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郡,始安縣,這裏在孫權統治時期設立始安郡,如今撤銷恢複如初,是零陵南部都尉治所。
靈渠就修在始安縣與零陵縣之間的位置,零陵南部都尉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靈渠的運轉,以及周邊的倉儲、轉運是設施。
離開象邑到始安縣,前後走走停停也就兩天時間,然後江都方麵的使者就來了。
隨後就是一波又一波的使者,終於將最終的消息帶來。
傷心?
田信的確傷心,但也隻是傷心,還不至於意誌消沉,性格大改。
皇帝的離去,還不及王直戰死時帶來的悲痛。
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人,對命運的變化有一種如同麻木的坦然。
這段時間裏,田信隻是在偏僻山中結廬而居,每日作畫消遣時光。
直到有一天孟達從二百六十餘裏外的象邑趕來,孟達來時正下著一場小雨,道路泥濘濕滑,稀爛難行,爬山更是困難。
等孟達到田信所居的山坡時,已渾身泥染,半山腰有山溪衝刷的石子路,孟達搓著手上泥團,漸漸走近,見田信就在山溪源泉旁生火烹茶,懸吊的三耳小鐵鍋裏茶湯熬煮成黑褐色,裏麵是雞蛋。
田信見是孟達,隻是笑了笑,這是個矜持的人,專程跑過來絕不是為了講述什麽大道理,或者要幹什麽事情。
這個節骨眼跑過來見自己……不需要說什麽,姿態足夠讓朝野明白孟達的立場。
孟達不需要講什麽事情,可自己有話要講,要借孟達宣揚出去。
畢竟,皇帝不在了,自己也是有安全顧慮的。
田信指了指麵前的木樁:“子度公,觀此處景色如何?”
孟達左右環視一圈,才落座:“荒山野嶺,樹木稀疏,雜草叢生,必多蛇蟲之類,非是善地。”
“是呀,不是善地。”
田信用木勺舀濃茶,給孟達舀了一杯熱氣滾滾的濃茶,感慨不已:“我最初以為,這種地方可以開墾梯田,也能成為人煙密集之所。就如我那幾處茶莊、茶山一樣,能在山丘阡陌縱橫。若是種植油菜,屆時滿山金黃,開始何等的心曠神怡。”
“走近其中,才察覺是惡地。”
嶺南的平原地區都沒有開發完全,更別說山嶺地帶,田信用腳鏟出一堆褐紅色爛泥,垂眉打量:“這種土壤,要向改造成肥沃黑土,非三代人,百年耕耘不可。我與子度公相識也不過五年,人生又有幾個五年?”
褐色土、黃泥,不適應開墾、種植的土地實在是太多。
這需要泛濫、充足的人口去精細耕耘,以現在人口之寶貴,用來開發這種爛地……治下百姓會用腳來投票。
嶺南適合耕種的隻有珠江幹流、支流周圍的土地還算肥沃,易於開墾。
再遠一點的山林地區,治理成本、難度都大,目前不具備開發價值。
自己是帶著人來過好日子的,不是讓他們來白白犧牲的。
孟達也不嫌泥髒,手上泥還沒搓幹淨,就抓一把泥重新揉搓,手感確實有些粗糙,這種土壤不蓄水。
“公上曾言因地製宜,嶺南之土,的確不適合精細耕耘。”
孟達搓掉手裏的泥團,轉身在一側近處的細小泉溪洗手,然後才捧著黑陶碗飲一口田信煮雞蛋的濃茶,頓時身子暖融融的:“那依公上之意,嶺南該如何是好?”
“北人多不適應嶺南濕熱。”
田信陳述一個事實,就連自己也有些不適應,雖說在熱帶沙灘散步,帶著妻妾旅遊,有許多妙處,可這隻限於晴天。
這樣的晴天並不多,好看的也隻有沙灘……除了沙灘外,其他地方,這個時代都是要人命的。
除了這些,嶺南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開啟大航海,掠奪南洋資源,其中奴隸人力資源可以極大彌補自己的需求。
因此,嶺南不能精細耕作,隻能粗放。
如同放牧一樣,珠江流域是血管,北方人不適應嶺南氣候,隻能由湘州人作為構成血管的主材料。
這些血管汲取嶺南土民的人力、資源,將嶺南土民漢僮化,使之形成血管外的皮肉。
然後就是大航海,在南洋建立一個個資源點,吸納、消化當地的資源、人力,進而反哺嶺南,加速嶺南的開發。
能做到這一步,後麵的事情就不需要自己親管了,這個集資源汲取、消化、拓展的機構就如**裏的鯊魚,會不斷膨脹、生長。
諸夏之地,哪怕被打爛了,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黑暗中的文明燈塔。
嶺南、南洋再如何發展,也離不開中原大地。
田信思索著,恍然一笑:“陛下故去後,我也不能再天真,一廂情願。我以為開發嶺南不難,可非常難,這也是我駐屯始安的因由。”
過了始安,再南一點的氣候,就明顯不利於這支南陽籍貫為主的大軍。
南陽地區潮濕多雨,氣候與湘州接近一點,對嶺南氣候應該有一定適應性。
然而在配備防暑藥劑的情況下,依舊有中暑而死的情況,這讓田信很難受。
如果死於土人襲擊,可以歸類於軍事素質下降,警惕性不足……可在有預防情況下,卻死於中暑,這就不能再忽視大意。
孟達忍著內心激動,顫音詢問:“那公上意思是?”
“我會留南陽各軍修繕靈渠,事後,我將遣返南陽各軍,使之與家人團聚。”
這樣的話,北府八月遷移南陽府兵家眷的計劃也能宣告停止,節省大量的資源。
所謂的靈渠修繕計劃,隻是重新疏浚河道,清理靈渠河道裏的砂石,增加水深,以方便今後船隻往來。
這是個小工程,甚至不需要動腦子。
朝令夕改?
不,這是順應人心。
田信神色坦然,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繼續說:“子度公,軌車於嶺南開發並無大用。還請子度公移步武昌,在武昌開建木軌,以方便夏侯國轉運物資。”
夏侯國圍繞著武昌鐵礦建立,轄地方圓五百裏,如果以木軌連接夏口、武昌、夏侯國鐵坊,自能精簡運輸人力,提高效率,加速發展。
孟達麵有難色:“公上,軌車原理簡易,恐敵國效仿。”
“無礙,曹丕大力修築軌車,雖方便魏軍轉運,也能方便我軍。”
田信正色回答,見孟達欲言又止的模樣,知道他不願意把這麽重要的技術分享給漢室朝廷。
如果有專利法案就好了……自己都有些不樂意,u看書 . 更別說有些小器的孟達。
可問題也在這裏,大漢帝國現在也用不上軌車。
皇帝在,中原大地修築軌車,加速物資運轉效率,能極大裨益北伐。將後勤,由不可能,改為可能;這是質的改變。
可現在皇帝不在了,今後一段時間裏,是要采取守勢。
守勢的話,中原大地修築軌車,等於幫魏軍修築。
益州、荊州的交通、運輸依靠長江,現在人力寶貴,哪有精力修築荊州、益州之間的軌車線路?
益州的北伐關中,大片道路是崎嶇山道,是陡峭棧道,能修築木軌的地段是碎片化的,雖有作用,但起不到絕對作用。
唯一有作用的是在南陽修築木軌,修好後,還不是方便了北府調兵、運輸?
別的不說,修一條鄧邑通向葉縣的木軌,曹丕肯定要搬家。
靈渠就修在始安縣與零陵縣之間的位置,零陵南部都尉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靈渠的運轉,以及周邊的倉儲、轉運是設施。
離開象邑到始安縣,前後走走停停也就兩天時間,然後江都方麵的使者就來了。
隨後就是一波又一波的使者,終於將最終的消息帶來。
傷心?
田信的確傷心,但也隻是傷心,還不至於意誌消沉,性格大改。
皇帝的離去,還不及王直戰死時帶來的悲痛。
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人,對命運的變化有一種如同麻木的坦然。
這段時間裏,田信隻是在偏僻山中結廬而居,每日作畫消遣時光。
直到有一天孟達從二百六十餘裏外的象邑趕來,孟達來時正下著一場小雨,道路泥濘濕滑,稀爛難行,爬山更是困難。
等孟達到田信所居的山坡時,已渾身泥染,半山腰有山溪衝刷的石子路,孟達搓著手上泥團,漸漸走近,見田信就在山溪源泉旁生火烹茶,懸吊的三耳小鐵鍋裏茶湯熬煮成黑褐色,裏麵是雞蛋。
田信見是孟達,隻是笑了笑,這是個矜持的人,專程跑過來絕不是為了講述什麽大道理,或者要幹什麽事情。
這個節骨眼跑過來見自己……不需要說什麽,姿態足夠讓朝野明白孟達的立場。
孟達不需要講什麽事情,可自己有話要講,要借孟達宣揚出去。
畢竟,皇帝不在了,自己也是有安全顧慮的。
田信指了指麵前的木樁:“子度公,觀此處景色如何?”
孟達左右環視一圈,才落座:“荒山野嶺,樹木稀疏,雜草叢生,必多蛇蟲之類,非是善地。”
“是呀,不是善地。”
田信用木勺舀濃茶,給孟達舀了一杯熱氣滾滾的濃茶,感慨不已:“我最初以為,這種地方可以開墾梯田,也能成為人煙密集之所。就如我那幾處茶莊、茶山一樣,能在山丘阡陌縱橫。若是種植油菜,屆時滿山金黃,開始何等的心曠神怡。”
“走近其中,才察覺是惡地。”
嶺南的平原地區都沒有開發完全,更別說山嶺地帶,田信用腳鏟出一堆褐紅色爛泥,垂眉打量:“這種土壤,要向改造成肥沃黑土,非三代人,百年耕耘不可。我與子度公相識也不過五年,人生又有幾個五年?”
褐色土、黃泥,不適應開墾、種植的土地實在是太多。
這需要泛濫、充足的人口去精細耕耘,以現在人口之寶貴,用來開發這種爛地……治下百姓會用腳來投票。
嶺南適合耕種的隻有珠江幹流、支流周圍的土地還算肥沃,易於開墾。
再遠一點的山林地區,治理成本、難度都大,目前不具備開發價值。
自己是帶著人來過好日子的,不是讓他們來白白犧牲的。
孟達也不嫌泥髒,手上泥還沒搓幹淨,就抓一把泥重新揉搓,手感確實有些粗糙,這種土壤不蓄水。
“公上曾言因地製宜,嶺南之土,的確不適合精細耕耘。”
孟達搓掉手裏的泥團,轉身在一側近處的細小泉溪洗手,然後才捧著黑陶碗飲一口田信煮雞蛋的濃茶,頓時身子暖融融的:“那依公上之意,嶺南該如何是好?”
“北人多不適應嶺南濕熱。”
田信陳述一個事實,就連自己也有些不適應,雖說在熱帶沙灘散步,帶著妻妾旅遊,有許多妙處,可這隻限於晴天。
這樣的晴天並不多,好看的也隻有沙灘……除了沙灘外,其他地方,這個時代都是要人命的。
除了這些,嶺南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開啟大航海,掠奪南洋資源,其中奴隸人力資源可以極大彌補自己的需求。
因此,嶺南不能精細耕作,隻能粗放。
如同放牧一樣,珠江流域是血管,北方人不適應嶺南氣候,隻能由湘州人作為構成血管的主材料。
這些血管汲取嶺南土民的人力、資源,將嶺南土民漢僮化,使之形成血管外的皮肉。
然後就是大航海,在南洋建立一個個資源點,吸納、消化當地的資源、人力,進而反哺嶺南,加速嶺南的開發。
能做到這一步,後麵的事情就不需要自己親管了,這個集資源汲取、消化、拓展的機構就如**裏的鯊魚,會不斷膨脹、生長。
諸夏之地,哪怕被打爛了,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黑暗中的文明燈塔。
嶺南、南洋再如何發展,也離不開中原大地。
田信思索著,恍然一笑:“陛下故去後,我也不能再天真,一廂情願。我以為開發嶺南不難,可非常難,這也是我駐屯始安的因由。”
過了始安,再南一點的氣候,就明顯不利於這支南陽籍貫為主的大軍。
南陽地區潮濕多雨,氣候與湘州接近一點,對嶺南氣候應該有一定適應性。
然而在配備防暑藥劑的情況下,依舊有中暑而死的情況,這讓田信很難受。
如果死於土人襲擊,可以歸類於軍事素質下降,警惕性不足……可在有預防情況下,卻死於中暑,這就不能再忽視大意。
孟達忍著內心激動,顫音詢問:“那公上意思是?”
“我會留南陽各軍修繕靈渠,事後,我將遣返南陽各軍,使之與家人團聚。”
這樣的話,北府八月遷移南陽府兵家眷的計劃也能宣告停止,節省大量的資源。
所謂的靈渠修繕計劃,隻是重新疏浚河道,清理靈渠河道裏的砂石,增加水深,以方便今後船隻往來。
這是個小工程,甚至不需要動腦子。
朝令夕改?
不,這是順應人心。
田信神色坦然,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繼續說:“子度公,軌車於嶺南開發並無大用。還請子度公移步武昌,在武昌開建木軌,以方便夏侯國轉運物資。”
夏侯國圍繞著武昌鐵礦建立,轄地方圓五百裏,如果以木軌連接夏口、武昌、夏侯國鐵坊,自能精簡運輸人力,提高效率,加速發展。
孟達麵有難色:“公上,軌車原理簡易,恐敵國效仿。”
“無礙,曹丕大力修築軌車,雖方便魏軍轉運,也能方便我軍。”
田信正色回答,見孟達欲言又止的模樣,知道他不願意把這麽重要的技術分享給漢室朝廷。
如果有專利法案就好了……自己都有些不樂意,u看書 . 更別說有些小器的孟達。
可問題也在這裏,大漢帝國現在也用不上軌車。
皇帝在,中原大地修築軌車,加速物資運轉效率,能極大裨益北伐。將後勤,由不可能,改為可能;這是質的改變。
可現在皇帝不在了,今後一段時間裏,是要采取守勢。
守勢的話,中原大地修築軌車,等於幫魏軍修築。
益州、荊州的交通、運輸依靠長江,現在人力寶貴,哪有精力修築荊州、益州之間的軌車線路?
益州的北伐關中,大片道路是崎嶇山道,是陡峭棧道,能修築木軌的地段是碎片化的,雖有作用,但起不到絕對作用。
唯一有作用的是在南陽修築木軌,修好後,還不是方便了北府調兵、運輸?
別的不說,修一條鄧邑通向葉縣的木軌,曹丕肯定要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