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能對李玉亭上心,應該不是他和李玉亭有什麽交情。李玉亭一直在京外做官,兩人能有什麽深厚的交情和往來?
這應該是他的私官們在討論時政時,推斷出的可用之人。太子府潛邸之臣,品級不高、短時間內是沒法走到真正的台前的。所以他們必須要考慮,太子在接班之初的用人人選。像李玉亭這樣履曆豐富,資曆足夠、且正當壯年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最合適的用臣。
南京城中,李玉亭在總督府內的花亭中,看著一封來信沉思。
怎麽回事?沒啥交情的太子給自己來了一封信?探討江南省的政事!太子又不在內閣當差,他和自己一封疆大吏探討全省的政事幹什麽?輪得著他來關心這事?
是不是還有別的內涵?可自己將信看了數遍,也沒看出太子的這封信有什麽別的意思在裏邊啊?難道是自己的政治嗅覺太淺?體會不到其中的深意!
沒在京中做過官就是吃虧,很多晦澀的政治氣味,沒那個能力聞到啊。
猜測了數天,沒猜出內情的李玉亭,又收到了幾封信。來信的人身份都很特殊,全是和自己沒啥深交,且清一色是潛邸官員。信裏傳達的意思,同樣是虛頭巴腦,讓人摸不著頭腦。
絕對是有什麽與自己有關的大事要發生,並且與當朝太子有關係。隻是到底是什麽大事哪?實在是猜不出來啊。
莫非是太子想拉攏自己成了潛邸的人?不會是這事吧?要是這事,問題可就嚴重了。與太子交好,是每個官員都想幹的事。但是、官職不同,尺度就應該有分別。府縣級的小官,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和太子進行交流。而封疆大吏、朝中重臣和領兵大將,在處理與太子的關係時,就得慎之又慎了!
儲君不是君,對這—點,重臣、重將們必須要拎得清。拎不清這一點,還玩個毛線的政治,怎麽死的都不知道。老皇帝在位一天,生殺予奪都由老皇帝說了算,哪怕是自己最親的兒子,也容不得他分享這份君權。
現在該怎麽辦?不理會太子拋來的橄欖枝?哪自己往後得仕途就到頭了。理會太子,又會沾染上是非!真叫人為難。
想想自己這大半生的命運,也是夠離奇和幸運的。從京城貧民區一個朝不保夕的毛頭小子,一步步成長為二品封疆大吏。按說,已經夠了,理應再無所求。可是、偏偏年齡上還正當壯年,還沒到考慮致仕退休的時候。
往後的仕途,能不能入閣?從年齡和履曆上來說,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在大明朝堂,有李玉亭這份履曆的,差不多都上五十歲了。而和李玉亭同齡的官員,在履曆上根本沒法和李玉亭比。也就是說李玉亭有大把得時間往內閣熬,別人熬個三五年就徹底失去了機會,李玉亭熬個十年,還都有機會。
隻是要入閣,不光需要履曆和能力,還得有其它方麵因素。李玉亭覺得自己的處身太過普通了,普通到都有點特別。大明立國三百年,有那個真正的平民子弟做文臣做到頂級的?而且自己也沒什麽才學方麵的名聲,唯一的本事可能也就是會做官。
就在李玉亭在南京城中反複揣摩,患得患失時,京裏又來了信。而且是一次來了兩封。寫兩封信的人,身份更不得了。大明皇帝和首相。
信件的內容差不多,就是說:不日,內閣將正式下發調令,調李玉亭入閣做代理次相(之一)。讓他趕緊做好準備,江南省的政務現在就要著手做交接了。免得正式的公文下來,時間上太過倉促,容易出工作失誤,江南省不是一般的省份,是大明重省,容不得出差錯。
出任代理次相?成為大明中樞得大老之一?還是直接跳過了六部主官這個台階?這意味著什麽?再結合此前太子和他的幕僚們的來信,李玉亭心裏就不澹定了!莫非自己有可能拜相?
「去、叫夫人到書房來。」激動不已的李玉亭,趕緊吩咐身邊的人,叫自家婦人過來說話。
李玉亭夫人聞言,緊趕慢趕來到了書房。
「老爺、可是有啥要事?」
「你抓緊安頓一下家裏,做好搬家的準備,過幾天咱們又得搬家了。」
「搬家?你是又接到了調令?不知這次是調到哪裏?」
「這次是回京!」
「回京?你終於要做京官了。不知道這次回京後,咱家再搬不搬家了。」作為官員卷屬,這些年來,李玉亭老婆跟著他搬家的次數可不少,算是四海為家。
「不出意外的話,咱家以後就常住京城了。」
「啊?這次給你啥差事啊?」
「聖人來了親筆信,要召我入閣。不日正式的旨意就會來南京。」
「入閣?老爺你要入閣了!」
「是的!聖恩浩蕩,無以為報。」
二十天後,李玉亭接到了聖旨,辦了正式交接手續後,帶著家人在南京火車站踏上了回京的專列。
在專列車廂中,看著窗外掠過的風景,李玉亭久久不能平靜。他腦海中,不自覺的想到了少年時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場景。那時候,能跟著大壯哥給洪狗子幹收尿的活掙錢,他就覺得日子有了盼頭。能吃上一頓豬肉燉粉條,哪就是改善生活。哪一年過年,他和母親一起看宮牆上放的煙花,他覺得是看到了人間最美的景像。
不成想,有著一日,自己居然有資格成為以大明重臣的身份經常出入於皇宮的人。命運,不會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會隻是一場夢吧?
坐在車上的李玉亭,感覺自己進入了某種奇幻的境界,身邊的一切,給他的感覺都是不太真實的。
一場夢就一場夢吧,即使是夢,李玉亭也不想醒來。因為這樣的際遇,這樣的大明,給人的感受太過美好了。要是有人打破這美好的夢境,李玉亭絕對會和他拚命。
「老爺、咱們到了京城。你是先去朝廷報到,還是先陪我們回家,見過娘親後,再入朝?」
這應該是他的私官們在討論時政時,推斷出的可用之人。太子府潛邸之臣,品級不高、短時間內是沒法走到真正的台前的。所以他們必須要考慮,太子在接班之初的用人人選。像李玉亭這樣履曆豐富,資曆足夠、且正當壯年的封疆大吏,自然是最合適的用臣。
南京城中,李玉亭在總督府內的花亭中,看著一封來信沉思。
怎麽回事?沒啥交情的太子給自己來了一封信?探討江南省的政事!太子又不在內閣當差,他和自己一封疆大吏探討全省的政事幹什麽?輪得著他來關心這事?
是不是還有別的內涵?可自己將信看了數遍,也沒看出太子的這封信有什麽別的意思在裏邊啊?難道是自己的政治嗅覺太淺?體會不到其中的深意!
沒在京中做過官就是吃虧,很多晦澀的政治氣味,沒那個能力聞到啊。
猜測了數天,沒猜出內情的李玉亭,又收到了幾封信。來信的人身份都很特殊,全是和自己沒啥深交,且清一色是潛邸官員。信裏傳達的意思,同樣是虛頭巴腦,讓人摸不著頭腦。
絕對是有什麽與自己有關的大事要發生,並且與當朝太子有關係。隻是到底是什麽大事哪?實在是猜不出來啊。
莫非是太子想拉攏自己成了潛邸的人?不會是這事吧?要是這事,問題可就嚴重了。與太子交好,是每個官員都想幹的事。但是、官職不同,尺度就應該有分別。府縣級的小官,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和太子進行交流。而封疆大吏、朝中重臣和領兵大將,在處理與太子的關係時,就得慎之又慎了!
儲君不是君,對這—點,重臣、重將們必須要拎得清。拎不清這一點,還玩個毛線的政治,怎麽死的都不知道。老皇帝在位一天,生殺予奪都由老皇帝說了算,哪怕是自己最親的兒子,也容不得他分享這份君權。
現在該怎麽辦?不理會太子拋來的橄欖枝?哪自己往後得仕途就到頭了。理會太子,又會沾染上是非!真叫人為難。
想想自己這大半生的命運,也是夠離奇和幸運的。從京城貧民區一個朝不保夕的毛頭小子,一步步成長為二品封疆大吏。按說,已經夠了,理應再無所求。可是、偏偏年齡上還正當壯年,還沒到考慮致仕退休的時候。
往後的仕途,能不能入閣?從年齡和履曆上來說,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在大明朝堂,有李玉亭這份履曆的,差不多都上五十歲了。而和李玉亭同齡的官員,在履曆上根本沒法和李玉亭比。也就是說李玉亭有大把得時間往內閣熬,別人熬個三五年就徹底失去了機會,李玉亭熬個十年,還都有機會。
隻是要入閣,不光需要履曆和能力,還得有其它方麵因素。李玉亭覺得自己的處身太過普通了,普通到都有點特別。大明立國三百年,有那個真正的平民子弟做文臣做到頂級的?而且自己也沒什麽才學方麵的名聲,唯一的本事可能也就是會做官。
就在李玉亭在南京城中反複揣摩,患得患失時,京裏又來了信。而且是一次來了兩封。寫兩封信的人,身份更不得了。大明皇帝和首相。
信件的內容差不多,就是說:不日,內閣將正式下發調令,調李玉亭入閣做代理次相(之一)。讓他趕緊做好準備,江南省的政務現在就要著手做交接了。免得正式的公文下來,時間上太過倉促,容易出工作失誤,江南省不是一般的省份,是大明重省,容不得出差錯。
出任代理次相?成為大明中樞得大老之一?還是直接跳過了六部主官這個台階?這意味著什麽?再結合此前太子和他的幕僚們的來信,李玉亭心裏就不澹定了!莫非自己有可能拜相?
「去、叫夫人到書房來。」激動不已的李玉亭,趕緊吩咐身邊的人,叫自家婦人過來說話。
李玉亭夫人聞言,緊趕慢趕來到了書房。
「老爺、可是有啥要事?」
「你抓緊安頓一下家裏,做好搬家的準備,過幾天咱們又得搬家了。」
「搬家?你是又接到了調令?不知這次是調到哪裏?」
「這次是回京!」
「回京?你終於要做京官了。不知道這次回京後,咱家再搬不搬家了。」作為官員卷屬,這些年來,李玉亭老婆跟著他搬家的次數可不少,算是四海為家。
「不出意外的話,咱家以後就常住京城了。」
「啊?這次給你啥差事啊?」
「聖人來了親筆信,要召我入閣。不日正式的旨意就會來南京。」
「入閣?老爺你要入閣了!」
「是的!聖恩浩蕩,無以為報。」
二十天後,李玉亭接到了聖旨,辦了正式交接手續後,帶著家人在南京火車站踏上了回京的專列。
在專列車廂中,看著窗外掠過的風景,李玉亭久久不能平靜。他腦海中,不自覺的想到了少年時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場景。那時候,能跟著大壯哥給洪狗子幹收尿的活掙錢,他就覺得日子有了盼頭。能吃上一頓豬肉燉粉條,哪就是改善生活。哪一年過年,他和母親一起看宮牆上放的煙花,他覺得是看到了人間最美的景像。
不成想,有著一日,自己居然有資格成為以大明重臣的身份經常出入於皇宮的人。命運,不會是在和自己開玩笑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會隻是一場夢吧?
坐在車上的李玉亭,感覺自己進入了某種奇幻的境界,身邊的一切,給他的感覺都是不太真實的。
一場夢就一場夢吧,即使是夢,李玉亭也不想醒來。因為這樣的際遇,這樣的大明,給人的感受太過美好了。要是有人打破這美好的夢境,李玉亭絕對會和他拚命。
「老爺、咱們到了京城。你是先去朝廷報到,還是先陪我們回家,見過娘親後,再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