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殿都沒有一點聲音,所以人的眼睛都望著李二同誌。
不過文官和武官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文官們是不想現在就成立什麽海軍,希望李二同誌能夠否決王珂的提議;而武官這邊就不一樣了,他們現在都希望李二同誌能馬上就下決心,能同意王珂所說的成立海軍這個新的兵種。最起碼也不要馬上就反對,能再聽聽王珂說說理由,這樣,他們也能在恰當的時機,站出來說上幾句,給王珂幫幫場子。
王珂的心裏也是格外的緊張,他不知道李二同誌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他在做這件事以前也考慮了很久,後來他也是考慮到,按曆史的發展,在接下來的四、五年的時間裏,大唐帝國都沒有大的戰事。有的也隻是一些局部的戰爭,比如象對吐穀渾進兵,把這個夾在大唐帝國和吐蕃之間的小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用來作為大唐帝國和吐蕃之間的緩衝地帶,和大唐對吐蕃的作戰前的屯兵之所。
王珂希望能利用這幾年時間,把必要的工作都做在前麵,在一切都準備好以後,就可以對周邊的國家,進行連續的打擊,把大唐帝國的疆土,延伸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
當然,王珂也沒有奢望,他能幫助李二同誌象後來的成吉思汗一樣,帶著兵打到歐洲的多瑙河邊去。他知道,以唐朝的兵士,還不可能出現以後的蒙古騎兵那樣彪悍的戰鬥力,他隻是希望能把現在大唐帝國周邊的這些個小國,都納入大唐帝國的版圖。
不過,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他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念頭,那就是一定要把那個在後世,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讓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所謂的天照大神的子孫們都給滅掉。把那個從來都是仰我中華鼻息過日子的棒子國的人們,都變成大唐帝國的奴隸,讓他們還敢跑到我中華大地上來學走一點東西,就恬著臉說是他們的祖宗發明創造的。
李二同誌的臉色在不斷的變化,群臣的心也隨之忽上忽下,沒有一刻的平靜。
好不容易,聽到李二同誌開了口:“大家都議議吧。這個事不是小事,朕希望眾卿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李二同誌這話明顯的是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這使文官們有一些失望,而武官們卻感到了一絲希望。雖說李二同誌沒有明確地同意,但也能看出,他對這個提議並不反對。
武官們相信,以王珂的口才,是能夠讓李二同誌同意的。
武官這邊全看著王珂,都指望他站出來說話,誰知道王珂卻穩如泰山,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李靖悄悄移到王珂身前,低聲問道:“賢侄,你怎麽不站出去說話呀?”
王珂笑笑說道:“伯父,你別著急,讓小侄聽聽他們都說什麽,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呀。”
李靖向著王珂一豎拇指說道:“還是你小子沉得住氣。是個將才,以後軍隊交給你,我們也放心了!”
王珂忙小聲謙虛道:“伯父可別這麽說,小侄也不過是不知道他們要說什麽,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罷了。伯父別把小侄抬這麽高,摔下來可疼得厲害。”
兩人相視一笑,靜靜地站在原地,望著文官那邊,看他們都要說出什麽來。
而此刻的文官們,正湊在一起,商議著該如何對李二同誌陳述他們的意見。
李二同誌見兩個陣容都沒有人站出來,不覺問道:“怎麽沒人說呢?朕說了,有什麽就說出來,就是說錯了也沒有關係,眾卿隻管說就是了。”
王珂看見房玄齡向他們軍方這邊看了看,他的心裏沒來由地緊了一下,他知道,這個足智多謀的人,一旦站出來說話,那將是自己這方很難駁得倒的。畢竟這邊的老殺才們,打仗都是一把好手,整起人來也不比誰差,可是要說擺事實,講道理,就沒幾個人能成了。
可是怕什麽,就來什麽,果然就是這個房大人站了出來,李靖可能也想到了這點,向王珂望過來,眼裏也是一片擔心的神情。
卻見房玄齡想李二同誌拱手說道:“皇上,臣等以為,小王大人的這個提議不可謂不好,而是很好,稱的上是高屋建瓴。隻是……”
王珂一聽這位房大人一開口就誇自己,知道沒有好事,果然,這“不過”一出口,王珂就知道來了,當即凝神靜聽,看他要說出什麽來,自己也好反駁。
隻聽到房玄齡說道:“不過,現在我朝剛對突厥用過兵,朝中錢糧不多,一連串的改革也正在進行。這些,臣想小王大人也是知道的。以我朝目前的形勢,要立刻組建海軍,是不是顯得倉促了一些?所以,臣等認為,這組建海軍一事,還是緩緩,待以後再說。”
房玄齡的一席話,是有理有節,聽起來也是無懈可擊。
可是他碰上的是王珂呀,王珂早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也找到了應對的說辭,當即站出來說道:“皇上,房大人說的很有道理,現在我朝的情況也和房大人說的不差分毫。不過……”
王珂也來了個“不過”,隻是他沒有直接接著往下說,而是轉頭對房玄齡說道:“如果小子說的話,哪裏有得罪房大人的地方,還請房大人見諒。小子隻是對事不對人,對房大人的為人,小子還是尊敬的,可是為了我大唐,小子也隻能是直言了。”
房玄齡點點頭說道:“小王大人盡管說就是了,房某還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
王珂對房玄齡一拱手,才接著剛才的話說道:“不過,房大人不是軍人,隻能從朝廷內部的安定考慮。可是對我們軍人來說,或者說,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沒有組建海軍,隻顧著內部的生產。就在這個時候,有敵來犯,那麽該如何是好,生產不是一樣無法完成。這樣一來,不是兩麵不討好,什麽都耽擱了嗎?”
王珂說到這裏,看了一眼文官那邊,看見有人在躍躍欲試,想要出來說話,也不停下來,接著又說道:“再說了,這組建海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得先選好艦船停靠的地方,要造船,要訓練兵士。這些都要一件一件的做,光挑選艦船停靠的地方所用的時間,臣推算過,起碼也得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到那時,我想,我朝的錢糧應該是充足了吧!那個時候,再來製造艦船,訓練兵士,不是就很適合了嗎?”
王珂一說完,文官裏剛才還想跳出來說上兩句的幾個人,就不再動了,因為王珂說的話,已經把他們想說的堵了回去,這個時候再出來說,已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
李靖這時見文官那邊沒有人站出來,趕緊走出來說道:“剛才小王大人把其中的道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老夫也不想在這裏重複。房大人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肯定也不一樣。但是小王大人的考慮很全麵,不但站在軍隊的立場考慮了問題,也轉換了角度考慮。所以,老夫以為,小王大人的建議,是可行的,應該立即開始進行。”
李靖的話,開始感覺是在和稀泥,但後麵幾句,卻是肯定了王珂所說的是對的。現在軍方這邊,說話分量最中的李靖也已經出來表明了態度,文官一邊也有些不好說什麽了,畢竟現在的朝堂上,軍隊的話,說出來還是能讓李二同誌引起重視的。
沉默片刻,隻見杜如晦站了出來,王珂明白,現在是出決定的時候了,他雖然很少上朝,但從王矽平日和自己閑聊裏也知道,文官裏,有什麽事,一般都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先出來說事,而杜如晦最後出來說出他們的決定。
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時刻了。
王珂聽到杜如晦說道:“皇上,臣等聽了小王大人的話,感覺小王大人的考慮很是周到,小王大人的建議應該可以進行。隻是小王大人隻為軍隊著想,是不是太屈才了,以後這政事,還得要小王大人也多多參與才是呀。”
王珂一聽,可以說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的提議看來是通過了,悲的是自己又給自己找了個難辦的差事,把自己又給套進了一個自己不願去沾邊的事情裏。
李二同誌見雙方現在的意見已經統一,也不管王珂現在是什麽心情,開口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進行,那麽就開始做吧,這是就交給兵部來辦理,具體的事情和王家小子多討論一下,要做就一次把它做好了。”
李二同誌說完又對王珂說道:“剛才杜愛卿也說了,朕以為很對。以後你真的要多參與政事,別隻為軍隊想問題,還是要多想想朝廷裏的事了。”
王珂知道自己現在說什麽也沒用了,隻好上前說道:“皇上和諸位大人對珂如此的看重,讓珂實在是無地自容,珂唯有多向各位大人學習,為皇上排憂。隻是如若珂有什麽地方做錯了,還請皇上不要怪罪,諸位大人不要責罵才是。”
李二同誌笑著說道:“不會的。不是還有這麽多愛卿看著的嗎?朕隻是讓你多參與,你隻管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他們參考,具體的事情還是他們去辦。”
王珂這才鬆了一口氣,李二同誌這樣說,就是告訴別的人,王珂隻是提建議,說出他的想法,具體的決定,還得他們做出來,再報給李二同誌知曉,由他來最後定奪。這樣一來,王珂就不用承擔任何的責任了,王珂忙連連稱是。
李二同誌這才站起來說道:“好了,今天的事都議完了。朕也有些倦了,就這樣吧,兵部要抓緊時間進行啊。”
楊公公忙高聲叫道:“退朝。”
待跪送李二同誌離去後,王珂正想離開,卻被李靖給攔了下來。
王珂歎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現在是回不了家了。叫人抬著沙盤,跟著李靖,乖乖來到兵部,和兵部的人一起研究,在哪些地方可以修建艦船的停靠地。
待選好大概地點後,好派人前去實地的考察。
不過文官和武官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文官們是不想現在就成立什麽海軍,希望李二同誌能夠否決王珂的提議;而武官這邊就不一樣了,他們現在都希望李二同誌能馬上就下決心,能同意王珂所說的成立海軍這個新的兵種。最起碼也不要馬上就反對,能再聽聽王珂說說理由,這樣,他們也能在恰當的時機,站出來說上幾句,給王珂幫幫場子。
王珂的心裏也是格外的緊張,他不知道李二同誌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他在做這件事以前也考慮了很久,後來他也是考慮到,按曆史的發展,在接下來的四、五年的時間裏,大唐帝國都沒有大的戰事。有的也隻是一些局部的戰爭,比如象對吐穀渾進兵,把這個夾在大唐帝國和吐蕃之間的小國,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用來作為大唐帝國和吐蕃之間的緩衝地帶,和大唐對吐蕃的作戰前的屯兵之所。
王珂希望能利用這幾年時間,把必要的工作都做在前麵,在一切都準備好以後,就可以對周邊的國家,進行連續的打擊,把大唐帝國的疆土,延伸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
當然,王珂也沒有奢望,他能幫助李二同誌象後來的成吉思汗一樣,帶著兵打到歐洲的多瑙河邊去。他知道,以唐朝的兵士,還不可能出現以後的蒙古騎兵那樣彪悍的戰鬥力,他隻是希望能把現在大唐帝國周邊的這些個小國,都納入大唐帝國的版圖。
不過,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他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念頭,那就是一定要把那個在後世,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讓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所謂的天照大神的子孫們都給滅掉。把那個從來都是仰我中華鼻息過日子的棒子國的人們,都變成大唐帝國的奴隸,讓他們還敢跑到我中華大地上來學走一點東西,就恬著臉說是他們的祖宗發明創造的。
李二同誌的臉色在不斷的變化,群臣的心也隨之忽上忽下,沒有一刻的平靜。
好不容易,聽到李二同誌開了口:“大家都議議吧。這個事不是小事,朕希望眾卿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來。”
李二同誌這話明顯的是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這使文官們有一些失望,而武官們卻感到了一絲希望。雖說李二同誌沒有明確地同意,但也能看出,他對這個提議並不反對。
武官們相信,以王珂的口才,是能夠讓李二同誌同意的。
武官這邊全看著王珂,都指望他站出來說話,誰知道王珂卻穩如泰山,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李靖悄悄移到王珂身前,低聲問道:“賢侄,你怎麽不站出去說話呀?”
王珂笑笑說道:“伯父,你別著急,讓小侄聽聽他們都說什麽,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呀。”
李靖向著王珂一豎拇指說道:“還是你小子沉得住氣。是個將才,以後軍隊交給你,我們也放心了!”
王珂忙小聲謙虛道:“伯父可別這麽說,小侄也不過是不知道他們要說什麽,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罷了。伯父別把小侄抬這麽高,摔下來可疼得厲害。”
兩人相視一笑,靜靜地站在原地,望著文官那邊,看他們都要說出什麽來。
而此刻的文官們,正湊在一起,商議著該如何對李二同誌陳述他們的意見。
李二同誌見兩個陣容都沒有人站出來,不覺問道:“怎麽沒人說呢?朕說了,有什麽就說出來,就是說錯了也沒有關係,眾卿隻管說就是了。”
王珂看見房玄齡向他們軍方這邊看了看,他的心裏沒來由地緊了一下,他知道,這個足智多謀的人,一旦站出來說話,那將是自己這方很難駁得倒的。畢竟這邊的老殺才們,打仗都是一把好手,整起人來也不比誰差,可是要說擺事實,講道理,就沒幾個人能成了。
可是怕什麽,就來什麽,果然就是這個房大人站了出來,李靖可能也想到了這點,向王珂望過來,眼裏也是一片擔心的神情。
卻見房玄齡想李二同誌拱手說道:“皇上,臣等以為,小王大人的這個提議不可謂不好,而是很好,稱的上是高屋建瓴。隻是……”
王珂一聽這位房大人一開口就誇自己,知道沒有好事,果然,這“不過”一出口,王珂就知道來了,當即凝神靜聽,看他要說出什麽來,自己也好反駁。
隻聽到房玄齡說道:“不過,現在我朝剛對突厥用過兵,朝中錢糧不多,一連串的改革也正在進行。這些,臣想小王大人也是知道的。以我朝目前的形勢,要立刻組建海軍,是不是顯得倉促了一些?所以,臣等認為,這組建海軍一事,還是緩緩,待以後再說。”
房玄齡的一席話,是有理有節,聽起來也是無懈可擊。
可是他碰上的是王珂呀,王珂早已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思考,也找到了應對的說辭,當即站出來說道:“皇上,房大人說的很有道理,現在我朝的情況也和房大人說的不差分毫。不過……”
王珂也來了個“不過”,隻是他沒有直接接著往下說,而是轉頭對房玄齡說道:“如果小子說的話,哪裏有得罪房大人的地方,還請房大人見諒。小子隻是對事不對人,對房大人的為人,小子還是尊敬的,可是為了我大唐,小子也隻能是直言了。”
房玄齡點點頭說道:“小王大人盡管說就是了,房某還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
王珂對房玄齡一拱手,才接著剛才的話說道:“不過,房大人不是軍人,隻能從朝廷內部的安定考慮。可是對我們軍人來說,或者說,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沒有組建海軍,隻顧著內部的生產。就在這個時候,有敵來犯,那麽該如何是好,生產不是一樣無法完成。這樣一來,不是兩麵不討好,什麽都耽擱了嗎?”
王珂說到這裏,看了一眼文官那邊,看見有人在躍躍欲試,想要出來說話,也不停下來,接著又說道:“再說了,這組建海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得先選好艦船停靠的地方,要造船,要訓練兵士。這些都要一件一件的做,光挑選艦船停靠的地方所用的時間,臣推算過,起碼也得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到那時,我想,我朝的錢糧應該是充足了吧!那個時候,再來製造艦船,訓練兵士,不是就很適合了嗎?”
王珂一說完,文官裏剛才還想跳出來說上兩句的幾個人,就不再動了,因為王珂說的話,已經把他們想說的堵了回去,這個時候再出來說,已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
李靖這時見文官那邊沒有人站出來,趕緊走出來說道:“剛才小王大人把其中的道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老夫也不想在這裏重複。房大人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肯定也不一樣。但是小王大人的考慮很全麵,不但站在軍隊的立場考慮了問題,也轉換了角度考慮。所以,老夫以為,小王大人的建議,是可行的,應該立即開始進行。”
李靖的話,開始感覺是在和稀泥,但後麵幾句,卻是肯定了王珂所說的是對的。現在軍方這邊,說話分量最中的李靖也已經出來表明了態度,文官一邊也有些不好說什麽了,畢竟現在的朝堂上,軍隊的話,說出來還是能讓李二同誌引起重視的。
沉默片刻,隻見杜如晦站了出來,王珂明白,現在是出決定的時候了,他雖然很少上朝,但從王矽平日和自己閑聊裏也知道,文官裏,有什麽事,一般都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先出來說事,而杜如晦最後出來說出他們的決定。
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時刻了。
王珂聽到杜如晦說道:“皇上,臣等聽了小王大人的話,感覺小王大人的考慮很是周到,小王大人的建議應該可以進行。隻是小王大人隻為軍隊著想,是不是太屈才了,以後這政事,還得要小王大人也多多參與才是呀。”
王珂一聽,可以說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的提議看來是通過了,悲的是自己又給自己找了個難辦的差事,把自己又給套進了一個自己不願去沾邊的事情裏。
李二同誌見雙方現在的意見已經統一,也不管王珂現在是什麽心情,開口說道:“既然大家都覺得應該進行,那麽就開始做吧,這是就交給兵部來辦理,具體的事情和王家小子多討論一下,要做就一次把它做好了。”
李二同誌說完又對王珂說道:“剛才杜愛卿也說了,朕以為很對。以後你真的要多參與政事,別隻為軍隊想問題,還是要多想想朝廷裏的事了。”
王珂知道自己現在說什麽也沒用了,隻好上前說道:“皇上和諸位大人對珂如此的看重,讓珂實在是無地自容,珂唯有多向各位大人學習,為皇上排憂。隻是如若珂有什麽地方做錯了,還請皇上不要怪罪,諸位大人不要責罵才是。”
李二同誌笑著說道:“不會的。不是還有這麽多愛卿看著的嗎?朕隻是讓你多參與,你隻管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他們參考,具體的事情還是他們去辦。”
王珂這才鬆了一口氣,李二同誌這樣說,就是告訴別的人,王珂隻是提建議,說出他的想法,具體的決定,還得他們做出來,再報給李二同誌知曉,由他來最後定奪。這樣一來,王珂就不用承擔任何的責任了,王珂忙連連稱是。
李二同誌這才站起來說道:“好了,今天的事都議完了。朕也有些倦了,就這樣吧,兵部要抓緊時間進行啊。”
楊公公忙高聲叫道:“退朝。”
待跪送李二同誌離去後,王珂正想離開,卻被李靖給攔了下來。
王珂歎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現在是回不了家了。叫人抬著沙盤,跟著李靖,乖乖來到兵部,和兵部的人一起研究,在哪些地方可以修建艦船的停靠地。
待選好大概地點後,好派人前去實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