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默然。
無論是誰,對這種事情都很難輕易容忍和放過的。
武人不比文臣,大家對文臣容忍度更高。
像李三才、湯賓尹和張景秋這等人,事敗之後也無外乎就是致仕歸隱,回去當鄉紳,但武人,恐怕就要麵臨軍法處置。
即便是張瑾、麻承勳之流能“幡然悔悟”和“及時回頭”,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褫奪軍職,貶職為民,這些都是少不了的。
“紫英,還是考慮周全一些,此番事情,要說也還是我和我們有一些關係,如果當初我們在人事安排上更穩妥一些,也許就不會出這種事情。”
孫承宗沉吟半晌才道:“另外,還有劉?的宣府軍也已經進入了順天府境內,這種行徑一樣逾規了,你如何處置?”
馮紫英也為此事犯愁。
宣府軍經曆了幾波動蕩,實在不宜再起風波了,但從劉?率軍未經兵部敕令進入龍虎台,就意味著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無論宣府軍在懷來衛和榆林堡那邊怎麽樣,兵部都說不到宣府軍什麽事兒,那是宣府轄地,但進入龍虎台,哪怕隻有幾十裏地距離,就不一樣了。
龍虎台是順天府的轄地。
這意味著什麽,劉?不會不明白,但他還是幹了。
“看一看再說吧。”馮紫英歎了一口氣。
劉?以及其父在朝中的人脈頗深,否則他也不可能從遼東副總兵直升宣府總兵,李三才也不會選中他。
所以這事兒不好處理。
劉?在斥候來報稱清河店發現薊鎮軍駐守時,心裏就是一沉。
雖然現在不清楚清河店究竟有多少薊鎮軍,但是前日裏尚未發現,怎麽會一夜之間就有了薊鎮軍駐紮了,而且根據斥候報稱,是擺出了防禦架勢,明顯是有針對性而來。
與此同時,對方也已經派前鋒來交涉,要求己方拿出進入京畿的兵部敕令。
順天府是薊鎮防地,哪怕宣府就近在遲尺,但萬全都司和保安州、延慶州都算是宣府防地,可順天府這些州縣就不是宣府防地,你宣府軍踏足順天府地界,那就得要有兵部的手令了。
對於薊鎮軍派出的交涉人員,劉?也沒想好怎麽應對,而更讓他覺得不妙的事一直在側翼行進的大同軍孫紹祖部也變得行跡詭異起來了,從側翼突然加速,然後在溫榆河一線突然停下腳步紮營,而且還擺出了一個向西攻擊的姿態。
特麽薊鎮軍在清河店,你要擺出攻擊姿態也該向南才對,怎麽卻向西這個動作,這不是針對自己的宣府軍麽?
回過味來的劉?心中越發幽涼,沒想到連孫紹祖也成為了準備背刺的臥底,這一仗怎麽打?
而且從城中傳回來的消息也是混沌不明,五軍營似乎發生了內亂,麻承勳根本就沒有控製住五軍營,而神樞營和神機營則已經擺出了擁護內閣的架勢,上三親軍則正在混戰,城中槍聲整天,卻還見不出分曉來。
何去何從,擺在劉?麵前。
他是李三才一手扶持起來的,也有皇帝的詔令,但是誰都知道皇帝那詔令未經內閣和兵部,那就是中旨,文臣是不認的。
而李三才一旦失手,頂多就是回家喝清茶,但自己呢?
他不得不考慮清楚,沒有絕對把握,他不敢隨意踏出那一步。
他也清楚,實際上他已經踏出了半步,如果自己再謹慎一些,就該在懷來衛和順天府的交界處駐留,而不該進龍虎台。
隻可惜當時自己頭腦發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但現在怎麽辦?
索性不管不顧打過去,他不信駐守清河店的薊鎮軍能抵擋得住自己手中這五萬精銳。
但擊潰對方又能怎樣,直抵京師城下,攻城破城?
時間呢?
城內局勢會不會發生變化?
從麻承勳居然沒能控製住五軍營進而導致內訌,就讓劉?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
他雖然魯莽,但是並不愚蠢,相反在遼東這麽多年,一樣體會過種種,很清楚在朝廷中一樣是無聲的刀光劍影博弈。
李三才和皇帝這一次的聯手,似乎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麻承勳的五軍營居然內亂,可神樞營和神機營卻是馮紫英掌握的,這種情形下,城中局勢不問可知。
自己再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那可能就是抄家滅族的禍事了。
文臣們對武人從來就沒有多少容忍和理解,除非你有足夠的靠山。
李三才一倒,皇帝隻怕就會被抽了脊梁骨,隻能縮回宮中去祈求好運氣了,那自己呢?
在堂中轉了兩圈,劉?越發焦躁,他不敢再拖,無論走哪條路,都要立即決定,否則死路一條。
也罷,到如今也隻能抹下臉來了。
馮紫英還沒有回家,就接到了馮佑來找。
這讓他很吃驚。
隨著建立起自己的班底,馮佑已經回到老爹身邊了。
“佑叔,什麽事?”馮紫英相信肯定是有重要事情,馮佑才會來。
等到其他人退下之後,馮佑才說明來意。
“劉??!”馮紫英訝然,“他怎麽會和父親拉上關係?”
“宣府軍,當時牛繼宗和王子騰也在其中牽線,或許他們……”馮佑一陣密語。
馮紫英臉色變幻不定。
劉?能迅速掌握宣府軍,這裏邊肯定有牛王二人出力,但牛王二人也通過老爹把消息遞給了自己,現在看來,這幫人還真的存了某些心思,想要恢複昔日的那種格局,但是他們也不看看,現在京中朝野,大江南北,有那種政治氣候和政治格局麽?
那種幻想著掌握了京畿軍權就能為所欲為,甚至變成武人當政,最起碼文武並列的想法純粹就是癡心妄想。
看到自己似乎青雲直上,在軍中也是號令八方,就幻想某些不切實際的目標,那太可笑了。
但牛王等人和自己老爹也非蠢人,他們起碼看到了一點,掌握軍權,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值得下功夫的事兒。
可劉?算是怎麽一回事兒?
對牛王的心思,馮紫英能猜得到,自己的出身以及老爹的存在,也讓牛王二人才敢這麽放心大膽地透露這一層關係,但劉?呢?
“劉?年近六十,也幹不了幾年了,他隻想保住他的養子和兒子,他兩個兒子都頗有才幹,就此隕滅,未免太可惜了,此番若是能脫罪,……”
哪有那麽容易,宣府軍進入順天府這一事實是遮掩不了的,無論你現在如何造勢,盯著你的人不會少。
歎了一口氣,馮紫英擺擺手:“此事很棘手,不過稚繩似乎也有放過劉?之意,估計也算是劉?老爹留下的人脈吧,也罷,我也盡盡力,替他粉飾一番,讓他和孫紹祖打一個配合,就說是之前不清楚情況,一直到了龍虎台才明白,……”
馮佑笑了笑,“具體如何做,老爺那邊會安排牛王二人那邊幫忙配合,……”
馮紫英皺皺眉,“佑叔,父親那邊你幫著提醒一下,莫要和牛王二人太過走近,他二人太過熱衷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少爺放心,老爺心裏有數,不過老爺也說了,不管怎麽說,宣府和薊鎮二軍掌握在您手裏,無論你日後入閣也好,當首輔也好,都是有莫大益處的,起碼沒有人能輕易想要從軍中這條渠道來對付您,而且老爺也知道您要做的很多事情勢必會引起很多不理解和反對,有些事情連他都不理解,所以把京畿這邊的軍隊抓緊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馮佑微笑著道:“老爺還說,有些事情現在也許看起來不切實際,但形勢都是會變化的,日後也未必說得清楚。”
打發走了馮佑,馮紫英也揉揉太陽穴。
老爹和牛王二人似乎越走越近了,也不知道這是禍是福。
不過馮佑最後一句話啊也不無道理,日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但是牢牢抓住軍權卻不會錯。
當然這種抓軍權的方式手段應該要綜合考慮,不能太過於顯山露水,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
宣府軍的突然“易幟”,終於宣告了這一場經曆了幾天的鬧劇最終收場,甚至比想象的還要簡單輕鬆。
劉?率領宣府軍退回懷來衛,然後接受都察院的調查。
與此同時,麻承勳也一樣接受都察院的調查。
而張瑾則直接被下了大獄。
盧嵩消失無蹤,龍禁尉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中。
馮子儀被任命為龍禁尉指揮僉事,臨時負責北鎮撫司的事務,這一破格擢拔也獲得了兵部和內閣的一致認同。
四月十二,齊永泰授封中極殿大學士,而後辭去內閣首輔和閣臣,致仕退養。
與此同時李三才、湯賓尹被免去閣臣和大學士職務。
顧秉謙授封謹身殿大學士,擔任首輔,而官應震、黃汝良授封文華殿大學士,喬應甲授封武英殿大學士,馮紫英授封東哥大學士。
緊接著各方也是緊鑼密鼓的商議開始,伴隨著肯定還會有一係列的人事任免,也標誌著萬統五年的大變革終於到來。
無論是誰,對這種事情都很難輕易容忍和放過的。
武人不比文臣,大家對文臣容忍度更高。
像李三才、湯賓尹和張景秋這等人,事敗之後也無外乎就是致仕歸隱,回去當鄉紳,但武人,恐怕就要麵臨軍法處置。
即便是張瑾、麻承勳之流能“幡然悔悟”和“及時回頭”,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褫奪軍職,貶職為民,這些都是少不了的。
“紫英,還是考慮周全一些,此番事情,要說也還是我和我們有一些關係,如果當初我們在人事安排上更穩妥一些,也許就不會出這種事情。”
孫承宗沉吟半晌才道:“另外,還有劉?的宣府軍也已經進入了順天府境內,這種行徑一樣逾規了,你如何處置?”
馮紫英也為此事犯愁。
宣府軍經曆了幾波動蕩,實在不宜再起風波了,但從劉?率軍未經兵部敕令進入龍虎台,就意味著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無論宣府軍在懷來衛和榆林堡那邊怎麽樣,兵部都說不到宣府軍什麽事兒,那是宣府轄地,但進入龍虎台,哪怕隻有幾十裏地距離,就不一樣了。
龍虎台是順天府的轄地。
這意味著什麽,劉?不會不明白,但他還是幹了。
“看一看再說吧。”馮紫英歎了一口氣。
劉?以及其父在朝中的人脈頗深,否則他也不可能從遼東副總兵直升宣府總兵,李三才也不會選中他。
所以這事兒不好處理。
劉?在斥候來報稱清河店發現薊鎮軍駐守時,心裏就是一沉。
雖然現在不清楚清河店究竟有多少薊鎮軍,但是前日裏尚未發現,怎麽會一夜之間就有了薊鎮軍駐紮了,而且根據斥候報稱,是擺出了防禦架勢,明顯是有針對性而來。
與此同時,對方也已經派前鋒來交涉,要求己方拿出進入京畿的兵部敕令。
順天府是薊鎮防地,哪怕宣府就近在遲尺,但萬全都司和保安州、延慶州都算是宣府防地,可順天府這些州縣就不是宣府防地,你宣府軍踏足順天府地界,那就得要有兵部的手令了。
對於薊鎮軍派出的交涉人員,劉?也沒想好怎麽應對,而更讓他覺得不妙的事一直在側翼行進的大同軍孫紹祖部也變得行跡詭異起來了,從側翼突然加速,然後在溫榆河一線突然停下腳步紮營,而且還擺出了一個向西攻擊的姿態。
特麽薊鎮軍在清河店,你要擺出攻擊姿態也該向南才對,怎麽卻向西這個動作,這不是針對自己的宣府軍麽?
回過味來的劉?心中越發幽涼,沒想到連孫紹祖也成為了準備背刺的臥底,這一仗怎麽打?
而且從城中傳回來的消息也是混沌不明,五軍營似乎發生了內亂,麻承勳根本就沒有控製住五軍營,而神樞營和神機營則已經擺出了擁護內閣的架勢,上三親軍則正在混戰,城中槍聲整天,卻還見不出分曉來。
何去何從,擺在劉?麵前。
他是李三才一手扶持起來的,也有皇帝的詔令,但是誰都知道皇帝那詔令未經內閣和兵部,那就是中旨,文臣是不認的。
而李三才一旦失手,頂多就是回家喝清茶,但自己呢?
他不得不考慮清楚,沒有絕對把握,他不敢隨意踏出那一步。
他也清楚,實際上他已經踏出了半步,如果自己再謹慎一些,就該在懷來衛和順天府的交界處駐留,而不該進龍虎台。
隻可惜當時自己頭腦發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但現在怎麽辦?
索性不管不顧打過去,他不信駐守清河店的薊鎮軍能抵擋得住自己手中這五萬精銳。
但擊潰對方又能怎樣,直抵京師城下,攻城破城?
時間呢?
城內局勢會不會發生變化?
從麻承勳居然沒能控製住五軍營進而導致內訌,就讓劉?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
他雖然魯莽,但是並不愚蠢,相反在遼東這麽多年,一樣體會過種種,很清楚在朝廷中一樣是無聲的刀光劍影博弈。
李三才和皇帝這一次的聯手,似乎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麻承勳的五軍營居然內亂,可神樞營和神機營卻是馮紫英掌握的,這種情形下,城中局勢不問可知。
自己再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那可能就是抄家滅族的禍事了。
文臣們對武人從來就沒有多少容忍和理解,除非你有足夠的靠山。
李三才一倒,皇帝隻怕就會被抽了脊梁骨,隻能縮回宮中去祈求好運氣了,那自己呢?
在堂中轉了兩圈,劉?越發焦躁,他不敢再拖,無論走哪條路,都要立即決定,否則死路一條。
也罷,到如今也隻能抹下臉來了。
馮紫英還沒有回家,就接到了馮佑來找。
這讓他很吃驚。
隨著建立起自己的班底,馮佑已經回到老爹身邊了。
“佑叔,什麽事?”馮紫英相信肯定是有重要事情,馮佑才會來。
等到其他人退下之後,馮佑才說明來意。
“劉??!”馮紫英訝然,“他怎麽會和父親拉上關係?”
“宣府軍,當時牛繼宗和王子騰也在其中牽線,或許他們……”馮佑一陣密語。
馮紫英臉色變幻不定。
劉?能迅速掌握宣府軍,這裏邊肯定有牛王二人出力,但牛王二人也通過老爹把消息遞給了自己,現在看來,這幫人還真的存了某些心思,想要恢複昔日的那種格局,但是他們也不看看,現在京中朝野,大江南北,有那種政治氣候和政治格局麽?
那種幻想著掌握了京畿軍權就能為所欲為,甚至變成武人當政,最起碼文武並列的想法純粹就是癡心妄想。
看到自己似乎青雲直上,在軍中也是號令八方,就幻想某些不切實際的目標,那太可笑了。
但牛王等人和自己老爹也非蠢人,他們起碼看到了一點,掌握軍權,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值得下功夫的事兒。
可劉?算是怎麽一回事兒?
對牛王的心思,馮紫英能猜得到,自己的出身以及老爹的存在,也讓牛王二人才敢這麽放心大膽地透露這一層關係,但劉?呢?
“劉?年近六十,也幹不了幾年了,他隻想保住他的養子和兒子,他兩個兒子都頗有才幹,就此隕滅,未免太可惜了,此番若是能脫罪,……”
哪有那麽容易,宣府軍進入順天府這一事實是遮掩不了的,無論你現在如何造勢,盯著你的人不會少。
歎了一口氣,馮紫英擺擺手:“此事很棘手,不過稚繩似乎也有放過劉?之意,估計也算是劉?老爹留下的人脈吧,也罷,我也盡盡力,替他粉飾一番,讓他和孫紹祖打一個配合,就說是之前不清楚情況,一直到了龍虎台才明白,……”
馮佑笑了笑,“具體如何做,老爺那邊會安排牛王二人那邊幫忙配合,……”
馮紫英皺皺眉,“佑叔,父親那邊你幫著提醒一下,莫要和牛王二人太過走近,他二人太過熱衷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少爺放心,老爺心裏有數,不過老爺也說了,不管怎麽說,宣府和薊鎮二軍掌握在您手裏,無論你日後入閣也好,當首輔也好,都是有莫大益處的,起碼沒有人能輕易想要從軍中這條渠道來對付您,而且老爺也知道您要做的很多事情勢必會引起很多不理解和反對,有些事情連他都不理解,所以把京畿這邊的軍隊抓緊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馮佑微笑著道:“老爺還說,有些事情現在也許看起來不切實際,但形勢都是會變化的,日後也未必說得清楚。”
打發走了馮佑,馮紫英也揉揉太陽穴。
老爹和牛王二人似乎越走越近了,也不知道這是禍是福。
不過馮佑最後一句話啊也不無道理,日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但是牢牢抓住軍權卻不會錯。
當然這種抓軍權的方式手段應該要綜合考慮,不能太過於顯山露水,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
宣府軍的突然“易幟”,終於宣告了這一場經曆了幾天的鬧劇最終收場,甚至比想象的還要簡單輕鬆。
劉?率領宣府軍退回懷來衛,然後接受都察院的調查。
與此同時,麻承勳也一樣接受都察院的調查。
而張瑾則直接被下了大獄。
盧嵩消失無蹤,龍禁尉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中。
馮子儀被任命為龍禁尉指揮僉事,臨時負責北鎮撫司的事務,這一破格擢拔也獲得了兵部和內閣的一致認同。
四月十二,齊永泰授封中極殿大學士,而後辭去內閣首輔和閣臣,致仕退養。
與此同時李三才、湯賓尹被免去閣臣和大學士職務。
顧秉謙授封謹身殿大學士,擔任首輔,而官應震、黃汝良授封文華殿大學士,喬應甲授封武英殿大學士,馮紫英授封東哥大學士。
緊接著各方也是緊鑼密鼓的商議開始,伴隨著肯定還會有一係列的人事任免,也標誌著萬統五年的大變革終於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