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僖宗讀罷眾臣勸其回京的表文,觸動衷腸,當下痛哭流涕,下令回京。


    一行人馬,辭別巴蜀,浩浩蕩蕩,幾經沛離,終於回到了京城長安。


    是日早朝,僖宗升殿,群臣拜賀之後,僖宗道:“有事快奏,無事退朝。”懶


    尚書右仆射王徽出班道:“微臣有本。”


    僖宗道:“速速奏來。”


    “啟稟陛下,可願中興大唐?”


    “恨無回天之力,未知愛卿有何良策?”


    王徽道:“方今天下,動亂巳久,欲求長治久安,須講忠孝節義。陛下可樹立一批忠孝樣板,以勸人向善,以安天下。”


    僖宗道:“愛卿言之有理,但是何處有樣板啊。”


    王徽於是將德安縣令奏章呈獻上去,滿心歡喜道:“艾草坪陳氏,累世同居,聚族二百餘人,誠不易矣。微臣起初不信,及至先後兩次派人調查,均言屬實。乃敢上達天聽。”


    僖宗大喜,笑道:“五世同居即可旌表,何況二百人乎!準奏!愛卿速擬旨罷。”


    “謝皇上!”


    “朕久居巴蜀,賴愛卿治京,功莫大焉,眾臣人等,亦各有功勞,朕無從為謝,惟有在此金鸞殿上,設宴招待,聊表謝意。方今天下,太平在望,咱們君臣,且一醉方休!”


    “謝皇上!”


    僖宗笑了。


    不久,山珍海味擺滿金鸞殿。文武百官一齊舉杯,共賀平定動亂,同祝大唐中興。蟲


    席間,唐僖宗興致勃勃道:“陳氏聚居二百餘口,可謂盛矣,未知江南還有更大的家族嗎?”


    “沒有了。”王徽道。


    眾臣道:“隻有義門陳了。”


    宴罷,僖宗乘著酒興道:“朕居巴蜀久矣。回鳳城十多天了,還不知道鳳城附近是何樣子,來人啦,朕要出城看看。”


    “是。”


    一輪圓月掛在天上。柔和的光輝,灑向長安大地。唐僖宗隨口問道:“好圓的月亮哦。十五了吧?”


    “回稟陛下,昨天是十五,今天十六了。”


    唐長安作為當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內又坊、有市,坊是住宅區,市是商業區,市坊分開。市有兩個,東市和西市,東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麵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長安城最寬的街道有220米,東市的街道寬15米左右。西市內東西向和南北向各有兩條街將市內劃分成9個區,每區四麵都有街道,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開。一般的店鋪鋪麵隻有2小間,大的也不過3間。從出土的遺物看,西市有飲食店、珠寶店等,還附有用於加工的手工業作坊。


    不遠處一陣歌聲傳來:


    “長安冬欲盡,又送一遺賢。醉後情渾可,言休理不然。射衣秦嶺雪,搖月漢江船。亦過春兼夏,回期信有蟬......”


    月圓花好,出得城來,唐僖宗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道:“金鸞宴罷月如銀,環佩鏗鏗出鳳城。(.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問道江南誰第一,鹹推惟有義門陳。”


    “好詩,好詩!”隨從齊讚。


    兵燹連年,出得城來,隨處可見戰火的痕跡。李儇歎了一口氣,不願看了,吩咐打道回宮。


    公元884年,寒冬臘月。


    是年大旱,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大鬧饑荒,以至於出現了“易子而食”“人相食”的慘劇。


    這日,九江太守正在憂心忡忡,忽得報曰:


    “聖旨到-”


    太守急忙整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江州義門陳氏,忠孝著於四海,足為世人楷模,著九江太守暫為欽差大臣,奉旨旌表。欽此-”


    “臣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於是,一行人馬,浩浩蕩蕩,向江州敷淺源太平鄉常樂裏艾草坪開去。


    .行至敷淺源,天色巳黑。一行人馬在德安縣衙歇息一夜後,次日辰時,繼續向艾草坪開拔。


    天朗氣清,萬裏無雲。遠遠傳來一陣歌聲--


    徐州古豐縣,有村名朱陳。去縣百餘裏,桑麻青氤氳。機梭聲軋軋,牛馬走紛紛。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陳村民,死為陳村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遊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生者不遠別,嫁娶在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元孫。我生禮義鄉,少小孤且貧。亂離失故土,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生平親。存者終日別,死者隔年聞。悲火燒心曲,秋霜侵鬢根。死生苦如此,長羨陳村民。


    由官道,走田間小道,正午時份,一行人馬來到了艾草坪。


    欽差大臣太守驚問:“我省旱災嚴重,但這裏好象並未受災?”


    “也許是義之所感吧。”太爺答道。


    小山村轟動了。


    此時義門陳氏第二任家長陳伉業巳辭去家長一職,大家公推陳崇為家長。


    家長陳崇率家人陳青、陳伯宣、陳伉、陳待、陳仲、陳俛、陳偉、陳伸、陳崇、陳忻、陳經、陳泗、陳坦、陳貢、陳址、陳諧、陳式、陳玫、陳德、陳炳、陳的、陳禮、陳周、陳善、陳奇、陳克純、陳克思、陳克政及其配偶及子女,各穿新衣新褲新帽新鞋,二百多人,站得整整齊齊地恭迎官府人等。


    九江太守、欽差大臣踏上暫時搭建的旌表台,莊嚴宣讀聖旨道: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朕聞堯舜之世,比屋可封,不過孝弟而己,上下之間,相勸不善,亦由教勸之何如耳。夫嘉言行載諸簡,編者雖多曷苦,修齊家接諸耳目者,切於此加恩,而示勸庶,幾見賢以恩齊,銀青祿大夫,江州陳崇世同居,養不貳於田疇,財無分於爾我,嗚呼!昔張公藝九世同居,敬書百忍,今陳崇公累朝合食,祇協一城,宜錫華章以規盛事,可以旌表其門曰,陳氏行義元門,仍賜行義錢二千百封,以優異之王者施行。


    唐中和四年甲辰”


    聆聽完旌表聖旨,陳崇從德安縣太爺手中接過聖旨,率家人三百餘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九江太守接著道:“吾皇昭宗,聞知爾陳氏義事,十分高興,賜禦詩一首,汝其聽之--”


    “金鸞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城。


    問道江南誰第一,鹹推惟有義門陳。”


    陳崇率家人齊道:“謝皇上!-”


    太守又道:“皇上為了宏揚忠孝,傳頌節義,特賜匾一塊,曰義門陳氏,賜聯一幅,曰: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


    “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後人有詩歎道:


    不是忠孝難義聚,陳家竟致二百人。


    教化臣民做樣板,僖宗旌表義門陳。


    送走欽差大臣,家長陳青,著作郎陳伯宣,荊州通判陳崇及二百餘陳氏家人,均無比興奮。


    伯宣道:“今蒙聖上旌表,可謂皇恩浩蕩矣。我等應當益發忠孝,莫負皇恩。”


    眾人齊道:“長輩所言極是。”


    陳伯宣老懷大慰。數月後,他偶感風寒,臥病在床。家長陳崇急忙為父親延醫問藥。


    未知陳崇如何為陳伯宣治病,陳伯宣何時病愈。請聽下回分解。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義門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純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純綱並收藏義門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