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慈寧宮花園的慈蔭樓外午後的烈日照射著藏經閣使屋頂的瓦片出滋滋的焦灼之聲。(.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不過慈蔭樓由於其建築的儲藏作用所以在屋頂對於日照進行了一些處理使屋內保持通風的同時也不至於被熱氣侵蝕所以屋外屋內如同隔世。


    慈蔭樓的樓體是坐北朝南的方向上下兩層各麵闊五間頂層用綠琉璃瓦鋪成剪邊卷棚的歇山頂所以可以阻隔陽光的照射。


    潭林來到一層一邊搜索著自己對圖紙的記憶一邊四處尋找他所需要的標記地點。一層的五間房屋中間有暗門相通寬大的書架上麵擺著各種佛教經卷最西邊的一間辟出來作為梅文海的住所但暗門也可通到經閣內隻不過出於防潮防濕的考慮梅文海將此門封住並且給上了鎖。


    一層的中間屋子裏供奉釋迦牟尼佛等金銅佛多尊。龕前有長供案陳設著佛塔、供器以便禮佛之用。


    潭林把五間房屋走了一遍最後來到中間這間供奉佛像的屋子對梅文海問道:“這些佛像是什麽時候安置在這裏的?”


    梅文海想了想說道:“我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了這些金銅佛像不宜搬運應該是建樓之初就安放在這裏的!”


    潭林湊近去看佛像的底座見銅色暗淡與佛龕的連接處嚴絲合縫有些銅像的底座還都陷入佛龕之中這就可以判斷這些佛像安放在這裏至少有幾十年的曆史並且在這幾十年裏從來沒有移動過。


    潭林又圍繞著釋迦牟尼金銅像的四周進行了步測然後走到銅像正前方邁步向門外步測出去大約走了有三丈有餘然後潭林看了看兩側見左右各有一株對稱的鬆樹然後搖了搖頭轉身又回到屋裏。


    梅文海奇道:“怎麽了?你在找什麽?”


    潭林道:“紫禁城初建之時共開鑿水井七十二眼相當於‘七十二地煞’慈寧宮花園現有的水井分別的園子最南邊的東西兩側而園子的中部和北部卻沒有水井這不合常理。慈蔭樓以南的鹹若館在紫禁城初建的時候還是‘鹹若亭’那時應該並非禮佛之所不過萬曆年間這裏就改成了‘鹹若館’這應當是在當時對鹹若館進行了擴建。”


    梅文海沒有聽出潭林話中的邏輯於是問道:“鹹若館和水井又有什麽關係?”


    潭林走進佛像東麵的一間屋子步測著地麵的距離說道:“鹹若館如果是在萬曆年間建成的話那麽寶相樓和吉雲樓在當時就已是鹹若館的東西配殿了這也就是說從明朝萬曆年間這裏就已經開始住人了!”


    梅文海按照他的邏輯思索了一下說道:“據我所知鹹若館在乾隆年間曾經大修過一次那時把原來的殿閣進行了擴建使這裏已經不是原來的麵目了。如果你能確定現在鹹若館這裏的樣子就是乾隆時的樣子那麽你怎麽能保證在明朝萬曆年到乾隆年這期間沒有重修或重建過呢?”


    梅文海的分析也很有道理但潭林自有他自己的觀點他說道:“乾隆年間是在原有樓閣的基礎上進行了加蓋雖然屋頂和外觀有了較大的變化但地基是不可能改變的!鹹若館牆外的底層在修葺時重新用磚石砌了一層牆圍但是年深日久牆圍經過風雨侵蝕已經破裂裏麵的原有的樓閣牆體就露了出來我們在慈蔭樓下可以看到裏麵的牆麵呈暗灰色那些露出來的磚麵的樣式也是明朝初年的規製所以可以判定鹹若館在明朝萬曆年前後經過擴建後至今都沒有移動過位置!”


    潭林的縝密的分析讓梅文海震驚了他完全不可能想到潭林竟敢然會對攻宮裏的建築這麽熟悉並且自己在慈蔭樓抄經已經有了一段日子了可是自己卻從不知道四周建築的淵源和變革更不用說去觀察牆體裂縫和磚石顏色這些細節了。想到這裏不禁對潭林極為欽佩他讚歎道:“你怎麽會知道這麽多宮裏的東西?真不愧是解元!”


    潭林在說話時腳步一直沒有停過他在不斷地測量屋子的距離以圖把這些實地的景象和圖紙能夠聯係起來所以他聽到梅文海的讚辭也沒有停下測量隻是淡淡地說道:“懂這些東西的未必是解元真正考上解元的也未必懂這些東西。”


    梅文海又想起剛才的疑問便又問:“那麽你剛才說的水井是什麽意思?”


    潭林道:“如果鹹若館在萬曆時就已經開始從人居住那麽距今大約有三百年的時間距乾隆年也有二百年的時間那麽這二百年間這裏究竟是什麽人在住呢?”


    梅文海奇道:“既然建成為佛堂那麽自然是禮佛之處了通常會是後宮裏先朝的妃嬪拜佛的地方吧?”


    潭林似乎已經測量完畢他向屋外走出去望著門外的長廊一邊目測一邊說道:“明朝初建之時太祖朱元璋由於早年出家為僧深知元代佛教種種流弊於是對佛寺進行了嚴格限製。明成祖在動‘靖難之役’之前曾接受僧人道衍的計謀於是定都北京後對佛寺開禁。但由於成祖實行度牒免丁之政所以許多百姓為逃免丁銀紛紛度牒再加上當時有人宣揚‘三教一理’之說將儒、釋、道融合一起使真正學佛之人大為減少。明朝萬曆之時出現了‘四大高僧’雲棲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他們把釋佛之道歸入正統由於這四位高僧學識廣博將佛學之說傳入宮宦士人之中由此皇宮裏才興起禮佛之風。鹹若館的擴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應時而生!”


    梅文海驚歎道:“想不到這鹹若館還有這麽一段淵源!那麽你認為這鹹若館在當時住著些什麽人呢?”


    潭林說道:“明朝設有廠衛和十三衙門宦官眾多並且明朝時宦官大多信佛所以這裏應該住的是當時在宮裏受度禮佛的宦官宮裏沒有安排他們任何差事隻是讓他們靜心修佛。當時的鹹若館或許就像是《紅樓夢》裏的櫳翠庵這些剃度宦官也許就是妙玉式的人物。”


    “這也就是說”梅文海道“當時有些太監剃度後就在這裏長年修行!”


    “沒錯”潭林道“順治之時明宮遺留下來的宦官還都在原衙門當差直到康熙初年因吳良輔一案才裁撤了十三衙門又縮減了各宮的宦官人數鹹若館裏的剃度宦官在當時也及應該在裁撤之列。如此來看這裏被剃度的太監在這裏住了至少一百年!”


    “那你說的‘水井’之意就是”梅文海道“既然鹹若館和東西配殿有人居住那麽必然會在屋後開鑿水井以供取水之用!”


    潭林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錯!”


    梅文海茫然道:“那這水井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潭林神秘地一笑說道:“要逃出宮去這眼水井就是開始!”


    (本書已與簽約正式布地址為:ss.t1;關於本書所涉及逃宮路線和建築的示意圖請參見地址:hi./%d3%f7%bsp;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逃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喻林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喻林郎並收藏逃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