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帝聽得很認真,他很清楚馮紫英其實是在代替其父在闡述遼東未來的戰略,兩父子應該是在遼東的戰略上有過探討,這也正常。
不過他現在更感興趣的是內喀爾喀人手中的俘虜問題。
馮紫英其實也意識到了,但是他需要把自己的話題說完,否則永隆帝一旦心思轉到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自己替老爹的一些辯解就會失去意義了。
“撫順所關的失守,家父有責任,之前臣就向家父建議過,不要囿於外界非議,榆林和大同甚至甘肅、寧夏那邊有合用之人便當大膽擢拔使用,他還是有些懼於人言,所以遼東這邊將領的調整還是力度小了一些,另外也被一些人的表麵忠誠給蒙蔽了,……”
永隆帝嘴角帶著一份若有若無的笑意,馮紫英來替其父謝罪也是應有之意,不過這個理由也有些牽強,姑妄聽之。
雖然馮唐從大同榆林帶到遼東的舊部不算多,但是他卻在遼東和薊鎮之間大規模的輪換,明顯就是針對李成梁的舊部,擔心挑戰其權威,掣肘其行動,此番薊鎮麵對察哈爾人入侵表現不佳,也有此原因,但是在遼東依然發生了這種事情。
“馮卿,你父親的事情內閣和朕也議過了,今日姑且不提了,你父在遼東總的表現還是讓朕滿意的,東虜雖然在撫順所關勝了一局,但是在烏拉部那邊卻吃了癟,功過相抵吧,……”
永隆帝擺擺手,“朕更關心的是當下京畿這邊的亂局,遼東那邊東虜退去,局麵暫時穩定了,但京畿這邊,蒙古人仍然在肆虐,薊鎮軍疲於應對,宣府軍和大同軍那邊,看看他們在周四溝和四海治那邊的表現,朕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了,……”
永隆帝的話語裏似乎是在對牛繼宗下轄的宣府軍和大同軍被外喀爾喀人突然襲擊突破感到不滿,但是馮紫英卻聽出了其中味道。
周四溝和四海治被突破那是宣府鎮的問題,板子應當打到宣府軍身上,和大同軍有何關係?難道就因為宣大總督牛繼宗的緣故,大同軍也要替人受過,顯然不合情理,或者是永隆帝口誤?
這怎麽可能?而且永隆帝那一句“朕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了”絕不是指周四溝和四海治被蒙古人突破,當然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意思。
“陛下不必過於憂心,蒙古人乃是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臣以為薊鎮軍駐守東麵順義——平穀一線,絕對無憂,是在不濟遼東在廣寧和大寧亦可抽調軍隊南下,斷不會耽誤大事;西麵有宣府軍和大同軍齊心協力,也當無虞,……”
似乎是注意到了永隆帝暗沉沉的目光,馮紫英斟酌了一下言辭,這才道:“臣自幼在大同長大,大同將士忠君之心天日可表,絕不會因為其他能影響的,這一點臣心有戚戚,……”
沒提宣府軍,也在情理之中,自己沒在宣府呆過,但是大同卻是自己自幼長大的地方,永隆帝應該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才對。
永隆帝笑了起來,“嗯,宣府大同兩軍合力,將士效命,朕也應該無慮才是。”
“陛下盡管放心,大周如日中天,豈是些許宵小外敵所能撼動的?”馮紫英起身再度叩拜,“臣惟願我大周江山永固,皇上萬壽無疆,臣也當誓死效命,……”
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氣嗬成,這是這個時代為官者的必備技能吧?
好像也不完全是,馮紫英內心吐糟,起碼像齊永泰、喬應甲這等重臣級別的官員可能已經不能像自己這樣很隨意的展示舌綻蓮花取悅皇帝的本事了。
果然,和戲文中所言一眼,永隆帝龍顏大悅。
別以為永隆帝就是那種隻聽阿諛逢迎之語的昏君,能夠和太上皇糾鬥十餘年,成功壓製住蠢蠢欲動而又得到武勳主流支持的義忠親王,讓太上皇無法重新讓義忠親王複太子位,最終得以坐上大寶之位,還能和一幹老辣成精的內閣諸公和六部大佬們博弈角力,永隆帝豈會是昏庸之輩?
他又豈能看不出馮紫英這一番話是發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馮紫英這番話的確是發自肺腑,當下大周朝廷還真不能亂,還離不得這位永隆帝。
永隆帝雖然算不上什麽聖君,但是起碼算是中上水準的角色,而且也能夠分得清楚當下朝廷的輕重緩急,就憑其最終能果斷壓製住北方士人對開海之略的攻訐而斷然推動開海,就能說明這位皇帝還是有些心胸和遠見的。
當然,時代的局限性和作為皇權代表的自私性必然決定了他更多地會為張氏皇權或者說他自己的權力來考慮,這無可厚非,換了馮紫英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一樣會毫不留情的壓製武勳,打壓相權。
不過馮紫英倒是覺得即便是要對武勳也好,相權也好,起碼也要審時度勢,選擇好最佳時機來動手。
從現在看來,對京營的華麗一擊,永隆帝和內閣兵部諸位配合得不錯,當然,自己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推波助瀾作用,這大概也是永隆帝對自己“龍顏大悅”的原因之一。
永隆帝的確心情愉悅,馮紫英用很隱晦的語言但卻很堅決的語氣表明了他的態度,永隆帝倒是越發欣賞這個越來越成熟的家夥了。
大同軍是馮家的基本盤,雖然馮氏一門三兄弟老大老二早已過世,老三馮唐也早就從大同總兵任上卸任,但是隨後接任榆林總兵和薊遼總督兼遼東鎮總兵也能給原來大同那些老部下一些希望,使得其在大同軍中依然極有威望。
老上司高升了,而且也還帶走了曹文詔、尤氏兄弟這些老部下,曹文詔已經是副總兵,而尤世功更成為了薊鎮總兵。
當然尤氏兄弟是馮唐在榆林收攬的部下,但曹文詔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同舊部,說明老上司對原來老部下沒有忘記,若是有機會,自然還能跟著老上司升官發財,所以馮家在大同軍中依然有著相當影響力。
隻要馮家還在,牛繼宗要想徹底控製大同軍就不可能,這也許就是讓牛繼宗最為忌憚的緣故。
就算牛繼宗能夠控製整個宣府軍,隻要大同軍他控製不住,哪怕老大那邊可能和蒙古人有了某種默契可以拖住薊鎮軍,牛繼宗也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當初永隆帝和兵部商計的對策,為什麽要不遺餘力的催促大同軍火速進入順天府的緣故,就是為了平衡牛繼宗控製力最強的宣府軍。
隻要大同軍和宣府軍平衡了,京師城中五軍營的陳繼先就算是有二心,也有仇士本的神樞營可以壓製,這種微妙的平衡不打破,就算是父皇有什麽想法,現在也不敢動。
“聽說馮卿自幼就在大同邊鎮上長大,……”永隆帝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覺得自己還得要提醒一下。
“回陛下,臣五歲便一直跟隨家父在大同,因為自幼頑皮,就被家父帶在身邊經常跑下去,對大同各路不敢說了如指掌,但是也基本上都跑遍過,……”馮紫英心裏靈犀,“嗯,聽說此番大同軍東進京師來增援薊鎮軍,亦有臣的一些長輩和朋友,便是宣府鎮中亦有臣家中親眷,臣也有許久未曾和他們聯係了,正說此番若能擊退蒙古人,尋個機會小聚一番呢,……”
“哦?”永隆帝目光閃動,“馮卿有心了,大同宣府邊軍將士一路原來,也的確辛苦了。”
有心了?嗯,馮紫英咀嚼著永隆帝這句話的含義,“陛下掛記之恩,臣定當轉達到,……”
有些話點到即止,隻不過這位皇上似乎還有些怕自己領悟不到,馮紫英心念百轉,或許永隆帝就是需要自己去發出某種信號?
這個想法一直到馮紫英出宮時都還在琢磨。
不過很快馮紫英就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單純了,晚間就傳出皇上召見永平府同知馮紫英,並對其在永平府抗擊蒙古人的表現大加讚譽,已經責令禮部和兵部要敘功了。
馮紫英聽到這個消息時,手中湯勺都差點落了下來。
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而且連自己在宮中逗留接近一個時辰聖上賞賜一方玉佩的細節都迅速傳開,很明顯這是有意在造勢。
就算是宮中不保密,但是這麽快的速度,這麽詳盡的細節都能傳出來,這裏邊的意味就長了。
義忠親王和牛繼宗他們知曉了怎麽想?裝病的陳繼先怎麽想?隻怕都要三思而後行了。
摟著妻子略顯臃腫的身體,麵對馮紫英愁眉不展一定要問個明白的沈宜修,馮紫英無奈地把個中細節說了個透徹,尤其是皇上用得爐火純青的離間手段,沈宜修聽完也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該如何安撫丈夫。
良久,沈宜修才幽幽地道:“相公,那你在擔心什麽呢?皇上的信任看重難道不好麽?或者你在擔心義忠親王……”
不過他現在更感興趣的是內喀爾喀人手中的俘虜問題。
馮紫英其實也意識到了,但是他需要把自己的話題說完,否則永隆帝一旦心思轉到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自己替老爹的一些辯解就會失去意義了。
“撫順所關的失守,家父有責任,之前臣就向家父建議過,不要囿於外界非議,榆林和大同甚至甘肅、寧夏那邊有合用之人便當大膽擢拔使用,他還是有些懼於人言,所以遼東這邊將領的調整還是力度小了一些,另外也被一些人的表麵忠誠給蒙蔽了,……”
永隆帝嘴角帶著一份若有若無的笑意,馮紫英來替其父謝罪也是應有之意,不過這個理由也有些牽強,姑妄聽之。
雖然馮唐從大同榆林帶到遼東的舊部不算多,但是他卻在遼東和薊鎮之間大規模的輪換,明顯就是針對李成梁的舊部,擔心挑戰其權威,掣肘其行動,此番薊鎮麵對察哈爾人入侵表現不佳,也有此原因,但是在遼東依然發生了這種事情。
“馮卿,你父親的事情內閣和朕也議過了,今日姑且不提了,你父在遼東總的表現還是讓朕滿意的,東虜雖然在撫順所關勝了一局,但是在烏拉部那邊卻吃了癟,功過相抵吧,……”
永隆帝擺擺手,“朕更關心的是當下京畿這邊的亂局,遼東那邊東虜退去,局麵暫時穩定了,但京畿這邊,蒙古人仍然在肆虐,薊鎮軍疲於應對,宣府軍和大同軍那邊,看看他們在周四溝和四海治那邊的表現,朕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了,……”
永隆帝的話語裏似乎是在對牛繼宗下轄的宣府軍和大同軍被外喀爾喀人突然襲擊突破感到不滿,但是馮紫英卻聽出了其中味道。
周四溝和四海治被突破那是宣府鎮的問題,板子應當打到宣府軍身上,和大同軍有何關係?難道就因為宣大總督牛繼宗的緣故,大同軍也要替人受過,顯然不合情理,或者是永隆帝口誤?
這怎麽可能?而且永隆帝那一句“朕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們了”絕不是指周四溝和四海治被蒙古人突破,當然還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意思。
“陛下不必過於憂心,蒙古人乃是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臣以為薊鎮軍駐守東麵順義——平穀一線,絕對無憂,是在不濟遼東在廣寧和大寧亦可抽調軍隊南下,斷不會耽誤大事;西麵有宣府軍和大同軍齊心協力,也當無虞,……”
似乎是注意到了永隆帝暗沉沉的目光,馮紫英斟酌了一下言辭,這才道:“臣自幼在大同長大,大同將士忠君之心天日可表,絕不會因為其他能影響的,這一點臣心有戚戚,……”
沒提宣府軍,也在情理之中,自己沒在宣府呆過,但是大同卻是自己自幼長大的地方,永隆帝應該明白自己的意思了才對。
永隆帝笑了起來,“嗯,宣府大同兩軍合力,將士效命,朕也應該無慮才是。”
“陛下盡管放心,大周如日中天,豈是些許宵小外敵所能撼動的?”馮紫英起身再度叩拜,“臣惟願我大周江山永固,皇上萬壽無疆,臣也當誓死效命,……”
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一氣嗬成,這是這個時代為官者的必備技能吧?
好像也不完全是,馮紫英內心吐糟,起碼像齊永泰、喬應甲這等重臣級別的官員可能已經不能像自己這樣很隨意的展示舌綻蓮花取悅皇帝的本事了。
果然,和戲文中所言一眼,永隆帝龍顏大悅。
別以為永隆帝就是那種隻聽阿諛逢迎之語的昏君,能夠和太上皇糾鬥十餘年,成功壓製住蠢蠢欲動而又得到武勳主流支持的義忠親王,讓太上皇無法重新讓義忠親王複太子位,最終得以坐上大寶之位,還能和一幹老辣成精的內閣諸公和六部大佬們博弈角力,永隆帝豈會是昏庸之輩?
他又豈能看不出馮紫英這一番話是發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馮紫英這番話的確是發自肺腑,當下大周朝廷還真不能亂,還離不得這位永隆帝。
永隆帝雖然算不上什麽聖君,但是起碼算是中上水準的角色,而且也能夠分得清楚當下朝廷的輕重緩急,就憑其最終能果斷壓製住北方士人對開海之略的攻訐而斷然推動開海,就能說明這位皇帝還是有些心胸和遠見的。
當然,時代的局限性和作為皇權代表的自私性必然決定了他更多地會為張氏皇權或者說他自己的權力來考慮,這無可厚非,換了馮紫英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一樣會毫不留情的壓製武勳,打壓相權。
不過馮紫英倒是覺得即便是要對武勳也好,相權也好,起碼也要審時度勢,選擇好最佳時機來動手。
從現在看來,對京營的華麗一擊,永隆帝和內閣兵部諸位配合得不錯,當然,自己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推波助瀾作用,這大概也是永隆帝對自己“龍顏大悅”的原因之一。
永隆帝的確心情愉悅,馮紫英用很隱晦的語言但卻很堅決的語氣表明了他的態度,永隆帝倒是越發欣賞這個越來越成熟的家夥了。
大同軍是馮家的基本盤,雖然馮氏一門三兄弟老大老二早已過世,老三馮唐也早就從大同總兵任上卸任,但是隨後接任榆林總兵和薊遼總督兼遼東鎮總兵也能給原來大同那些老部下一些希望,使得其在大同軍中依然極有威望。
老上司高升了,而且也還帶走了曹文詔、尤氏兄弟這些老部下,曹文詔已經是副總兵,而尤世功更成為了薊鎮總兵。
當然尤氏兄弟是馮唐在榆林收攬的部下,但曹文詔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同舊部,說明老上司對原來老部下沒有忘記,若是有機會,自然還能跟著老上司升官發財,所以馮家在大同軍中依然有著相當影響力。
隻要馮家還在,牛繼宗要想徹底控製大同軍就不可能,這也許就是讓牛繼宗最為忌憚的緣故。
就算牛繼宗能夠控製整個宣府軍,隻要大同軍他控製不住,哪怕老大那邊可能和蒙古人有了某種默契可以拖住薊鎮軍,牛繼宗也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當初永隆帝和兵部商計的對策,為什麽要不遺餘力的催促大同軍火速進入順天府的緣故,就是為了平衡牛繼宗控製力最強的宣府軍。
隻要大同軍和宣府軍平衡了,京師城中五軍營的陳繼先就算是有二心,也有仇士本的神樞營可以壓製,這種微妙的平衡不打破,就算是父皇有什麽想法,現在也不敢動。
“聽說馮卿自幼就在大同邊鎮上長大,……”永隆帝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覺得自己還得要提醒一下。
“回陛下,臣五歲便一直跟隨家父在大同,因為自幼頑皮,就被家父帶在身邊經常跑下去,對大同各路不敢說了如指掌,但是也基本上都跑遍過,……”馮紫英心裏靈犀,“嗯,聽說此番大同軍東進京師來增援薊鎮軍,亦有臣的一些長輩和朋友,便是宣府鎮中亦有臣家中親眷,臣也有許久未曾和他們聯係了,正說此番若能擊退蒙古人,尋個機會小聚一番呢,……”
“哦?”永隆帝目光閃動,“馮卿有心了,大同宣府邊軍將士一路原來,也的確辛苦了。”
有心了?嗯,馮紫英咀嚼著永隆帝這句話的含義,“陛下掛記之恩,臣定當轉達到,……”
有些話點到即止,隻不過這位皇上似乎還有些怕自己領悟不到,馮紫英心念百轉,或許永隆帝就是需要自己去發出某種信號?
這個想法一直到馮紫英出宮時都還在琢磨。
不過很快馮紫英就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單純了,晚間就傳出皇上召見永平府同知馮紫英,並對其在永平府抗擊蒙古人的表現大加讚譽,已經責令禮部和兵部要敘功了。
馮紫英聽到這個消息時,手中湯勺都差點落了下來。
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而且連自己在宮中逗留接近一個時辰聖上賞賜一方玉佩的細節都迅速傳開,很明顯這是有意在造勢。
就算是宮中不保密,但是這麽快的速度,這麽詳盡的細節都能傳出來,這裏邊的意味就長了。
義忠親王和牛繼宗他們知曉了怎麽想?裝病的陳繼先怎麽想?隻怕都要三思而後行了。
摟著妻子略顯臃腫的身體,麵對馮紫英愁眉不展一定要問個明白的沈宜修,馮紫英無奈地把個中細節說了個透徹,尤其是皇上用得爐火純青的離間手段,沈宜修聽完也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該如何安撫丈夫。
良久,沈宜修才幽幽地道:“相公,那你在擔心什麽呢?皇上的信任看重難道不好麽?或者你在擔心義忠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