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涼都武安
“監國……不…不…好了……。”承德殿內一慌恐的聲音響起。
“何事如此驚慌?”安王扔下手中奏折怒斥道。然而內心也是一怔,他明白這些自幼受過嚴格宮廷教條訓練的內侍們沒有什麽特別重大的事情是不會如此失態的。而今能讓這些內侍如此失態的,隻有兩淮局勢與雲幽戰事。
“監國恕罪,淮東急報,潞王何欣興淮西、淮南之兵四十萬,連結河中梁豫正……正朝京城殺過來了。”內侍慌忙稟告道。
“果然是兩淮,沒想到竟然這麽快。”安王也是一怔喃喃自語道。
“監國!如今可……需要急詔雲幽,奏請陛下?”內侍顫聲道。
“不可!近日雲幽雖然捷報頻頻,然而魏主卻沒有絲毫退兵的跡象,不可擾了陛下!”安王慎重道。
“可是……。”內侍還想繼續說下去。
“我自有安排!快宣兵部尚書徐度,戶部尚書範清眾位朝臣前來議事!”安王一臉凝重道。
“監國!”卻是兵部尚書徐度領著一幹朝臣正巧趕來。
“列位大人快請進,想來眾位大人已經知曉兩淮局勢了!”安王歎道。
“不錯我已經接到地方奏報,潞王以北上抗魏為由,興兩淮之兵朝武安而來,各地官軍根本無法抵抗!”兵部尚書徐度一臉凝重道。
“唉!如今我淮東之兵已被梁豫牽製,我們必須早作打算!”安王無奈的歎息道!
“安王此來不善,他乃昔日睿德帝最愛的皇子,素善用兵,而今更有兩淮之地,強兵四十餘萬,他如今叛亂了,我們如何可擋?”兵部右侍郎沈讓謙搖頭歎息道。此語一出,下方朝臣立即嘈雜的議論開來,皆是一臉無奈。
安王看著下方一群屍位素餐的朝廷大員,臉色變得愈加陰沉。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京城如今尚有精兵十餘萬,雲幽如今也是一片大好形勢,我們隻需固守京城!待陛下擊退北魏,回軍京師,便可迎刃而解!”徐度正聲道。
“徐大人說得輕巧!京中不過十萬新軍和五萬禦林軍,如何會是經過長期訓練的淮西軍,淮南軍的對手?”沈讓謙質聲道。
“難道沈大人有更好的法子?沈讓謙你身為兵部重臣,如今卻說出如此誅心之言,信不信我現在就撤你的職!”徐度眥目欲裂,怒視沈讓謙道。
“哼!我不過是說句實話罷了,徐大人又何須用你那大一級的官位來壓製我,撤不撤我的官職也是由監國說了算!而不是你徐大人說了算的。”由於徐度是由吏部調遷而來,以前的兵部臣僚對他一直以來就頗為不服!
“兩位大人不要再爭了!如今應當是一致對外拿個好主意,個人恩怨不可往上牽扯!”安王威嚴的聲音終於響起。
徐度,沈讓謙相互瞪了一眼朝著安王微微施了一禮,各自閉上了嘴。
“就依徐大人之言。立即詔告天下。陳列潞王謀國罪狀,邀有識之士入京勤王,並且傳令武安及周邊州府百姓趕製軍備以備後患!”安王吩咐道。
“是!”眾人忙應道。
“此事就交與徐大人負責吧!都退下吧!”安王略顯不耐的揮手退去眾人。
待眾人推出後,安王以手扶額,癱坐到禦座,雙目含淚道:“難道我大涼真的是氣數已盡嗎?好不容易從陛下身上看了到了希望,外患未平,內憂不斷,而今現在又同室相戕,我大涼要怎樣才能度過這一劫啊!”
天平軍鄲州
天平軍議事堂內聚滿了身著朝服的一幹僚屬,文武幕僚分秩而立,儼然就像一個小小的朝堂。
一麵容威儀,及耳順之年的男子正高居上座,神情間帶著絲絲遲疑之色。
“潞王昨日派人來送上親筆書信,請求我出兵武安助他奪位,並許諾事成之後封我為天平郡王,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今日特召眾位僚屬商議此事。”天平軍節度使劉濤朝著下方僚屬高聲道。
“早就知道何欣有謀逆之心,而今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潞王此舉不得人心,下臣並不看好。”天平軍幕僚常麒走上前道。
“啟奏鎮帥!下臣剛得到消息,何欣起兵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公子何宗勳死在了截殺當初還是晉王的陛下手中!”另一僚屬倪誌正走出道。
“什麽?竟有如此之事?”劉濤驚聲道。
“不錯,何欣就此獨子,他此次興兵定是為愛子報仇而來。”倪誌正肯定道。
“何欣如今連承位繼承人都沒有,況且如今陛下正親征北魏,此舉深得民心,若是我們就此答應何欣的要求,從長遠看來對鎮帥的大業不利。”常麒緊跟道。
“興軍使所言不錯,況且他許諾的那個天平郡王對鎮帥來說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想我天平軍雄藩連四郡,北方更有姻親永固軍為後應,如今已然是一小朝廷,何須那虛銜,況且接受了他的封號,就形如逆黨,確實沒有半點好處。”倪誌正接著道。
劉濤沉吟片刻道“可是如今何欣勢大,我該如何拒絕他?”
“鎮帥也不需拒絕他,我們可以名義上順從他,但出不出兵的權力在我們手上,我們現在應當給傳信給鄧帥,隻要我們兩家商議好,聯為一氣,諒他何欣也不敢拿我們怎麽辦。”常麒恭聲道。
“不錯,如今大涼形勢越亂反倒對我們越好,我們如今需要做的就是悶聲發展自己的勢力,與永固軍保持好良好關係,則我天平定可於此亂世中大放異彩。”倪誌正補充道。
“哈哈!二位不愧為我手中智囊,就依二位之言,立即回信何欣,就說我劉濤祝他潞王早日得登大寶,我天平軍願為驅馳,另外將今日商議之事發往永固軍。”劉濤朗笑道。
“鎮帥英明!”一幹僚屬齊聲道。
散會後,常麒來到倪誌正跟前道:“倪掌書記是如何看待當今局勢的?”
“哈哈!我與常興軍使相交這麽多年,我的那些想法你還不知道嗎?”倪誌正笑道。
隻見常麒突然趴到倪誌正耳畔輕聲道:“我觀鎮帥並非能成大事者,我等應早圖去向。”
隻見倪誌正身形一怔,看了常麒良久緩緩道:“如今哪有更好的去向?蘇運那方有步雲風那樣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相佐,我們去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隴西郡王劉啟不過是一八歲幼主,實權全在王秋手中,他怎能容的了我等?山南道,餘子成不過一有勇無謀的匹夫,且生性暴虐,不是良主,潞王就更不必說了,你我剛在堂上便已否決了,永固軍與我天平軍為姻親,兩者無甚區別,反倒會令二帥對我二人心生芥蒂,那麽剩下的隻有嶺南南蠻農智傑了,不過這個想都不用想。”
“倪兄難道就沒想過效忠朝廷嗎?”常麒望向北方喃喃道。
“你是說那個小皇帝?”倪誌正眉頭微微一鄒道。
“不錯,我觀小皇帝持節西鮮於,登基除梁黨再到如今的親征北魏,哪一件事不能證明他不是一明主?更何況他如今才十三歲,簡文帝幼時已屬聰慧,然而尚且有太後聽政,而當今陛下做出的一件件驚人之舉,倒著實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或許大涼真不該亡,才出此奇子。”常麒分析道。
“其實常兄所言我也並非沒有考慮,但是常兄要明白,世上並不缺少天才,興軍使難道不知道天才皆早夭嗎?如今大涼已經病入膏肓,道武帝之時我大涼是因外禍而險遭覆滅,道武帝振臂一呼則天下響應,是我大涼綱常尚在啊!而當今之大涼,是因為我大涼內部啊!潞王身為宗室,尚且同室操戈,而今藩鎮割據,草莽揭竿,是以國之綱常已亡,大涼傾覆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當今陛下確屬奇才,但是他身在當下這個時代,隻能為大涼的餘暉增添一抹晚霞罷了!”倪誌正搖了搖頭輕歎道。說完不待常麒回話,便徑自離開了。
而此時,潞王正率領大軍朝著京城快速行進著,這一路,他基本很少遇到抵抗,沿路州縣皆是望風而降,那些隻知剝削壓榨百姓的地方官們早已沒了節操,一路不僅沒有遇到抵抗,反而有許多州縣的長官爭相投誠。
然而此時何欣卻沒有絲毫高興的樣子,反倒是一路緊鄒眉頭,並沒有給那些前來投誠的官員好的臉色。
“想不到我大涼竟一爛至此乎?”潞王輕歎道。他第一次對自己此次出兵產生了疑惑,他突然搞不清自己為何要造反了,是為了坐上那金鑾殿上的位置,接受百官朝賀?是為了替那死去兒子報仇?一切都仿似變得不是那麽得有意義了。
“王爺!照此速度再有五日便可抵達京城了,這一路州官爭相投誠,各大勢力遙相呼應,無一不證明王爺聲望之高,王爺早已是眾望所歸啊!”何欣手下大將趙長風諂笑道。
何欣對此卻不置一詞,而是靜靜地思慮著什麽。
雲幽雲州。
“陛下!魏主元嵩近日已經再棄三城,如今已經退至衛州。”王彥召恭聲奏報著打探來的消息。
“太尉大人對此有何看法。”熙承問道。
“元嵩出兵日久,且近日連吃敗仗,國內反對聲音日熾,依臣之間,在如此壓力下,元嵩不得不撤軍,從他近日連棄應、舜、莫、蔡四城也可以看出來,他定想緩緩退出雲幽了,臣奏請陛下發兵擊潰魏軍。”王彥召突然請命道。
熙承沉吟片刻道:“此事不可急,再探探!”
“陛下!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敢請陛下發兵,臣定當全殲魏軍以報陛下。”王彥召突然跪下道。
“王太尉,朕說了如今魏軍虛實尚不明朗,再探探!”熙承有些不耐煩道。
“陛下!切不可延誤良機啊!若是再不出兵,魏軍就會推出雲幽了,屆時再想出兵就晚了!”王彥召竟然較上勁來。
“王太尉,你還想朕在強調幾次,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熙承怒道。
“臣……。”王彥召慌恐跪下道。
“下去吧!有什麽情況再來奏報。”熙承隱隱覺得魏軍近日的撤軍舉動甚是怪異,故而對王彥召的出兵奏請加以回駁。看著王彥召離去的背影熙承突然心緒不寧起來。
然而他未曾想到!王彥召退下後,並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去做,而是擅自出兵追擊魏軍,哪曾想這一戰徹底將大涼送上了不歸路,也改變了熙承接下來的命運!
涼都武安
“監國……不…不…好了……。”承德殿內一慌恐的聲音響起。
“何事如此驚慌?”安王扔下手中奏折怒斥道。然而內心也是一怔,他明白這些自幼受過嚴格宮廷教條訓練的內侍們沒有什麽特別重大的事情是不會如此失態的。而今能讓這些內侍如此失態的,隻有兩淮局勢與雲幽戰事。
“監國恕罪,淮東急報,潞王何欣興淮西、淮南之兵四十萬,連結河中梁豫正……正朝京城殺過來了。”內侍慌忙稟告道。
“果然是兩淮,沒想到竟然這麽快。”安王也是一怔喃喃自語道。
“監國!如今可……需要急詔雲幽,奏請陛下?”內侍顫聲道。
“不可!近日雲幽雖然捷報頻頻,然而魏主卻沒有絲毫退兵的跡象,不可擾了陛下!”安王慎重道。
“可是……。”內侍還想繼續說下去。
“我自有安排!快宣兵部尚書徐度,戶部尚書範清眾位朝臣前來議事!”安王一臉凝重道。
“監國!”卻是兵部尚書徐度領著一幹朝臣正巧趕來。
“列位大人快請進,想來眾位大人已經知曉兩淮局勢了!”安王歎道。
“不錯我已經接到地方奏報,潞王以北上抗魏為由,興兩淮之兵朝武安而來,各地官軍根本無法抵抗!”兵部尚書徐度一臉凝重道。
“唉!如今我淮東之兵已被梁豫牽製,我們必須早作打算!”安王無奈的歎息道!
“安王此來不善,他乃昔日睿德帝最愛的皇子,素善用兵,而今更有兩淮之地,強兵四十餘萬,他如今叛亂了,我們如何可擋?”兵部右侍郎沈讓謙搖頭歎息道。此語一出,下方朝臣立即嘈雜的議論開來,皆是一臉無奈。
安王看著下方一群屍位素餐的朝廷大員,臉色變得愈加陰沉。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京城如今尚有精兵十餘萬,雲幽如今也是一片大好形勢,我們隻需固守京城!待陛下擊退北魏,回軍京師,便可迎刃而解!”徐度正聲道。
“徐大人說得輕巧!京中不過十萬新軍和五萬禦林軍,如何會是經過長期訓練的淮西軍,淮南軍的對手?”沈讓謙質聲道。
“難道沈大人有更好的法子?沈讓謙你身為兵部重臣,如今卻說出如此誅心之言,信不信我現在就撤你的職!”徐度眥目欲裂,怒視沈讓謙道。
“哼!我不過是說句實話罷了,徐大人又何須用你那大一級的官位來壓製我,撤不撤我的官職也是由監國說了算!而不是你徐大人說了算的。”由於徐度是由吏部調遷而來,以前的兵部臣僚對他一直以來就頗為不服!
“兩位大人不要再爭了!如今應當是一致對外拿個好主意,個人恩怨不可往上牽扯!”安王威嚴的聲音終於響起。
徐度,沈讓謙相互瞪了一眼朝著安王微微施了一禮,各自閉上了嘴。
“就依徐大人之言。立即詔告天下。陳列潞王謀國罪狀,邀有識之士入京勤王,並且傳令武安及周邊州府百姓趕製軍備以備後患!”安王吩咐道。
“是!”眾人忙應道。
“此事就交與徐大人負責吧!都退下吧!”安王略顯不耐的揮手退去眾人。
待眾人推出後,安王以手扶額,癱坐到禦座,雙目含淚道:“難道我大涼真的是氣數已盡嗎?好不容易從陛下身上看了到了希望,外患未平,內憂不斷,而今現在又同室相戕,我大涼要怎樣才能度過這一劫啊!”
天平軍鄲州
天平軍議事堂內聚滿了身著朝服的一幹僚屬,文武幕僚分秩而立,儼然就像一個小小的朝堂。
一麵容威儀,及耳順之年的男子正高居上座,神情間帶著絲絲遲疑之色。
“潞王昨日派人來送上親筆書信,請求我出兵武安助他奪位,並許諾事成之後封我為天平郡王,我一時拿不定主意,今日特召眾位僚屬商議此事。”天平軍節度使劉濤朝著下方僚屬高聲道。
“早就知道何欣有謀逆之心,而今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潞王此舉不得人心,下臣並不看好。”天平軍幕僚常麒走上前道。
“啟奏鎮帥!下臣剛得到消息,何欣起兵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公子何宗勳死在了截殺當初還是晉王的陛下手中!”另一僚屬倪誌正走出道。
“什麽?竟有如此之事?”劉濤驚聲道。
“不錯,何欣就此獨子,他此次興兵定是為愛子報仇而來。”倪誌正肯定道。
“何欣如今連承位繼承人都沒有,況且如今陛下正親征北魏,此舉深得民心,若是我們就此答應何欣的要求,從長遠看來對鎮帥的大業不利。”常麒緊跟道。
“興軍使所言不錯,況且他許諾的那個天平郡王對鎮帥來說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想我天平軍雄藩連四郡,北方更有姻親永固軍為後應,如今已然是一小朝廷,何須那虛銜,況且接受了他的封號,就形如逆黨,確實沒有半點好處。”倪誌正接著道。
劉濤沉吟片刻道“可是如今何欣勢大,我該如何拒絕他?”
“鎮帥也不需拒絕他,我們可以名義上順從他,但出不出兵的權力在我們手上,我們現在應當給傳信給鄧帥,隻要我們兩家商議好,聯為一氣,諒他何欣也不敢拿我們怎麽辦。”常麒恭聲道。
“不錯,如今大涼形勢越亂反倒對我們越好,我們如今需要做的就是悶聲發展自己的勢力,與永固軍保持好良好關係,則我天平定可於此亂世中大放異彩。”倪誌正補充道。
“哈哈!二位不愧為我手中智囊,就依二位之言,立即回信何欣,就說我劉濤祝他潞王早日得登大寶,我天平軍願為驅馳,另外將今日商議之事發往永固軍。”劉濤朗笑道。
“鎮帥英明!”一幹僚屬齊聲道。
散會後,常麒來到倪誌正跟前道:“倪掌書記是如何看待當今局勢的?”
“哈哈!我與常興軍使相交這麽多年,我的那些想法你還不知道嗎?”倪誌正笑道。
隻見常麒突然趴到倪誌正耳畔輕聲道:“我觀鎮帥並非能成大事者,我等應早圖去向。”
隻見倪誌正身形一怔,看了常麒良久緩緩道:“如今哪有更好的去向?蘇運那方有步雲風那樣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相佐,我們去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隴西郡王劉啟不過是一八歲幼主,實權全在王秋手中,他怎能容的了我等?山南道,餘子成不過一有勇無謀的匹夫,且生性暴虐,不是良主,潞王就更不必說了,你我剛在堂上便已否決了,永固軍與我天平軍為姻親,兩者無甚區別,反倒會令二帥對我二人心生芥蒂,那麽剩下的隻有嶺南南蠻農智傑了,不過這個想都不用想。”
“倪兄難道就沒想過效忠朝廷嗎?”常麒望向北方喃喃道。
“你是說那個小皇帝?”倪誌正眉頭微微一鄒道。
“不錯,我觀小皇帝持節西鮮於,登基除梁黨再到如今的親征北魏,哪一件事不能證明他不是一明主?更何況他如今才十三歲,簡文帝幼時已屬聰慧,然而尚且有太後聽政,而當今陛下做出的一件件驚人之舉,倒著實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或許大涼真不該亡,才出此奇子。”常麒分析道。
“其實常兄所言我也並非沒有考慮,但是常兄要明白,世上並不缺少天才,興軍使難道不知道天才皆早夭嗎?如今大涼已經病入膏肓,道武帝之時我大涼是因外禍而險遭覆滅,道武帝振臂一呼則天下響應,是我大涼綱常尚在啊!而當今之大涼,是因為我大涼內部啊!潞王身為宗室,尚且同室操戈,而今藩鎮割據,草莽揭竿,是以國之綱常已亡,大涼傾覆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當今陛下確屬奇才,但是他身在當下這個時代,隻能為大涼的餘暉增添一抹晚霞罷了!”倪誌正搖了搖頭輕歎道。說完不待常麒回話,便徑自離開了。
而此時,潞王正率領大軍朝著京城快速行進著,這一路,他基本很少遇到抵抗,沿路州縣皆是望風而降,那些隻知剝削壓榨百姓的地方官們早已沒了節操,一路不僅沒有遇到抵抗,反而有許多州縣的長官爭相投誠。
然而此時何欣卻沒有絲毫高興的樣子,反倒是一路緊鄒眉頭,並沒有給那些前來投誠的官員好的臉色。
“想不到我大涼竟一爛至此乎?”潞王輕歎道。他第一次對自己此次出兵產生了疑惑,他突然搞不清自己為何要造反了,是為了坐上那金鑾殿上的位置,接受百官朝賀?是為了替那死去兒子報仇?一切都仿似變得不是那麽得有意義了。
“王爺!照此速度再有五日便可抵達京城了,這一路州官爭相投誠,各大勢力遙相呼應,無一不證明王爺聲望之高,王爺早已是眾望所歸啊!”何欣手下大將趙長風諂笑道。
何欣對此卻不置一詞,而是靜靜地思慮著什麽。
雲幽雲州。
“陛下!魏主元嵩近日已經再棄三城,如今已經退至衛州。”王彥召恭聲奏報著打探來的消息。
“太尉大人對此有何看法。”熙承問道。
“元嵩出兵日久,且近日連吃敗仗,國內反對聲音日熾,依臣之間,在如此壓力下,元嵩不得不撤軍,從他近日連棄應、舜、莫、蔡四城也可以看出來,他定想緩緩退出雲幽了,臣奏請陛下發兵擊潰魏軍。”王彥召突然請命道。
熙承沉吟片刻道:“此事不可急,再探探!”
“陛下!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敢請陛下發兵,臣定當全殲魏軍以報陛下。”王彥召突然跪下道。
“王太尉,朕說了如今魏軍虛實尚不明朗,再探探!”熙承有些不耐煩道。
“陛下!切不可延誤良機啊!若是再不出兵,魏軍就會推出雲幽了,屆時再想出兵就晚了!”王彥召竟然較上勁來。
“王太尉,你還想朕在強調幾次,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熙承怒道。
“臣……。”王彥召慌恐跪下道。
“下去吧!有什麽情況再來奏報。”熙承隱隱覺得魏軍近日的撤軍舉動甚是怪異,故而對王彥召的出兵奏請加以回駁。看著王彥召離去的背影熙承突然心緒不寧起來。
然而他未曾想到!王彥召退下後,並沒有按照他的吩咐去做,而是擅自出兵追擊魏軍,哪曾想這一戰徹底將大涼送上了不歸路,也改變了熙承接下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