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章省親之路(四)
白彥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領,現在卻竊居了土默特部的王城,又大肆的收編了原土默特的殘部,儼然以土默特酋長自居,雖然白彥台吉與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是敵對關係,但是這一次康妃回察漢浩特路過歸化城,他還是做了一番精心準備的。
礙於泰鬆身份的敏感,白彥自然不能親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為現在的白彥還需要依靠大明,雖然他屢次請求明廷冊封他為順義王都沒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應,但大明也默認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權的印信。
這一次泰鬆省親路過,他當然不會放過一次試探明廷的機會,他還想知道明廷對他究竟是什麽態度,或者說泰鬆究竟在明帝麵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實白彥並不傻,在未到山窮水盡之前,他又怎麽舍得去給人家當順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後金之間左右逢源,兩麵都得利,然後逐漸的壯大自己。
泰鬆也知道自己大哥跟這位白彥台吉之間的恩怨,但如今她身份不同,她身後的是大明,她代表的也是大明,所以她在草原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這大明的態度和形象,因此泰鬆說話行事也都是格外的謹慎小心。
歸化城為三娘子和丈夫俺答汗所築,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的美譽。
穿過土默川平原,泰鬆一行兩千多人終於來到巍巍的青城麵前。
白彥台吉的情報還是可以的,早早的派了人在城外迎接,現在大明跟白彥台吉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因此進入歸化城的泰鬆還是有些緊張,而料圖台吉可沒有姐姐特殊的身份,堅決不肯進城,反而待在城外與兩千關寧鐵騎駐紮在一起。
關寧鐵騎雖然戰鬥力還是個未知之數,但嚴謹的作風,精良的裝備,還有那不斷散發出來的淡淡殺氣,足以讓在歸化城內順義王府中的白彥台吉心驚肉跳了。
雖然他麾下也聚集了將近三萬兵馬,但跟人家一比,自己跟草原上的馬匪差不多。
顧不上擦掉額頭上的冷汗,白彥台吉帶著一幫子人前去大召寺見泰鬆。
大召寺創建與明萬曆七年,是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主持修建的,次年建成,是歸化城內修建的第一座喇嘛寺廟,碰巧的是邁達哩活佛從乃春廟來到了大召寺,於是泰鬆一行退卻了白彥台吉準備的臨時住所,搬到了大召寺。
邁達哩活佛是蒙古黃教的教宗,地位至高無上,在蒙古信仰黃教的部族百姓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等閑人是見不到這位活佛大人的,就連白彥台吉這樣的蒙古顯赫,要見活佛都還要看活佛自己的意願。
泰鬆此次會察漢浩特省親,內心甚為彷徨,不知道如何自處,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神明,期望得到神明的指引,邁達哩活佛自然是她最想見到,並聆聽教誨的人之一。
邁達哩活佛肩負這在蒙古地區傳播黃教的重任,自察哈爾左翼蒙古大汗林丹汗摒棄黃教,該信紅教之後,黃教在蒙古傳播受挫,邁達哩活佛想盡辦法都沒有能改變林丹汗的信仰,紅、黃兩教雖都屬藏傳佛教,但兩教的教義有明顯的差異,黃教(格魯派)有三大特點:第一,提倡僧人必須嚴格遵守戒律,不應幹預世俗事務,不得娶妻和從事生產勞動;第二,大力興複寺院,招收僧人,噶當派的寺院全部納入格魯派屬下;第三,每年定期舉行傳昭法會,在會上講經說法,主張僧人修習先顯後密,規定必修五部經論,創立傳昭期間進行辯論和考試,考取格西等學位的製度。而紅教(寧瑪派)的教義最突出的東西是“大圓滿法”,該法主張“體性本淨,自性頓成,大悲周遍”。這和內地佛教禪宗主張的“心靜則佛”有點相似。
黃教認為修習佛法應循序漸進,來不得一點虛加,而紅教則認為佛家講究頓悟,一朝頓悟便可成佛,這兩種教義理論便有些格格不入,而從教義上看,當政應該喜歡想黃教這樣嚴守清規戒律,不幹預世俗事務的教派才是,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紅教雖然對僧侶的不是很嚴格,甚至可以娶妻生子,但他們重任一般對世俗的政權沒有多大的興趣,最喜歡的就是挖掘前人留下的佛教典籍,並把他發揚廣大,一般來說,根本不會威脅到世俗的政權,但是黃教則不同,雖然教義上貴定不幹預世俗事務,但實際上黃教起源於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之時,上層僧人不僅直接參與政治、經濟權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墮落,在社會上逐漸失去民心。有感於此,創派祖師宗喀巴以重視戒律為號召,到處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抨擊僧人的**,積極推進**佛教改革。1409年藏曆正月,他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會,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召**會。法會後,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創建起嚴守戒律的格魯派。其後又相繼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紮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它們與甘丹寺一起並稱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黃教還創建了**、班禪兩個最大的活佛轉世係統。
就是**和班禪這兩大活佛轉世係統,黃教後來者居上,不但成為藏傳佛教第一大派,還聚集了大批的信徒,掌握了百姓的信仰,信仰之力是無窮的,因此他們對世俗政權的影響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的他們就參與到世俗的政權當中,而且還發揮這無可替代的作用,黃教的力量也成了世俗政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丹汗就是因為黃教不斷的幹預他政權的決策,才會摒棄黃教,而改投紅教的懷抱的。
而因為**的緣故,朱影龍本人對黃教也甚無好感,對黃教清醒的認識也是從**身上獲得的,這個教派本身就對世俗政權的強烈**,並非是教義中寫的那麽清高。
所以在泰鬆臨走之前,他隱約的向泰鬆透露了一點他不喜黃教的想法,但是泰鬆並沒有領會到這些,顯然她並沒有看出黃教內在的本質和野心。
麵對泰鬆公主的請求謁見,邁達哩活佛欣喜若狂,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影響到林丹汗甚至明廷的機會。
邁達哩活佛本質上就是一位神棍,一位頂級的神棍,這種神棍意識他自己都不一定會知道,他隻是一個從小被宗教洗腦的可憐人,一生都給了自己信仰的宗教,連選擇都沒有!
為了宗教邁達哩活佛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當然一位頂級的神棍給人的感覺不僅是神秘莫測,而且有的時候還會放下身份,給虔誠的教徒一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年輕的邁達哩活佛的麵前,泰鬆就覺得他是一位仁慈的長者,他的話能夠給她的心靈帶來平靜祥和。
“邁達哩大師,謝謝您!”泰鬆送出最虔誠的感激之言。
邁達哩活佛對著坐在蒲團上一臉平靜的泰鬆,發出了最柔和的笑容,春風化雨般的聲音道:“娘娘佛緣深厚,舉一反三,本座也隻是稍稍點化而已。”
黃教之所以能擁有打量的教民和虔誠的教徒,一是他偽善的真麵目,二是他的教義對低層民眾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兩百多年就成了藏傳佛教最有影響力的大教派之一。
泰鬆雖然是一個上位者,但她所追求的不是世俗的權力,因此她是很難明白像林丹汗這樣掌握世俗政權的君王與宗教之間的複雜恩怨關係的。
邁達哩活佛知道自己已經贏得了泰鬆的好感,起碼知道了這位蒙古公主不像她哥哥那樣厭惡黃教,第一步他達到了,第二步卻要等到泰鬆返轉大明的時候才能進行,因此短暫的謁見算是過去了。
帶著平和的心態,泰鬆接見了早已等候的不耐煩的白彥台吉一行。
進獻禮物,回禮之後,白彥要求單獨與泰鬆公主相談一會兒。
在人家的地頭上,泰鬆也不好拒絕,點頭答應了下來。
“外臣唐突,還請康妃娘娘不要見怪!”與漢人接觸多了,白彥也學會了漢人的那些繁文縟節,規矩行禮也學得似模似樣。
泰鬆含笑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了對方。
“自卜石兔濟農過世後,順義王一位虛懸已經有兩年,外臣也曾幾次上書明廷請求冊封新的順義王,可不知為何,一直沒有音訊傳來,外臣十分困惑,今日康妃娘娘來到,外臣鬥膽問一下,大明皇帝陛下究竟有何打算?”白彥道。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而且泰鬆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這種事情根本輪不到她過問。
“白彥台吉,大明與我們蒙古不同,這些事情皇帝陛下一般是不與嬪妃們商議的,通商都是由皇帝陛下自己一人乾綱獨斷,抱歉,本宮幫不了你。”泰鬆想了一下,道。
白彥台吉臉上頓時寫滿了失望之色,要知道他對這個順義王的王位是垂涎已久,雖然他現在強行的將卜石兔的遺孀占為己有,勉強的控製了土默特部,但地位並未鞏固,如果明廷冊封他為順義王的話,至少名分上也占有了,不服的聲音也就小多了。
當然他現在還不知道明廷已經策劃如何鏟除他了,就因為他與後金皇太極太多勾結,讓明廷起了立威之心。
想左右逢源,又不自量力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白彥台吉怏怏而回,而此時的大明朝國內卻掀起了滔天巨浪,準備了足足大半年的軍事改革終於發動起來了。
第五章省親之路(四)
白彥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領,現在卻竊居了土默特部的王城,又大肆的收編了原土默特的殘部,儼然以土默特酋長自居,雖然白彥台吉與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是敵對關係,但是這一次康妃回察漢浩特路過歸化城,他還是做了一番精心準備的。
礙於泰鬆身份的敏感,白彥自然不能親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為現在的白彥還需要依靠大明,雖然他屢次請求明廷冊封他為順義王都沒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應,但大明也默認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權的印信。
這一次泰鬆省親路過,他當然不會放過一次試探明廷的機會,他還想知道明廷對他究竟是什麽態度,或者說泰鬆究竟在明帝麵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實白彥並不傻,在未到山窮水盡之前,他又怎麽舍得去給人家當順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後金之間左右逢源,兩麵都得利,然後逐漸的壯大自己。
泰鬆也知道自己大哥跟這位白彥台吉之間的恩怨,但如今她身份不同,她身後的是大明,她代表的也是大明,所以她在草原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這大明的態度和形象,因此泰鬆說話行事也都是格外的謹慎小心。
歸化城為三娘子和丈夫俺答汗所築,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的美譽。
穿過土默川平原,泰鬆一行兩千多人終於來到巍巍的青城麵前。
白彥台吉的情報還是可以的,早早的派了人在城外迎接,現在大明跟白彥台吉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因此進入歸化城的泰鬆還是有些緊張,而料圖台吉可沒有姐姐特殊的身份,堅決不肯進城,反而待在城外與兩千關寧鐵騎駐紮在一起。
關寧鐵騎雖然戰鬥力還是個未知之數,但嚴謹的作風,精良的裝備,還有那不斷散發出來的淡淡殺氣,足以讓在歸化城內順義王府中的白彥台吉心驚肉跳了。
雖然他麾下也聚集了將近三萬兵馬,但跟人家一比,自己跟草原上的馬匪差不多。
顧不上擦掉額頭上的冷汗,白彥台吉帶著一幫子人前去大召寺見泰鬆。
大召寺創建與明萬曆七年,是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主持修建的,次年建成,是歸化城內修建的第一座喇嘛寺廟,碰巧的是邁達哩活佛從乃春廟來到了大召寺,於是泰鬆一行退卻了白彥台吉準備的臨時住所,搬到了大召寺。
邁達哩活佛是蒙古黃教的教宗,地位至高無上,在蒙古信仰黃教的部族百姓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等閑人是見不到這位活佛大人的,就連白彥台吉這樣的蒙古顯赫,要見活佛都還要看活佛自己的意願。
泰鬆此次會察漢浩特省親,內心甚為彷徨,不知道如何自處,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神明,期望得到神明的指引,邁達哩活佛自然是她最想見到,並聆聽教誨的人之一。
邁達哩活佛肩負這在蒙古地區傳播黃教的重任,自察哈爾左翼蒙古大汗林丹汗摒棄黃教,該信紅教之後,黃教在蒙古傳播受挫,邁達哩活佛想盡辦法都沒有能改變林丹汗的信仰,紅、黃兩教雖都屬藏傳佛教,但兩教的教義有明顯的差異,黃教(格魯派)有三大特點:第一,提倡僧人必須嚴格遵守戒律,不應幹預世俗事務,不得娶妻和從事生產勞動;第二,大力興複寺院,招收僧人,噶當派的寺院全部納入格魯派屬下;第三,每年定期舉行傳昭法會,在會上講經說法,主張僧人修習先顯後密,規定必修五部經論,創立傳昭期間進行辯論和考試,考取格西等學位的製度。而紅教(寧瑪派)的教義最突出的東西是“大圓滿法”,該法主張“體性本淨,自性頓成,大悲周遍”。這和內地佛教禪宗主張的“心靜則佛”有點相似。
黃教認為修習佛法應循序漸進,來不得一點虛加,而紅教則認為佛家講究頓悟,一朝頓悟便可成佛,這兩種教義理論便有些格格不入,而從教義上看,當政應該喜歡想黃教這樣嚴守清規戒律,不幹預世俗事務的教派才是,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紅教雖然對僧侶的不是很嚴格,甚至可以娶妻生子,但他們重任一般對世俗的政權沒有多大的興趣,最喜歡的就是挖掘前人留下的佛教典籍,並把他發揚廣大,一般來說,根本不會威脅到世俗的政權,但是黃教則不同,雖然教義上貴定不幹預世俗事務,但實際上黃教起源於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之時,上層僧人不僅直接參與政治、經濟權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墮落,在社會上逐漸失去民心。有感於此,創派祖師宗喀巴以重視戒律為號召,到處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抨擊僧人的**,積極推進**佛教改革。1409年藏曆正月,他在拉薩大昭寺發起祈願**會,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召**會。法會後,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創建起嚴守戒律的格魯派。其後又相繼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紮什倫布寺、塔爾寺、拉卜楞寺,它們與甘丹寺一起並稱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此外,黃教還創建了**、班禪兩個最大的活佛轉世係統。
就是**和班禪這兩大活佛轉世係統,黃教後來者居上,不但成為藏傳佛教第一大派,還聚集了大批的信徒,掌握了百姓的信仰,信仰之力是無窮的,因此他們對世俗政權的影響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的他們就參與到世俗的政權當中,而且還發揮這無可替代的作用,黃教的力量也成了世俗政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丹汗就是因為黃教不斷的幹預他政權的決策,才會摒棄黃教,而改投紅教的懷抱的。
而因為**的緣故,朱影龍本人對黃教也甚無好感,對黃教清醒的認識也是從**身上獲得的,這個教派本身就對世俗政權的強烈**,並非是教義中寫的那麽清高。
所以在泰鬆臨走之前,他隱約的向泰鬆透露了一點他不喜黃教的想法,但是泰鬆並沒有領會到這些,顯然她並沒有看出黃教內在的本質和野心。
麵對泰鬆公主的請求謁見,邁達哩活佛欣喜若狂,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影響到林丹汗甚至明廷的機會。
邁達哩活佛本質上就是一位神棍,一位頂級的神棍,這種神棍意識他自己都不一定會知道,他隻是一個從小被宗教洗腦的可憐人,一生都給了自己信仰的宗教,連選擇都沒有!
為了宗教邁達哩活佛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當然一位頂級的神棍給人的感覺不僅是神秘莫測,而且有的時候還會放下身份,給虔誠的教徒一如沐春風的感覺,
在年輕的邁達哩活佛的麵前,泰鬆就覺得他是一位仁慈的長者,他的話能夠給她的心靈帶來平靜祥和。
“邁達哩大師,謝謝您!”泰鬆送出最虔誠的感激之言。
邁達哩活佛對著坐在蒲團上一臉平靜的泰鬆,發出了最柔和的笑容,春風化雨般的聲音道:“娘娘佛緣深厚,舉一反三,本座也隻是稍稍點化而已。”
黃教之所以能擁有打量的教民和虔誠的教徒,一是他偽善的真麵目,二是他的教義對低層民眾有著無比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兩百多年就成了藏傳佛教最有影響力的大教派之一。
泰鬆雖然是一個上位者,但她所追求的不是世俗的權力,因此她是很難明白像林丹汗這樣掌握世俗政權的君王與宗教之間的複雜恩怨關係的。
邁達哩活佛知道自己已經贏得了泰鬆的好感,起碼知道了這位蒙古公主不像她哥哥那樣厭惡黃教,第一步他達到了,第二步卻要等到泰鬆返轉大明的時候才能進行,因此短暫的謁見算是過去了。
帶著平和的心態,泰鬆接見了早已等候的不耐煩的白彥台吉一行。
進獻禮物,回禮之後,白彥要求單獨與泰鬆公主相談一會兒。
在人家的地頭上,泰鬆也不好拒絕,點頭答應了下來。
“外臣唐突,還請康妃娘娘不要見怪!”與漢人接觸多了,白彥也學會了漢人的那些繁文縟節,規矩行禮也學得似模似樣。
泰鬆含笑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了對方。
“自卜石兔濟農過世後,順義王一位虛懸已經有兩年,外臣也曾幾次上書明廷請求冊封新的順義王,可不知為何,一直沒有音訊傳來,外臣十分困惑,今日康妃娘娘來到,外臣鬥膽問一下,大明皇帝陛下究竟有何打算?”白彥道。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而且泰鬆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這種事情根本輪不到她過問。
“白彥台吉,大明與我們蒙古不同,這些事情皇帝陛下一般是不與嬪妃們商議的,通商都是由皇帝陛下自己一人乾綱獨斷,抱歉,本宮幫不了你。”泰鬆想了一下,道。
白彥台吉臉上頓時寫滿了失望之色,要知道他對這個順義王的王位是垂涎已久,雖然他現在強行的將卜石兔的遺孀占為己有,勉強的控製了土默特部,但地位並未鞏固,如果明廷冊封他為順義王的話,至少名分上也占有了,不服的聲音也就小多了。
當然他現在還不知道明廷已經策劃如何鏟除他了,就因為他與後金皇太極太多勾結,讓明廷起了立威之心。
想左右逢源,又不自量力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白彥台吉怏怏而回,而此時的大明朝國內卻掀起了滔天巨浪,準備了足足大半年的軍事改革終於發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