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主動請纓上戰場,遭到了李弘強烈的反對,戰場風餐露宿,她一個女子怎麽受得了,再說萬一她有點閃失……她可是他未來的皇後。
李弘有些後悔他的決定。與匈奴講和,他有一萬種方法,可是他卻想打,一來可以挫敗匈奴的銳氣,二來他平定匈奴將來做皇帝會更得百姓的愛戴。
卻沒想到,這會把九九逼向戰場。
可是……他已經明確的表示主戰,再反悔怕是會落人口實,也會讓匈奴覺得他真是個慫蛋病貓。
李弘不明白為何九九寧願自己奔赴戰場,也不願意上官家九位大將軍領兵出戰,但他能感覺到,這一切都與他有關。
李弘怎麽會不記得,當時李智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批了上官一族告老還鄉的折子。
李智封了上官九九為後,娶了上官九九即等於將大晟三十萬大軍歸己所有,上官家的軍權對當時勢單力薄的李智來講是多麽的重要。可是他卻放了上官一家老小歸田,還賜了免死金牌。
李弘當然知道,這是上官九九授意。九九執意不再讓上官一家觸碰軍權,一定是預見了什麽。
李弘似乎感受道,或許他的夢境才是真實的。
“九九,如若你不願你父親領兵,我即派人送信,讓他再返鄉便是,你大可不必親征匈奴。”
“九九主意已定,如若我不去,大臣還會繼續進諫讓我上官家回朝,到時候你會左右為難,又來勸我,我不想再廢腦筋糾纏。正好我也閑來無事,以前念了那麽多兵法,也正好該拿出來用用了,否則就白學那麽多年了。”
“九九你是否該聽聽你父親的意見?”
“好,如若我父親不授兵符,那你即不可阻攔我前去邊塞。”
未等上官一家入朝,九九已著手準備隨軍出發。
不日,上官銘就帶領上官八子重回長安。
終於一家團聚,看著眼前久未謀麵的父親與兄長們,九九真是激動不已。來了大晟這麽多年,眼前的父親和兄長,不再是裏的人物,而是真正的親人。在他們身邊,九九才有真正的歸宿感。
上官銘一見九九,是老淚縱橫,“兒啊,你可真是讓為父操碎了心。”
九九躲在父親寬厚的懷抱當中,“女兒不孝,讓父親掛念擔憂了。”
上官銘埋怨得道:“烴王叛亂,意要將你治罪,你知不知道為父已經暗中籌集兵馬,準備攻入長安救你,卻收到你一紙家書,要為父不要參與,說你定能逢凶化吉。還好你沒事,下次再有危難,要記住你還有個父親,還有上官一族,不要什麽事都一肩抗。”
“隻要上官一家老小安康,女兒便無事。”九九安慰老將軍,“父親永遠是女兒的靠山,隻要父親還在,是沒人敢拿女兒怎麽樣的。”打趣道:“世人誰不懼怕我父親的雄威啊!”
“哎。”上官銘感歎一聲,“如今老父隻是一介草民,哪還有什麽實力保護我的寶貝女兒。”
“父親不要妄自菲薄,這不大晟一有為難,就會想到父親。”
“是啊!”上官銘氣憤,“那匈奴蠻賊,趁著本將軍告老還鄉,就敢在邊境作威作福,待本將軍重新出山,定要將匈奴蠻賊,殺的片甲不留。”
上官銘渾身殺氣騰騰,想到即將重回戰場,立刻精神抖擻,像是年輕了二十歲。
九九略微無奈,李弘其實說得很對,上官銘久戰沙場,隻有戰爭才能喚醒他這位戰神,讓他告老還鄉做一介匹夫,確實是對上官銘的褻瀆。
可九九還是不敢讓父親重回戰場,最後關頭不能再有任何閃失,“父親,其實九九今天來見您,一是許久未和父親團聚,甚是想念。二是,女兒想勸父親,此次不要承接虎符,即刻返回家鄉。”
“女兒這是何意?你是覺得為父老了?不能再上戰場殺敵。”
“女兒不是這個意思,女兒是想親自領兵去戰場,要讓匈奴及大晟的軍民都知道,上官家不止男兒能征戰沙場,女兒也能破陣殺敵。”
上官銘虎眼一瞪,“你這是胡鬧,你以為揚州叛亂讓你僥幸平反,就可以再敗匈奴了,匈奴的鐵騎之強悍,沒有你相像的那麽簡單。你就留在宮中好好做你的皇後吧,上戰場的事,就讓為父和你八個哥哥去就好。”
九九一跺腳,“皇帝都死了,我還做什麽皇後。”
“不可口出狂言。”上官銘是大晟的將軍,忠誠於君主,即使是自己的女兒,也不允許對皇族有褻瀆之詞。
五哥上官驚濤適時插嘴道:“待攝政王登基之後,不是還準備立你為後麽?小九妹,你這是天生後命,就留在宮中母儀天下吧,這打仗的事兒,就讓我們這些當哥哥的陪同父親前去吧。”
聽聞此話,上官銘也跟著歎道:“想不到,你到底還是心係四王爺,你們這十年兜兜圈圈繞了多少彎子。早知如此,十年前為父就不該聽你胡說八道,直接讓先帝先後給你們賜婚得了。也不必這般周折。”
哎,李弘那套說辭,不但騙了天下人,也騙了她的父親。
九九靈機一動,趁機說道:“四王爺還未登基,臣民還有懷疑是我二人謀朝篡位。攝政王治理天下嘉謀善政使大晟內務政簡刑清,而我這個皇後就該去抵抗外敵,已解大晟外患,這樣將來我夫妻二人才會讓大晟子民信服。”
“我上官一族不就可以代表皇後,豈用你親自上戰場。”
“皇後親臨戰場更可振大晟軍隊士氣,而隻有我親自上陣殺敵,大晟臣民才會信任我,忘卻我與四王爺秘不發喪之事。父親就當為了女兒的將來,同意女兒去邊關吧。”
大哥上官鎮海聽後點點頭,道:“九妹似乎說的有些道理,自烴王伏法之後,攝政王和皇後雖已解除內患危機,可仍會覺得二人秘不發喪有違天理。如若九妹不做些事情,將來她這後會也不會安穩。”
上官銘長長歎了口氣,“可也不用親自領兵上戰場啊,你是皇後,說到底也是個女孩子啊。”
上官鎮海道:“如若父親同意,我會與眾兄弟陪同九妹一同前往邊關,父親就先返鄉待我們得勝歸來吧。”又道:“父親,別忘記,我們當初為何要辭官卸任,別白費了九妹當初的苦心。”
九九充滿感激的看著大哥上官鎮海,還是大哥記得她當初所言,相信她的擔憂,知道她為何不讓父親重回戰場。
有了上官鎮海的支持,上官銘有所動搖:“可是父親不去,攝政王會同意麽?更會同意你去麽?”
九九道:“隻要父親不接虎符,攝政王自會答應讓女兒領軍。”
上官銘沉聲道:“好吧,為父這就回老家去,不過你這八個哥哥必須都得留下來保護你。”
“不用,隻需大哥和五哥陪女兒一起就好,匈奴蠻夷不需要我們上官家九子都出去。”
“我這女兒還真是自信。”
九九其實也沒那麽自信,匈奴鐵騎又不是浪得虛名,那麽大的陣仗,自己萬一打不好,再搞得損失慘重就有違初衷了。所以她覺得有大哥和五哥陪著她一起,更有勝算。把上官家族分開,也可以防不測。
翌日早朝,上官銘已年歲過大為由不肯接下虎符,而是派上官鎮海與上官驚濤代為出兵,而李弘事先答應過九九,如若上官銘不肯接符,就得答應九九出宮。
這是一個賭注,九九終是賭贏了一次。
上官皇後,親自率兵征戰匈奴,天下震動,道巾幗不讓須眉,期待上官皇後得勝歸來,能為大晟帶來長久的和平。
那一日,九九一身戎裝,騎在高壯的戰馬之上,率領十萬新軍奔赴邊關,李弘親自送出城門,長安城外又是上演了一出,戀人分別的戲碼。
可似已有人沉入戲中。
李弘對九九說道:“此去塞外要好好的照顧自己,不要逞強,行軍作戰多聽你兩位哥哥的意見,切勿莽撞。”
“放心吧,我必得勝歸來。”
“本王不求你能一招敵退匈奴,隻求你能平安而歸。”
九九笑道:“如若我戰死沙場呢?”
“那本王即會不顧生死親征塞外,踏平匈奴替你報仇,隨後本王會殉情與你合葬。”
九九皺眉,低身輕道:“王爺,這麽多雙耳朵在聽,戲不要太過,你不怕我此去真的有去無回?”
“本王不是在做戲,此話亦不是戲言。”李弘握住九九的手,“我知道,你我曾做過十載夫妻,我知道你曾一心為我,知道你我曾經經曆過別樣的感情,是我負了你,如若可以重來,我定不會再負你。所以,你一定要平安歸來,給我補償你的機會。我若為皇,你必為後。”
九九傻愣愣的看著李弘,“你……說什麽?”
“我說,我若為皇,你必為後。”
九九依然記得,上一世李弘說出這句誓言時,自己的喜悅與感動。不是她對那後位有多憧憬,而是那句誓言,是一個君王與你的尊重和情感的承諾。是對九九所付出的感情和那二十餘年的陪伴的一種認可。
“你……是怎麽知道的?”
“本王是有感覺的,感覺到我們曾經經曆與現實不附,再結合現實,想必是本王做錯了什麽,才會使夢境改變,造就今天這幅模樣。所以本王會等你回來,告訴我,本王的感覺沒有錯。告訴我,我們本該有的模樣是什麽。”
淚水不覺從臉龐滑落,九九感覺到疼,心很疼,聲音已哽咽,“好,你等我回來。”
“嗯。”李弘輕輕點頭,“放心,本王保證,你害怕的事情,不會再發生。”166閱讀網
李弘有些後悔他的決定。與匈奴講和,他有一萬種方法,可是他卻想打,一來可以挫敗匈奴的銳氣,二來他平定匈奴將來做皇帝會更得百姓的愛戴。
卻沒想到,這會把九九逼向戰場。
可是……他已經明確的表示主戰,再反悔怕是會落人口實,也會讓匈奴覺得他真是個慫蛋病貓。
李弘不明白為何九九寧願自己奔赴戰場,也不願意上官家九位大將軍領兵出戰,但他能感覺到,這一切都與他有關。
李弘怎麽會不記得,當時李智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批了上官一族告老還鄉的折子。
李智封了上官九九為後,娶了上官九九即等於將大晟三十萬大軍歸己所有,上官家的軍權對當時勢單力薄的李智來講是多麽的重要。可是他卻放了上官一家老小歸田,還賜了免死金牌。
李弘當然知道,這是上官九九授意。九九執意不再讓上官一家觸碰軍權,一定是預見了什麽。
李弘似乎感受道,或許他的夢境才是真實的。
“九九,如若你不願你父親領兵,我即派人送信,讓他再返鄉便是,你大可不必親征匈奴。”
“九九主意已定,如若我不去,大臣還會繼續進諫讓我上官家回朝,到時候你會左右為難,又來勸我,我不想再廢腦筋糾纏。正好我也閑來無事,以前念了那麽多兵法,也正好該拿出來用用了,否則就白學那麽多年了。”
“九九你是否該聽聽你父親的意見?”
“好,如若我父親不授兵符,那你即不可阻攔我前去邊塞。”
未等上官一家入朝,九九已著手準備隨軍出發。
不日,上官銘就帶領上官八子重回長安。
終於一家團聚,看著眼前久未謀麵的父親與兄長們,九九真是激動不已。來了大晟這麽多年,眼前的父親和兄長,不再是裏的人物,而是真正的親人。在他們身邊,九九才有真正的歸宿感。
上官銘一見九九,是老淚縱橫,“兒啊,你可真是讓為父操碎了心。”
九九躲在父親寬厚的懷抱當中,“女兒不孝,讓父親掛念擔憂了。”
上官銘埋怨得道:“烴王叛亂,意要將你治罪,你知不知道為父已經暗中籌集兵馬,準備攻入長安救你,卻收到你一紙家書,要為父不要參與,說你定能逢凶化吉。還好你沒事,下次再有危難,要記住你還有個父親,還有上官一族,不要什麽事都一肩抗。”
“隻要上官一家老小安康,女兒便無事。”九九安慰老將軍,“父親永遠是女兒的靠山,隻要父親還在,是沒人敢拿女兒怎麽樣的。”打趣道:“世人誰不懼怕我父親的雄威啊!”
“哎。”上官銘感歎一聲,“如今老父隻是一介草民,哪還有什麽實力保護我的寶貝女兒。”
“父親不要妄自菲薄,這不大晟一有為難,就會想到父親。”
“是啊!”上官銘氣憤,“那匈奴蠻賊,趁著本將軍告老還鄉,就敢在邊境作威作福,待本將軍重新出山,定要將匈奴蠻賊,殺的片甲不留。”
上官銘渾身殺氣騰騰,想到即將重回戰場,立刻精神抖擻,像是年輕了二十歲。
九九略微無奈,李弘其實說得很對,上官銘久戰沙場,隻有戰爭才能喚醒他這位戰神,讓他告老還鄉做一介匹夫,確實是對上官銘的褻瀆。
可九九還是不敢讓父親重回戰場,最後關頭不能再有任何閃失,“父親,其實九九今天來見您,一是許久未和父親團聚,甚是想念。二是,女兒想勸父親,此次不要承接虎符,即刻返回家鄉。”
“女兒這是何意?你是覺得為父老了?不能再上戰場殺敵。”
“女兒不是這個意思,女兒是想親自領兵去戰場,要讓匈奴及大晟的軍民都知道,上官家不止男兒能征戰沙場,女兒也能破陣殺敵。”
上官銘虎眼一瞪,“你這是胡鬧,你以為揚州叛亂讓你僥幸平反,就可以再敗匈奴了,匈奴的鐵騎之強悍,沒有你相像的那麽簡單。你就留在宮中好好做你的皇後吧,上戰場的事,就讓為父和你八個哥哥去就好。”
九九一跺腳,“皇帝都死了,我還做什麽皇後。”
“不可口出狂言。”上官銘是大晟的將軍,忠誠於君主,即使是自己的女兒,也不允許對皇族有褻瀆之詞。
五哥上官驚濤適時插嘴道:“待攝政王登基之後,不是還準備立你為後麽?小九妹,你這是天生後命,就留在宮中母儀天下吧,這打仗的事兒,就讓我們這些當哥哥的陪同父親前去吧。”
聽聞此話,上官銘也跟著歎道:“想不到,你到底還是心係四王爺,你們這十年兜兜圈圈繞了多少彎子。早知如此,十年前為父就不該聽你胡說八道,直接讓先帝先後給你們賜婚得了。也不必這般周折。”
哎,李弘那套說辭,不但騙了天下人,也騙了她的父親。
九九靈機一動,趁機說道:“四王爺還未登基,臣民還有懷疑是我二人謀朝篡位。攝政王治理天下嘉謀善政使大晟內務政簡刑清,而我這個皇後就該去抵抗外敵,已解大晟外患,這樣將來我夫妻二人才會讓大晟子民信服。”
“我上官一族不就可以代表皇後,豈用你親自上戰場。”
“皇後親臨戰場更可振大晟軍隊士氣,而隻有我親自上陣殺敵,大晟臣民才會信任我,忘卻我與四王爺秘不發喪之事。父親就當為了女兒的將來,同意女兒去邊關吧。”
大哥上官鎮海聽後點點頭,道:“九妹似乎說的有些道理,自烴王伏法之後,攝政王和皇後雖已解除內患危機,可仍會覺得二人秘不發喪有違天理。如若九妹不做些事情,將來她這後會也不會安穩。”
上官銘長長歎了口氣,“可也不用親自領兵上戰場啊,你是皇後,說到底也是個女孩子啊。”
上官鎮海道:“如若父親同意,我會與眾兄弟陪同九妹一同前往邊關,父親就先返鄉待我們得勝歸來吧。”又道:“父親,別忘記,我們當初為何要辭官卸任,別白費了九妹當初的苦心。”
九九充滿感激的看著大哥上官鎮海,還是大哥記得她當初所言,相信她的擔憂,知道她為何不讓父親重回戰場。
有了上官鎮海的支持,上官銘有所動搖:“可是父親不去,攝政王會同意麽?更會同意你去麽?”
九九道:“隻要父親不接虎符,攝政王自會答應讓女兒領軍。”
上官銘沉聲道:“好吧,為父這就回老家去,不過你這八個哥哥必須都得留下來保護你。”
“不用,隻需大哥和五哥陪女兒一起就好,匈奴蠻夷不需要我們上官家九子都出去。”
“我這女兒還真是自信。”
九九其實也沒那麽自信,匈奴鐵騎又不是浪得虛名,那麽大的陣仗,自己萬一打不好,再搞得損失慘重就有違初衷了。所以她覺得有大哥和五哥陪著她一起,更有勝算。把上官家族分開,也可以防不測。
翌日早朝,上官銘已年歲過大為由不肯接下虎符,而是派上官鎮海與上官驚濤代為出兵,而李弘事先答應過九九,如若上官銘不肯接符,就得答應九九出宮。
這是一個賭注,九九終是賭贏了一次。
上官皇後,親自率兵征戰匈奴,天下震動,道巾幗不讓須眉,期待上官皇後得勝歸來,能為大晟帶來長久的和平。
那一日,九九一身戎裝,騎在高壯的戰馬之上,率領十萬新軍奔赴邊關,李弘親自送出城門,長安城外又是上演了一出,戀人分別的戲碼。
可似已有人沉入戲中。
李弘對九九說道:“此去塞外要好好的照顧自己,不要逞強,行軍作戰多聽你兩位哥哥的意見,切勿莽撞。”
“放心吧,我必得勝歸來。”
“本王不求你能一招敵退匈奴,隻求你能平安而歸。”
九九笑道:“如若我戰死沙場呢?”
“那本王即會不顧生死親征塞外,踏平匈奴替你報仇,隨後本王會殉情與你合葬。”
九九皺眉,低身輕道:“王爺,這麽多雙耳朵在聽,戲不要太過,你不怕我此去真的有去無回?”
“本王不是在做戲,此話亦不是戲言。”李弘握住九九的手,“我知道,你我曾做過十載夫妻,我知道你曾一心為我,知道你我曾經經曆過別樣的感情,是我負了你,如若可以重來,我定不會再負你。所以,你一定要平安歸來,給我補償你的機會。我若為皇,你必為後。”
九九傻愣愣的看著李弘,“你……說什麽?”
“我說,我若為皇,你必為後。”
九九依然記得,上一世李弘說出這句誓言時,自己的喜悅與感動。不是她對那後位有多憧憬,而是那句誓言,是一個君王與你的尊重和情感的承諾。是對九九所付出的感情和那二十餘年的陪伴的一種認可。
“你……是怎麽知道的?”
“本王是有感覺的,感覺到我們曾經經曆與現實不附,再結合現實,想必是本王做錯了什麽,才會使夢境改變,造就今天這幅模樣。所以本王會等你回來,告訴我,本王的感覺沒有錯。告訴我,我們本該有的模樣是什麽。”
淚水不覺從臉龐滑落,九九感覺到疼,心很疼,聲音已哽咽,“好,你等我回來。”
“嗯。”李弘輕輕點頭,“放心,本王保證,你害怕的事情,不會再發生。”166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