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想讓他掉到榜單下麵去,就多獻花、收藏吧。。。。。。。


    ---------------------------------------------------------------


    (4)刀劈宋義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軍北線作戰部隊,在宋義的率領下來到了安陽(今河南滑縣東)。


    到了這裏後,宋義突然停下來不走了,又是安營又是搭寨,大有在這裏安家樂業常住之意。


    這下可急了項羽和範增二人,現在秦軍正在圍攻巨鹿,如果此時迅速渡河去支持,楚軍攻其後,趙軍應其內,內外接應,便可以一舉擊敗秦軍。


    這是打敗秦軍的最好機會啊。


    項羽是火爆脾氣,便直問宋義為何按兵不動。


    不問倒好,這一問,宋義便抓住機會給項羽上了一趟生動的政治課。


    宋義政治課的中心思想歸納為: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理由:秦軍和趙軍交戰,馬上就會出結果了。如果秦軍勝,他們也是疲憊之師了,到時候我軍以逸待勞,正好可以乘機攻之;如果秦軍敗了,我軍更可順利西行,直搗秦都鹹陽。


    結論:讓秦、趙兩家鬥一陣子,待兩敗俱傷時,再去坐收漁翁之利。


    應當說宋義的理論在我們今天看來,確實很高明,隔山觀虎鬥,坐享其成。


    但問題是他當時隻是一廂情願想法,並沒有真正和章邯交手的他,並不知道章邯的真正強大。


    他所說的理由,其實有一條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沒有其它力量的支持,秦軍不可能會敗。


    這樣延誤戰機,等到趙國真的被秦軍滅了,下一目標很可能就是他們楚國了。


    從上麵也可以看出宋義的書生氣來,而且就形勢的分析也有點紙上談兵嘛。


    他的話簡直就是一家之言。並沒有站在最廣大義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義軍因為受盡了秦朝的壓迫而起義,他們骨子裏對秦王朝充滿了無限的仇恨,有著強烈的戰鬥欲望,而宋義的消極作戰方針明顯壓抑了他們的積極性。


    項羽可不吃這一套,大罵宋義貪生怕死等等忿忿而去。


    宋義身為主將,至高的權威受到了挑釁,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當下下了一道命令。


    “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疆不可使者,皆斬之。”(《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自然知道他就是針對自己說的。


    就這樣,兩人的矛盾迅速升級。


    後來項羽的心裏便又一次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十月,也就是宋義停軍不前一個半月後,機會終於來了。


    別看宋義整天逗留在這無比荒涼的山野地區,卻也辦了一件值得炫耀的私事。


    他自己雖然不思進取,但他卻為自己的兒子弄得了飛黃騰達的機會,那就是成功的把他的兒子宋襄推銷到齊國做宰相了。


    據說齊國宰相一職是施行公開應聘製的,很多才華橫溢的人都被拒之門外,最終齊王卻偏偏選中了並末去參加應聘的弱冠少年宋襄。由此可見,古時代的應聘和現在的也差不多,什麽應聘不應聘,都是表意上給大家看的唄。


    然而,就是這件事直接讓宋義陷入了萬劫不複的萬丈深淵。


    他大擺酒宴,為兒子去齊國舉行了一次別開生命的送別宴。


    舉行送別宴原本也沒什麽,隻是宋義可能忘了當時義軍的情況。宋義飲酒高會,和眾官員們吃香的喝辣的時候,眾士兵們的待遇卻完全相反,他們已多日來饑不裹腹,連吃冷的喝涼的都沒有。


    這時,項羽抓住機會,在軍中大散輿論,無非是說宋義隻關心他兒子的前途,哪裏關心士兵們的饑寒。


    這本來就存在的輿論一造,本來就對宋義眾不滿的士兵們自然對他更加不滿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ok,準備活動做好後,項羽不再沉默了。


    第二天一大早,項羽借機有事衝進了宋義帳房裏,二話沒說就把宋義給幹掉了。


    然後對眾士兵們說宋義在搞陰謀詭計,企圖與齊國合謀反楚,他是奉了楚懷王的密令才誅殺了他。


    眾士兵們本來就對宋義頗為不滿,聞宋義已死,無不歡心鼓舞。


    在這個時候,項羽還派出一隊人馬追上了就快到齊國的宋襄,來了個斬草除根。


    最後他才派出心腹之將楚桓向楚懷王報告,說宋義遲遲按兵不動,想謀反。


    項羽這一招“先斬後奏”真是高明之極,反正死無對證,自己又領兵在外,就算你楚懷王怪罪,也拿他沒折。


    楚懷王接到報告後,雖然心存疑惑,但礙於當時的形勢(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隻得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繼續北上抗秦。


    就這樣,項羽又重新奪回整個楚軍的兵權後,大手一揮,全軍火速向巨鹿進發。


    章邯,我來了,我來替叔父報仇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在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雪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雪樓主並收藏漢朝在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