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長存 ()”查找最新章節!
黃縣,東萊郡治,秦朝所置,位於渤海之濱,始皇帝東巡曾至此處。
青州多方士,這一點李澈剛來青州便領教過了。連焦和這個青州刺史都被方士蠱惑,做出了許多荒唐事,足見青州方士之泛濫。
而青州方士最泛濫之處卻正是在東萊黃縣。
漢武帝之時,方士李少君受幸於武帝,以一手出神入化的騙術和能把死人說活的鬼話功夫成功獲得了漢武帝的信任。並且深信不疑。就連李少君死去,漢武帝都以為他是羽化登仙了,還下旨令黃縣和錘縣佐吏效仿李少君留下的祭祀之法,期望能在東海尋訪蓬萊仙島與仙人安期生。
自此之後渤海之濱常有聲稱自己習得神鬼之術,見過仙人的妄人出現,也讓青州大興方士之風。
……
太史家並非什麽貧寒之家,太史慈的孤母也並不是一人獨處無人照料,否則太史慈也不會放心的在遼東避禍幾年。
或者說太史慈的家境與劉備更加相像,父親早亡,因而這一支在族中的地位有所降低,由寡母撫養長大成人。
但他能仕郡中為郡吏,足見太史家在東萊也算是一方勢力。
當年年輕氣盛,不願一輩子做一名小吏,希望能借著為郡守做事來搏出一片天地。卻不料闖下大禍,隻能避禍在外。
如今時隔四年,再次站在黃縣城門前,太史慈有一種恍然如夢之感,或者說近鄉情更怯。
而當站在記憶中的家門前時,太史慈更是愣住了。在父親早逝後家境每況愈下,族中雖然有所幫襯,卻無法維持住門楣不墜。
在他的記憶中,府門上的牌匾早已斑駁不堪,大門也應當是頗為破舊,門前更是坑坑窪窪,未曾修補。
然而如今眼前所見卻是一座幹淨整潔的宅子——至少從門前來看是這樣。路鋪平了,大門換了,牌匾換了,還站了兩名縣中兵卒守衛,若非新牌匾上仍然是“太史”兩個字,太史慈甚至以為自己家的宅子被人強奪了。
而此時他心中還是忍不住冒出一個荒謬的想法——莫不是族中哪位恃強奪了宅子?
“你是何方人士?為何在此逡巡不前?”在府前愣的有些久,看門的縣卒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其中一人謹慎的對同伴打了個手勢,有些警惕的大聲問道。
太史慈皺了皺眉,抱拳道:“這位兄弟,我是本縣人士,太史慈,字子義,因事遠走遼東四年方歸。這裏原是我家宅邸,不知二位為何在此?”
“您就是太史君?”出乎太史慈的意料,兩名士卒大喜過望,上前抱拳道:“這裏正是閣下的府邸,我二人奉縣君之命為閣下看護宅邸與老夫人。”
“看……護我家宅邸和家母?”太史慈有些發懵。雖然當時太守承諾了不會虧待他,但時間隔了這麽久,那名太守也早就葬身於匪患,為何還會有人來照料自家母親?
“正是如此,此事由縣君親自下令,聽說是府君乃至更上麵的大人物交代下來的任務。看來太史君在外麵做的好大事,飛黃騰達矣。”
“子義!一別經年,別來無恙?”
太史慈還在消化腦海中的信息,一聲熱情的招呼把他拉回了現實。尋聲看去,卻見一名頗為麵熟的中年人正匆匆往過趕來。
太史慈很快想起了這人的身份,揖道:“吳史,別來無恙?”
此人姓吳,乃是黃縣賊曹史,自太史慈未加冠之時便已在位,曆經數位縣君而不倒,堪稱黃縣縣吏中的不倒翁。
吳史連忙回禮道:“勿要多禮!勿要多禮!方才收到傳信,說有人在你府前形跡可疑,當真是嚇了我一跳,卻沒想到竟然是你回來了,子義衣錦還鄉矣!”
“?”太史慈詫異道:“我如今隻是少了罪人身份,一介草民罷了。更何況在遼東避難四年,狼狽不堪,如何能稱得上衣錦還鄉?”
吳史佯做不悅的道:“子義忒也生分,何必在老朋友麵前如此作態?你若沒有飛黃騰達,又豈能驚動府君親自來看望你母親?甚至北海的孔相君都親自來過。整個青州,恐怕隻有臨菑城裏的那位才能讓他們這般殷勤吧?”
太史慈腦海中猛的閃過那名微笑年輕人的形象,喃喃道:“難道是……”
“果然!”吳史聽到了太史慈的喃喃自語,一拍大腿道:“子義果然是識得了大人物,難不成真是臨菑城裏的那位?”
太史慈抿緊嘴唇,這情形太過離奇,他當真沒想到會遇到這般情況。
看府前這情況,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然是他還在遼東之時,那位青州牧便已經注意到了他。可僅憑當年的攔截奏章之事,如何能讓這位大人物這般對待?
便是當年在他眼中高高在上的刺史,其權力也遠不及那位年輕人,他是一州之牧,是代天子牧民的青州牧,還是當世隻有二三十位的大縣侯之一,一聲令下,便有數萬將士為他效死,又如何會這般另眼看待一名避難在外的罪人?
“吳史,此間情形我確實不太清楚,還是讓我先進去見過家母,明晰情況後再談。”
吳史連連點頭道:“此乃理所應當之事,合該如此。子義且先見過老夫人,你我來日再聚。”
在圍觀者的注視中,太史慈心情複雜的推開府門,看著裏麵煥然一新的庭院與房屋,太史慈這次是真真切切的生出了恍如隔世之感,無比的陌生。
但在堂中看到頭發花白,u看書 wwuunh 眯著眼正在努力縫補舊衣的母親,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大步上前緩緩跪下,含淚叩首道:“不孝子慈,一別四載,今自遼東返,叩見母親大人!”
四年,桀驁的青澀少年已然曆遍滄桑。
四年,頭發斑白的老人已然滿頭華發。
青蔥的種子經曆了風吹雨打,受盡了苦難滄桑,終於結出了果實。而要問這顆果實是否甘甜、是否值得,隻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眼前有些模糊,但那道聲音無疑是刻入心底的,永不會忘。
針線落地,老人緩緩的站起身,顫巍巍的走到叩首的年輕人身邊,勉力彎腰把住雙臂,沙啞而蒼老的聲音欣慰的道:
“是子義回來了啊。”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14章 母與子)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季漢長存》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黃縣,東萊郡治,秦朝所置,位於渤海之濱,始皇帝東巡曾至此處。
青州多方士,這一點李澈剛來青州便領教過了。連焦和這個青州刺史都被方士蠱惑,做出了許多荒唐事,足見青州方士之泛濫。
而青州方士最泛濫之處卻正是在東萊黃縣。
漢武帝之時,方士李少君受幸於武帝,以一手出神入化的騙術和能把死人說活的鬼話功夫成功獲得了漢武帝的信任。並且深信不疑。就連李少君死去,漢武帝都以為他是羽化登仙了,還下旨令黃縣和錘縣佐吏效仿李少君留下的祭祀之法,期望能在東海尋訪蓬萊仙島與仙人安期生。
自此之後渤海之濱常有聲稱自己習得神鬼之術,見過仙人的妄人出現,也讓青州大興方士之風。
……
太史家並非什麽貧寒之家,太史慈的孤母也並不是一人獨處無人照料,否則太史慈也不會放心的在遼東避禍幾年。
或者說太史慈的家境與劉備更加相像,父親早亡,因而這一支在族中的地位有所降低,由寡母撫養長大成人。
但他能仕郡中為郡吏,足見太史家在東萊也算是一方勢力。
當年年輕氣盛,不願一輩子做一名小吏,希望能借著為郡守做事來搏出一片天地。卻不料闖下大禍,隻能避禍在外。
如今時隔四年,再次站在黃縣城門前,太史慈有一種恍然如夢之感,或者說近鄉情更怯。
而當站在記憶中的家門前時,太史慈更是愣住了。在父親早逝後家境每況愈下,族中雖然有所幫襯,卻無法維持住門楣不墜。
在他的記憶中,府門上的牌匾早已斑駁不堪,大門也應當是頗為破舊,門前更是坑坑窪窪,未曾修補。
然而如今眼前所見卻是一座幹淨整潔的宅子——至少從門前來看是這樣。路鋪平了,大門換了,牌匾換了,還站了兩名縣中兵卒守衛,若非新牌匾上仍然是“太史”兩個字,太史慈甚至以為自己家的宅子被人強奪了。
而此時他心中還是忍不住冒出一個荒謬的想法——莫不是族中哪位恃強奪了宅子?
“你是何方人士?為何在此逡巡不前?”在府前愣的有些久,看門的縣卒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其中一人謹慎的對同伴打了個手勢,有些警惕的大聲問道。
太史慈皺了皺眉,抱拳道:“這位兄弟,我是本縣人士,太史慈,字子義,因事遠走遼東四年方歸。這裏原是我家宅邸,不知二位為何在此?”
“您就是太史君?”出乎太史慈的意料,兩名士卒大喜過望,上前抱拳道:“這裏正是閣下的府邸,我二人奉縣君之命為閣下看護宅邸與老夫人。”
“看……護我家宅邸和家母?”太史慈有些發懵。雖然當時太守承諾了不會虧待他,但時間隔了這麽久,那名太守也早就葬身於匪患,為何還會有人來照料自家母親?
“正是如此,此事由縣君親自下令,聽說是府君乃至更上麵的大人物交代下來的任務。看來太史君在外麵做的好大事,飛黃騰達矣。”
“子義!一別經年,別來無恙?”
太史慈還在消化腦海中的信息,一聲熱情的招呼把他拉回了現實。尋聲看去,卻見一名頗為麵熟的中年人正匆匆往過趕來。
太史慈很快想起了這人的身份,揖道:“吳史,別來無恙?”
此人姓吳,乃是黃縣賊曹史,自太史慈未加冠之時便已在位,曆經數位縣君而不倒,堪稱黃縣縣吏中的不倒翁。
吳史連忙回禮道:“勿要多禮!勿要多禮!方才收到傳信,說有人在你府前形跡可疑,當真是嚇了我一跳,卻沒想到竟然是你回來了,子義衣錦還鄉矣!”
“?”太史慈詫異道:“我如今隻是少了罪人身份,一介草民罷了。更何況在遼東避難四年,狼狽不堪,如何能稱得上衣錦還鄉?”
吳史佯做不悅的道:“子義忒也生分,何必在老朋友麵前如此作態?你若沒有飛黃騰達,又豈能驚動府君親自來看望你母親?甚至北海的孔相君都親自來過。整個青州,恐怕隻有臨菑城裏的那位才能讓他們這般殷勤吧?”
太史慈腦海中猛的閃過那名微笑年輕人的形象,喃喃道:“難道是……”
“果然!”吳史聽到了太史慈的喃喃自語,一拍大腿道:“子義果然是識得了大人物,難不成真是臨菑城裏的那位?”
太史慈抿緊嘴唇,這情形太過離奇,他當真沒想到會遇到這般情況。
看府前這情況,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然是他還在遼東之時,那位青州牧便已經注意到了他。可僅憑當年的攔截奏章之事,如何能讓這位大人物這般對待?
便是當年在他眼中高高在上的刺史,其權力也遠不及那位年輕人,他是一州之牧,是代天子牧民的青州牧,還是當世隻有二三十位的大縣侯之一,一聲令下,便有數萬將士為他效死,又如何會這般另眼看待一名避難在外的罪人?
“吳史,此間情形我確實不太清楚,還是讓我先進去見過家母,明晰情況後再談。”
吳史連連點頭道:“此乃理所應當之事,合該如此。子義且先見過老夫人,你我來日再聚。”
在圍觀者的注視中,太史慈心情複雜的推開府門,看著裏麵煥然一新的庭院與房屋,太史慈這次是真真切切的生出了恍如隔世之感,無比的陌生。
但在堂中看到頭發花白,u看書 wwuunh 眯著眼正在努力縫補舊衣的母親,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大步上前緩緩跪下,含淚叩首道:“不孝子慈,一別四載,今自遼東返,叩見母親大人!”
四年,桀驁的青澀少年已然曆遍滄桑。
四年,頭發斑白的老人已然滿頭華發。
青蔥的種子經曆了風吹雨打,受盡了苦難滄桑,終於結出了果實。而要問這顆果實是否甘甜、是否值得,隻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眼前有些模糊,但那道聲音無疑是刻入心底的,永不會忘。
針線落地,老人緩緩的站起身,顫巍巍的走到叩首的年輕人身邊,勉力彎腰把住雙臂,沙啞而蒼老的聲音欣慰的道:
“是子義回來了啊。”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414章 母與子)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季漢長存》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