趙口工地,本來新8師奉命執行“g任務”,就是一旦敵人攻破鄭州立即放火焚城。原地待命的蔣在珍被趕上了掘堤放水的架上。軍令如山倒,蔣在珍隻好連夜讓部下分頭調查,調查結果出人意料:趙口段大堤十分堅固不易破壞,而新8師駐地京水鎮所在的花園口曾在清光緒年間三次決堤,該河段才是黃河大堤的軟肋所在。蔣在珍當即向商震建議放棄趙口而把掘堤重點改在花園口。事關重大,商震要通大本營電話,讓蔣在珍直接向何應欽總參謀長報告。[.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何應欽又囑咐他不要掛斷電話,一會兒聽簡裏傳來浙江口音:“你說,我聽著。”他聽出對方是蔣委員長。聽完蔣在珍戰戰兢兢的匯報,蔣介石沒有詢問細節,而是直接問他:“你保證幾天掘開河堤?”蔣在珍腳跟一碰,當場大聲立下軍令狀:“三日之內,保證完成任務!”6月6日,黔軍隊伍立馬開上黃河大堤。蔣在珍不顧一切地督促官兵輪班苦幹,使用圓鍬、十字鎬、鋤頭、鋼釺、鐵錘等工具在黃河鄭州趙口段掘堤,爭取搶在日軍進攻鄭州之前放水。因位置選擇不當,趙口段施工困難,而且掘堤後放水也不理想,蔣在珍將上述情況報告商震,商命他在本師防區內另行選址掘堤。當晚11時許,蔣在珍回到京水鎮,決定派師部作戰參謀熊先煜、營長黃映清、工兵連長馬應援等人前往花園口偵察。經反複察勘,選定花園口南麵的索水河靠近黃河大堤部,劃了兩條線,寬約50米,於次日晨開始挖掘。參加掘堤的有新八師的工兵連、二十二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各分兩班輪流作業。河堤係鵝卵石和粘連度很好的灰漿凝結而成,相當堅固,當決口挖掘開二、三丈時,水流緩緩而出。此時已是6月9日下午3時。為加快泄洪,蔣在珍調來了兩門平射炮,炮兵對準花園口黃河大堤一連發射六七十發炮彈,將大堤炸開了約7米寬的口子,蔣在珍趕緊發電報向武漢的蔣介石報告:“本(佳)日下午三時許敵機三架炸開花園口河堤,職師正在搶堵中。謹聞。”當時正值黃河上遊的雨季,奔瀉而下的滔滔黃河水,曆時4天4夜,淹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又經潁河、西淝河、淮河注入蚌埠上遊的淮河,淹沒了淮河的堤岸,衝斷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鐵路大橋。蚌埠向北經曹老集至宿縣,也都成了一片汪洋。黃河匯入淮河,東入洪澤湖,經界首進入運河,沿運河南下進入長江,流入東海。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餘公裏,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30多萬平方公裏的地方,給這一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民宅被衝毀140萬餘家,淹沒耕地800餘萬畝,安徽、江蘇耕地被淹沒1100餘萬畝,傾家蕩產者480萬餘人。89餘萬老百姓葬身魚腹,上千萬人流離失所,並且造成了此後連年災害的黃泛區。黃河水泛濫,在軍事上形成了廣闊的大片地障,給日軍的西進造成了困難和損失,日軍的進攻被迫停止。位於黃河泛濫區中心的日軍,其來不及撤走的車輛、火炮、坦克、戰車等輜重武器設備等,均沉入水底,不少人員、馬匹被水衝走。在黃泛區東岸的日軍迅速後撤,到達平漢路新鄭附近的日軍就組織防禦和空投補給。華中日軍第13師團也從淮北漲水地區撤至淮河以南。華北日軍組織緊急援助,解救被困部隊。由於花園口決堤,日軍機械化部隊南犯行動受阻,輜重彈藥損失較大。
日軍約4個師團陷於黃泛區,損失2個師團以上,很多無路可逃的日軍官兵爬上老百姓屋頂,可那些泥糊的民房根本經不住洪水的浸泡衝刷,房屋垮塌,日軍紛紛落水,淹死上萬人。日軍大本營原定的以淮河水運為後勤補給線、日軍主力由北方進攻漢口的作戰計劃破產,日軍不得不改變作戰路線,岌岌可危的鄭州防線解了圍。延遲6年,日軍於1944年4月才攻占鄭州。
破堤而出的黃河水不僅淹沒了中原戰場,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一場“地震”。東京皇宮緊急舉行的“禦前會議”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悲痛氣氛所籠罩,身穿製服的將領個個如喪考妣,全體內閣成員向臉色鐵青的裕仁天皇叩頭謝罪,“花園口事件”第一次重創了日本朝野狂妄的戰爭信念。
日本華北派遣軍狼狽逃離黃泛區,退回開封以東地區,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他們退守到徐州後,南下到蚌埠,過淮河,再到合肥與日軍其他部隊會合,從長江北岸又開始進攻武漢。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能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但黃河改道還是為蔣介石爭取了喘口氣的時間,日軍的快速進攻受挫,武漢暫時解除戰爭警報,國民政府所有的戰略部署和撤退都變得從容不迫。蔣在珍因決堤花園口而成為功臣,國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一枚,獎金三千元。
四、開赴陝、晉對日作戰
新編第八師完成決堤任務後,奉命開赴陝西韓城,守衛禹門一帶黃河河防,阻擊日軍渡河向西進犯。禹門亦稱龍門,為陝、晉兩省交通要衝,有公路連結。新八師以二十二團一個加強營占領禹門及東龍門山陣地,這是禹門的橋頭堡,也是閻錫山第二戰區晉西鄉寧、吉縣的右冀陣地。1938年12月23日,盤踞河津的日軍,以七、八聯隊附滕田大隊為基幹,加上偽軍等共四、五千人,大炮二十多門,由空軍配合進攻新八師東龍門山及禹門口前沿陣地。日軍以飛機轟炸掃射,大炮轟擊,掩護步兵前進,均被新八師擊退。26日至29日,日軍又出動飛機多架次,對新八師陣地狂轟濫炸,此時大雪紛飛,日軍步兵身著白色衣服,在雪地上偽裝前進,企圖奪取禹門渡口和東龍門山陣地。新八師官兵奮勇抵抗,多次打退日軍進攻,日方傷亡慘重,新八師前沿陣地官兵傷亡亦達70%以上,其中守衛雲中寺的一個加強排,全部壯烈犧牲。前沿多處陣地一度失手。30日,新八師朱振民副師長命令二十三團翻山越嶺,由師家灘渡河增援,從龍門山側麵向日軍發起攻擊,收複龍門山所有陣地。此役對日寇予沉重打擊,斃傷日軍200多人,迫使其龜縮河津、秸山兩地。新八師陣亡連長以下黔籍官兵271名,合葬於陝晉交界處的龍門山麓(此地在屬山西省河津縣),1987年河津縣政協在墓前修建一座紀念碑。
龍門戰役後,新八師進行整編,轉屬九十三軍指揮,於1939年2月奉命開赴晉東南陽城,對中條山之日軍發動4月攻勢。在東澤浮山戰役中,二十二團團長彭鎮璞英勇犧牲,被追授為少將,遺體送回家鄉貴州綏陽安葬。七、八月反掃蕩戰鬥後,又參加侯馬戰役,沁水、紫沙腰等戰役,新八師黔籍營長王樹驥、副營長謝忠、連長龍鱗、李尚銘、排長宋紹相等相繼陣亡。1939年12月,蔣國珍升任九十三軍副軍長,陳牧民繼任新八師師長。第一戰區司令官衛立煌,為配合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在晉南的國民黨軍隊,向日軍發動攻勢,全麵出擊。命令新八師擔任主攻,向高平之發起攻擊,連續十餘日,斃傷日軍第三營營長黃映清身先士卒,帶領全營官兵夜襲高平的大、小野川之敵,與日軍白刃肉搏,以身殉國,其骨灰護送回原籍貴州三穗安葬。此役完成了牽製白晉公路日軍的任務。隨後,新編第八師調防陝西,擔任潼關至三門峽黃河河防任務。
五、蔣在珍和新編第八師的結局
第八師調往陪都重慶,擔任警備任務。1944年9月,新八師隨九十三軍調往廣西,參加反攻桂林、全州等戰役,戰鬥十分激烈,日軍拚死抵抗,九十三軍慘敗,新八師亦全軍覆沒,軍長陳牧民被蔣介石下令軍前正法。
1947年11月27日蔣在珍晉升為中將,調任國民政府軍委辦公廳任中將參議員,但未就職,返回貴州桐梓老家賦閑。此時心中忿忿不平又無事可做的蔣在珍,在桐梓仙人山上砍了一根方竹做手杖,上刻“不願臨風舞俊傑,回鄉歸隱伴儂行”,以泄有功不被重用之不滿。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前,蔣在珍又複出任用,擔任貴州省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同年10月,貴州省主席、保安司令穀正倫實施應變計劃,組織骨幹訓練,蔣在珍參加受訓。貴州解放前夕,蔣在珍隨部起義,受到人民政府優待,並出任遵義剿匪委員會副主席委員。1950年因暗中組織“中國國民黨黨員**救國會”,組織黔北土匪叛亂被捕,第四軍副軍長柏輝章,新八師師長、第九十三軍副軍長蔣在珍等人在遵義市紀念廣場(原鳳凰山下鯉魚田)公審後,在南側空地被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