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馮紫英,牛繼宗也沉默了。
這是個繞不過去的人。
無論是牛繼宗本人還是孫紹祖,包括這裏邊牽扯到的很多人,都和馮紫英有著關係瓜葛。
京營和上三親軍,宣府軍和薊鎮軍,加上其在朝廷中枝蔓牽連的人脈,誰想要忽略他的存在,那絕對要付出代價。
也幸虧馮紫英現在去了遼東,也才給了大家機會。
現在馮紫英已經解決了建州女真的威脅,這麽短時間讓牛繼宗都為之震驚,想必萬統帝也一樣是心急如焚,再這樣下去,等到馮紫英真的回朝,那軍隊體係中的影響力足以讓很多事情都要變成空談,所以才會要搶在馮紫英回朝之前就把有些事情做成既成事實。
不過讓牛繼宗最為堵心的是這一次的事兒王子騰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自己兩度找他,萬統帝那邊也已經和他見過一麵,也屢屢給他提及此番,但他雖然沒有反對,但是感覺得出來對此事並沒有太大興趣,或者說信心不足,這讓牛繼宗也很是惱火。
你說他反對吧,也不是,你說他讚同吧,卻又沒太多表現,像和宣府軍與京營的舊部聯絡,他都是很被動很不情願地做了些表麵文章,更多的是還是牛繼宗親自做,這種態度很詭異。
當然牛繼宗約摸能猜測出王子騰的一些擔心,無外乎就是覺得京中駐軍不比往日了,經過馮紫英的清洗和調整之後,朝廷掌控力太強,要在京中做事,難度太大,風險太高。
但牛繼宗卻不認為,上三親軍的確是馮紫英一手打造出來的了,但那點兒兵力還不足以逆轉乾坤,京營中絕對忠於朝廷,或者說內閣那邊的,還真不好說有多少,麻承勳那邊牛繼宗知道萬統帝肯定有安排,蕭如薰走了李三才得門道,但李三才和萬統帝之間的關係,現在牛繼宗還不能說。
關鍵在於隻要京營分裂,效忠萬統帝這一部分能打開城門,短時間內穩住局麵不被橫掃,宣府軍一進城,京營那點兒人馬和戰鬥力,要和宣府軍這種邊軍比,還差了許多。
這裏邊也還有一個關節,那就是速度一定要快,務必要搶在薊鎮軍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控製住京中局麵,讓皇上掌控大局。
有李三才、湯賓尹這幾個閣臣支持,牛繼宗認為這不過是撥亂反正,回歸到元熙時代或者說永隆前期的朝廷正常運作模式,並非什麽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才對。
就算是朝臣們,麵對這樣一種局麵也不可能有多少抵觸情緒,畢竟利益受損的就是那一小撮人罷了。
至於地方上,恐怕甚至還沒回過神來,這個局麵就已經結束了,皆大歡喜而已。
牛繼宗相信萬統帝的手段還不僅止於此,就像孫紹祖一樣,不也是一個意外驚喜,龍禁尉那邊呢,五城兵馬司那邊呢,順天府那邊呢,不是每個人都對內閣現在的做派就心悅誠服的,一樣有很多人不滿意於現在內閣的獨斷專行驕橫跋扈,齊永泰不必說,顧秉謙和黃汝良的強勢已經讓很多人不滿,包括一些湖廣士人,所以牛繼宗甚至懷疑如官應震、柴恪、楊鶴等人是不是也會采取中立坐觀的態度。
不過這一切呢,都隻是一個選項。
牛繼宗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東北方向。
他不相信馮紫英會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哪怕對方遠在遼東。
龍禁尉也好,刑部也好,還有馮紫英自己在京中的人馬,不是聾子瞎子,不會對這潛移默化的變化毫無覺察,但馮紫英遲遲未作任何舉措。
牛繼宗甚至不相信自己這段時間的一些動靜,劉綎的一些活動,還有蕭如薰和麻承勳的角色扮演,馮紫英會覺察不到,哪怕慢一些,可時間也過去了這麽久了,他會毫無反應,這就有些蹊蹺了。
弄得牛繼宗都差一點兒想要主動去提醒一下馮紫英了,你該有所表示了。
如果不是馮紫英真的疏忽大意了,那就是馮紫英有意為之了。
牛繼宗更傾向於後者,因為王子騰這個老狐狸的表現也讓他很是起疑,或者是馮紫英早就給了王子騰暗示?
說內心話,牛繼宗一直認為馮紫英應該和他們是一路人才對,武勳出身,親近武人,而且為人行事以及做派都更像武將作風,當然這家夥的手腕思路比武人要厲害得多。
既然馮紫英覺察到了這一點,卻遲遲沒有動作,那是要做什麽?
借某人之手來清洗,或者是故意引人上鉤,趁機解決?
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對方想得到什麽。
馮紫英在遼東兩年了,掛的職銜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正二品大員了,但卻又不是都察院的一號人物,理論上和七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禦史還差一線,若是要回來,給一個某部尚書或者接任左都禦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但是對方會甘心麽?
隻怕這家夥還是瞄著閣臣的位置才對。
但要說回來就能直入內閣擔任閣臣,牛繼宗覺得可能阻力不小。
現在內閣中是六人,齊永泰作為首輔年齡偏大身體不佳,倒是的確可能退下來,但不是說齊永泰退下來,馮紫英就能接任的。
北地士人中資曆威望比馮紫英深厚的多了去了。
喬應甲,馮紫英的恩主,現任刑部尚書,馮紫英能越過他麽?崔景榮,現任戶部尚書,人家當侍郎時,馮紫英還是秀才呢;還有王永光,人家當通惠書院山長時,馮紫英才入青檀書院讀書呢,這還沒說韓爌、孫居相這些人,哪一個不比馮紫英資曆強太多?
齊永泰要強推馮紫英入閣,將喬應甲、崔景榮以及韓爌這些人置於何處,如何說服這些人?
真要恣意妄為,那必定會有引發北地士人內部的分裂,齊永泰未必敢如此。
所以牛繼宗也很懷疑這裏邊是不是有什麽古怪。
或者齊永泰和馮紫英早有默契,甚至就是要用這種形式來為馮紫英回歸鋪路。
一旦李三才卷入,那麽日後被逐出內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湯賓尹也可能會被牽扯,一下子就能空出兩個閣臣位置,如果齊永泰再退出,那就意味著有三個閣臣位置出來了,那馮紫英機會就增大了無數倍,尤其是如果馮紫英在這一事件中再立下功勞,似乎就簡直完美了。
隻不過如此事件一旦席卷開來,會不會如馮紫英所設想那樣呢?馮紫英就這麽胸有成竹?
或者馮紫英就是有意縱容這種情形的發生,以期達到某種目的?
這個某種目的幾年前他和王子騰隱退之前王子騰就若隱若現地和他提及過,雖然含湖其辭,但是心照不宣,馮紫英也應該是對當下的某些局麵不太滿意的,但是卻無力改變,但如果換一種方式來解決,甚至還可以置身事外,最後來充當一個拯救者,似乎就更圓滿了。
不過這一切現在都還是一個未知數,馮紫英還在遼東,京中的事情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紹祖,你的山西軍過來了,劉綎也就更有把握了,至於說京營,也未必就如你所說的就隻能是馮紫英一人掌控,麻承勳雖然馮紫英舉薦的,但那也不過是馮紫英順手之舉,馮麻兩家在大同關係並不好,還有蕭如薰這邊,我們也給他了足夠的支持,……”
牛繼宗觀察著孫紹祖的表情變化。
把這個人拉進來,也是考慮到劉綎的宣府軍可能還要應對薊鎮軍那邊可能存在的幹預,要力爭大一個措手不及,讓尤世功等人沒時間介入,實際上也就是擁皇上“親政”而已,隻要木已成舟,這些邊鎮應該不會有什麽異動,到那個時候就算是馮紫英回京也不可能逆天行事。
退一步說,真的局麵翻轉了,那也無所謂,既然早就有默契,這樣的舉動不也是符合馮紫英的意願麽?
大家心照不宣,自己就算是當一回壞人也是暗地裏罷了,事畢有的是辦法來洗脫。
孫紹祖深看了牛繼宗一眼,澹澹地點點頭:“牛公既然這般有把握,那末將也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劉綎的宣府軍加上麻承勳的五軍營,還有蕭如薰,盧嵩的龍禁尉也該有所表現了,似乎一切都很圓滿啊,隻要時間節點把握得好,好像還真的能水到渠成呢。”
牛繼宗一凜,這家夥似乎也嗅出了一點兒味道啊,不過既然來了,說明這家夥還是有些想法的,隻要有想法就好。
“放心吧,紹祖,你要相信皇上等了這麽多年才等到這個時機,其實他想要的不就是一個最正常不過的要求麽?現在這種情形才是最不正常的麽?”牛繼宗笑著道。
“嗯,牛公說得是,是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了,免得久而久之還真的就成了慣例了。“孫紹祖咧嘴一笑,”我等武人也不願意見到此種情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這是個繞不過去的人。
無論是牛繼宗本人還是孫紹祖,包括這裏邊牽扯到的很多人,都和馮紫英有著關係瓜葛。
京營和上三親軍,宣府軍和薊鎮軍,加上其在朝廷中枝蔓牽連的人脈,誰想要忽略他的存在,那絕對要付出代價。
也幸虧馮紫英現在去了遼東,也才給了大家機會。
現在馮紫英已經解決了建州女真的威脅,這麽短時間讓牛繼宗都為之震驚,想必萬統帝也一樣是心急如焚,再這樣下去,等到馮紫英真的回朝,那軍隊體係中的影響力足以讓很多事情都要變成空談,所以才會要搶在馮紫英回朝之前就把有些事情做成既成事實。
不過讓牛繼宗最為堵心的是這一次的事兒王子騰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自己兩度找他,萬統帝那邊也已經和他見過一麵,也屢屢給他提及此番,但他雖然沒有反對,但是感覺得出來對此事並沒有太大興趣,或者說信心不足,這讓牛繼宗也很是惱火。
你說他反對吧,也不是,你說他讚同吧,卻又沒太多表現,像和宣府軍與京營的舊部聯絡,他都是很被動很不情願地做了些表麵文章,更多的是還是牛繼宗親自做,這種態度很詭異。
當然牛繼宗約摸能猜測出王子騰的一些擔心,無外乎就是覺得京中駐軍不比往日了,經過馮紫英的清洗和調整之後,朝廷掌控力太強,要在京中做事,難度太大,風險太高。
但牛繼宗卻不認為,上三親軍的確是馮紫英一手打造出來的了,但那點兒兵力還不足以逆轉乾坤,京營中絕對忠於朝廷,或者說內閣那邊的,還真不好說有多少,麻承勳那邊牛繼宗知道萬統帝肯定有安排,蕭如薰走了李三才得門道,但李三才和萬統帝之間的關係,現在牛繼宗還不能說。
關鍵在於隻要京營分裂,效忠萬統帝這一部分能打開城門,短時間內穩住局麵不被橫掃,宣府軍一進城,京營那點兒人馬和戰鬥力,要和宣府軍這種邊軍比,還差了許多。
這裏邊也還有一個關節,那就是速度一定要快,務必要搶在薊鎮軍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控製住京中局麵,讓皇上掌控大局。
有李三才、湯賓尹這幾個閣臣支持,牛繼宗認為這不過是撥亂反正,回歸到元熙時代或者說永隆前期的朝廷正常運作模式,並非什麽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才對。
就算是朝臣們,麵對這樣一種局麵也不可能有多少抵觸情緒,畢竟利益受損的就是那一小撮人罷了。
至於地方上,恐怕甚至還沒回過神來,這個局麵就已經結束了,皆大歡喜而已。
牛繼宗相信萬統帝的手段還不僅止於此,就像孫紹祖一樣,不也是一個意外驚喜,龍禁尉那邊呢,五城兵馬司那邊呢,順天府那邊呢,不是每個人都對內閣現在的做派就心悅誠服的,一樣有很多人不滿意於現在內閣的獨斷專行驕橫跋扈,齊永泰不必說,顧秉謙和黃汝良的強勢已經讓很多人不滿,包括一些湖廣士人,所以牛繼宗甚至懷疑如官應震、柴恪、楊鶴等人是不是也會采取中立坐觀的態度。
不過這一切呢,都隻是一個選項。
牛繼宗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東北方向。
他不相信馮紫英會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哪怕對方遠在遼東。
龍禁尉也好,刑部也好,還有馮紫英自己在京中的人馬,不是聾子瞎子,不會對這潛移默化的變化毫無覺察,但馮紫英遲遲未作任何舉措。
牛繼宗甚至不相信自己這段時間的一些動靜,劉綎的一些活動,還有蕭如薰和麻承勳的角色扮演,馮紫英會覺察不到,哪怕慢一些,可時間也過去了這麽久了,他會毫無反應,這就有些蹊蹺了。
弄得牛繼宗都差一點兒想要主動去提醒一下馮紫英了,你該有所表示了。
如果不是馮紫英真的疏忽大意了,那就是馮紫英有意為之了。
牛繼宗更傾向於後者,因為王子騰這個老狐狸的表現也讓他很是起疑,或者是馮紫英早就給了王子騰暗示?
說內心話,牛繼宗一直認為馮紫英應該和他們是一路人才對,武勳出身,親近武人,而且為人行事以及做派都更像武將作風,當然這家夥的手腕思路比武人要厲害得多。
既然馮紫英覺察到了這一點,卻遲遲沒有動作,那是要做什麽?
借某人之手來清洗,或者是故意引人上鉤,趁機解決?
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對方想得到什麽。
馮紫英在遼東兩年了,掛的職銜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正二品大員了,但卻又不是都察院的一號人物,理論上和七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禦史還差一線,若是要回來,給一個某部尚書或者接任左都禦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但是對方會甘心麽?
隻怕這家夥還是瞄著閣臣的位置才對。
但要說回來就能直入內閣擔任閣臣,牛繼宗覺得可能阻力不小。
現在內閣中是六人,齊永泰作為首輔年齡偏大身體不佳,倒是的確可能退下來,但不是說齊永泰退下來,馮紫英就能接任的。
北地士人中資曆威望比馮紫英深厚的多了去了。
喬應甲,馮紫英的恩主,現任刑部尚書,馮紫英能越過他麽?崔景榮,現任戶部尚書,人家當侍郎時,馮紫英還是秀才呢;還有王永光,人家當通惠書院山長時,馮紫英才入青檀書院讀書呢,這還沒說韓爌、孫居相這些人,哪一個不比馮紫英資曆強太多?
齊永泰要強推馮紫英入閣,將喬應甲、崔景榮以及韓爌這些人置於何處,如何說服這些人?
真要恣意妄為,那必定會有引發北地士人內部的分裂,齊永泰未必敢如此。
所以牛繼宗也很懷疑這裏邊是不是有什麽古怪。
或者齊永泰和馮紫英早有默契,甚至就是要用這種形式來為馮紫英回歸鋪路。
一旦李三才卷入,那麽日後被逐出內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湯賓尹也可能會被牽扯,一下子就能空出兩個閣臣位置,如果齊永泰再退出,那就意味著有三個閣臣位置出來了,那馮紫英機會就增大了無數倍,尤其是如果馮紫英在這一事件中再立下功勞,似乎就簡直完美了。
隻不過如此事件一旦席卷開來,會不會如馮紫英所設想那樣呢?馮紫英就這麽胸有成竹?
或者馮紫英就是有意縱容這種情形的發生,以期達到某種目的?
這個某種目的幾年前他和王子騰隱退之前王子騰就若隱若現地和他提及過,雖然含湖其辭,但是心照不宣,馮紫英也應該是對當下的某些局麵不太滿意的,但是卻無力改變,但如果換一種方式來解決,甚至還可以置身事外,最後來充當一個拯救者,似乎就更圓滿了。
不過這一切現在都還是一個未知數,馮紫英還在遼東,京中的事情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紹祖,你的山西軍過來了,劉綎也就更有把握了,至於說京營,也未必就如你所說的就隻能是馮紫英一人掌控,麻承勳雖然馮紫英舉薦的,但那也不過是馮紫英順手之舉,馮麻兩家在大同關係並不好,還有蕭如薰這邊,我們也給他了足夠的支持,……”
牛繼宗觀察著孫紹祖的表情變化。
把這個人拉進來,也是考慮到劉綎的宣府軍可能還要應對薊鎮軍那邊可能存在的幹預,要力爭大一個措手不及,讓尤世功等人沒時間介入,實際上也就是擁皇上“親政”而已,隻要木已成舟,這些邊鎮應該不會有什麽異動,到那個時候就算是馮紫英回京也不可能逆天行事。
退一步說,真的局麵翻轉了,那也無所謂,既然早就有默契,這樣的舉動不也是符合馮紫英的意願麽?
大家心照不宣,自己就算是當一回壞人也是暗地裏罷了,事畢有的是辦法來洗脫。
孫紹祖深看了牛繼宗一眼,澹澹地點點頭:“牛公既然這般有把握,那末將也就沒有什麽好擔心的了。劉綎的宣府軍加上麻承勳的五軍營,還有蕭如薰,盧嵩的龍禁尉也該有所表現了,似乎一切都很圓滿啊,隻要時間節點把握得好,好像還真的能水到渠成呢。”
牛繼宗一凜,這家夥似乎也嗅出了一點兒味道啊,不過既然來了,說明這家夥還是有些想法的,隻要有想法就好。
“放心吧,紹祖,你要相信皇上等了這麽多年才等到這個時機,其實他想要的不就是一個最正常不過的要求麽?現在這種情形才是最不正常的麽?”牛繼宗笑著道。
“嗯,牛公說得是,是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了,免得久而久之還真的就成了慣例了。“孫紹祖咧嘴一笑,”我等武人也不願意見到此種情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