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將藩王的護衛三司納入漕運軍體係中,此事已有先例,武宗年間寧王造反,起先就是用的這招,


    直到寧藩之亂被王守仁平定,武宗亦未得知寧王造反的兵馬到底從何而來。


    如今雖說官麵上不允許藩王擁有護衛,但擁有護衛的藩王卻已經大有人在,自然都是花錢疏通了門路。


    沒了廠衛,內閣辦的事,隻要不叫崇禎知道,崇禎還就真的被一直蒙在鼓裏。


    因各地漕運軍大致有缺,藩王護衛三司,到眼下這崇禎末年,已經成了漕運衛所運軍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被納入到漕運體係中。


    好比說,承擔漕運任務的徐州左衛、東昌衛、任城衛、豹韜左衛和龍虎左衛等就與藩王護衛三司關係密切。


    這事兒朱由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花銀子恢複護衛三司所涉及的藩王府包括楚王府、蜀王府和魯王府。


    魯藩護衛軍在調為漕運衛所運軍過程中,與楚藩和蜀藩護衛軍,呈現出了不同的模式與統轄關係,即相當於新成立的兩支軍隊。


    說白了,這些事兒朝野上下幾乎都知道,隻有身為皇帝的崇禎被蒙在鼓裏,沒有廠衛報告,他就成了瞎子。


    ......


    兩日以來,都督七省軍事的孫傳庭將已到潼關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


    小而險要的潼關城,大軍雲集,各支援剿兵馬無詔亦至。


    將帥們爭先恐後來到這裏,不斷有兵馬入境,這讓潼關顯得比往日更加森嚴。


    潼關沒有北門,隻有東門、西門、南門和上南門,自孫傳庭的秦軍開到潼關以後,全城上下就整體換了一副麵貌。


    從前那些吊兒郎當的官軍瞧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戒備嚴格、裝束齊整的將帥及他們的家丁。


    孫傳庭人還沒到,政令已經先到了。


    除原本關城守軍外,孫傳庭在每個城門都增派了秦軍千總親率一千多名秦軍兵士日夜防備,嚴查出入。


    城外,所有戰略要地,如通洛川及金盆坡等處,也都駐滿了提前趕到的援剿兵馬。


    不僅城內家家戶戶都被官兵占住,用作營地,就連村莊的外麵也是帳幕羅列,戰馬成群。


    百姓們分明聽見,官軍一到晚上,鼓角號起,人喊馬嘶不斷,百姓們都縮在家中互相議論,誰也不知道這位新來的陝督帶來了多少官軍。


    兩日以來,在潼關一帶哄傳新任陝督已離開絳州,但具體去哪也沒人知道,孫傳庭到底是什麽時候來,就連地方官紳也全然蒙在鼓裏。


    在眾人之中,僅有前任的陝督汪喬年事先得知。


    汪喬年會事先得知,這還要和崇禎臨時的一個決斷有關。


    本打算“令傳庭殺喬年以懾三軍”的崇禎皇帝,事後才知道孫傳庭與汪喬年原係至交,這才臨時改變主意,下旨將原陝督汪喬年降為潼關兵備道,戴罪立功。


    其實這並非是崇禎皇帝體恤人才,根本就是害怕孫傳庭成為下一個左良玉,不聽從朝廷號令而使的安撫之策。


    崇禎對孫傳庭不放心。


    實際上,除了貼身的太監王承恩和周皇後以外,餘的所有人他全然不放心,包括正在南陽私自成軍的朱由樺。


    崇禎皇帝將七省兵事全部交托於孫傳庭一人之手,這是無奈之舉,也怕後者會仿效左良玉,不聽從號令。


    所以崇禎朝令夕改,自扇嘴巴,下旨使汪喬年戴罪立功,也有你孫傳庭若犯事,朕必殺汪喬年的威脅之意。


    之前崇禎是密令孫傳庭殺汪喬年,這才有了這回的明旨降汪喬年為兵備道。


    若崇禎之前是下聖旨殺汪喬年,無論如何後悔,他也斷不會改變主意,這是他身為大明皇帝那有些畸形的自尊心所致。


    以明旨此為掩護,也能讓這位皇帝繼續堂而皇之的坐在龍椅上,忘卻先前給孫傳庭的密令,保全著他僅剩不多的尊嚴。


    已降為潼關兵備道的汪喬年雖早有所料,但仍免不住有些失意,還不知道自己是因孫傳庭而撿了一條性命。


    孫傳庭在來之前,叫他把道台衙門的大堂和簽押房騰出來以備急用。


    麵對這位故交的命令,汪喬年不敢怠慢,安排好事務後,這才趕快換上四品文官服,騎馬奔出潼關西門。


    才走了四五裏路,碰見了駐紮在通洛川和金盆坡各處的幾位總兵,眾人相見之後,一同趕往十裏坡,下馬迎候新總督。


    看著愈來愈多的出迎文武,人群中的汪喬年有些唏噓,當時自己前來赴任門可羅雀,與這時是截然相反。


    這也印證了,孫傳庭確有過人之處。


    孫傳庭是在黃昏時分抵達潼關的,來的時候和傅宗龍、汪喬年都不一樣,沒有依仗執事和鑼鼓開道,也沒有坐著八抬大轎,而是穿著大紅色的文官便服。


    他騎著高頭大馬,u看書ww.uukanshu腰佩尚方寶劍,夾在一大堆幕僚和朝廷派來的總督府官員中間,在身後無數秦軍將士簇擁下忽然而至。


    孫傳庭這般做派,已是擺明了將繁文縟節拋諸腦後,以武力徹底將流賊們征伐、平定的態度。


    汪喬年率領全體文武官員,文左武右,依照品級大小和官階高低,分列官道兩旁候迎。


    見孫傳庭人馬皆至,汪喬年上前行禮,孫傳庭亦微笑點頭,說了幾句寬慰人心的話,隨即帶著一行人繼續趕路。


    孫傳庭是進士出身,登第時年歲很輕,從此平步青雲,一帆風順,幾年前就做了陝西、三邊總督,平定高迎祥後更是聲威大振。


    直到今年,孫傳庭實際上也就五十剛出頭的年紀,多年戎馬生涯,使得他健康的臉孔染上了些許風塵之色,但始終保持著服飾整潔和溫文爾雅的風度。


    愈是飽經風霜,孫傳庭也便愈是磨去棱角,將真實心思深藏不露,遇事變得從容,一舉一動都是深謀遠慮。


    正是因為有這些特點,眼前眾多對汪喬年和傅宗龍壓根不感冒的將帥們,才願意在孫傳庭手下效力。


    一行人到了道台衙門,孫傳庭前往收拾好的簽押房稍事休息,然後分別傳見幾位總兵和副將。


    孫傳庭隻是問了前方西安軍情,便吩咐讓副將、參將留下,總兵率餘的將官即刻回防,以免流賊趁虛而入。


    事後,孫傳庭將汪喬年也叫進簽押房,拈須笑道:“歲星兄,你任陝督數月,可是對流賊有了什麽了解。”


    “除流寇外,本督還有一事問你,與朱由樺有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子成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崛起的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崛起的石頭並收藏庶子成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