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南巡視察,與李陽一起南下的,除了五百羽林,還有工部尚書何章。畢竟,此次是為了造船之事去的,而造船是工部負責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行的隊伍當中,還有一位大秦公報的“記者”隨行。
原本,韓信也是想隨行護衛的,不過卻被李陽拒絕了。
因為韓信是兵部尚書,等於是後世的國防部長,身擔社稷安危重任。如今始皇帝帶著蒙恬遠渡少昊了,此時如果韓信離朝南巡的話,萬一秦國發生軍情要事,朝廷的軍中群龍無首,那麽大秦將危。
所以,韓信留在朝中,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此次南巡之路線規劃,李陽計劃為時數月,出鹹陽,經河南行省、安徽行省,至江蘇行省,然後沿海岸,乘船經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到廣東行省。
回程,則全部改由陸路,出廣東,入湖南,經湖北,至巴蜀,回鹹陽。
可以說,這樣一條路線安排,直接涵蓋了東南部沿海行省,中部及中西部行省,等於幾乎巡視了大半個大秦帝國。
一行人,出鹹陽,沿途一路,李陽最在乎的就是巡視莊稼長勢,以及百姓生活狀況。
出了鹹陽,便入河南省,南陽郡。
烈日當空,蟬鳴陣陣,官道兩旁,出現了一片稻田。放眼望去,稻田裏綠油油一片,禾苗長勢喜人。
李陽見到這番田園景象,不由停了下來,察看禾苗長勢。
此時的禾苗,還不是雜交稻,所以禾苗顯得是又長又細。
田地旁邊,有一青石小道,彎彎曲曲,穿入竹林。
在官道與這條青石小道分岔的路口,立有一碑,上麵寫著三個大字:桃源亭。
很顯然,小道竹林深處,有一個村莊。
看到這裏,李陽倒是一時來了興趣,想深入到鄉亭裏去看看。
於是便命羽林於官道稍息,自己和何章,在羽林校尉的保護下,走下官道,順著青石小道,一直往前走去。
穿過竹林,眼前是一條小溪,溪水邊處處是花香,河中更是能清楚的看見魚兒遊來遊去。
而在小溪的對麵,一處村莊出現在了那裏。
不一會兒,李陽和何章就來到了那個村子的外麵。
整個村子,全是土坯茅房,一座座的農家小院,座落在這處竹林之中,充滿著祥和的感覺。
順著進村的青石小道,一直往前走,穿過一叢翠竹林,接著耳邊傳來一陣郎朗的孩童的讀書聲:“我是秦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
“鹹陽城是國都,華夏是我們的民族……”
“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身上流著同樣的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我是秦國人,黃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
“我是華夏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開始耕耘,華夏先民,分為許多部落,始皇帝將華夏一統。華夏民族,千年兮,文明璀璨,天下一!”
“始皇帝曰: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震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化身龍魂,佑我華夏永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
“鎮國君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聽到這陣陣朗朗的讀書聲,李陽停了下來,因為這些孩童讀的,正是教育部編著的大秦義務教育國文教材裏的文章。
幽有青石小道,朗朗書聲,此情此景,著實讓李陽頗感特別。
“有人讀書,是《我愛祖國》和《聖言》!”
何章聽到那朗朗的讀書聲,也是一愣,不由驚訝道:“這裏有學堂!”
所謂《我愛祖國》,是國文教材的第一課,其教育意義在於,讓大秦孩童都明白自己的民族是華夏民族,自己的祖國是大秦帝國。
而《聖言》,乃是國文教材裏的第二課,就是始皇帝立誓詞,與李陽發願詞。
因為教育部當時在編著國文教材時,一致認為始皇帝和李陽這兩句話,當可算得是聖言名句,應萬世流傳,舉國銘記,於是就編進了國文教科書中。
其對大秦孩童的教育意義在於,讓大秦人都學習始皇帝那樣,用生命熱愛大秦,用靈魂護佑華夏民族,生是大秦人,死亦護華夏。
同時,又要學習鎮國君李陽之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實話,聽到孩童們誦讀著自己盜用張載的名句,李陽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不過,好在他例來臉皮厚,很快就將羞愧之意壓了下去,然後饒有興致的道:“走,去看看!”
幾個人尋聲穿過竹林,接著整個村子都呈現在了幾人的眼前。
這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院子裏種滿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完全就是世外桃源一般無二。
再配上那陣陣朗朗的讀書聲,李陽就不由自主地念了起來:“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垂髫,並怡然自樂。好,好啊,桃源亭,當真是如世外之桃源。”
此情此景,李陽確實覺得此地完全符合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且奇妙的是,這個村莊的名字,居然正好又叫桃源亭。
讚歎了一句,李陽繼續往前走,幾十步後,朗朗的讀書聲越加的清晰了,就是從前方的一棟學堂裏傳出來的。
李陽幾步來到學堂前,朝裏頭一看,隻見裏麵坐著十一二個孩童,正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的朗讀著。
讀了幾遍,教書先生便要求那些孩童必須熟背文章。
這時,一位孩童似有疑異,突然站了起來,問道:“先生,為何我們要背這些文章?”
另一個孩童也附和道:“對啊,我們為何不能像以前一樣玩,每日都要上學?”
教書先生道:“學,是為明道義,讀了書,便懂銘誌向,今後方可如鎮國君一般,為心中之大誌,一展胸中所學。”
孩童又道:“鎮國君學了很多知識嗎?”
教書先生點點頭:“鎮國君精通百家學問,自然是學識淵博,所以他才獨具通天之智,身懷曠世絕學,兵法謀略,治國治世,無一不精,可謂是智慧卓絕,世上無人可比。”
“鎮國君,好厲害!”學子們震驚道。
教書先生點點頭:“他師承仙人,自是不一般了。”
聽著教書先生這一頓誇,李陽都覺得有些誇得太過頭了。
一旁的何章伸出了一個大拇指,笑道:“院長威武!”
李陽翻了個白眼,覺得有必要去說幾句,讓學子們明白讀書的意義。
於是他咳了一聲,走了進去。
“這位小兄弟,有事乎”教書先生正說得來勁,突然見到門外有一年輕人走入,不由停了下來,轉頭問道。
李陽施了一禮,道:“適逢路過於此,聽聞先生授課,曰‘學,是為明道義’此言可謂是直擊讀書之要意,故而忍不住走了進來。”
聽到李陽一番讚言,教書先生心中大悅。
不過,李陽接著又道:“不過,在下又以為,學,除了明道義,學又是為長知識,是為開智慧。所以,學,於幼時極為重要。”
教書先生聽到這話,不由詫異的看了一眼李陽,揖了一禮,道:“小兄弟此言,才是真正的學之要意。老夫,受教矣。”
李陽笑道:“先生客氣了。另外,先生關於李陽的評價,卻是太過誇張了,有失偏頗。李陽雖有仙師,但他終是凡人,既是凡人……”
話還沒說完,uu看書 .uunshu 教書先生頓時眉頭一擰,斥道:“大膽!休得胡言,鎮國君之才,豈容你質疑!鎮國君之名諱,更不容你直呼!”
李陽:“我隻是想說……”
“住口!”教書先生大怒,胡須一顫,橫眉朝門外一指:“你,給我出去!”
很顯然,教書先生不容李陽輕蔑一句“鎮國君”。
“…………”李陽驚呆了。
要不要這麽凶啊?
不過,看到教書先生這惱怒的模樣,李陽也隻好知趣的退了出去。
隻是,剛走到門口,他才反應過來,不對呀,老子就是鎮國君本人啊。
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行的隊伍當中,還有一位大秦公報的“記者”隨行。
原本,韓信也是想隨行護衛的,不過卻被李陽拒絕了。
因為韓信是兵部尚書,等於是後世的國防部長,身擔社稷安危重任。如今始皇帝帶著蒙恬遠渡少昊了,此時如果韓信離朝南巡的話,萬一秦國發生軍情要事,朝廷的軍中群龍無首,那麽大秦將危。
所以,韓信留在朝中,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此次南巡之路線規劃,李陽計劃為時數月,出鹹陽,經河南行省、安徽行省,至江蘇行省,然後沿海岸,乘船經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到廣東行省。
回程,則全部改由陸路,出廣東,入湖南,經湖北,至巴蜀,回鹹陽。
可以說,這樣一條路線安排,直接涵蓋了東南部沿海行省,中部及中西部行省,等於幾乎巡視了大半個大秦帝國。
一行人,出鹹陽,沿途一路,李陽最在乎的就是巡視莊稼長勢,以及百姓生活狀況。
出了鹹陽,便入河南省,南陽郡。
烈日當空,蟬鳴陣陣,官道兩旁,出現了一片稻田。放眼望去,稻田裏綠油油一片,禾苗長勢喜人。
李陽見到這番田園景象,不由停了下來,察看禾苗長勢。
此時的禾苗,還不是雜交稻,所以禾苗顯得是又長又細。
田地旁邊,有一青石小道,彎彎曲曲,穿入竹林。
在官道與這條青石小道分岔的路口,立有一碑,上麵寫著三個大字:桃源亭。
很顯然,小道竹林深處,有一個村莊。
看到這裏,李陽倒是一時來了興趣,想深入到鄉亭裏去看看。
於是便命羽林於官道稍息,自己和何章,在羽林校尉的保護下,走下官道,順著青石小道,一直往前走去。
穿過竹林,眼前是一條小溪,溪水邊處處是花香,河中更是能清楚的看見魚兒遊來遊去。
而在小溪的對麵,一處村莊出現在了那裏。
不一會兒,李陽和何章就來到了那個村子的外麵。
整個村子,全是土坯茅房,一座座的農家小院,座落在這處竹林之中,充滿著祥和的感覺。
順著進村的青石小道,一直往前走,穿過一叢翠竹林,接著耳邊傳來一陣郎朗的孩童的讀書聲:“我是秦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
“鹹陽城是國都,華夏是我們的民族……”
“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身上流著同樣的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我是秦國人,黃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黃河流水是我沸騰的血液,長城是我揚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腳跟。”
“我是華夏人,我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我的祖先最早開始耕耘,華夏先民,分為許多部落,始皇帝將華夏一統。華夏民族,千年兮,文明璀璨,天下一!”
“始皇帝曰: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震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化身龍魂,佑我華夏永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
“鎮國君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聽到這陣陣朗朗的讀書聲,李陽停了下來,因為這些孩童讀的,正是教育部編著的大秦義務教育國文教材裏的文章。
幽有青石小道,朗朗書聲,此情此景,著實讓李陽頗感特別。
“有人讀書,是《我愛祖國》和《聖言》!”
何章聽到那朗朗的讀書聲,也是一愣,不由驚訝道:“這裏有學堂!”
所謂《我愛祖國》,是國文教材的第一課,其教育意義在於,讓大秦孩童都明白自己的民族是華夏民族,自己的祖國是大秦帝國。
而《聖言》,乃是國文教材裏的第二課,就是始皇帝立誓詞,與李陽發願詞。
因為教育部當時在編著國文教材時,一致認為始皇帝和李陽這兩句話,當可算得是聖言名句,應萬世流傳,舉國銘記,於是就編進了國文教科書中。
其對大秦孩童的教育意義在於,讓大秦人都學習始皇帝那樣,用生命熱愛大秦,用靈魂護佑華夏民族,生是大秦人,死亦護華夏。
同時,又要學習鎮國君李陽之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實話,聽到孩童們誦讀著自己盜用張載的名句,李陽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不過,好在他例來臉皮厚,很快就將羞愧之意壓了下去,然後饒有興致的道:“走,去看看!”
幾個人尋聲穿過竹林,接著整個村子都呈現在了幾人的眼前。
這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院子裏種滿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完全就是世外桃源一般無二。
再配上那陣陣朗朗的讀書聲,李陽就不由自主地念了起來:“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垂髫,並怡然自樂。好,好啊,桃源亭,當真是如世外之桃源。”
此情此景,李陽確實覺得此地完全符合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且奇妙的是,這個村莊的名字,居然正好又叫桃源亭。
讚歎了一句,李陽繼續往前走,幾十步後,朗朗的讀書聲越加的清晰了,就是從前方的一棟學堂裏傳出來的。
李陽幾步來到學堂前,朝裏頭一看,隻見裏麵坐著十一二個孩童,正跟著教書先生搖頭晃腦的朗讀著。
讀了幾遍,教書先生便要求那些孩童必須熟背文章。
這時,一位孩童似有疑異,突然站了起來,問道:“先生,為何我們要背這些文章?”
另一個孩童也附和道:“對啊,我們為何不能像以前一樣玩,每日都要上學?”
教書先生道:“學,是為明道義,讀了書,便懂銘誌向,今後方可如鎮國君一般,為心中之大誌,一展胸中所學。”
孩童又道:“鎮國君學了很多知識嗎?”
教書先生點點頭:“鎮國君精通百家學問,自然是學識淵博,所以他才獨具通天之智,身懷曠世絕學,兵法謀略,治國治世,無一不精,可謂是智慧卓絕,世上無人可比。”
“鎮國君,好厲害!”學子們震驚道。
教書先生點點頭:“他師承仙人,自是不一般了。”
聽著教書先生這一頓誇,李陽都覺得有些誇得太過頭了。
一旁的何章伸出了一個大拇指,笑道:“院長威武!”
李陽翻了個白眼,覺得有必要去說幾句,讓學子們明白讀書的意義。
於是他咳了一聲,走了進去。
“這位小兄弟,有事乎”教書先生正說得來勁,突然見到門外有一年輕人走入,不由停了下來,轉頭問道。
李陽施了一禮,道:“適逢路過於此,聽聞先生授課,曰‘學,是為明道義’此言可謂是直擊讀書之要意,故而忍不住走了進來。”
聽到李陽一番讚言,教書先生心中大悅。
不過,李陽接著又道:“不過,在下又以為,學,除了明道義,學又是為長知識,是為開智慧。所以,學,於幼時極為重要。”
教書先生聽到這話,不由詫異的看了一眼李陽,揖了一禮,道:“小兄弟此言,才是真正的學之要意。老夫,受教矣。”
李陽笑道:“先生客氣了。另外,先生關於李陽的評價,卻是太過誇張了,有失偏頗。李陽雖有仙師,但他終是凡人,既是凡人……”
話還沒說完,uu看書 .uunshu 教書先生頓時眉頭一擰,斥道:“大膽!休得胡言,鎮國君之才,豈容你質疑!鎮國君之名諱,更不容你直呼!”
李陽:“我隻是想說……”
“住口!”教書先生大怒,胡須一顫,橫眉朝門外一指:“你,給我出去!”
很顯然,教書先生不容李陽輕蔑一句“鎮國君”。
“…………”李陽驚呆了。
要不要這麽凶啊?
不過,看到教書先生這惱怒的模樣,李陽也隻好知趣的退了出去。
隻是,剛走到門口,他才反應過來,不對呀,老子就是鎮國君本人啊。
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