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窮蟬生下一子,取名敬康,敬康娶妻恭莊氏。正值帝嚳盛世,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敬康農忙期間便與部眾一起刀耕火種,農閑時期或去深山老林打獵,或去深潭幽穀打魚,恭莊氏或隨夫刀耕火種,或在家織布做飯,夫唱婦隨,倒也其樂融融。


    一日,敬康同部眾打獵滿載而歸,剛放下野豬肉老虎腿等獵物,便聽眾人叫道:


    “大事不好了,帝嚳駕崩了!”


    那帝嚳乃是敬康的堂哥,堂哥死了,敬康嚎嚎大哭,忙隨眾人一起去參加他的喪禮。


    數日之後,部眾將帝嚳遺體安葬在高辛集(今河南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裏)。


    帝嚳死了,有遺命傳位於長子摯,於是眾臣便尊摯為帝。


    癸巳年(前2368)帝鷙在沁陽宮中繼承了帝位。這一年被稱為帝摯元年。


    參加了帝摯的登基大典後,敬康又返回部落,繼繼生產。


    帝摯有三個異母兄弟:二弟名叫棄(後稷),父親把他封在了邰邑(今陝西鹹陽市武功縣西南),賜姓為姬,是為邰侯。三弟名叫契,父親把他封在了商邑(今河南商丘市南),賜姓為子,是為商侯。四弟名叫堯,父親把他封在了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縣西北),仍為薑姓,是為唐侯。但是,帝嚳在位時,他們都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朝中輔佐帝嚳。眼見三位弟弟的才能遠遠超過自己,這使帝摯十分不安。


    為了防止他們幹預朝政,架空自己,帝摯即位後,立刻頒發一道強製性命令,限所有在先帝朝受封的侯爵,十日內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拒不執行者,則收回封地削去封爵。他的三個弟弟隻好乖乖地離開都城,帶著自己的家人回封國去了。


    看著幾個弟弟都離開了都城,帝摯十分高興,便把自己的親朋好友拉入朝中為官,幫他管理朝政。他自己卻終日呆在深宮裏與妃子們享樂,很少過問朝中大事。於是,那些他所信任的大臣便借機利用手中的權力欺上瞞下,胡作非為,幹了許多不法的事情。而帝摯對此卻不聞不問,任由那些貪官汙吏橫行。


    由於帝摯無德觸怒了上天,天帝便降下種種災難懲治人間。先是連年大旱,一些地方顆粒無收,接著又發生了蟲災、水災,災民們沒有活路,被迫背井離鄉到外地去逃荒,有許多人餓死在逃荒路上。


    麵對自然災害給人民群眾所帶來的苦難,帝摯卻視若無睹,照舊大選美女,日日在宮中縱情享樂。


    而這時,居住在冀地的唐侯薑堯,積極領導當地百姓抗災自救,他們攔河築壩,引水澆田,戰勝旱災,取得了豐收。唐國的百姓沒有一個人餓死,更沒有一個人外出逃荒。於是,各地災民紛紛投奔唐侯。唐堯把自家的所有積蓄都拿出來救助災民,贏得了百姓的讚揚。唐堯在國民中樹立起了賢君的良好的形象,進一步發展和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這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把地裏的莊稼和山上的樹木全都曬死了。一些毒蛇猛獸也乘機肆意橫行,殘害人類,人們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唐堯以拯救人類為己任,率領各部落民眾抗災自救,與邪惡勢力展開殊死搏鬥。他命神箭將軍羿射落了天上九個太陽,隻留一個太陽在天上(羿是帝嚳時期的一名領兵大臣,因為善射,帝嚳賜給他一張紅色的弓和十支帶有白色羽毛的箭,讓他以自己的勇武去幫助和扶持那些弱小的部族和苦難的百姓,打擊和消滅那些仗勢欺人的邪惡勢力。從此,羿族以射聞名天下,後世傳人世代皆稱羿)。


    唐堯又率領眾人殺死了九嬰、大風、猰貐(ya,yu)、修蛇、封豨等惡魔和猛獸,使天下獲得了寧靜。唐堯的品德和行為贏得了各氏族聯盟的一致擁護,紛紛推舉唐堯為帝,呼籲罷免碌碌無為的帝摯


    卻說敬康回到部落中,先前幾年還好,後來連年大旱,一些地方顆粒無收,接著又發生了蟲災、水災,他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就在艱難困苦之中,他的妻子恭莊氏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三朝滿月,敬康給愛子取名為句望。這句望便是義門陳氏第六世祖——


    敬康子句望,義門六世祖。


    在生為庶民,死後歸塵土。


    這天,句望餓了,哭著向爸爸敬康要吃的,敬康無奈,收拾好弓箭,準備去打點獵充饑。


    此時部眾肩背手提拿著許多東西回來了,看見敬康句望,先給了句望許多吃的,然後一齊笑道:


    “敬康啊,這下可好了!”


    “好什麽好?”


    “帝摯退位了!帝摯將帝位禪讓給你的族弟唐堯了!這下可好了,我們有吃的了!”


    “是啊,好啊,不過這是什麽回事?”


    “帝摯荒淫無恥,諸侯十分不滿,逼迫他退位,帝摯無奈,隻得宣布禪位於唐堯。”


    “帝摯肯退位嗎?”


    “麵對強大的氏族聯盟陣營,帝摯自知無力抗爭,不得不走下天子的寶座,將帝位禪讓給唐堯。”


    “是唐堯做天子啊,很好啊,不知他把帝摯怎麽樣了?”


    “唐堯即位後,將帝摯封在莘邑,稱他為莘侯。”


    “哦,那很好啊。”


    “這是唐堯賞給我們的東西,每人都有份,給,這是你的一份!”


    敬康也不去打獵了,當下將唐堯賞賜的東西同妻子兒子吃了個飽。


    卻說唐堯出生在順平縣(原完縣)的伊祁山,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堯山南有慶都山,傳為堯母慶都出生地,慶都逝後葬於望都,望都之名即由登堯山望都山而來。他當上天子後,為便於統治天下,也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脅,將首都從帝丘遷到平陽(今山西臨汾),堯的封地劉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沒有跟隨堯到首都去當官。


    鑒於天文曆法還很不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組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曆法,奠定了我國農曆的基礎;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恭敬的迎接日出,並詳細安排春季的耕作。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詳細安排夏季的農活兒。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陽落下,有步驟的安排秋天的收獲。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


    堯當政後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麽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麵鼓,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願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堯當政時,發生過嚴重的水災,洪水把山陵都吞沒了,四處泛濫,他讓禹治水,疏導九河,戰勝了洪水;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製度,國家隻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製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係統的政治製度,為奴隸製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堯的品質和才智俱是非凡絕倫,“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所以他即位以後,局麵大變:舉薦本族德才兼備的賢者,首先使族人能緊密團結,做到“九族既睦”;又考察百官的政績,區分高下,獎善罰惡,使政務井然有序;同時注意協調各個邦族間的關係,教育老百姓和睦相處,因而“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天下安寧,政治清明,世風祥和。


    後人有詩頌堯帝道:


    業起堯山麓,侯封泜水旁。


    德才理天下,仁厚舉農桑。


    有道踐君位,無私禪帝王。


    功勳昭日月,萬代頌陶唐。


    鬥轉星移,不知不覺,堯便在位七十,垂垂老矣。期間敬康過世,敬康之子句望也娶妻生子取名橋牛。這橋牛便是義門陳氏第七世祖——


    句望子橋牛,義門七世祖。


    火種獵刀耕,慈眉又善目。


    堯老了,開始物色帝位人選了。未知何人接替堯帝帝位,請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義門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純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純綱並收藏義門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