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生產力十分緩慢地發展著


    卻說在商朝的疆域裏,有一個周國。周的始祖後稷名棄,是舜帝的重臣。


    後稷死了以後,他的兒子不窋代立。(案:不窋與後稷世次相去應該很遠,不會是後稷的兒子。)不窋晚年時,夏後氏的統治力衰微,廢去農官,不注重農事。不窋因為失了農師的官,就逃奔到戎狄的地方。


    不窋死了,子鞠繼立。鞠死了,子公劉繼立。公劉雖然處在戎狄的地方,但又繼續從事後稷的工作:致力於耕種,發揮土地的功能,自漆、沮渡過渭水,伐取材木以供應用。於是居無定所的人擁有資財,定居下來的人也有土地、糧食等積蓄。人民仰賴他的福澤,百姓感念他,大多遷徙而附歸於他。周室政教的興起,就從這時開始了。因此詩人作了許多歌詩樂章以感懷他的恩德。


    公劉去世,子慶節繼立,建都邑於豳。慶節去世,子皇仆立。皇仆去世,子差弗繼立。差弗去世,子毀隃繼立。毀隃去世,子公非繼立。公非去世,子高圉繼立。高圉去世,子亞圉繼立。亞圉去世,子公叔祖類繼立。公叔祖類去世,子古公亶父繼立。


    古公亶父又繼續從事後稷、公劉的事業,做了很多有德義的事業,整個都邑的人全部擁戴他。薰育、戎、狄都來攻打他,為的是要獲得財物,古公亶父就給了他們;過了不久,又來攻打,這回卻是為了要得到土地與人民。人民都憤怒了,想要對抗。古公卻說:“人民擁立君主,是為了替他們謀福利。現在戎狄所以要攻擊我,是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屬於我和屬於他們,那有什麽差別呢?人民卻要為了我的原因而戰鬥,那等於是殺了他們的父子以做他們的領袖,我不忍心這麽做!”於是就和他自己親近的部屬離開豳地,渡過漆、沮二水,越過梁山,定居於岐山下。豳地整個地方的人,扶老攜幼,全又都歸附古公於岐山下。其他旁的地區,風聞古公的仁愛,也多來歸附他。到了這時候,古公就揚棄狄戎的習俗,而營建城池宮室房舍,將人民分成幾個邑落居住;又設置職有專司的五官。於是人民都歌詠樂詩,頌揚他的德業。


    古公有長子名太伯,次子名虞仲;太薑又生了幼子季曆,季曆娶了太任,太薑、太任都是有賢德的婦人,因此季曆與太任生下了昌,而有聖王的瑞應。古公說:“我們這一族應當有王者出現,這該是在昌吧?”長子太伯、次子虞仲曉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曆繼承他,以便將來傳位給昌,於是兩個人就逃到南蠻之地,學當地的土著在身上刺了花紋,並截斷頭發,表示不回中原,以此讓位給季曆。


    古公去世以後,季曆繼立,就是公季。公季繼續修明古公所遺留的治道,專心致力於義舉,因此諸侯都順從他。


    公季去世後,子昌繼立,那就是西伯。西伯,後人尊號為文王。他遵循著後稷、公劉的誌業,效法古公、公季的成規,篤行仁政,尊敬長老,慈愛幼少,禮遇有賢德的人。他為了接待有才德的人,常常到了正午也無法抽空進餐,那些才士就因為這樣,大多效命於他。當時的賢者伯夷、叔齊原本在孤竹國,聽說西伯善於禮養老者,就商議著:“何不去歸依他呢?”一些才士像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這些人,也都去依歸西伯。


    一日,文王出去打獵,路過磻溪,見到正在垂釣的呂尚,兩人搭上話,越談越投機。呂尚滔滔不絕地談論著自己安邦治國的見解。文王無比欽佩,高興地說;“您正是我祖上太公亶父所盼望的聖人呀!”從此呂尚又得了個“太公望”的別號。文王與呂尚同車而歸,封呂尚為太師。


    文王暗中集聚力量,企圖反商,被商朝重臣崇侯虎偵知之後,便報告給商紂王道:“現在西伯以各種手段,累積他的善名和德業,諸侯都歸向他,將不利於天子。”紂王大怒,把文王抓起來囚禁在羑裏(今河南湯陰縣北)。


    眾臣一籌莫展,呂尚獻出一條妙計:搜尋美女、駿馬、珍寶獻給紂王,表示周對商的“忠誠”。


    貪婪的紂王果然中計,釋放了文王。文王回國後拜呂尚為師。


    呂尚給文王出主意,首先“修德以傾商政”。商紂王貪酒好獵不得人心;周文王便禁酒止獵,爭取人心。商紂王肆意壓榨百姓,人民困苦不堪;周文王則實行“裕民”政策,即有節製地征收租稅,使人民有些積蓄,發生努力生產的興趣。商紂王招誘奴隸,引起其它小國的怨恨;周文王就製定一條“有亡(奴隸逃亡)荒(大)閱(搜索)”的法律,意思是:奴隸逃亡就大搜索,“誰的奴隸歸誰,不許藏匿逃亡奴隸。這樣,大大提高了周在諸侯國中的地位。諸侯有了紛爭,都來找他裁決。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當時虞、芮兩國的人,有了田地的爭訟,無法裁決,就到周找西伯。到了周的國境,隻見耕田的人都在田間留下很寬的田塍,互相謙讓而不占去耕種;人民的習俗,都是禮讓長上的。虞、芮兩國的人,還沒見到西伯,就自覺慚愧了,於是商議道:“我們所爭的,是周人所恥於取的,還去幹嘛?不過是自取羞辱罷了。”就轉回頭,雙方都不要那塊地方,互相謙讓而去。諸侯聽到這件事,就說:“西伯應該是受天命、要得天下的君主。”因此,有四十多國歸順了周。接著,呂尚替文王籌劃向周圍發展勢力。


    卻說舜帝三十二世孫虞閼父製陶、製弓箭、造船的技藝十分了得。所製陶器,又美觀又耐用,而且十分便宜;弓箭格外鋒利,船隻無比堅固,遠近名聲大振。


    一日,虞閼父正在指導工人製陶,工頭來報告道:“啟稟老板,大周武王軍師呂尚求見。”虞閼父便去迎客。


    寒暄之後,呂尚道:“久聞大師製陶、作弓箭、造船技藝十分了得,在下十分佩服。所以慕名前來求見。”


    虞閼父謙遜道:“哪裏,隻不過是祖上傳下來的聊以吃飯的家夥罷了。”


    呂尚道:“商紂暴睙,我王義薄雲天,欲誅無道,為民請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呂尚不才,奉我王鈞命,特請大師前去為我王效勞,製弓造船。”說畢,命人獻上厚禮。


    虞閼父道:“虞某不才,恐難勝任,請呂尚父另請高人罷。所奉厚禮,還請呂丞相帶回罷”


    呂尚稽手道:“大師見笑了,大師製陶做弓造船,天下無人能比,若說大師之技尚不能勝任的話,天下恐怕無人可擔任此職了。還請大師順天應人,為我王效命,救民於水火。”


    虞閼父道:“虞某世為商臣,受君之祿,忠君之事,吾不能做此不忠不義之事。”


    呂尚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道者得之,方今紂王無道,天怒人怨,且據有天下七百餘年,王祚將終;我王仁義布於四海,天下終將為我王得之。請虞師父認清形勢,切莫愚忠,誤人誤已。”


    虞閼父沉吟不語。呂尚便滔滔不絕地說文王如何英明,如何仁義,如何已據有天下三分之二,如何禮賢下士,求賢若渴,虞師父若歸順文王,必遭重用等等。


    虞閼父道:“待我和兒子們商議再說吧。”


    呂尚道:“好。”


    於是虞閼父便與兒子虞滿及妻子和許多工匠等商量。


    良久,虞閼父與其子虞滿走出,道:“商紂王日落西山,而文王恰似早上**點鍾的太陽,我等歸順便了。”


    呂尚大喜。乃載著虞閼父及數百工匠來到文王軍中。


    文王親自接見,賜以高官厚祿,命虞閼父立即動手,為大軍趕造弓箭船隻、陶器等物。


    虞閼父受命,奏說人手不夠,文王便任其在三軍之中挑選納用。


    虞閼父謝恩後,隨呂尚在文王軍中挑了五百個力大手巧的兵士後,便開始大造弓箭船隻陶器。


    虞閼父道:“滿兒,你負責采售原料,要保證質量啊。”


    虞滿道:“知道了。”


    虞閼父道:“製弓要無數水牛角,長度必須在60厘米以上;弓綃所用榆木,要結實耐用;另外還有粘接用的動物膠,必不可少。”


    虞滿道:“滿兒明白。”


    虞閼父道:“還有做雕翎的羽毛,也切不可以次充好。”


    虞閼父道:“造船的原料杉木、鐵釘、麻絲、石灰、桐油等,也要達到要求。告別是杉木,樹齡要求必須30年以上!”


    “滿兒知道了。”


    虞閼父又交給虞滿一份采購清單,再三囑咐必須如期采購到原料。


    虞滿采購去訖。


    虞閼父又率領匠人開始製陶。


    虞閼父選好黏土,眾匠人一齊動手,製作泥坯。


    然後做陶器。


    在虞閼父率人做好了一批陶器坯子,尚未風幹之時,虞滿滿載而歸。


    原料在工地堆積成一山又一山。


    虞閼父驗過原料,見均係優質,十分滿意。表揚了虞滿之後,便下令開工。


    於是數千匠人,或用青銅做箭簇,或做榆木胎,或用锛子製作弓弰,或用弓挪子做彎弓形,或用箭杆刨刨箭杆,或用弓弰模版做弓綃,,或用壓馬壓弓、或用線車子給弓纏線……忙了個不亦樂乎。


    虞滿一邊檢查質量,一邊鼓勵大家道:“紂王無道,殘害百姓,文王仁義,為民請命,我們要努力工作,為文王製作更多的弓箭船隻陶器等器械,為國立功!”


    於是眾人齊聲叫好。更加努力工作起來。


    虞閼父及他兒子虞滿更是以身作則,重活、髒活搶著幹,眾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都加快了工作效率。


    不上月餘,虞閼父便完成了文王所需要的弓箭、船隻、陶器等物品的生產工作。


    文王大喜,親手試弓,一箭射去,天上的大雁應弦而下。


    眾人齊聲歡呼。


    靠著虞閼父生產的強弓利船及陶器,周文王下達了攻伐“犬戎”、“伐密須”、“敗耆國”、“伐邗”、的命令。


    周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殷商大臣十分憂懼,要紂王嚴防周王作亂。紂王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是受有天命的嗎?區區西伯,能起什麽作用呢?”說罷不加理會,


    隻是一味進攻南蠻。


    明年,西伯伐崇侯虎,並營建豐邑,從岐下遷都於豐。第二年,西伯崩逝,太子發繼立,這就是武王。


    西伯在位大約五十年。他大概是在被囚禁於羑裏時,將《易》的八卦重為六十四卦。詩人所稱道的西伯,就在受命專征伐那年稱王,而裁決虞、芮的爭訟。過了七年而崩逝,追諡為文王。那時已經更訂法律製度,改製正朔(正月初一)了。又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這由於稱王的瑞應是從太王開始的。


    武王即位,以太公望為太師,以周公旦為輔佐,以召公、畢公這些人佑助王師,命虞閼父全力備辦軍需,繼續從事文王所遺的功業。


    九年,武王祭了主兵的“畢星”,向東校閱軍隊,一直到達盟津。又用木頭做了文王的神主,以車子載著,置於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表示是奉文王之命進行征伐,不敢自己專行。於是昭告司馬、司徒、司空以及受領符節的各官:“大家要嚴敬謹慎虔信啊!我原本是個無知的孩子,不過因為先祖是有功德的藩臣,我隻是承襲先人的功業罷了。所以我也不敢自專,我們將每件事都明定賞罰,以完成這次任務。”然後就起兵了。師尚父號令道:“集合你們所有的人和你們的船隻,後到的斬!”武王渡黃河時,到了中流,有白魚跳入武王的船裏,武王就俯下身取了它來祭祀。渡河以後,有火飛向上又飛向下,到了武王所住的屋子上,就掠過去變成了一隻慈烏,顏色是紅的,聲音很穩定。這時,諸侯中雖然沒有互相約好,卻一起聚在盟津的有八百個。


    正是:


    紂王無道眾生苦,請命文王起義師。


    虞閼奉命造軍械,戰士因之大破敵。


    卻說八百諸侯集合盟津,諸侯都說:“紂是應該討伐了。”未知武王討伐紂王與否,請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義門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純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純綱並收藏義門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