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戰鬥仍然在進行之中,德軍第2、7坦克師,第2機械化步兵師,在距離卡托維茨約5公裏的地方,遭遇波蘭軍隊頑強的阻擊。波蘭軍隊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使德軍整整一天沒有前進1公裏。第2機械化步兵師連續發動了4次進攻,都宣告進攻失敗,而坦克師隻能眼睜睜看著步兵師的進攻,幹著急幫不上忙。
一條鐵路沿著狹長的山穀向前延伸,而四周被群山懷抱。鐵路線的盡頭,兩山之間形成喇叭形山穀,山穀最窄處隻有50多米寬。真是一夫當道萬夫莫開。此處的地形,非常有利於防守一方,天然形成的屏障為波軍帶來了好處。
波蘭軍隊利用這絕佳地形,構築了防守陣地。他們拆除了鐵軌、路基,並挖掘了深達數米寬大的壕溝。其實波軍修築的防禦工事並不堅固,甚至還很簡陋,但是卻很好的阻擋了德軍坦克部隊的進攻,糟糕的地形,讓坦克根本發揮不出作戰效能。
雖然波蘭軍隊隻有一個師的部隊在防守,但是有力的地形,為他們帶來了助力。德軍進攻不可能采用人海戰術,任何一個德軍指揮官都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尤其麵對陣地防守,如果出現太多的傷亡,德軍的閃電作戰也就失去了作用。
夜幕降臨,在進攻陣地後方,德軍坦克師臨時駐地。第7坦克師、第6坦克團的指揮部裏,隆美爾麵前的炮彈向上鋪著一張軍用地圖。隻見他緊鎖眉頭,凝視著地圖已經有好長時間。苦於無策,明顯看出隆美爾內心十分焦急。團部裏其他軍官,麵對這糟糕的進攻局麵,也都束手無策,隻能眼巴巴的望著他們的團長沉默著。
良久,隆美爾似乎想起什麽道:“派出偵察地形的人回來了嗎?”一名作戰參謀回答:“團長,我們派出三支偵察分隊,都沒有找到一條能走的路線。由於時間緊迫再加上天黑,他們已經回來了,情況就是這些。”隨後大家又陷入沉默,誰也沒有更好的主意。
這時那名德裔上尉格貝爾風風火火的走進來,明顯看出他外出而歸,渾身上下掛滿灰塵。而他的身後跟著一名上了歲數、依然健碩的老者。格貝爾上尉率領他的士兵,始終跟隨在隆梅爾的坦克團裏,他儼然堂而皇之的成為坦克團的一份子。正當人們詫異的時候,格貝爾走到隆美爾身旁,然後附耳嘀咕了幾句,隻見隆美爾神情一爽。
接著格貝爾把老人介紹給隆美爾道:“團長,這位老者也是日耳曼人,他是一個羊倌,常年在此地放羊,因此對這裏的地形非常熟悉。他知道一條小路,可以通過我們的坦克車。”隆美爾熱情的上前握手道:“老先生,非常感謝的支持,你可願意帶路。”老者鄭重的點點頭,接著介紹了小路的情況。
根據老者的描述,隆美爾沒有遲疑,他當機立斷,全團所有坦克立即輕裝,並留下所有機動車輛。然後吩咐每輛坦克上綁上兩隻油桶,以備急需。經過一陣緊張的忙碌,一個小時後,全團坦克開始上路。由於不確定性,隆美爾沒有向上峰報告。雖然坦克車上綁著柴油桶,顯得有些笨拙,但是經老者描述,拉給養的機動車輛,是無法通過這條小路的。
坦克車首先向西邊行駛了大約10公裏,然後折向北麵。在老者的指引下,說是小路,也就是放羊人和羊群走的路。道路崎嶇不平、並險象環生,好在坦克的履帶不是太嬌怪,基本能適應這種路況。由於天黑路險,坦克車行進的非常緩慢。
“報告團長,122號坦克,發動機出現了故障,請指示。”一名軍官站在黑影裏對站在小路上隆美爾說道。隆美爾連猶豫也沒有猶豫,揮揮手道:“不管它,繼續前進。”“是”那名軍官匆忙而去。
不久,前方出現一個很陡的坡,打頭的坦克車衝了幾次都沒有上去。情況很快反饋給隆美爾,他趕到前方,仔細觀察了一下果斷說道:“把鋼絲繩拿過來拴在坦克上,然後把鋼索繞過坡頂上那棵樹。鋼索這頭拴在下麵的坦克車上。”隨著一陣馬達的轟鳴,在下麵坦克的幫助下,前麵的那輛坦克車順利的爬上了坡頂。
這樣折騰了近兩個小時,所有坦克車陸續爬上坡頂。隆美爾站在坡頂,暮色中他感覺,下麵的山穀好像很開闊。這時老者說道:“長官,下麵是河穀,有一條小溪直通卡托維茨。我就送你們到這裏了。”隆美爾聞聽大喜並和老者親切話別,然後命令所有坦克車到河穀集結。
河穀的地形很平坦,一條小溪汩汩的流淌也很平穩。坦克車從新集結後,經過清點有4輛坦克車在前麵的路程拋錨。全團共有54輛坦克,去掉4兩坦克,還剩下50輛坦克。隆美爾命令,全團坦克高速向卡托維茨推進。
天亮以後,德軍坦克出現在卡托維茨附近。隆美爾站在坦克車上,已經能看見卡托維茨城內教堂的塔尖。隆美爾沒有任何遲疑,接著命令坦克發起進攻。
伴隨坦克車隆隆的履帶聲,伴隨坦克車震耳欲聾的炮彈出膛聲。防守在卡托維茨一個團的波軍,那裏能抵擋住坦克戰車的滾滾鐵流。一頓炮火下,波蘭人便撒開丫子向北逃竄,一個小時後,卡托維茨被隆美爾率領的坦克團占領,接著他向旅部發了一封電報。
當在喇叭口防守的波蘭軍隊,驚聞身後的卡托維茨被德軍坦克部隊占領,立即慌作一團。混亂一陣後,他們明智的選擇了投降。當天中午,隆美爾與自己的後勤部隊回合後,又馬不停蹄的上路,他們沿著鐵路,開始向琴斯托霍瓦挺進。
德軍第8裝甲師,兵出烏斯捷鎮後,迅速越過邊境。很快他們到達比亞瓦,一座鐵路沿線的小城。雖然總部給他們的命令,是穩打穩紮,不可孤軍深入。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吸引波軍的視線,牽扯波軍的防禦兵力。由於這一線的波軍指揮員,過早的下了命令,因此波軍整體向後撤退的速度比坦克車履帶還要快。
古德裏安作為第八坦克師的先頭部隊,率先占領了克拉科夫,這個南部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古德裏安的第1坦克旅,於開戰第三天上午9時進入克拉科夫城區,當天天氣很好,陽光照在落滿灰塵的坦克上,盡管顯得風塵仆仆,但是德軍的坦克依然是威風凜凜。
坦克車穿街而過,曾在這裏擔任防守的波軍早已跑得沒影了。此時,街道上站滿了波蘭居民,他們冷漠的注視著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然而,德軍坦克兵依然以勝利者姿態,驕橫的出現在波蘭人麵前,而無視波蘭人的感受。
古德裏安站在坦克車上,微笑的向兩邊的波蘭人行注目禮,顯得有些得意洋洋。由於古德裏安進軍神速,他和後麵的大部隊,已經拉開了不小的的距離。這時,一輛軍用吉普車停在他的麵前。一名通訊官站在車上敬禮道:“報告旅長,師部來電。”
古德裏安接過電報,隻見電報上寫道:西線裝甲部隊,已經突破卡托維茨防線。你部可以視情況,酌情決策不必請示。由此看出,第8坦克師的指揮官,對古德裏安十分重視和信任。古德裏安問道:“我們距離後續部隊有多遠?”一名副官答:“報告師長,已經拉開20公裏的距離,我們是否在此等候。”
古德裏安道:“第7裝甲師已經開始向琴斯托霍瓦進攻了,我看事不遲疑,必須向凱爾采推進。和第7坦克師形成東西呼應之勢。兩翼齊飛會產生大規模的進軍效果。這對於我們向華沙進軍,在戰術上搶得先機,有可能率先實現閃電作戰的戰略構想,我命令繼續前進。”
第8師、第1坦克旅,沿著鐵路線開始高速挺進,於當晚8時到達凱爾采。雖然遇到了零星的抵抗,但是根本不是波軍的正規部隊,隻是少量的波蘭人自發的組成的遊擊隊在騷擾他們。一個小時後,他們占領了凱爾采。
古德裏安臨時召開了軍事會議,他對在座的軍官說道:“我們的前方就是拉多姆,再下麵就是華沙了。雖然我們現在是孤軍深入,但是我決心繼續前進,盡快奪取拉多姆,出其不意的打擊波蘭軍隊。如果我們拿下拉多姆,整個戰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也許我們麵臨很大的危險,為了全局的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一名參謀說道:“旅長,是否電告師部或者友鄰部隊,報告我們的位置。”古德裏安道:“不可,我們要保持無線電靜默,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拉多姆,打波軍一個措手不及。我命令部隊休息兩個小時,然後向拉多姆方向繼續推進。
第1坦克旅沿著鐵路線一路狂奔,於第4天午夜時分,他們突然出現在拉多姆附近。拉多姆作為華沙最外圍的防守陣地,坦率說波蘭軍隊在這裏加強了防守。但是突然出現德軍的坦克部隊,讓防守的波蘭軍隊出現了混亂。
頓時,一場看似懸殊的攻堅戰拉開了帷幕。
一條鐵路沿著狹長的山穀向前延伸,而四周被群山懷抱。鐵路線的盡頭,兩山之間形成喇叭形山穀,山穀最窄處隻有50多米寬。真是一夫當道萬夫莫開。此處的地形,非常有利於防守一方,天然形成的屏障為波軍帶來了好處。
波蘭軍隊利用這絕佳地形,構築了防守陣地。他們拆除了鐵軌、路基,並挖掘了深達數米寬大的壕溝。其實波軍修築的防禦工事並不堅固,甚至還很簡陋,但是卻很好的阻擋了德軍坦克部隊的進攻,糟糕的地形,讓坦克根本發揮不出作戰效能。
雖然波蘭軍隊隻有一個師的部隊在防守,但是有力的地形,為他們帶來了助力。德軍進攻不可能采用人海戰術,任何一個德軍指揮官都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尤其麵對陣地防守,如果出現太多的傷亡,德軍的閃電作戰也就失去了作用。
夜幕降臨,在進攻陣地後方,德軍坦克師臨時駐地。第7坦克師、第6坦克團的指揮部裏,隆美爾麵前的炮彈向上鋪著一張軍用地圖。隻見他緊鎖眉頭,凝視著地圖已經有好長時間。苦於無策,明顯看出隆美爾內心十分焦急。團部裏其他軍官,麵對這糟糕的進攻局麵,也都束手無策,隻能眼巴巴的望著他們的團長沉默著。
良久,隆美爾似乎想起什麽道:“派出偵察地形的人回來了嗎?”一名作戰參謀回答:“團長,我們派出三支偵察分隊,都沒有找到一條能走的路線。由於時間緊迫再加上天黑,他們已經回來了,情況就是這些。”隨後大家又陷入沉默,誰也沒有更好的主意。
這時那名德裔上尉格貝爾風風火火的走進來,明顯看出他外出而歸,渾身上下掛滿灰塵。而他的身後跟著一名上了歲數、依然健碩的老者。格貝爾上尉率領他的士兵,始終跟隨在隆梅爾的坦克團裏,他儼然堂而皇之的成為坦克團的一份子。正當人們詫異的時候,格貝爾走到隆美爾身旁,然後附耳嘀咕了幾句,隻見隆美爾神情一爽。
接著格貝爾把老人介紹給隆美爾道:“團長,這位老者也是日耳曼人,他是一個羊倌,常年在此地放羊,因此對這裏的地形非常熟悉。他知道一條小路,可以通過我們的坦克車。”隆美爾熱情的上前握手道:“老先生,非常感謝的支持,你可願意帶路。”老者鄭重的點點頭,接著介紹了小路的情況。
根據老者的描述,隆美爾沒有遲疑,他當機立斷,全團所有坦克立即輕裝,並留下所有機動車輛。然後吩咐每輛坦克上綁上兩隻油桶,以備急需。經過一陣緊張的忙碌,一個小時後,全團坦克開始上路。由於不確定性,隆美爾沒有向上峰報告。雖然坦克車上綁著柴油桶,顯得有些笨拙,但是經老者描述,拉給養的機動車輛,是無法通過這條小路的。
坦克車首先向西邊行駛了大約10公裏,然後折向北麵。在老者的指引下,說是小路,也就是放羊人和羊群走的路。道路崎嶇不平、並險象環生,好在坦克的履帶不是太嬌怪,基本能適應這種路況。由於天黑路險,坦克車行進的非常緩慢。
“報告團長,122號坦克,發動機出現了故障,請指示。”一名軍官站在黑影裏對站在小路上隆美爾說道。隆美爾連猶豫也沒有猶豫,揮揮手道:“不管它,繼續前進。”“是”那名軍官匆忙而去。
不久,前方出現一個很陡的坡,打頭的坦克車衝了幾次都沒有上去。情況很快反饋給隆美爾,他趕到前方,仔細觀察了一下果斷說道:“把鋼絲繩拿過來拴在坦克上,然後把鋼索繞過坡頂上那棵樹。鋼索這頭拴在下麵的坦克車上。”隨著一陣馬達的轟鳴,在下麵坦克的幫助下,前麵的那輛坦克車順利的爬上了坡頂。
這樣折騰了近兩個小時,所有坦克車陸續爬上坡頂。隆美爾站在坡頂,暮色中他感覺,下麵的山穀好像很開闊。這時老者說道:“長官,下麵是河穀,有一條小溪直通卡托維茨。我就送你們到這裏了。”隆美爾聞聽大喜並和老者親切話別,然後命令所有坦克車到河穀集結。
河穀的地形很平坦,一條小溪汩汩的流淌也很平穩。坦克車從新集結後,經過清點有4輛坦克車在前麵的路程拋錨。全團共有54輛坦克,去掉4兩坦克,還剩下50輛坦克。隆美爾命令,全團坦克高速向卡托維茨推進。
天亮以後,德軍坦克出現在卡托維茨附近。隆美爾站在坦克車上,已經能看見卡托維茨城內教堂的塔尖。隆美爾沒有任何遲疑,接著命令坦克發起進攻。
伴隨坦克車隆隆的履帶聲,伴隨坦克車震耳欲聾的炮彈出膛聲。防守在卡托維茨一個團的波軍,那裏能抵擋住坦克戰車的滾滾鐵流。一頓炮火下,波蘭人便撒開丫子向北逃竄,一個小時後,卡托維茨被隆美爾率領的坦克團占領,接著他向旅部發了一封電報。
當在喇叭口防守的波蘭軍隊,驚聞身後的卡托維茨被德軍坦克部隊占領,立即慌作一團。混亂一陣後,他們明智的選擇了投降。當天中午,隆美爾與自己的後勤部隊回合後,又馬不停蹄的上路,他們沿著鐵路,開始向琴斯托霍瓦挺進。
德軍第8裝甲師,兵出烏斯捷鎮後,迅速越過邊境。很快他們到達比亞瓦,一座鐵路沿線的小城。雖然總部給他們的命令,是穩打穩紮,不可孤軍深入。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吸引波軍的視線,牽扯波軍的防禦兵力。由於這一線的波軍指揮員,過早的下了命令,因此波軍整體向後撤退的速度比坦克車履帶還要快。
古德裏安作為第八坦克師的先頭部隊,率先占領了克拉科夫,這個南部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古德裏安的第1坦克旅,於開戰第三天上午9時進入克拉科夫城區,當天天氣很好,陽光照在落滿灰塵的坦克上,盡管顯得風塵仆仆,但是德軍的坦克依然是威風凜凜。
坦克車穿街而過,曾在這裏擔任防守的波軍早已跑得沒影了。此時,街道上站滿了波蘭居民,他們冷漠的注視著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然而,德軍坦克兵依然以勝利者姿態,驕橫的出現在波蘭人麵前,而無視波蘭人的感受。
古德裏安站在坦克車上,微笑的向兩邊的波蘭人行注目禮,顯得有些得意洋洋。由於古德裏安進軍神速,他和後麵的大部隊,已經拉開了不小的的距離。這時,一輛軍用吉普車停在他的麵前。一名通訊官站在車上敬禮道:“報告旅長,師部來電。”
古德裏安接過電報,隻見電報上寫道:西線裝甲部隊,已經突破卡托維茨防線。你部可以視情況,酌情決策不必請示。由此看出,第8坦克師的指揮官,對古德裏安十分重視和信任。古德裏安問道:“我們距離後續部隊有多遠?”一名副官答:“報告師長,已經拉開20公裏的距離,我們是否在此等候。”
古德裏安道:“第7裝甲師已經開始向琴斯托霍瓦進攻了,我看事不遲疑,必須向凱爾采推進。和第7坦克師形成東西呼應之勢。兩翼齊飛會產生大規模的進軍效果。這對於我們向華沙進軍,在戰術上搶得先機,有可能率先實現閃電作戰的戰略構想,我命令繼續前進。”
第8師、第1坦克旅,沿著鐵路線開始高速挺進,於當晚8時到達凱爾采。雖然遇到了零星的抵抗,但是根本不是波軍的正規部隊,隻是少量的波蘭人自發的組成的遊擊隊在騷擾他們。一個小時後,他們占領了凱爾采。
古德裏安臨時召開了軍事會議,他對在座的軍官說道:“我們的前方就是拉多姆,再下麵就是華沙了。雖然我們現在是孤軍深入,但是我決心繼續前進,盡快奪取拉多姆,出其不意的打擊波蘭軍隊。如果我們拿下拉多姆,整個戰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也許我們麵臨很大的危險,為了全局的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一名參謀說道:“旅長,是否電告師部或者友鄰部隊,報告我們的位置。”古德裏安道:“不可,我們要保持無線電靜默,出其不意的出現在拉多姆,打波軍一個措手不及。我命令部隊休息兩個小時,然後向拉多姆方向繼續推進。
第1坦克旅沿著鐵路線一路狂奔,於第4天午夜時分,他們突然出現在拉多姆附近。拉多姆作為華沙最外圍的防守陣地,坦率說波蘭軍隊在這裏加強了防守。但是突然出現德軍的坦克部隊,讓防守的波蘭軍隊出現了混亂。
頓時,一場看似懸殊的攻堅戰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