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陳霸先、王僧辨扶立梁敬帝蕭方智後,陳霸先鎮京口,王僧辨鎮建康。這一日,僧辨正在府中批閱書信文件,忽報北齊尚書奉命出使來到,僧辨傳令召見。
邢子才昂首闊步而進,見到僧辨,呈上齊主高洋及蕭淵明的書信。
僧辨接過,略一過目,麵露不悅之色。
邢子才視若未見,傲然道:“我主高洋認為,蕭方智年幼不足以承大統,應該由武帝侄兒蕭淵明繼任皇帝。貞陽候正當壯年,久曆磨練,必能中興梁室,卿以為若何?”
僧辨道:“此事我們斷不能答應!”
高渙道:“我主高洋意已決矣,若不從命,大兵壓境!”
王僧辨道:“僧辨廝殺慣了,隨你們好了。”說著,一揮手,道:“送客!”
邢子才氣咻咻回至北齊,添油加醋地對高洋述說了一遍使梁經過。高洋大怒道:“敬酒不吃吃罰酒,誰人可率軍飲馬長江,踏平南朝?”
忽聽一人道:“目前我國國力空虛,不宜出兵,不如派兵護送蕭淵明回朝,一旦他為梁主,則江南盡入吾囊中矣。”
高洋聞聲視之,見是自己弟弟上黨王高渙,大喜:“此計大妙,卿可率軍三萬護送蕭淵明赴梁!若不聽從,給我踏平建康!”
“是。”
高渙統兵三萬,意欲護送戰俘蕭淵明南返。
“究竟如何將你送回南朝呢?”
“最好由南朝派人來接。”蕭淵明道。
“可是他們肯嗎?”
“我先聯係一下再說吧。”蕭淵明道。
高渙點了點頭。
高渙準許了。於是蕭淵明作書一封,大意是希望王僧辨來北齊迎接自己入梁順利登基。高煥便派人使梁去見王僧辨。
不表北齊調兵遣將,卻說那日王僧辨送走高渙後,王僧辯心中十分不好受,便寫信征求陳霸先的看法。
不幾日,就收到了陳霸先的回信。王僧辨打開一看,但見開霸先說:梁朝的事,豈容外族插手?皇帝的唯一人選,隻能是蕭方智。
王僧辨深有同感。恰在此時,人報北齊使持蕭淵明有書來訖。僧辨下令接見。
北齊使呈上書信。王僧辨展開讀之。但見信上寫道:
淵明頓首頓首,昔自天狼炳曜,非無戰陣之風,參虎揚芒,便有幹戈之務,至於夏鍾夷羿,周厄犬戎,漢委珠囊,秦亡寶篋,彰於史籍,可得而聞,未有國家殲危,遂若當今者也。我大梁膺龍圖而受命,禦鳳邸以承天,軒頊比於諸王,湯武方於兒戲,三光有耀,四海無波,靈貺鹹臻,表裏礻是福,非日非月,蒼生仰其照臨,如雲如雨,天下蒙其恩蔭,而屯亨有數,剝極為災,梟獍豺狼,肆逞凶逆,後主誕資上聖,光啟中興,大翦仇讎,方平宗社,雖複瀟湘舉斧,庸蜀彎弓,凡厥凶徒,誰不殲撲,豈圖天未悔禍,喪亂薦臻,羌虜無厭,乘此多難,虔劉我南國,蕩覆我西京,奉問驚號,肝膽崩潰,雖複金行版蕩,火政淪亡,綠林青犢之群,黑山白馬之卒,八王故事,曾未混淆,九州春秋,誰雲禍亂?昔隆周從播,皆憑晉鄭之功,強漢阽危,終假虛牟之力,今者武皇之子,無複一人,藐是孤孫,還同三叛,等子頹而為暴,同劉芳而入關,乞命諸戎,勢何支久。孤宗室之長,爰自布衣,皇運之初,彌承天德,何則?據鞍輟哭,雖紹霸圖,獨居掩涕,終討家怨,孤二三昆季,方可戴天,披此恩慈,如何酬答,所以徐彭之役,不吝輕軀,哀荷之誠,久聞朝聽;況複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宗社無依,何所逃責?因以提戈負劍,臥泣行號,言念荊巫,誌雪讎恥。大齊觀書有洛,輯瑞榮河,功格蒼,德滿天地,慈孝之道,通於百靈,仁信之風,覃於萬國,是以日月所照,舟車所通,候海水以來賓,瞻蒼雲以奉貢。昔自軒農炎昊,曾無宣國之規,虞夏商周,非有伐戎之略,豈知華夷仰德,遠近同心,穀價無堯湯之憂,糧儲同水火之賤,精兵利器,勢勇雷霆,天馬龍媒,量比山穀,斯固開辟已來,未之有也。至於親鄰之道,夙契逾深,無改曩懷,尊感彌篤,以為興亡繼絕,事丙前經,推擇庸虛,命守宗ね,方欲仰憑神武,清我寇讎,旨喻難違,諸懷更恧。明公誕膺時運,光讚本朝,勒瑞薑璜,書名何鼎,故以通期管樂,宜契風雲,戮不世之渠凶,殲滔天之巨寇,重以三湘放命,七國連從,征旅東西,必翦妖逆,雖複棧道木閣,田單之奉舊齊,綰璽將兵,周勃之扶隆漢,中宗佐命,俱畫丹青,光武功臣,皆懸星象,非貔非虎之封,同心同德之勞,校彼功庸,曾何仿佛?但與在與亡,期於體國,喪君有君,寧容無主,夙承所立,猶則孱蒙,天步方難,寧可弘濟?自淹留大國,誌荷恩私,朝夕宮闈,預奉顏色,黃河白日,亟誠言,分災恤患,事非虛旨。但善相小國,終資大賢,定我邦家,ム公是賴,淮流不竭,豈獨琅邪,望能喻此衷懷,思之無忽,近陸居士有啟,陳其禍亂,朝旨即命河東王嶽等,勒率熊羆,便相抵赴,道阻且長,雖無之及,所聞西浮夏首,便當險隘之衝,南捍巴陵,方拒窺窬之寇。上黨王皇齊寵弟,是號宗英,親禦戎軒,遠於將送。裴侍中英起淮南貴族,兼事戎行,躍冀馬者千群,披燕犀者萬隊,來自河陽,曾不旬日。持節、徐武潼三州諸軍事、散騎常侍、明遠將軍、東徐州剌史、始興縣開國侯湛海珍等,並前朝舊將,夙著勳庸,推轂海邊,屬是喪亂,雖複拔身有道,誌雪朝怨,鹹預戎行,共指鄉國,江淮舊隸,悉已招攜,方稟英謨,共翦讎難,去月將晦,便屆壽春,已具舟師,將臨江浦,使人入境,行陳所懷,揆日覘光,遲枉還牘,當使宗礻方有主,餘同小白之勳,家國無虞,公保阿衡之貴,何其美也,豈不休哉!言念此私,但以號咽,蕭淵明頓首。
王僧辨看罷大怒,繼而思索一陣,揮筆寫了一封回信。吩咐北齊使帶給貞陽侯。
那齊使回國,將書信捧給蕭淵明,蕭打開一看,但見:
“我所立的繼承人是天子的血統,又受命於簡文帝,是合法的繼承人。明公倘若能回朝任職,共同匡扶王室,那麽伊尹、呂望(薑子牙)的首輔重任非你莫屬;倘若您回來是想當梁王,那麽我們不能從命。”
高渙見了,大怒道:“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啦,克日興師,蕩平梁室!”
齊主高洋得報,任命陸法和為都督荊州、雅州(江西省廬山一帶)等十州各項軍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又派宋蒞擔任郢州刺史,宋蒞的弟弟宋簉(音:zào)為虛設的湘州刺史。接著下令上黨王沒渙率軍三萬,護送蕭淵明入梁。
高渙領命率軍浩浩蕩蕩向南殺去。不一日,便到了克譙郡(安徽省巢湖市東南)。高渙高叫克譙郡守將開門,道是護送梁帝侄子回國稱帝去訖。
守將不從。高渙下令攻城。不一日,克譙郡守將以身殉職。高渙進城殺人放火,將城洗劫一空,次日又率軍南進。
卻說王僧辨得到高渙率軍殺來的報告,下令愛將散騎常待裴之橫率軍北上迎敵。
那高渙一路勢如破竹,率軍進至東關,先頭部隊與裴之橫大軍相遇。兩軍相交,一場惡戰。
高渙下令猛攻。
裴之橫則依城固守。
但見齊軍架著雲梯不要命地向城上攀來。
裴之橫指受揮兵士,或射或殺或推倒雲梯,霎時齊兵血肉橫飛,倒下一大片。
然而齊兵偏不怕死,踏著漫山遍野的死屍,前仆後繼,仍如潮水般地湧將上來。直殺得裴之橫所部士兵筋疲力盡,高渙部仍不退兵。
此時,裴之橫部兵士多有傷亡,士氣衰落。裴之橫見狀不妙,忙上前督眾固守。忽然一箭射來,正中裴之橫胸部,裴之橫大叫一聲,往後便倒。
旁邊士卒一見,急忙去扶。卻見裴之橫兩眼一翻,斷氣了!
霎時兵士大亂。副將見狀,忙替職指揮。然而不管他如何指揮,仍然阻止不住敗勢,不一會,便有一隊齊軍攻上城來……接著,齊軍如潮水般湧上城來,打開城門,霎時北齊大軍一湧而入,東關頓時成了人間地獄。
裴之橫部一半被殺死,幾千人被活捉,隻有少數人逃回。
敗報傳到建康,王僧辨大驚。驚懼著,他親自屯兵姑蘇防禦北齊。
此時,北齊又派出使者,遣書勸告僧辨接納蕭淵明為帝。
看到北齊人強馬壯,王僧辨害怕抵擋不住,亡國破家,態度開始軟了起來。
此時陳霸先也遣書與王僧辨,提醒他說,萬萬不可接納蕭淵明。一則蕭淵明並非梁武帝親生子,而蕭方智則是梁武帝的親生孫子,是為正統;二則蕭淵明久居北齊,勢必會對北齊言聽計從,梁朝必將淪為北齊附庸,北齊乃野蠻政權,齊主高洋殘暴無比,勢必會給江南帶來毀滅性的空難……
王僧辨一麵回陳霸先書說考慮慮。請他放心。一麵與北齊書來信往,討論蕭淵明入梁事宜。
一日,蕭淵明正在胡思亂想,忽報王僧辨有書來了,淵明大喜,急忙取來打開一看,讀道:
“在秦地賊寇進犯陝時,我就營辦率軍赴援之事,剛剛上船出發,荊城就被攻陷,我當即派劉周去齊國,上表表明我的寸心,當時我身旁的功臣大族,全都同心協力,願意效忠。劉周很長時間沒有回來,人心疑惑,頓生隔閡。等到下詔派來朝廷的使者,我又派人到各處谘詢商議,但人們議論各有不同,人便立即做出決定。剛剛見到侯瑱派來的使者,把西邊敵寇權景宣的信給我看,現在叫人把原信上呈。看看這裏的將帥,都願意與大齊同享安泰,假若我們違背大齊的意思,我即使燒成灰,研成粉也在所不辭。也將會為梁的帝業永遠失去中興的機遇而悲傷。希望陛下乘便渡江,上藉大齊的威望,恁藉陛下最為聖明的韜略,樹立成年的國君,報仇雪恥指日可待,國家重新振興,我即使死也無所吝惜。現請押別使曹馳馬趕往齊國都城,呈送表章,把事情經過向陛下啟奏,我匆促之中伏首拜送。”
貞陽侯蕭淵明讀罷喜極而泣,稍後,他回複了一封信,派人交給僧辨,大致是說“再立我蕭宗,重興我梁國”“裴之橫答對驕凶,無識之徒,忽然逆戰。前旌未舉,即自敗亡。北齊‘飾棺厚殯,務從優禮’“現在我暫且停留在東關,再等你派遣使者,告訴我是從水路還是從陸路,在什麽地主迎接我”“假如你忠貞不二,與將領合力同謀,不存二心,那麽齊**隊就會返回本國,遵守道義決不過江。”“如果不從,北齊大軍將過江相見,踏平建康”等等之語。
王僧辨接書,馬上回了一封信,說“謹派我的第七個兒子王顯,王顯的生母劉氏和我弟弟的兒子王世珍,去北齊充當人質,還派左民尚書周弘正到曆陽迎接蕭淵明返梁。船艫停泊在江上,等待一龍南渡;清理宮室、台階、等候皇子的六乘專車進宮。天下百姓都仰慕陛下的歸來”並請立蕭方智為太子等等之語。
此時,王僧辨又接到陳霸先的來信,陳霸先在信中重申了不納蕭淵明為梁帝的意見。王僧辨但說請不用他操心,他自有決斷等語。
卻說蕭淵明接到王僧辨回信,喜不自勝,馬上安排渡江入梁稱帝事宜,並又馬上回了一封信。說同意立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子,說晉安王是梁武帝的孫兒,立他為太子,保有天下,是天下百姓的願望;說隻要讓他做梁主,齊國大軍必不渡江,請王僧辨放心等語。
那蕭淵明回書後,便奏明高渙,高渙率軍將他送到指定渡江的江邊。駐軍江北,專等王僧辨迎駕。
卻說陳霸先知道王僧辨準備迎回蕭淵明的消息後,大吃一驚,急忙遣使勸阻。僧辨不聽,陳霸先隻得罷了。
次日,日上三竿,但見王僧辨率領大軍停在大江之中,正極目北望。
蕭淵明喜道:“王都督,我在這兒——”
僧辨見狀,手一揮,蕭淵明但見一條華麗非常的龍舟,向他如飛而至來。霎時龍舟來到北岸,鼓樂大作,就等蕭淵明登舟南歸。
蕭淵明麵向北方、麵向高渙跪下,三跪九叩畢,莊嚴結盟起誓道:
“誓死效忠北齊帝國,永結秦晉之好,共同抵抗西魏,為吾皇高洋帝國的統一大業而奮鬥!”
上黨王高渙,望著蕭淵明感激涕零的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蕭淵明揮手告別高渙,在震天價響的鼓樂聲中,與護衛他的齊待中英起一同登上龍舟。龍舟將發,蕭淵明忽又請求王僧辨讓他帶領他的北齊的三千衛士一同南歸。
王僧辨想了想,說隻允許他帶一千多散卒南渡。
看著蕭淵明上舟順利到達長江南岸,高渙遠遠對著王僧辨喊道:“隻要蕭淵明登基稱帝,我國大軍便當北返。如其不然,旦夕渡江,踏平建康!”
僧辨道:“我馬上迎立淵明為帝,但請大齊不要失信為好。”
後人有詩歎道:
無能俘虜北齊養,時過八年送建康。
僧辨迎來若為帝,江南未卜是何殃!
那蕭淵明回到梁朝故國,但見物是人非,不覺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僧辨連忙安慰,說馬上就要登基了,不可哭壞了身子。正是:
奉迎方智未坐熱,淵明仗勢又登基!
未知蕭淵明如何登基稱帝,請聽下回分解。
邢子才昂首闊步而進,見到僧辨,呈上齊主高洋及蕭淵明的書信。
僧辨接過,略一過目,麵露不悅之色。
邢子才視若未見,傲然道:“我主高洋認為,蕭方智年幼不足以承大統,應該由武帝侄兒蕭淵明繼任皇帝。貞陽候正當壯年,久曆磨練,必能中興梁室,卿以為若何?”
僧辨道:“此事我們斷不能答應!”
高渙道:“我主高洋意已決矣,若不從命,大兵壓境!”
王僧辨道:“僧辨廝殺慣了,隨你們好了。”說著,一揮手,道:“送客!”
邢子才氣咻咻回至北齊,添油加醋地對高洋述說了一遍使梁經過。高洋大怒道:“敬酒不吃吃罰酒,誰人可率軍飲馬長江,踏平南朝?”
忽聽一人道:“目前我國國力空虛,不宜出兵,不如派兵護送蕭淵明回朝,一旦他為梁主,則江南盡入吾囊中矣。”
高洋聞聲視之,見是自己弟弟上黨王高渙,大喜:“此計大妙,卿可率軍三萬護送蕭淵明赴梁!若不聽從,給我踏平建康!”
“是。”
高渙統兵三萬,意欲護送戰俘蕭淵明南返。
“究竟如何將你送回南朝呢?”
“最好由南朝派人來接。”蕭淵明道。
“可是他們肯嗎?”
“我先聯係一下再說吧。”蕭淵明道。
高渙點了點頭。
高渙準許了。於是蕭淵明作書一封,大意是希望王僧辨來北齊迎接自己入梁順利登基。高煥便派人使梁去見王僧辨。
不表北齊調兵遣將,卻說那日王僧辨送走高渙後,王僧辯心中十分不好受,便寫信征求陳霸先的看法。
不幾日,就收到了陳霸先的回信。王僧辨打開一看,但見開霸先說:梁朝的事,豈容外族插手?皇帝的唯一人選,隻能是蕭方智。
王僧辨深有同感。恰在此時,人報北齊使持蕭淵明有書來訖。僧辨下令接見。
北齊使呈上書信。王僧辨展開讀之。但見信上寫道:
淵明頓首頓首,昔自天狼炳曜,非無戰陣之風,參虎揚芒,便有幹戈之務,至於夏鍾夷羿,周厄犬戎,漢委珠囊,秦亡寶篋,彰於史籍,可得而聞,未有國家殲危,遂若當今者也。我大梁膺龍圖而受命,禦鳳邸以承天,軒頊比於諸王,湯武方於兒戲,三光有耀,四海無波,靈貺鹹臻,表裏礻是福,非日非月,蒼生仰其照臨,如雲如雨,天下蒙其恩蔭,而屯亨有數,剝極為災,梟獍豺狼,肆逞凶逆,後主誕資上聖,光啟中興,大翦仇讎,方平宗社,雖複瀟湘舉斧,庸蜀彎弓,凡厥凶徒,誰不殲撲,豈圖天未悔禍,喪亂薦臻,羌虜無厭,乘此多難,虔劉我南國,蕩覆我西京,奉問驚號,肝膽崩潰,雖複金行版蕩,火政淪亡,綠林青犢之群,黑山白馬之卒,八王故事,曾未混淆,九州春秋,誰雲禍亂?昔隆周從播,皆憑晉鄭之功,強漢阽危,終假虛牟之力,今者武皇之子,無複一人,藐是孤孫,還同三叛,等子頹而為暴,同劉芳而入關,乞命諸戎,勢何支久。孤宗室之長,爰自布衣,皇運之初,彌承天德,何則?據鞍輟哭,雖紹霸圖,獨居掩涕,終討家怨,孤二三昆季,方可戴天,披此恩慈,如何酬答,所以徐彭之役,不吝輕軀,哀荷之誠,久聞朝聽;況複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宗社無依,何所逃責?因以提戈負劍,臥泣行號,言念荊巫,誌雪讎恥。大齊觀書有洛,輯瑞榮河,功格蒼,德滿天地,慈孝之道,通於百靈,仁信之風,覃於萬國,是以日月所照,舟車所通,候海水以來賓,瞻蒼雲以奉貢。昔自軒農炎昊,曾無宣國之規,虞夏商周,非有伐戎之略,豈知華夷仰德,遠近同心,穀價無堯湯之憂,糧儲同水火之賤,精兵利器,勢勇雷霆,天馬龍媒,量比山穀,斯固開辟已來,未之有也。至於親鄰之道,夙契逾深,無改曩懷,尊感彌篤,以為興亡繼絕,事丙前經,推擇庸虛,命守宗ね,方欲仰憑神武,清我寇讎,旨喻難違,諸懷更恧。明公誕膺時運,光讚本朝,勒瑞薑璜,書名何鼎,故以通期管樂,宜契風雲,戮不世之渠凶,殲滔天之巨寇,重以三湘放命,七國連從,征旅東西,必翦妖逆,雖複棧道木閣,田單之奉舊齊,綰璽將兵,周勃之扶隆漢,中宗佐命,俱畫丹青,光武功臣,皆懸星象,非貔非虎之封,同心同德之勞,校彼功庸,曾何仿佛?但與在與亡,期於體國,喪君有君,寧容無主,夙承所立,猶則孱蒙,天步方難,寧可弘濟?自淹留大國,誌荷恩私,朝夕宮闈,預奉顏色,黃河白日,亟誠言,分災恤患,事非虛旨。但善相小國,終資大賢,定我邦家,ム公是賴,淮流不竭,豈獨琅邪,望能喻此衷懷,思之無忽,近陸居士有啟,陳其禍亂,朝旨即命河東王嶽等,勒率熊羆,便相抵赴,道阻且長,雖無之及,所聞西浮夏首,便當險隘之衝,南捍巴陵,方拒窺窬之寇。上黨王皇齊寵弟,是號宗英,親禦戎軒,遠於將送。裴侍中英起淮南貴族,兼事戎行,躍冀馬者千群,披燕犀者萬隊,來自河陽,曾不旬日。持節、徐武潼三州諸軍事、散騎常侍、明遠將軍、東徐州剌史、始興縣開國侯湛海珍等,並前朝舊將,夙著勳庸,推轂海邊,屬是喪亂,雖複拔身有道,誌雪朝怨,鹹預戎行,共指鄉國,江淮舊隸,悉已招攜,方稟英謨,共翦讎難,去月將晦,便屆壽春,已具舟師,將臨江浦,使人入境,行陳所懷,揆日覘光,遲枉還牘,當使宗礻方有主,餘同小白之勳,家國無虞,公保阿衡之貴,何其美也,豈不休哉!言念此私,但以號咽,蕭淵明頓首。
王僧辨看罷大怒,繼而思索一陣,揮筆寫了一封回信。吩咐北齊使帶給貞陽侯。
那齊使回國,將書信捧給蕭淵明,蕭打開一看,但見:
“我所立的繼承人是天子的血統,又受命於簡文帝,是合法的繼承人。明公倘若能回朝任職,共同匡扶王室,那麽伊尹、呂望(薑子牙)的首輔重任非你莫屬;倘若您回來是想當梁王,那麽我們不能從命。”
高渙見了,大怒道:“敬酒不吃吃罰酒,來人啦,克日興師,蕩平梁室!”
齊主高洋得報,任命陸法和為都督荊州、雅州(江西省廬山一帶)等十州各項軍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又派宋蒞擔任郢州刺史,宋蒞的弟弟宋簉(音:zào)為虛設的湘州刺史。接著下令上黨王沒渙率軍三萬,護送蕭淵明入梁。
高渙領命率軍浩浩蕩蕩向南殺去。不一日,便到了克譙郡(安徽省巢湖市東南)。高渙高叫克譙郡守將開門,道是護送梁帝侄子回國稱帝去訖。
守將不從。高渙下令攻城。不一日,克譙郡守將以身殉職。高渙進城殺人放火,將城洗劫一空,次日又率軍南進。
卻說王僧辨得到高渙率軍殺來的報告,下令愛將散騎常待裴之橫率軍北上迎敵。
那高渙一路勢如破竹,率軍進至東關,先頭部隊與裴之橫大軍相遇。兩軍相交,一場惡戰。
高渙下令猛攻。
裴之橫則依城固守。
但見齊軍架著雲梯不要命地向城上攀來。
裴之橫指受揮兵士,或射或殺或推倒雲梯,霎時齊兵血肉橫飛,倒下一大片。
然而齊兵偏不怕死,踏著漫山遍野的死屍,前仆後繼,仍如潮水般地湧將上來。直殺得裴之橫所部士兵筋疲力盡,高渙部仍不退兵。
此時,裴之橫部兵士多有傷亡,士氣衰落。裴之橫見狀不妙,忙上前督眾固守。忽然一箭射來,正中裴之橫胸部,裴之橫大叫一聲,往後便倒。
旁邊士卒一見,急忙去扶。卻見裴之橫兩眼一翻,斷氣了!
霎時兵士大亂。副將見狀,忙替職指揮。然而不管他如何指揮,仍然阻止不住敗勢,不一會,便有一隊齊軍攻上城來……接著,齊軍如潮水般湧上城來,打開城門,霎時北齊大軍一湧而入,東關頓時成了人間地獄。
裴之橫部一半被殺死,幾千人被活捉,隻有少數人逃回。
敗報傳到建康,王僧辨大驚。驚懼著,他親自屯兵姑蘇防禦北齊。
此時,北齊又派出使者,遣書勸告僧辨接納蕭淵明為帝。
看到北齊人強馬壯,王僧辨害怕抵擋不住,亡國破家,態度開始軟了起來。
此時陳霸先也遣書與王僧辨,提醒他說,萬萬不可接納蕭淵明。一則蕭淵明並非梁武帝親生子,而蕭方智則是梁武帝的親生孫子,是為正統;二則蕭淵明久居北齊,勢必會對北齊言聽計從,梁朝必將淪為北齊附庸,北齊乃野蠻政權,齊主高洋殘暴無比,勢必會給江南帶來毀滅性的空難……
王僧辨一麵回陳霸先書說考慮慮。請他放心。一麵與北齊書來信往,討論蕭淵明入梁事宜。
一日,蕭淵明正在胡思亂想,忽報王僧辨有書來了,淵明大喜,急忙取來打開一看,讀道:
“在秦地賊寇進犯陝時,我就營辦率軍赴援之事,剛剛上船出發,荊城就被攻陷,我當即派劉周去齊國,上表表明我的寸心,當時我身旁的功臣大族,全都同心協力,願意效忠。劉周很長時間沒有回來,人心疑惑,頓生隔閡。等到下詔派來朝廷的使者,我又派人到各處谘詢商議,但人們議論各有不同,人便立即做出決定。剛剛見到侯瑱派來的使者,把西邊敵寇權景宣的信給我看,現在叫人把原信上呈。看看這裏的將帥,都願意與大齊同享安泰,假若我們違背大齊的意思,我即使燒成灰,研成粉也在所不辭。也將會為梁的帝業永遠失去中興的機遇而悲傷。希望陛下乘便渡江,上藉大齊的威望,恁藉陛下最為聖明的韜略,樹立成年的國君,報仇雪恥指日可待,國家重新振興,我即使死也無所吝惜。現請押別使曹馳馬趕往齊國都城,呈送表章,把事情經過向陛下啟奏,我匆促之中伏首拜送。”
貞陽侯蕭淵明讀罷喜極而泣,稍後,他回複了一封信,派人交給僧辨,大致是說“再立我蕭宗,重興我梁國”“裴之橫答對驕凶,無識之徒,忽然逆戰。前旌未舉,即自敗亡。北齊‘飾棺厚殯,務從優禮’“現在我暫且停留在東關,再等你派遣使者,告訴我是從水路還是從陸路,在什麽地主迎接我”“假如你忠貞不二,與將領合力同謀,不存二心,那麽齊**隊就會返回本國,遵守道義決不過江。”“如果不從,北齊大軍將過江相見,踏平建康”等等之語。
王僧辨接書,馬上回了一封信,說“謹派我的第七個兒子王顯,王顯的生母劉氏和我弟弟的兒子王世珍,去北齊充當人質,還派左民尚書周弘正到曆陽迎接蕭淵明返梁。船艫停泊在江上,等待一龍南渡;清理宮室、台階、等候皇子的六乘專車進宮。天下百姓都仰慕陛下的歸來”並請立蕭方智為太子等等之語。
此時,王僧辨又接到陳霸先的來信,陳霸先在信中重申了不納蕭淵明為梁帝的意見。王僧辨但說請不用他操心,他自有決斷等語。
卻說蕭淵明接到王僧辨回信,喜不自勝,馬上安排渡江入梁稱帝事宜,並又馬上回了一封信。說同意立晉安王蕭方智為太子,說晉安王是梁武帝的孫兒,立他為太子,保有天下,是天下百姓的願望;說隻要讓他做梁主,齊國大軍必不渡江,請王僧辨放心等語。
那蕭淵明回書後,便奏明高渙,高渙率軍將他送到指定渡江的江邊。駐軍江北,專等王僧辨迎駕。
卻說陳霸先知道王僧辨準備迎回蕭淵明的消息後,大吃一驚,急忙遣使勸阻。僧辨不聽,陳霸先隻得罷了。
次日,日上三竿,但見王僧辨率領大軍停在大江之中,正極目北望。
蕭淵明喜道:“王都督,我在這兒——”
僧辨見狀,手一揮,蕭淵明但見一條華麗非常的龍舟,向他如飛而至來。霎時龍舟來到北岸,鼓樂大作,就等蕭淵明登舟南歸。
蕭淵明麵向北方、麵向高渙跪下,三跪九叩畢,莊嚴結盟起誓道:
“誓死效忠北齊帝國,永結秦晉之好,共同抵抗西魏,為吾皇高洋帝國的統一大業而奮鬥!”
上黨王高渙,望著蕭淵明感激涕零的樣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蕭淵明揮手告別高渙,在震天價響的鼓樂聲中,與護衛他的齊待中英起一同登上龍舟。龍舟將發,蕭淵明忽又請求王僧辨讓他帶領他的北齊的三千衛士一同南歸。
王僧辨想了想,說隻允許他帶一千多散卒南渡。
看著蕭淵明上舟順利到達長江南岸,高渙遠遠對著王僧辨喊道:“隻要蕭淵明登基稱帝,我國大軍便當北返。如其不然,旦夕渡江,踏平建康!”
僧辨道:“我馬上迎立淵明為帝,但請大齊不要失信為好。”
後人有詩歎道:
無能俘虜北齊養,時過八年送建康。
僧辨迎來若為帝,江南未卜是何殃!
那蕭淵明回到梁朝故國,但見物是人非,不覺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僧辨連忙安慰,說馬上就要登基了,不可哭壞了身子。正是:
奉迎方智未坐熱,淵明仗勢又登基!
未知蕭淵明如何登基稱帝,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