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我沒有無線電報傳輸信息的時代,消息的傳輸無疑是非常閉塞的,堂堂一個十幾萬人口的縣城的縣令以及眾多衙役和鄉勇被打死這件事情居然時隔三天之後乾隆才收到奏折。


    乾清宮,禦書房裏,此時的乾隆接到了死去縣令的頂頭上司知府的奏折,上麵也是清清楚楚的把這件事給說明白了。


    當然奏折上的內容也是十分的簡潔明了,意是就是他手下的一個縣令在得知他地盤上的一個村子裏私自製造火槍,於是就帶領了衙役和招募了三百多的鄉勇共五百人,去抓捕那個製造火槍的村子,然而卻被那個村子裏手持火槍的村民直接給反抗射殺了大半的衙役和鄉勇就連帶隊的縣令也被射殺了。


    而乾隆看到這樣的奏折頓時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一個小山村製造火槍,然後居然可以打敗縣令率領的五百衙役和鄉勇,這是想要造反麽!


    不過奏折當中卻是並沒有提到,這些人在殺了縣令之後占領縣城,這就讓乾隆感覺有些奇怪了。


    當然奇怪歸奇怪,乾隆還是立即下令讓兩江總督帶兵去圍剿這群膽敢殺害大清縣令的不法之徒了,如果要是一個正七品的縣令被殺了之後大清的朝廷都不表示一下,那以後大清的威嚴,臉麵何在。


    當然了一個小山村的叛亂殺害縣令的行為自然是不值得讓乾隆親自禦駕親征了,所以派個兩江總督就已經是極其重視了。


    至於兩江總督在大清是個什麽官有什麽作用,這就得解釋一下清朝的軍權構成以及掌握軍權的官員了。


    畢竟無論在什麽時候,軍權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清朝也是如此。


    不然就和秦漢時期那樣,隨便一個太守都能擁兵自重了,所以清朝當時對於軍權是有極大的限製。按照最初的規劃,全國軍隊的調動,都需要得到兵部同意,也就是需要皇帝最後的拍板決定。


    但是,因為現實情況,過去交通不發達,如果每次都靠請旨打仗,就無法應對一些突發事件。而且,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即便是跟京城十分靠近,也無法等兵部的命令再去調兵。所以,清朝就把軍權部分交給一些重要職位,讓它們可以更好處理一些實際事務。


    就比如,假如當時業務員輪回者帶著山村狩獵隊的人去攻打其它縣城,那麽這些掌握兵權的重要職位的人就可以不用請示皇帝直接調兵去對付這些攻打縣城的叛亂了。


    不然以清朝中期沒有無線電走路純粹靠馬的交通,等到請示皇帝完畢,縣城早就已經被打下來了。


    清朝大部分時候,軍隊主要分為八旗跟綠營兩部分。現在就根據就以這兩支軍隊作為區別,說明一下清朝那些可以直接指揮軍隊的官職。


    先來說說綠營軍。綠營軍的前身是明朝降軍,經過康熙年間的挑選裁撤後,選擇其中的精銳,組建而成。這支軍隊人數較多,常年保持在六十萬左右。他們要負責的事情極多,從戰爭、治安、修河堤到守陵等事,都需要綠營軍負責。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


    它的大部分調動權,都集中在兵部手裏。其他人要調動綠營軍的,都需要兵部調令。但是,像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執掌地方軍政大權的官職,就可以調動部分綠營軍。


    具體而言,除了像兩江總督、兩江巡撫這樣的地方官員,也包括負責某項專門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職。


    他們需要綠營協助,處理某些特殊事務,更好治理地方。除了總督、巡撫,還有綠營軍的長官,如提督、總兵。他們也可以調動部分綠營軍隊。


    這是為了方便他們可以更好處理軍務。由他們調動的這部分軍隊,就被稱為“標”。這些“標”會根據他們官職的不同,有不同的稱呼。


    如督標、撫標、鎮標、提標和河標。督標,就代表總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撫標就是巡撫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鎮標是總兵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


    提標是提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河標是河道總督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


    但是這些標的人數,跟綠營軍總體相比,其實是比較少的。每一種標的人數大概在一到五個營。每個營的人數,並不固定。有可能在數十人到上千人之間。


    所以,這些官職可以指揮的標,一般不會超過五千人。但是,總督、巡撫、提督、河道總管直接的權限,也各不相同。


    像總督這樣執掌幾個州的封疆大吏,可以憑著公文,調動巡撫跟提督麾下直接指揮的軍隊。也就是說,最多的情況下,這些官職可以直接調動的綠營軍,也很難上萬。


    這是朝廷為了讓他們處理好官職的情況下,又不至於出現造反的情況發生。


    不過,這些官職可以調動的部分,也隻有綠營。至於八旗,則不得染指。因為八旗是清朝自關外就組成的軍隊。他們跟皇族有極為特殊的關係,也是清朝皇帝最信賴的軍隊。


    八旗軍以兵民合一的方式組建而成。他們在平日裏正常從事生產,固定時間需要按時訓練,遇到戰爭時,就要披甲上陣。因此,八旗軍的長官,不僅要負責訓練,更要處理旗民的日常事務。往往也是軍政大權一把抓。


    清朝時的八旗長官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八旗都統,一類是八旗駐防將軍。八旗駐防將軍負責的事務,更偏向於軍事方麵。因為設立駐防將軍的位置,都是各個省份的險要地點,全國也僅有14處。清朝的時候,八旗駐防將軍的地位,要高於總督。


    跟駐防將軍不同,八旗都統有兩類。一類是旗務都統。它負責的事務,會更偏向旗人的日常事務。當然,根據八旗軍民兵合一的做法,旗務都統也要負責旗人的日常武備訓練。另一類是駐防都統。


    清朝的時候,各個州都有駐紮八旗軍,而各州八旗軍的長官,除了駐防將軍,就是駐防都統。他們也是駐紮在州內的重要城市。跟綠營軍相比,更為聚集,力量更強。這類都統會更偏向軍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


    當然,無論他們掌握的軍權大小,最後還是要聽從皇帝的調令。畢竟他們掌握的軍權確實有限。還有一些如軍機大臣、兵部尚書、九門提督等官職,雖然也掌握軍權,但他們屬於京官,也就不算此列了。


    而現在乾隆下令讓兩江總督帶兵去圍剿,那個膽敢殺害縣令的小山村自然也是為了表示重視了。


    當然除此之外,之所以讓兩江總督去,自然是輪回者們所降臨的那個小山村就是兩江總督的轄區之內,所以乾隆自然也不可能去派別的地方的總督前去圍剿的。


    而以兩江總督所下轄的兵力則是可以達到八千來人,當然如果平時沒有皇帝的旨意,兩江總督也是不敢輕易的調動全部都人馬,不過現在有了聖旨的兩江總督就可把這八千人調去圍剿那個膽敢殺害縣令的小山村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空背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空背厚並收藏從亮劍開始的特種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