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七章誰願意負責守衛南京
**自上海撤退後,日軍除於淞滬正麵向**追擊外,另約3個師團沿京杭國道西進,先後攻陷平湖鎮和嘉興,並向吳興推進。**第7軍(周祖晃部)於吳興阻擊日寇,新抵戰區的川軍23集團軍(劉湘部,約6個師,但抵達的約5個師)也立即開往廣德策應。廣德,蔣介石將這裏作為南京側翼的重要屏障,也是中方在淞滬戰場的最後一個堡壘。其時,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病重,由23集團軍副總司令唐式遵兼任21軍軍長率領,21軍、23軍(潘文華軍長)在太湖以西的廣德至金村一線設防。144師師長,川中名將郭勳祺腿部負傷,堅持坐擔架督戰,血戰金村;146師師長劉兆黎親自在一線作戰,145師在廣德正麵從11月27日戰至11月30日,全師基本打光,師長饒國華自殺殉國,廣德淪陷。**組織兵力星夜穿越浙皖邊境,攻擊日軍,日軍倉促應戰,腹背受敵,12月2日,光複廣德。第7軍在吳興阻擊日第6師團主力6天後不支,退守孝豐、寧國附近。23集團軍在長興廣德一帶掩護錫澄線後撤的**,阻擊追敵達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寧國一帶,淞滬會戰至此結束。
由於蔣介石在淞滬會戰後期臨陣換將,以及**部分隊伍軍紀渙散,在接到向西撤退的命令後竟出現了全麵的潰敗。混亂中退下來的部隊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利用既設的兩道國防工事進行抵抗,更有甚者,有的工事管理員先行逃離,以至於退下來的部隊連工事的門都打不開,有的部隊隻好砸開鐵鎖,進入工事抵抗。有的部隊幹脆繞道而行,一路向西狂退。結果,**就像被日軍趕鴨子一樣,一路狂奔至南京。
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
何去何從?蔣介石舉棋未定,他與11月17日、18日、19日接連三天邀請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劉斐、唐生智、穀正倫、王俊等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商議對策。已唐生智為首的認為,南京為中國首都,舉世矚目,又是先總理陵寢所在,不論出於什麽原因,都要守;何應欽認為應當放棄南京,因為日軍攻勢太猛,南京現在又都是從上海退下來的疲憊之師,棄守南京從軍事角度應當更利於保存軍隊實力。蔣介石出於政治原因,肯定是要守的,白崇禧心裏明白蔣的想法,可從軍事角度他讚成何應欽的棄守主張,於是站起來,“委員長,我認為有三點不利於防守南京。一是,南京號稱虎踞龍盤,被長江彎半環住,背水而坐,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是很有利,可在現代戰爭下,他反倒成了死地,因為日軍可以從水路、陸路、天空對南京進行三維攻擊,而守軍則成為背水而戰之勢,背水列陣,兵家大忌。此為一不可戰;二是,南京守軍均為上海血戰之後的敗兵,士兵疲憊,士氣低落,兵無鬥誌,將無戰意,此二不可戰;三是,日軍此時正處於戰略進攻階段,華北、華中同時進攻,兵勢正盛之時,此時也不是我們應當死拚死守之時,保存抗日精銳是當務之急。以上這三點,我全是從軍事角度來說的,建議向國際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使南京市民免遭塗炭。”聽了白崇禧的話,蔣介石的眉頭一動,但瞬息又恢複,眼光堅決而又愴然的掃過眾位高級將領,“諸位,我意已決,南京是中華民國的國都,是國父陵寢之所在,不論出於什麽目的,都是要守的,隻是到底是死守還是象征性抵抗,待守南京的人選定下來後再決定。”
11月20日,中央發出中華民國遷都布告,宣告臨時首都遷往武漢。
11月23日,蔣介石再次召開國防會議,守南京的人選問題必須要定下來了。“誰願意負責守衛南京?”蔣介石沉穩而清晰地問道。會場一片沉寂,沒有人說話。蔣介石的眼睛逐一掃過眼前這些高級將領,可他們在蔣介石的眼光瞄過來時不是低下頭就是將臉轉到旁處,蔣介石陰沉著臉,剛準備點名任命,失意多年的唐生智沉著堅定的站了起來,果斷的說:“委員長,若沒有別人負責,孟瀟願勉為其難。我一定堅決死守,誓與南京共存亡!”蔣介石馬上說:“很好,孟瀟不愧為國家上將,就由孟瀟負責。”
蔣介石遂下令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羅卓英、劉興(唐生智保薦的老部下)為副司令長官,周瀾為參謀長。會議同時決定:桂永清的教導總隊,宋希濂第71軍(實則一個師,36師),徐源泉第10軍所屬41、48師,孫元良第72軍(實則一個師)第88師,王敬久第78軍(實則一個師)第87師,**第36旅,以及憲兵2個團,炮兵第8團1個營等部約7萬人防守南京。
唐生智就職後,立即在鐵道部大樓組建司令部,並按照計劃,調兵遣將:部署第10軍在棲霞山、烏龍山一帶,擔負連接烏龍山要塞炮台、封鎖長江和阻擊沿滬寧路西進之日軍;第30師、**第36旅在江山、幕府山、下關、挹江門一帶,擔負連接獅子山要塞和阻擊來攻之敵的任務;教導總隊在紫金山、麒麟門、中山門一帶,阻擊京杭公路來犯的日軍;87師、88師在光華門、紅莊山、通濟門及雨花台一帶。其餘部隊一律擔負預備隊,負責城防及防空任務。這樣,大體上形成了拱衛南京的覆廊陣線。後來,自蘇州退下來的王耀武第51師、馮聖法第58師也加入了南京保衛戰,擔負守備淳化、牛頭山一帶的防務,鎮江退下來的葉肇第66軍2個師和鄧光龍83軍2個師擔負句容、湯水鎮一帶的守備任務。這樣,拱衛南京的外圍陣線也告形成。南京守備的總兵力也由原來的7萬人增至11萬多人。
11月2日下午,唐生智對新聞記者發表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談話,為了表示背水一戰的決心,他要交通部長俞鵬飛親自到下關和浦口,撤去所有渡輪,嚴禁任何部隊或軍人從下關過江。11月29日,蔣介石親自率領唐生智、羅卓英等一批將領視察南京防衛陣地。12月4日,日軍主力沿京蕪路,一部沿京杭路,各出現在秣陵關及句容附近,當晚,兩地失守。7日,日軍開始向南京外圍陣地發起攻擊。這天早晨,蔣介石離開南京飛往江西。飛機起飛,蔣介石特意讓飛機繞南京一周。飛機上,他看到東南方向日軍炮彈爆炸騰起的煙霧,一條條火舌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炫目的弧線,東南方向已被封鎖了,蔣介石心裏默念。看著機翼下的紫金山、棲霞山、鍾山,長江如帶繞過南京北部,那裏,暫時沒有看見地麵有開火的跡象,蔣介石默默地注視著自己的國都,仿佛要將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記在心裏。宋美齡勸他休息一下,蔣介石緩緩閉上眼睛,黯然神傷的說了一句:“原想以陶德曼調停爭取一點時間,讓部隊休整一下,現在不行了。”宋美齡輕輕給他披上一件衣服,“你太累了,別想那麽多了。”
12月8日,淳化、湯山、龍潭等地相繼失守。9日,日軍步兵在10餘輛坦克的掩護下,攻占了光華門大校場和通光營房。一架飛機飛臨南京城上空,投下一個空投袋,部隊撿起來,見書“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收”。交給司令部,唐生智打開一看,原來是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致唐生智的勸降信,稱:日本軍對負隅頑抗的人將格殺勿論,但對一般無辜之良民及沒有敵意的中**隊將寬大為懷,並保障其安全。特別是對於東亞之文化,更將竭力予以保護。然而,貴軍如果繼續抵抗的話,南京將無法免於戰火,千年文化精髓見將會毀於一旦,10年的苦心經營也將化為烏有。”限12月10日午時答複,否則開始攻城。
唐生智一聲冷笑,順手將勸降信丟進垃圾簍。下令:各部準備與敵死戰。
第十七章誰願意負責守衛南京
**自上海撤退後,日軍除於淞滬正麵向**追擊外,另約3個師團沿京杭國道西進,先後攻陷平湖鎮和嘉興,並向吳興推進。**第7軍(周祖晃部)於吳興阻擊日寇,新抵戰區的川軍23集團軍(劉湘部,約6個師,但抵達的約5個師)也立即開往廣德策應。廣德,蔣介石將這裏作為南京側翼的重要屏障,也是中方在淞滬戰場的最後一個堡壘。其時,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病重,由23集團軍副總司令唐式遵兼任21軍軍長率領,21軍、23軍(潘文華軍長)在太湖以西的廣德至金村一線設防。144師師長,川中名將郭勳祺腿部負傷,堅持坐擔架督戰,血戰金村;146師師長劉兆黎親自在一線作戰,145師在廣德正麵從11月27日戰至11月30日,全師基本打光,師長饒國華自殺殉國,廣德淪陷。**組織兵力星夜穿越浙皖邊境,攻擊日軍,日軍倉促應戰,腹背受敵,12月2日,光複廣德。第7軍在吳興阻擊日第6師團主力6天後不支,退守孝豐、寧國附近。23集團軍在長興廣德一帶掩護錫澄線後撤的**,阻擊追敵達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寧國一帶,淞滬會戰至此結束。
由於蔣介石在淞滬會戰後期臨陣換將,以及**部分隊伍軍紀渙散,在接到向西撤退的命令後竟出現了全麵的潰敗。混亂中退下來的部隊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利用既設的兩道國防工事進行抵抗,更有甚者,有的工事管理員先行逃離,以至於退下來的部隊連工事的門都打不開,有的部隊隻好砸開鐵鎖,進入工事抵抗。有的部隊幹脆繞道而行,一路向西狂退。結果,**就像被日軍趕鴨子一樣,一路狂奔至南京。
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南京防守已成燃眉之急!
何去何從?蔣介石舉棋未定,他與11月17日、18日、19日接連三天邀請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劉斐、唐生智、穀正倫、王俊等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商議對策。已唐生智為首的認為,南京為中國首都,舉世矚目,又是先總理陵寢所在,不論出於什麽原因,都要守;何應欽認為應當放棄南京,因為日軍攻勢太猛,南京現在又都是從上海退下來的疲憊之師,棄守南京從軍事角度應當更利於保存軍隊實力。蔣介石出於政治原因,肯定是要守的,白崇禧心裏明白蔣的想法,可從軍事角度他讚成何應欽的棄守主張,於是站起來,“委員長,我認為有三點不利於防守南京。一是,南京號稱虎踞龍盤,被長江彎半環住,背水而坐,在冷兵器時代,的確是很有利,可在現代戰爭下,他反倒成了死地,因為日軍可以從水路、陸路、天空對南京進行三維攻擊,而守軍則成為背水而戰之勢,背水列陣,兵家大忌。此為一不可戰;二是,南京守軍均為上海血戰之後的敗兵,士兵疲憊,士氣低落,兵無鬥誌,將無戰意,此二不可戰;三是,日軍此時正處於戰略進攻階段,華北、華中同時進攻,兵勢正盛之時,此時也不是我們應當死拚死守之時,保存抗日精銳是當務之急。以上這三點,我全是從軍事角度來說的,建議向國際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使南京市民免遭塗炭。”聽了白崇禧的話,蔣介石的眉頭一動,但瞬息又恢複,眼光堅決而又愴然的掃過眾位高級將領,“諸位,我意已決,南京是中華民國的國都,是國父陵寢之所在,不論出於什麽目的,都是要守的,隻是到底是死守還是象征性抵抗,待守南京的人選定下來後再決定。”
11月20日,中央發出中華民國遷都布告,宣告臨時首都遷往武漢。
11月23日,蔣介石再次召開國防會議,守南京的人選問題必須要定下來了。“誰願意負責守衛南京?”蔣介石沉穩而清晰地問道。會場一片沉寂,沒有人說話。蔣介石的眼睛逐一掃過眼前這些高級將領,可他們在蔣介石的眼光瞄過來時不是低下頭就是將臉轉到旁處,蔣介石陰沉著臉,剛準備點名任命,失意多年的唐生智沉著堅定的站了起來,果斷的說:“委員長,若沒有別人負責,孟瀟願勉為其難。我一定堅決死守,誓與南京共存亡!”蔣介石馬上說:“很好,孟瀟不愧為國家上將,就由孟瀟負責。”
蔣介石遂下令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羅卓英、劉興(唐生智保薦的老部下)為副司令長官,周瀾為參謀長。會議同時決定:桂永清的教導總隊,宋希濂第71軍(實則一個師,36師),徐源泉第10軍所屬41、48師,孫元良第72軍(實則一個師)第88師,王敬久第78軍(實則一個師)第87師,**第36旅,以及憲兵2個團,炮兵第8團1個營等部約7萬人防守南京。
唐生智就職後,立即在鐵道部大樓組建司令部,並按照計劃,調兵遣將:部署第10軍在棲霞山、烏龍山一帶,擔負連接烏龍山要塞炮台、封鎖長江和阻擊沿滬寧路西進之日軍;第30師、**第36旅在江山、幕府山、下關、挹江門一帶,擔負連接獅子山要塞和阻擊來攻之敵的任務;教導總隊在紫金山、麒麟門、中山門一帶,阻擊京杭公路來犯的日軍;87師、88師在光華門、紅莊山、通濟門及雨花台一帶。其餘部隊一律擔負預備隊,負責城防及防空任務。這樣,大體上形成了拱衛南京的覆廊陣線。後來,自蘇州退下來的王耀武第51師、馮聖法第58師也加入了南京保衛戰,擔負守備淳化、牛頭山一帶的防務,鎮江退下來的葉肇第66軍2個師和鄧光龍83軍2個師擔負句容、湯水鎮一帶的守備任務。這樣,拱衛南京的外圍陣線也告形成。南京守備的總兵力也由原來的7萬人增至11萬多人。
11月2日下午,唐生智對新聞記者發表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談話,為了表示背水一戰的決心,他要交通部長俞鵬飛親自到下關和浦口,撤去所有渡輪,嚴禁任何部隊或軍人從下關過江。11月29日,蔣介石親自率領唐生智、羅卓英等一批將領視察南京防衛陣地。12月4日,日軍主力沿京蕪路,一部沿京杭路,各出現在秣陵關及句容附近,當晚,兩地失守。7日,日軍開始向南京外圍陣地發起攻擊。這天早晨,蔣介石離開南京飛往江西。飛機起飛,蔣介石特意讓飛機繞南京一周。飛機上,他看到東南方向日軍炮彈爆炸騰起的煙霧,一條條火舌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炫目的弧線,東南方向已被封鎖了,蔣介石心裏默念。看著機翼下的紫金山、棲霞山、鍾山,長江如帶繞過南京北部,那裏,暫時沒有看見地麵有開火的跡象,蔣介石默默地注視著自己的國都,仿佛要將南京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都記在心裏。宋美齡勸他休息一下,蔣介石緩緩閉上眼睛,黯然神傷的說了一句:“原想以陶德曼調停爭取一點時間,讓部隊休整一下,現在不行了。”宋美齡輕輕給他披上一件衣服,“你太累了,別想那麽多了。”
12月8日,淳化、湯山、龍潭等地相繼失守。9日,日軍步兵在10餘輛坦克的掩護下,攻占了光華門大校場和通光營房。一架飛機飛臨南京城上空,投下一個空投袋,部隊撿起來,見書“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收”。交給司令部,唐生智打開一看,原來是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致唐生智的勸降信,稱:日本軍對負隅頑抗的人將格殺勿論,但對一般無辜之良民及沒有敵意的中**隊將寬大為懷,並保障其安全。特別是對於東亞之文化,更將竭力予以保護。然而,貴軍如果繼續抵抗的話,南京將無法免於戰火,千年文化精髓見將會毀於一旦,10年的苦心經營也將化為烏有。”限12月10日午時答複,否則開始攻城。
唐生智一聲冷笑,順手將勸降信丟進垃圾簍。下令:各部準備與敵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