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六章平定江南(三)
六月最後幾天時光悄然流逝,進入如火如荼的七月,七月的南京是個大火爐,熱的連樹上的知了都沒有氣力叫喚了,南京街上本就稀疏的行人更加稀少了。
比起後世的溫室效應,現在的火爐南京絲毫不遜。
西瓜在這個時代屬於稀有水果,普通百姓可吃不到這東西,一來產量太低,二來運輸和貯存技術跟不上,當然了,皇帝自然不一樣,冰鎮西瓜敞開肚皮供應,各色夏季冰飲比起後世的自己生活的還要豐富。
皇城之內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冰窖,原來皇帝難得來一次,冰塊每年都貯存,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宮內的太監們偷偷的將冰塊運出賣與富貴之家,端的是一條極好的生財之路,今年不同了,皇帝過來了,皇城內的太監通通被集中起來,觸犯大明律法的依律判刑,沒事的,發放遣散費,年紀大的,到朝廷設立的太監養老院養老,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後來朱影龍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冰窖裏的冰塊實在太多,自己一個人也用不了,於是下旨賞賜隨行南征立功將士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出售給百姓,甚至強行擬定了冰塊的價格,讓普通百姓都能接受,然後以此成為慣曆,這讓囤積冰塊牟利的商人們小小的頭疼了一下,畢竟朝廷還沒有讓他們太虧。
皇城已經被他更名為金陵行宮了,太監也遣散的差不多了,金陵行宮人也不多,許多宮室都是空著的,朱影龍批閱奏章的閑餘也在考慮這些閑置的宮室該如何處理,總不能就讓他空在那裏吧,就算把自己和所有的妃子都搬過來住也住不了多少房子,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以後還有多少機會來南京,這麽一座巨大的皇城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修成,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空閑在這裏實在太可惜了,而又因為它曾經是紫禁城,除了皇帝,又有誰敢住這樣的宮殿?
南京故宮博物院?朱影龍腦中靈光一閃,他想起了後世的那個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而那個時候南京大明皇城已經毀於戰火,自己何不在南京設立一個故宮博物院呢?
叫“故宮”有些不好,好像是以前朝代留下的,不如叫“大明皇家博物院”好了。
還可以依托這個“皇家博物院”,在南京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基礎上在南京設立兩所大學,一所南京大學,一所複旦大學,這樣兩南兩北,大明四座頂尖的學府將會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最光輝的名字,成為世界上最頂尖學府。
得聞朝廷在南京仿造北京模式設立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江南的學子們個個喜極而泣,要知道北京兩所大學的門檻可不是一般的高,每年就招收那麽多人,多少人爭破腦袋想進去,做學問的,想考進士做官的,哪一個不想進這兩所大學,因為這兩所大學每年都有名額,不需要通過科舉就可以當上進士,成為天子門生,如果在南京也設立這樣的大學,也有這樣的進士名額的話,江南一地的士子們不瘋狂才怪了,尤其是那些出身貧寒的士子,連上京趕考的銀錢都沒有,每三年一次科舉都有不少士子因為借高利貸進京高考,最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被擠落下來,最後身無分文,被債主追債,甚至心理脆弱者自殺不在少數,現在好了,貧寒的士子隻要通過兩所大學的入學考試,就算沒能中進士,也能在官府裏謀一個差使,除了最後考試不合格的,基本上都能有個前途,貧困著而且還可以向朝廷申請免除學雜費,這樣的待遇和好處立刻讓在貧困線上掙紮的士子們興奮鼓舞,從來就沒有哪一朝皇帝如此優待士子,而對於朝廷即將在兩所大學裏開設多項選修雜學的消息已經無人問津了。
一招盡收江南士子之心,再一個“皇家博物院”更是讓江南的士子們進入顛狂狀態,朝廷選出原皇城一部分宮殿設“皇家博物院”,並且下詔讓江南的收藏家們誌願捐獻收藏或者摹本,博物院建成之後,並藏書之摹本再設一個“南京皇家圖書館”,免費對天下士子開放。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原在北京的兩位大學校長坐不住了,南京這麽搞法,豈不是把北方的士子都吸引到南京去,聯名給朱影龍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在北京城也設立一個“皇家博物院”和“皇家圖書館”,這是好事,朱影龍自然是欣然同意。
這就是史稱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曆時數月,它對後世的影響已經難以估量。
要說成立北京和清華大學的時候是朱影龍力壓眾意才百般艱難的催產而生,當時還爆發了“理學雜學之爭”和“真偽儒學之爭”,雖然控製的好,沒有發生什麽惡性的事件,但這畢竟是一間被動完成的事件,若不是以利誘導,恐怕也不能成事,而到現在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確隱隱的透露出花被動為主動的跡象,雖然不是很明顯,大家似乎都看到了表麵上的利益,但利益本來就是驅動人類的本源動力,當然朱影龍自己身在局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上升到理論大高度,他隻有一種直覺,那就是形勢似乎對他越來越好。
而知道這一點已經足夠了。
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鬆江府更名為上海府,設海關分檢司並上海海關道,由朝廷牽頭,麵向全國召集資金入股,投資建設港口碼頭,正式開發大上海,東海艦隊第一支隊移駐寧波港,總部基地設在浙江寧波,東海近海幾省的海防巡檢衙門撤的撤,並的並,整合之後,一部分並入海關司,成立海上緝私隊,一部分並入東海艦隊,並成立一支小型的艦隊,稱“東海艦隊第二支隊”,本部駐紮在上海港,上海成為東海艦隊的常駐基地之一,負責東海近海水域漁民以及商船的安全。
這是一個大動作,朱影龍很清楚,政治改革漫長而且奏效慢,除非是急風驟雨式的,現在自己挾南征勝利之威,他這個皇帝地位更加如日中天,基本上沒有人敢在軍事上反對他,正是軍事改革的最有利的時機,一大批在南征中立功的中等以下的將領將獲得重用,而又一大批庸將被撤職或者到不重要的職位上去,或者被架空等等,通過一係列的組合拳,朱影龍牢牢的掌控了全國近百分之六十的軍隊,有這個底氣在,就算政治經濟改革鬧出什麽大的風波來他也不怕。
第六章平定江南(三)
六月最後幾天時光悄然流逝,進入如火如荼的七月,七月的南京是個大火爐,熱的連樹上的知了都沒有氣力叫喚了,南京街上本就稀疏的行人更加稀少了。
比起後世的溫室效應,現在的火爐南京絲毫不遜。
西瓜在這個時代屬於稀有水果,普通百姓可吃不到這東西,一來產量太低,二來運輸和貯存技術跟不上,當然了,皇帝自然不一樣,冰鎮西瓜敞開肚皮供應,各色夏季冰飲比起後世的自己生活的還要豐富。
皇城之內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冰窖,原來皇帝難得來一次,冰塊每年都貯存,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宮內的太監們偷偷的將冰塊運出賣與富貴之家,端的是一條極好的生財之路,今年不同了,皇帝過來了,皇城內的太監通通被集中起來,觸犯大明律法的依律判刑,沒事的,發放遣散費,年紀大的,到朝廷設立的太監養老院養老,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後來朱影龍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冰窖裏的冰塊實在太多,自己一個人也用不了,於是下旨賞賜隨行南征立功將士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出售給百姓,甚至強行擬定了冰塊的價格,讓普通百姓都能接受,然後以此成為慣曆,這讓囤積冰塊牟利的商人們小小的頭疼了一下,畢竟朝廷還沒有讓他們太虧。
皇城已經被他更名為金陵行宮了,太監也遣散的差不多了,金陵行宮人也不多,許多宮室都是空著的,朱影龍批閱奏章的閑餘也在考慮這些閑置的宮室該如何處理,總不能就讓他空在那裏吧,就算把自己和所有的妃子都搬過來住也住不了多少房子,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以後還有多少機會來南京,這麽一座巨大的皇城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修成,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空閑在這裏實在太可惜了,而又因為它曾經是紫禁城,除了皇帝,又有誰敢住這樣的宮殿?
南京故宮博物院?朱影龍腦中靈光一閃,他想起了後世的那個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而那個時候南京大明皇城已經毀於戰火,自己何不在南京設立一個故宮博物院呢?
叫“故宮”有些不好,好像是以前朝代留下的,不如叫“大明皇家博物院”好了。
還可以依托這個“皇家博物院”,在南京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基礎上在南京設立兩所大學,一所南京大學,一所複旦大學,這樣兩南兩北,大明四座頂尖的學府將會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最光輝的名字,成為世界上最頂尖學府。
得聞朝廷在南京仿造北京模式設立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江南的學子們個個喜極而泣,要知道北京兩所大學的門檻可不是一般的高,每年就招收那麽多人,多少人爭破腦袋想進去,做學問的,想考進士做官的,哪一個不想進這兩所大學,因為這兩所大學每年都有名額,不需要通過科舉就可以當上進士,成為天子門生,如果在南京也設立這樣的大學,也有這樣的進士名額的話,江南一地的士子們不瘋狂才怪了,尤其是那些出身貧寒的士子,連上京趕考的銀錢都沒有,每三年一次科舉都有不少士子因為借高利貸進京高考,最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被擠落下來,最後身無分文,被債主追債,甚至心理脆弱者自殺不在少數,現在好了,貧寒的士子隻要通過兩所大學的入學考試,就算沒能中進士,也能在官府裏謀一個差使,除了最後考試不合格的,基本上都能有個前途,貧困著而且還可以向朝廷申請免除學雜費,這樣的待遇和好處立刻讓在貧困線上掙紮的士子們興奮鼓舞,從來就沒有哪一朝皇帝如此優待士子,而對於朝廷即將在兩所大學裏開設多項選修雜學的消息已經無人問津了。
一招盡收江南士子之心,再一個“皇家博物院”更是讓江南的士子們進入顛狂狀態,朝廷選出原皇城一部分宮殿設“皇家博物院”,並且下詔讓江南的收藏家們誌願捐獻收藏或者摹本,博物院建成之後,並藏書之摹本再設一個“南京皇家圖書館”,免費對天下士子開放。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原在北京的兩位大學校長坐不住了,南京這麽搞法,豈不是把北方的士子都吸引到南京去,聯名給朱影龍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在北京城也設立一個“皇家博物院”和“皇家圖書館”,這是好事,朱影龍自然是欣然同意。
這就是史稱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曆時數月,它對後世的影響已經難以估量。
要說成立北京和清華大學的時候是朱影龍力壓眾意才百般艱難的催產而生,當時還爆發了“理學雜學之爭”和“真偽儒學之爭”,雖然控製的好,沒有發生什麽惡性的事件,但這畢竟是一間被動完成的事件,若不是以利誘導,恐怕也不能成事,而到現在的“南北兩院”和“南北兩館”事件,確隱隱的透露出花被動為主動的跡象,雖然不是很明顯,大家似乎都看到了表麵上的利益,但利益本來就是驅動人類的本源動力,當然朱影龍自己身在局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上升到理論大高度,他隻有一種直覺,那就是形勢似乎對他越來越好。
而知道這一點已經足夠了。
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鬆江府更名為上海府,設海關分檢司並上海海關道,由朝廷牽頭,麵向全國召集資金入股,投資建設港口碼頭,正式開發大上海,東海艦隊第一支隊移駐寧波港,總部基地設在浙江寧波,東海近海幾省的海防巡檢衙門撤的撤,並的並,整合之後,一部分並入海關司,成立海上緝私隊,一部分並入東海艦隊,並成立一支小型的艦隊,稱“東海艦隊第二支隊”,本部駐紮在上海港,上海成為東海艦隊的常駐基地之一,負責東海近海水域漁民以及商船的安全。
這是一個大動作,朱影龍很清楚,政治改革漫長而且奏效慢,除非是急風驟雨式的,現在自己挾南征勝利之威,他這個皇帝地位更加如日中天,基本上沒有人敢在軍事上反對他,正是軍事改革的最有利的時機,一大批在南征中立功的中等以下的將領將獲得重用,而又一大批庸將被撤職或者到不重要的職位上去,或者被架空等等,通過一係列的組合拳,朱影龍牢牢的掌控了全國近百分之六十的軍隊,有這個底氣在,就算政治經濟改革鬧出什麽大的風波來他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