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本族譜是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原因有二,一雕版印刷耗時耗力不可能短短一日之間旋可完成,雕版印刷的方法是這樣的: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印書的時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著,用自紙複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幹淨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一頁一頁印好以後,裝訂成冊。二,就是這種技術隻有在國子監裏采用。所以除非是曹叔遠通過自己的關係偷偷加印的,但穀永寧料想向他這麽忠義的人是不會幹這樣的傻事的。所以說,這本書就應該是活字印刷。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穀永寧又不得不回過去問了一遍曹豳。他的回答肯定了穀永寧的猜想,他說:“這本家譜是由東源村的王師傅那裏印製的。除了這一本,他們整個曹家的家譜都是在他那裏印製的一次都要印上百本的。”
噢,東源村,王家?那不就是後世的木活字印刷博物館嗎?穀永寧發覺自從穀永寧來到了這裏開始,時間已經錯亂了,一個清末的印刷家族怎麽就出現在了南宋?不過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居然又跑向了東源村。
如果說曹村是一個村莊的話,那麽東源村隻能用待建來形容了。整個村莊不過50戶人家,王姓的也就隻有村東的那戶了。所以他們就徑直走到了村東。敲敲門,出來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留著很長的胡須,一臉的疲憊。主人姓王名法,是這家印刷場的主人。在問清了他們的來意之後還是很熱情的迎他們進入屋內。
他們開門見山的向王法詢問了關於木活字印刷的一些問題,剛開始王法還是很警惕著他們,認為這些人來者不善。但是見到錢之後就馬上笑臉相迎還說要帶穀永寧去參觀他的作坊呢。穀永寧不禁感慨,在任何時代有錢就是有麵子阿。
來到王法所謂的作坊,不過隻是三五個人在那裏檢字排版。穀永寧就問了王法一句:“這個就是你的作坊啦?不會太小了吧”
“嗬嗬,客家見笑了,這是排字的地方,從這邊穿過去才是印刷的重頭哩。”王法耐心的教育著穀永寧“木活字印刷的主要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好陽文反字之後,鋸成單字,用刀修齊,統一大小高低,然後排字,行間隔以竹片,排滿一版框,用小竹片墊平並塞緊後塗墨鋪紙刷印。這印刷有19道工藝,刻字使用的字托是上好的棠梨木,刻成一個字約要一刻鍾,這裏有將近30000個字什麽樣的文章都能刻。”
“王老板真會說笑話。”
“哪裏哪裏。這邊請”跟著王法就來到了他的印刷房裏。
這下才有一點樣子了:隻見工人們在一版排版過的木板框上麵刷上墨,在準備好的規格紙上刷印這樣就算是完成了印刷的工作,接下來的就是裝訂的工作了。穀永寧看著這個新奇的製作方法又一次問了白癡的問題“敢問老板,你們什麽時候就開始使用這套技術啦?”
“噢,好像是宣和年間吧,那是祖上是在蔡州作這個的,後來金人就來了就遷徙到這裏來了。原來可是用棗木作字托的啊,那可是好東西。現在嘛也就這棠梨木還過的去。客家準備些什麽啊,要印多少?如果時間趕的話他們也可以加點的,不過就是貴一點。”
這個該死的掉到錢裏淹死的人就知道錢錢錢。穀永寧沒有理他,回頭和陳耆卿交待了幾句就說“那麽就用這個紙幫印五十份蘭亭序吧。”穀永寧叫小朵去把紙拿過來,交給王法。
他拿了紙掂了掂說“這可是上好的貢紙啊。”
“對,這是獻給皇太後的賀禮”穀永寧偷偷的騙了騙他,實際上後來穀永寧還真的用這種方法獻了一本書給皇上,那是後話了。
“不是吧,那我怎麽敢做啊,萬一搞不好可是要砍頭的”王法順便作了個哢嚓的姿勢。
“那你做不做?”
“做,肯定做,就是得多一點風險金啊。”
他們談定了之後就走了出來,王法還送他們出來。走的時候穀永寧對他說“王先生的技術當今世上以無人能出其右了,為何要待在這樣的小村子裏?如果王兄有困難的話可來溫州找我穀永寧,隻要你來平順倉,我一定幫你將這個木字印刷給發揚出去,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們王氏的印刷術。”
穀永寧是真心的,中國的木字印刷沒有發揚開來很多情況就是工藝上的問題如果解決的好的話一定能夠代替泥活字印刷的。
王法聽了穀永寧的話心裏也樂意的很“多謝公子,王某早想離開此地出去闖番事業順便將這技術流傳後世,如果公子不棄,王某自當盡力。”
“好,王兄,這樣好了,十天之後我們在溫州再見。”
“一切聽從公子的吩咐。”
出了東源村他們的行程也告了一段落,回到溫州後就各自回家去了。分開之前穀永寧還特意吩咐了陳耆卿,讓他從青田運一點葉臘回來。雖然他陳耆卿也搞不懂穀永寧要這個做什麽,但到底還是答應了。
回到家中穀永寧就將自己關進了房間開始設計如何使用這批明礬石。在穀永寧回來不久,葉臘從陳耆卿的船隊那邊搞到手了,而四哥就帶來好消息了——他們的紙又完成了。這一次的質量明顯的強過第一批的,但是在防水和色澤方麵還有點欠缺。正當大家為這個事情煩惱的時候,穀永寧終於從房間裏麵出來了。
“哥,這秘密材料出來了。”
“是嗎?在哪裏啊”
“在這裏啊”穀永寧拿出紙鋪在桌上“他們在製漿的時候將這些明礬搗碎匯入其中,在入楻桶下煮;在搗成泥麵的時候加入葉臘,當然是研磨後的葉臘這樣子他們的紙張就會又白又不容易破。”
“你說的是真的?”
“是的,隻要明礬的量控製在千分之三,葉臘千分之一就成”
“什麽叫千分之三啊?”四哥有點木了。
穀永寧又解釋道“這就是說一斤泥麵三錢的明礬。”
“噢,這樣穀永寧就明白了。他們的紙真的可以防水?”
“不是防水,是不容易在水爛掉”穀永寧糾正道
“反正一樣,好啦你接著忙吧我趕著作紙去了,對了那個明礬和葉臘在哪裏?”忘記告訴他了。
穀永寧指了指“這就是明礬,那個是葉臘。”
“這些可是石頭啊”
“磨成粉就可以了。”
“那好吧,我回去了。”四哥見穀永寧說的如此神奇,也將信將疑的把這些玩意搞走了。
看著四哥興奮的帶著圖紙和那堆石頭走了,穀永寧仿佛已經看見一種新型的紙就將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木活字印刷,一場新的文藝革命即將到來了。穀永寧正盼望著,雨就下了。
好雨。
不知道曹豳會不會來,還有那個王法他回來嗎?
正想著小朵匆匆跑進來“公子,有你的信”穀永寧拆開信,笑了。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穀永寧又不得不回過去問了一遍曹豳。他的回答肯定了穀永寧的猜想,他說:“這本家譜是由東源村的王師傅那裏印製的。除了這一本,他們整個曹家的家譜都是在他那裏印製的一次都要印上百本的。”
噢,東源村,王家?那不就是後世的木活字印刷博物館嗎?穀永寧發覺自從穀永寧來到了這裏開始,時間已經錯亂了,一個清末的印刷家族怎麽就出現在了南宋?不過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居然又跑向了東源村。
如果說曹村是一個村莊的話,那麽東源村隻能用待建來形容了。整個村莊不過50戶人家,王姓的也就隻有村東的那戶了。所以他們就徑直走到了村東。敲敲門,出來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留著很長的胡須,一臉的疲憊。主人姓王名法,是這家印刷場的主人。在問清了他們的來意之後還是很熱情的迎他們進入屋內。
他們開門見山的向王法詢問了關於木活字印刷的一些問題,剛開始王法還是很警惕著他們,認為這些人來者不善。但是見到錢之後就馬上笑臉相迎還說要帶穀永寧去參觀他的作坊呢。穀永寧不禁感慨,在任何時代有錢就是有麵子阿。
來到王法所謂的作坊,不過隻是三五個人在那裏檢字排版。穀永寧就問了王法一句:“這個就是你的作坊啦?不會太小了吧”
“嗬嗬,客家見笑了,這是排字的地方,從這邊穿過去才是印刷的重頭哩。”王法耐心的教育著穀永寧“木活字印刷的主要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好陽文反字之後,鋸成單字,用刀修齊,統一大小高低,然後排字,行間隔以竹片,排滿一版框,用小竹片墊平並塞緊後塗墨鋪紙刷印。這印刷有19道工藝,刻字使用的字托是上好的棠梨木,刻成一個字約要一刻鍾,這裏有將近30000個字什麽樣的文章都能刻。”
“王老板真會說笑話。”
“哪裏哪裏。這邊請”跟著王法就來到了他的印刷房裏。
這下才有一點樣子了:隻見工人們在一版排版過的木板框上麵刷上墨,在準備好的規格紙上刷印這樣就算是完成了印刷的工作,接下來的就是裝訂的工作了。穀永寧看著這個新奇的製作方法又一次問了白癡的問題“敢問老板,你們什麽時候就開始使用這套技術啦?”
“噢,好像是宣和年間吧,那是祖上是在蔡州作這個的,後來金人就來了就遷徙到這裏來了。原來可是用棗木作字托的啊,那可是好東西。現在嘛也就這棠梨木還過的去。客家準備些什麽啊,要印多少?如果時間趕的話他們也可以加點的,不過就是貴一點。”
這個該死的掉到錢裏淹死的人就知道錢錢錢。穀永寧沒有理他,回頭和陳耆卿交待了幾句就說“那麽就用這個紙幫印五十份蘭亭序吧。”穀永寧叫小朵去把紙拿過來,交給王法。
他拿了紙掂了掂說“這可是上好的貢紙啊。”
“對,這是獻給皇太後的賀禮”穀永寧偷偷的騙了騙他,實際上後來穀永寧還真的用這種方法獻了一本書給皇上,那是後話了。
“不是吧,那我怎麽敢做啊,萬一搞不好可是要砍頭的”王法順便作了個哢嚓的姿勢。
“那你做不做?”
“做,肯定做,就是得多一點風險金啊。”
他們談定了之後就走了出來,王法還送他們出來。走的時候穀永寧對他說“王先生的技術當今世上以無人能出其右了,為何要待在這樣的小村子裏?如果王兄有困難的話可來溫州找我穀永寧,隻要你來平順倉,我一定幫你將這個木字印刷給發揚出去,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們王氏的印刷術。”
穀永寧是真心的,中國的木字印刷沒有發揚開來很多情況就是工藝上的問題如果解決的好的話一定能夠代替泥活字印刷的。
王法聽了穀永寧的話心裏也樂意的很“多謝公子,王某早想離開此地出去闖番事業順便將這技術流傳後世,如果公子不棄,王某自當盡力。”
“好,王兄,這樣好了,十天之後我們在溫州再見。”
“一切聽從公子的吩咐。”
出了東源村他們的行程也告了一段落,回到溫州後就各自回家去了。分開之前穀永寧還特意吩咐了陳耆卿,讓他從青田運一點葉臘回來。雖然他陳耆卿也搞不懂穀永寧要這個做什麽,但到底還是答應了。
回到家中穀永寧就將自己關進了房間開始設計如何使用這批明礬石。在穀永寧回來不久,葉臘從陳耆卿的船隊那邊搞到手了,而四哥就帶來好消息了——他們的紙又完成了。這一次的質量明顯的強過第一批的,但是在防水和色澤方麵還有點欠缺。正當大家為這個事情煩惱的時候,穀永寧終於從房間裏麵出來了。
“哥,這秘密材料出來了。”
“是嗎?在哪裏啊”
“在這裏啊”穀永寧拿出紙鋪在桌上“他們在製漿的時候將這些明礬搗碎匯入其中,在入楻桶下煮;在搗成泥麵的時候加入葉臘,當然是研磨後的葉臘這樣子他們的紙張就會又白又不容易破。”
“你說的是真的?”
“是的,隻要明礬的量控製在千分之三,葉臘千分之一就成”
“什麽叫千分之三啊?”四哥有點木了。
穀永寧又解釋道“這就是說一斤泥麵三錢的明礬。”
“噢,這樣穀永寧就明白了。他們的紙真的可以防水?”
“不是防水,是不容易在水爛掉”穀永寧糾正道
“反正一樣,好啦你接著忙吧我趕著作紙去了,對了那個明礬和葉臘在哪裏?”忘記告訴他了。
穀永寧指了指“這就是明礬,那個是葉臘。”
“這些可是石頭啊”
“磨成粉就可以了。”
“那好吧,我回去了。”四哥見穀永寧說的如此神奇,也將信將疑的把這些玩意搞走了。
看著四哥興奮的帶著圖紙和那堆石頭走了,穀永寧仿佛已經看見一種新型的紙就將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木活字印刷,一場新的文藝革命即將到來了。穀永寧正盼望著,雨就下了。
好雨。
不知道曹豳會不會來,還有那個王法他回來嗎?
正想著小朵匆匆跑進來“公子,有你的信”穀永寧拆開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