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薊鎮偷襲四海治旳那一部遇上察哈爾人了?”馮紫英精神一振,看樣子還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否則張懷昌不會如此態度,“這麽巧?”
“就有這麽巧!”張懷昌輕哼一聲,“牛繼宗這廝真的是膽大妄為,瘋狂至極了,居然把延慶州一線的大軍抽調一空,隻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且都還放在後方,關防洞開,真的是讓察哈爾人任取任予啊。”
馮紫英默然,這不是瘋狂,而是有意為之,大家都明白,否則這等時候察哈爾人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怎麽可能如此準確的選擇破關入內的地點?
反正都要撕破臉了,索性就來一個徹底一點兒的,讓察哈爾人進來,給薊鎮軍製造更多的麻煩,也便於宣府軍能更放開手腳行事。
“那現在戰況如何?”馮紫英更關心的是黃得功和左良玉這二部的情形。
當初給尤世功的建議就是讓這二部火銃軍偷營宣府軍,考慮的就是他們倆都太過年輕,資曆缺乏,要在這邊牆上靠苦熬日子來上位,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有這樣一個機會,雖然風險大,但是一旦成功也能讓上邊大佬們記住二人,沒想到還真讓這二人撞上了好事,沒趕上宣府軍,卻也給察哈爾人撞上了。
“黃得功和左良玉二將反應夠快,就在四海治所到永寧路上設伏,給了察哈爾人來了迎頭痛擊,察哈爾人損失慘重,估計還以為是上了牛繼宗的惡當,很快就退了出去了。”
張懷昌說這番話時嘴角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的確如此,興衝衝的闖進來,卻被人家設伏痛打,若非有意,焉能如此?
三人就這麽說著進了文淵閣。
內閣諸公除了李廷機外,其餘四人都到了,李廷機是因為長途奔波,勞累過度,加之年齡本來就大了,所以回來就病倒了。
見到馮紫英進來,幾個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馮紫英身上轉了一圈,隻不過每個人的目光裏蘊含的味道卻是各不相同。
齊永泰的目光裏是滿意、讚許中帶著幾分憂慮和感慨,葉向高則要複雜許多,悸動,還有些擔心,方從哲則多了幾分耐人尋味的好奇,李三才則更多的是欣賞夾雜幾分莫名的嫉妒。
還是葉向高打破了這份無言地僵局,和善地點了點頭:“紫英來了,唔,昨日才回來,論理都該放你一天假休整休整,不過你也知道當下局勢不好,大家都沒法安閑下來,許多事情都還等著決斷和落實,之所以叫你來,也有原因。”
按照常理,無論如何都輪不到馮紫英來這裏參加這種商議,但張懷昌的建議,徐大化的附議,再加上幾位閣老出於各自不同角度和心態的考量,居然就這麽有些唐突孟浪地把馮紫英叫來了。
齊永泰皺了皺眉,對於自己這個弟子,他就沒葉向高那麽客氣了,“紫英,叫你來,不是說你有多麽深謀遠慮高瞻遠矚,也不是認為你有多能運籌帷幄,主要是因為你年輕,不像我們幾個老了,考慮許多事情就有固有的條條框框,不敢輕易跳出這些束縛,所以做起事情來就束手束腳,每每落了後手,你沒那麽多束縛,考慮事情就更放得開,葉相他們同意招你來,就是這個意圖,你也莫要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乘風,哪有你這樣當座師授業解惑的,……”方從哲也笑了起來,“紫英,你也莫要被他的話給嚇住了,反而失去了叫你來的目的,我們就是單純想聽一聽你對有些事情的看法和建議,嗯,你也無需拘束,隻管說來。”
馮紫英有些懵,忍不住想撓一撓腦袋,但頭上卻帶著官帽,隻能順勢收回手在臉上摩挲了一下,這才道:“回稟諸公,學生不敢放肆,先前不過是仗著點兒小聰明才恣意妄為,但諸公皆在,哪裏輪得到學生狂妄?”
齊永泰臉一板,“行了,你也用不著在莪們麵前俯首做小的謙虛模樣,聽說你在外邊兒做起事情來倒是大手筆,怎麽這會子卻一下子轉了性子?”
被齊永泰懟了兩下,馮紫英也真的隻能低著頭不做聲,忍著了。
很顯然齊師對自己的一些舉動還是不滿意的,或者說是擔心的,說來說去還是自己這該死的年齡和資曆,若是自己大上十歲,資曆深十載,也就不至於這般夾著尾巴做人了。
葉向高也懶得看這對師生鬥嘴,當下事急,甚至沒有可以借鑒的故例,或者說可以借鑒的故例都是大大不利於自己一方的,前明的“靖難之役”和“奪門之變”,最後結果都是舊有體係崩塌,原有當權者落幕,這是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現在這種態勢要說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都有點兒相似,但是無論是哪一個,都對在座眾人不利,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破局,但卻又要避開那些潛在的風險。
畢竟這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時形勢還有些不同,還多了一個一直沉默不發聲但是卻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太上皇,他的態度直接決定著朝中其他文臣們態度。
要知道太上皇退位也不過十年不到,自己這些閣臣和尚書侍郎們雖說都是在當今聖上手上起來的,但是要說起家也還是在元熙帝手上,而且更多的諸如員外郎、主事以及外埠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許多也是元熙帝一手提拔的,他如果突然表明態度支持義忠親王,那又該怎麽辦?
“紫英,子舒和我提起說你擔心義忠親王會直接宣布自己監國並重組內閣,甚至可能會宣布遷都南京?”葉向高沉吟著問道:“你怎麽會這樣想?”
的確馮紫英的這個擔心被柴恪告訴了葉向高和方從哲他們之後,引起了二人的極大不安。
之前他們從未想過義忠親王可能會有如此一招,他們還以為如果皇上一直不醒,義忠親王可能會堅持要監國,甚至提出一些妥協條件,比如先確定某位皇子儲君,然後他再來監國,在牛繼宗的宣府軍東進失利之後,會不會就放棄了這種想法,但現在看來真的有些小覷了義忠親王的野心。
但同時他們又覺得義忠親王似乎不可能有如此大膽忤逆的想法,畢竟江南的軍力孱弱不堪,如果真的那樣,那就真的隻有來一場“靖難之役”,不過那個時候以北伐南方向不變,但是叔侄之間的結果就要倒回來了。
“諸位相公,不是學生為什麽會這麽想,而是諸多蛛絲馬跡都指向了這個方向!”馮紫英坦然道。
眾人盡皆皺眉,雖然有些跡象,但是似乎也沒有馮紫英所言那麽誇張才對。
“湯賓尹、繆昌期、朱國禎和顧天峻他們不願意來京為官,而你們卻妥協讓他們得償所願地留在了南京主政,南京那些報紙鋪天蓋地的造勢,南京禮部不聞不問,江南的賦稅至今未有上解的跡象,甚至連兩淮鹽稅據說一直拖延,……”
馮紫英不斷打破這些人的幻想。
“陳繼先出鎮淮揚,學生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也許諸公覺得這很正常,甚至是有意為之,但是學生要說,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也許之前有些人並未有某些想法,但是當局勢走到某一步時,他恐怕就不得不考慮另換碼頭了,就算是他無此想法,但他下邊人也會推著他這般,……”
眾人盡皆沉默,陳繼先早先一直謀求希望接任京營節度使,但是皇上和內閣一直遲遲未同意,最終才提出出鎮淮揚給予安撫,甚至同意他把老五軍營的舊部全數帶走,但這真的就讓陳繼先感恩戴德了麽?
五軍營大將到京營節度使是晉升,但是到淮揚鎮總兵,那隻能算是平調,而且出鎮外埠,雖說淮揚富庶,但對於在仕途上想要再進一步的人來說,未必就願意了,隻能算是聊作安慰罷了。
馮紫英那一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也讓在座眾人都是心頭一震之餘也是細細咀嚼,這一句詩可不簡單,反複細讀,越讀越有味道,甚至衝淡了馮紫英說這段話的帶來的衝擊。
馮紫英卻沒有想那麽多,自顧自地要把自己的觀點說完:“看看察哈爾人的偷入關牆和宣府軍的表現,分明早就做好了要南下的準備,學生在想,即便是現在諸公要想拿下義忠親王以絕後患,恐怕都已經晚了。”
李三才皺了皺眉,“龍禁尉那邊早間傳來消息,義忠親王應該還在才對。”
“龍禁尉那邊就那麽可靠麽?”馮紫英聳了聳鼻子,不以為然,“隨便使個障眼法,立個替身,三五日遮人耳目義忠親王不會做不到吧?他可是蓄謀這麽多年了。”
馮紫英毫不客氣的判斷讓眾人又忍不住皺眉,這未免太武斷了,但是也不能說無此可能。
“就有這麽巧!”張懷昌輕哼一聲,“牛繼宗這廝真的是膽大妄為,瘋狂至極了,居然把延慶州一線的大軍抽調一空,隻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且都還放在後方,關防洞開,真的是讓察哈爾人任取任予啊。”
馮紫英默然,這不是瘋狂,而是有意為之,大家都明白,否則這等時候察哈爾人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怎麽可能如此準確的選擇破關入內的地點?
反正都要撕破臉了,索性就來一個徹底一點兒的,讓察哈爾人進來,給薊鎮軍製造更多的麻煩,也便於宣府軍能更放開手腳行事。
“那現在戰況如何?”馮紫英更關心的是黃得功和左良玉這二部的情形。
當初給尤世功的建議就是讓這二部火銃軍偷營宣府軍,考慮的就是他們倆都太過年輕,資曆缺乏,要在這邊牆上靠苦熬日子來上位,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有這樣一個機會,雖然風險大,但是一旦成功也能讓上邊大佬們記住二人,沒想到還真讓這二人撞上了好事,沒趕上宣府軍,卻也給察哈爾人撞上了。
“黃得功和左良玉二將反應夠快,就在四海治所到永寧路上設伏,給了察哈爾人來了迎頭痛擊,察哈爾人損失慘重,估計還以為是上了牛繼宗的惡當,很快就退了出去了。”
張懷昌說這番話時嘴角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的確如此,興衝衝的闖進來,卻被人家設伏痛打,若非有意,焉能如此?
三人就這麽說著進了文淵閣。
內閣諸公除了李廷機外,其餘四人都到了,李廷機是因為長途奔波,勞累過度,加之年齡本來就大了,所以回來就病倒了。
見到馮紫英進來,幾個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馮紫英身上轉了一圈,隻不過每個人的目光裏蘊含的味道卻是各不相同。
齊永泰的目光裏是滿意、讚許中帶著幾分憂慮和感慨,葉向高則要複雜許多,悸動,還有些擔心,方從哲則多了幾分耐人尋味的好奇,李三才則更多的是欣賞夾雜幾分莫名的嫉妒。
還是葉向高打破了這份無言地僵局,和善地點了點頭:“紫英來了,唔,昨日才回來,論理都該放你一天假休整休整,不過你也知道當下局勢不好,大家都沒法安閑下來,許多事情都還等著決斷和落實,之所以叫你來,也有原因。”
按照常理,無論如何都輪不到馮紫英來這裏參加這種商議,但張懷昌的建議,徐大化的附議,再加上幾位閣老出於各自不同角度和心態的考量,居然就這麽有些唐突孟浪地把馮紫英叫來了。
齊永泰皺了皺眉,對於自己這個弟子,他就沒葉向高那麽客氣了,“紫英,叫你來,不是說你有多麽深謀遠慮高瞻遠矚,也不是認為你有多能運籌帷幄,主要是因為你年輕,不像我們幾個老了,考慮許多事情就有固有的條條框框,不敢輕易跳出這些束縛,所以做起事情來就束手束腳,每每落了後手,你沒那麽多束縛,考慮事情就更放得開,葉相他們同意招你來,就是這個意圖,你也莫要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乘風,哪有你這樣當座師授業解惑的,……”方從哲也笑了起來,“紫英,你也莫要被他的話給嚇住了,反而失去了叫你來的目的,我們就是單純想聽一聽你對有些事情的看法和建議,嗯,你也無需拘束,隻管說來。”
馮紫英有些懵,忍不住想撓一撓腦袋,但頭上卻帶著官帽,隻能順勢收回手在臉上摩挲了一下,這才道:“回稟諸公,學生不敢放肆,先前不過是仗著點兒小聰明才恣意妄為,但諸公皆在,哪裏輪得到學生狂妄?”
齊永泰臉一板,“行了,你也用不著在莪們麵前俯首做小的謙虛模樣,聽說你在外邊兒做起事情來倒是大手筆,怎麽這會子卻一下子轉了性子?”
被齊永泰懟了兩下,馮紫英也真的隻能低著頭不做聲,忍著了。
很顯然齊師對自己的一些舉動還是不滿意的,或者說是擔心的,說來說去還是自己這該死的年齡和資曆,若是自己大上十歲,資曆深十載,也就不至於這般夾著尾巴做人了。
葉向高也懶得看這對師生鬥嘴,當下事急,甚至沒有可以借鑒的故例,或者說可以借鑒的故例都是大大不利於自己一方的,前明的“靖難之役”和“奪門之變”,最後結果都是舊有體係崩塌,原有當權者落幕,這是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現在這種態勢要說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都有點兒相似,但是無論是哪一個,都對在座眾人不利,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破局,但卻又要避開那些潛在的風險。
畢竟這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時形勢還有些不同,還多了一個一直沉默不發聲但是卻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太上皇,他的態度直接決定著朝中其他文臣們態度。
要知道太上皇退位也不過十年不到,自己這些閣臣和尚書侍郎們雖說都是在當今聖上手上起來的,但是要說起家也還是在元熙帝手上,而且更多的諸如員外郎、主事以及外埠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許多也是元熙帝一手提拔的,他如果突然表明態度支持義忠親王,那又該怎麽辦?
“紫英,子舒和我提起說你擔心義忠親王會直接宣布自己監國並重組內閣,甚至可能會宣布遷都南京?”葉向高沉吟著問道:“你怎麽會這樣想?”
的確馮紫英的這個擔心被柴恪告訴了葉向高和方從哲他們之後,引起了二人的極大不安。
之前他們從未想過義忠親王可能會有如此一招,他們還以為如果皇上一直不醒,義忠親王可能會堅持要監國,甚至提出一些妥協條件,比如先確定某位皇子儲君,然後他再來監國,在牛繼宗的宣府軍東進失利之後,會不會就放棄了這種想法,但現在看來真的有些小覷了義忠親王的野心。
但同時他們又覺得義忠親王似乎不可能有如此大膽忤逆的想法,畢竟江南的軍力孱弱不堪,如果真的那樣,那就真的隻有來一場“靖難之役”,不過那個時候以北伐南方向不變,但是叔侄之間的結果就要倒回來了。
“諸位相公,不是學生為什麽會這麽想,而是諸多蛛絲馬跡都指向了這個方向!”馮紫英坦然道。
眾人盡皆皺眉,雖然有些跡象,但是似乎也沒有馮紫英所言那麽誇張才對。
“湯賓尹、繆昌期、朱國禎和顧天峻他們不願意來京為官,而你們卻妥協讓他們得償所願地留在了南京主政,南京那些報紙鋪天蓋地的造勢,南京禮部不聞不問,江南的賦稅至今未有上解的跡象,甚至連兩淮鹽稅據說一直拖延,……”
馮紫英不斷打破這些人的幻想。
“陳繼先出鎮淮揚,學生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也許諸公覺得這很正常,甚至是有意為之,但是學生要說,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也許之前有些人並未有某些想法,但是當局勢走到某一步時,他恐怕就不得不考慮另換碼頭了,就算是他無此想法,但他下邊人也會推著他這般,……”
眾人盡皆沉默,陳繼先早先一直謀求希望接任京營節度使,但是皇上和內閣一直遲遲未同意,最終才提出出鎮淮揚給予安撫,甚至同意他把老五軍營的舊部全數帶走,但這真的就讓陳繼先感恩戴德了麽?
五軍營大將到京營節度使是晉升,但是到淮揚鎮總兵,那隻能算是平調,而且出鎮外埠,雖說淮揚富庶,但對於在仕途上想要再進一步的人來說,未必就願意了,隻能算是聊作安慰罷了。
馮紫英那一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也讓在座眾人都是心頭一震之餘也是細細咀嚼,這一句詩可不簡單,反複細讀,越讀越有味道,甚至衝淡了馮紫英說這段話的帶來的衝擊。
馮紫英卻沒有想那麽多,自顧自地要把自己的觀點說完:“看看察哈爾人的偷入關牆和宣府軍的表現,分明早就做好了要南下的準備,學生在想,即便是現在諸公要想拿下義忠親王以絕後患,恐怕都已經晚了。”
李三才皺了皺眉,“龍禁尉那邊早間傳來消息,義忠親王應該還在才對。”
“龍禁尉那邊就那麽可靠麽?”馮紫英聳了聳鼻子,不以為然,“隨便使個障眼法,立個替身,三五日遮人耳目義忠親王不會做不到吧?他可是蓄謀這麽多年了。”
馮紫英毫不客氣的判斷讓眾人又忍不住皺眉,這未免太武斷了,但是也不能說無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