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乾清宮,禦書房,乾隆總算是見到了那個李師爺以及那枚彈殼和兩江總督的奏折。
此時那個李師爺就跪在乾隆的禦書房裏的書桌前。
而乾隆則是沒有搭理這位李師爺,而是先把兩江總督的奏折看完之後,然後又拿了那枚彈殼聞了聞,的確是有火藥爆炸後殘留的那股味道。
做完這一切之後,乾隆才開口對著書桌前跪著的李師爺問道:
“你確定那個村子裏的火槍可以在兩百多不開外打中人,而且還是不怕水,換子彈的速度還是普通繩火槍的五六倍?”
“回皇上,小的說的是千真萬確,縣令就是在兩百多步之外被一槍打中然後傷重不治身亡的,當時和我一起逃的還有眾多衙役和鄉勇都能證明小的所說句句屬實!”
而乾隆聽完之後,揮揮手示意旁邊的太監把這位李師爺給帶了下去從新關押起來。
其實乾隆自然沒有聽從這位李師爺一個人的證詞,畢竟當日的五百來人,雖然說被栓動火槍打死一半人,但是還有一半人給逃了。
所以兩江總督自然也單獨審問了這些人,但是結果和這位李師爺的話基本上沒有區別。
然而就是這樣的證詞才讓乾隆有些擔心了起來,兩百多步之外還能精準的命中,並且還射速極快。
這樣的火槍和乾隆所了解的繩火槍可是大不相同。
在乾隆的記憶裏,火槍那還沒弓箭好使用,不僅裝彈速度慢,而且在準確度上也比弓箭好不了多少。
隻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繩火槍的訓練十分的容易,訓練出一個能上戰場的火槍手比訓練出一個弓箭手要容易的多,而且火槍手的持續力很長,不像弓箭手拉個二三十次就沒有力量了。
但是現在卻是不同了出現了一種可以輕易擊殺兩百步之外敵人的火槍,而且換彈速度還能夠和弓箭媲美,而一旦讓這種火槍普及開來的話,無疑是對於清朝的統治形成一個極大的威脅。
想到這裏,乾隆就再次命令兩江總督擴大收縮範圍,讓兩江總督無論如何也要找到這夥山民。
甚至乾隆還擔心兩江總督手下的八千綠營士兵不夠還直接下旨讓其他地方的綠營抽調了一萬多人,讓兩江總督指揮,一定要找到逃跑的那個村子。
他乾隆倒要看看,這能夠兩百多步之外還能精準命中目標的火槍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於是得到曾兵的兩江總督就率領著這兩萬多人的人馬開始在這深山老林子裏尋找其逃跑的那個村子裏的人了。
畢竟能做上兩江總督的人自然又不傻,知道一個村子裏的人想要混入城鎮根本就行不通,所以自然就從深山老林子裏開始尋找。
而隨著尋找的深入,也總算是發現了一點點蛛絲馬跡,畢竟一個村子裏的人就算是有準備了幹糧,但是晚上也重要休息的,於是點火的火堆自然就被發現了。
“大人!前方有個山頂出現了煙氣,說不定有人居住,是否要上山查看一番?”
聽到這裏兩江總督頓時就精神一震,露出來高興的神情。
沒辦法他這個從一品的兩江總督已經在這深山老林子裏兜兜轉轉的尋找了兩個多月了。
而且乾隆也是下達了多道聖旨催促了,所以兩江總督當即沒有絲毫猶豫的就說道:
“立即派遣士兵前去查看,是不是有人居住!”
然而就在兩江總督等待的時候,卻是等到了一陣劈裏啪啦的爆響。
緊接著就有人跑來向著兩江總督回報道:
“大人,我們發現了那個冒青煙的山頂之後就在四周查看了一番發現就隻有一條上山的路,於是就想順著那條路上山,然而還沒爬到一半就聽到一陣槍響,然後爬山的士兵就傷亡大半。想必大人要找的那個殺害縣令的那個村子裏的人應該就是搬到這座山上了!”
而兩江總督聽到這位士兵的匯報之後就親自查看了一番,然後就看到了一座高約百丈的山,山的四周都是十分陡峭的懸崖,隻有一條稍微不是特別陡峭的小路通往山頂。
而在這條小路上赫然躺著七八具屍體,很顯然這就是之前被火槍打死的探查山頂情況的士兵的屍體了。
而從山腳向著山頂望去隱約能看到拿著火槍的人影在懸崖頂部走動。
而兩江總督這座山峰也是十分的無奈,麵對這樣四麵幾乎都是百丈高的懸崖的山峰,任他手底下的士兵再多那也是白搭。
隻有一條稍微不是很陡的上山之路根本沒辦法容納太多士兵一起進攻,而且這樣的小路走的時候也是得十分的小心,稍微不注意那就得踩空跌落山底了。
而從幾丈甚至是幾十丈的高處跌落那基本是必死無疑了。
在接連嚐試了十多次的攻打損失了好幾百的士兵之後,兩江總督也隻能下令兩萬軍隊駐紮在這裏,然後寫奏折像乾隆匯報這裏的情況了。
不過兩江總督也沒有太過的慌,畢竟人已經找到了,雖然說這群刁民所選的地方很是易守難攻。
但是兩江總督還就不信了他們可以一輩子都住在山頂上永遠都不下來。
然而這個兩江總督卻是不知道是,這個山頂處的平台雖然說不大,但是也是不小,麵積足足有百多畝的麵積,而這個時候都清朝已經是把紅薯推廣開來了。
因此哪怕是被圍困在這山頂之上,也是可以靠著這百多畝地種紅薯養活整個村子一千來號人的。
再說之前采購隊的那次采購也是采購了大量的食鹽,如果省著點吃,還是足夠吃上十年八年的。
這也是為何兩個多月前村子裏的人會一致同意選擇這裏做為村子新的駐紮地的原因了。
實在是這裏的地勢環境太好了,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話來形容都不顯得誇張。
別說兩江總督的區區兩萬人了,就是來個二十萬的大軍都一樣別想攻破擁有栓動步槍的這個村子。
當然兩江總督難受,而乾隆也是不好受,因為他沒想到等了兩個多月最終就等來這麽一個結果。
此時那個李師爺就跪在乾隆的禦書房裏的書桌前。
而乾隆則是沒有搭理這位李師爺,而是先把兩江總督的奏折看完之後,然後又拿了那枚彈殼聞了聞,的確是有火藥爆炸後殘留的那股味道。
做完這一切之後,乾隆才開口對著書桌前跪著的李師爺問道:
“你確定那個村子裏的火槍可以在兩百多不開外打中人,而且還是不怕水,換子彈的速度還是普通繩火槍的五六倍?”
“回皇上,小的說的是千真萬確,縣令就是在兩百多步之外被一槍打中然後傷重不治身亡的,當時和我一起逃的還有眾多衙役和鄉勇都能證明小的所說句句屬實!”
而乾隆聽完之後,揮揮手示意旁邊的太監把這位李師爺給帶了下去從新關押起來。
其實乾隆自然沒有聽從這位李師爺一個人的證詞,畢竟當日的五百來人,雖然說被栓動火槍打死一半人,但是還有一半人給逃了。
所以兩江總督自然也單獨審問了這些人,但是結果和這位李師爺的話基本上沒有區別。
然而就是這樣的證詞才讓乾隆有些擔心了起來,兩百多步之外還能精準的命中,並且還射速極快。
這樣的火槍和乾隆所了解的繩火槍可是大不相同。
在乾隆的記憶裏,火槍那還沒弓箭好使用,不僅裝彈速度慢,而且在準確度上也比弓箭好不了多少。
隻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繩火槍的訓練十分的容易,訓練出一個能上戰場的火槍手比訓練出一個弓箭手要容易的多,而且火槍手的持續力很長,不像弓箭手拉個二三十次就沒有力量了。
但是現在卻是不同了出現了一種可以輕易擊殺兩百步之外敵人的火槍,而且換彈速度還能夠和弓箭媲美,而一旦讓這種火槍普及開來的話,無疑是對於清朝的統治形成一個極大的威脅。
想到這裏,乾隆就再次命令兩江總督擴大收縮範圍,讓兩江總督無論如何也要找到這夥山民。
甚至乾隆還擔心兩江總督手下的八千綠營士兵不夠還直接下旨讓其他地方的綠營抽調了一萬多人,讓兩江總督指揮,一定要找到逃跑的那個村子。
他乾隆倒要看看,這能夠兩百多步之外還能精準命中目標的火槍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於是得到曾兵的兩江總督就率領著這兩萬多人的人馬開始在這深山老林子裏尋找其逃跑的那個村子裏的人了。
畢竟能做上兩江總督的人自然又不傻,知道一個村子裏的人想要混入城鎮根本就行不通,所以自然就從深山老林子裏開始尋找。
而隨著尋找的深入,也總算是發現了一點點蛛絲馬跡,畢竟一個村子裏的人就算是有準備了幹糧,但是晚上也重要休息的,於是點火的火堆自然就被發現了。
“大人!前方有個山頂出現了煙氣,說不定有人居住,是否要上山查看一番?”
聽到這裏兩江總督頓時就精神一震,露出來高興的神情。
沒辦法他這個從一品的兩江總督已經在這深山老林子裏兜兜轉轉的尋找了兩個多月了。
而且乾隆也是下達了多道聖旨催促了,所以兩江總督當即沒有絲毫猶豫的就說道:
“立即派遣士兵前去查看,是不是有人居住!”
然而就在兩江總督等待的時候,卻是等到了一陣劈裏啪啦的爆響。
緊接著就有人跑來向著兩江總督回報道:
“大人,我們發現了那個冒青煙的山頂之後就在四周查看了一番發現就隻有一條上山的路,於是就想順著那條路上山,然而還沒爬到一半就聽到一陣槍響,然後爬山的士兵就傷亡大半。想必大人要找的那個殺害縣令的那個村子裏的人應該就是搬到這座山上了!”
而兩江總督聽到這位士兵的匯報之後就親自查看了一番,然後就看到了一座高約百丈的山,山的四周都是十分陡峭的懸崖,隻有一條稍微不是特別陡峭的小路通往山頂。
而在這條小路上赫然躺著七八具屍體,很顯然這就是之前被火槍打死的探查山頂情況的士兵的屍體了。
而從山腳向著山頂望去隱約能看到拿著火槍的人影在懸崖頂部走動。
而兩江總督這座山峰也是十分的無奈,麵對這樣四麵幾乎都是百丈高的懸崖的山峰,任他手底下的士兵再多那也是白搭。
隻有一條稍微不是很陡的上山之路根本沒辦法容納太多士兵一起進攻,而且這樣的小路走的時候也是得十分的小心,稍微不注意那就得踩空跌落山底了。
而從幾丈甚至是幾十丈的高處跌落那基本是必死無疑了。
在接連嚐試了十多次的攻打損失了好幾百的士兵之後,兩江總督也隻能下令兩萬軍隊駐紮在這裏,然後寫奏折像乾隆匯報這裏的情況了。
不過兩江總督也沒有太過的慌,畢竟人已經找到了,雖然說這群刁民所選的地方很是易守難攻。
但是兩江總督還就不信了他們可以一輩子都住在山頂上永遠都不下來。
然而這個兩江總督卻是不知道是,這個山頂處的平台雖然說不大,但是也是不小,麵積足足有百多畝的麵積,而這個時候都清朝已經是把紅薯推廣開來了。
因此哪怕是被圍困在這山頂之上,也是可以靠著這百多畝地種紅薯養活整個村子一千來號人的。
再說之前采購隊的那次采購也是采購了大量的食鹽,如果省著點吃,還是足夠吃上十年八年的。
這也是為何兩個多月前村子裏的人會一致同意選擇這裏做為村子新的駐紮地的原因了。
實在是這裏的地勢環境太好了,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句話來形容都不顯得誇張。
別說兩江總督的區區兩萬人了,就是來個二十萬的大軍都一樣別想攻破擁有栓動步槍的這個村子。
當然兩江總督難受,而乾隆也是不好受,因為他沒想到等了兩個多月最終就等來這麽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