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賽目光沉凝了下來。


    鐵料對部族的用處太大了,大周對周圍草原上各部包括遼東女真各部的控製力度有輕有重,除了武器甲胄外,鐵料和糧食是第一等的,其次就是茶、鹽,再次才是布、藥,其他東西幾乎不受限製。


    雖說武器和甲胄是禁運物資,但實際上在這一塊上蒙古和女真諸部對這兩樣東西反而沒有那麽渴求。


    一方麵武器多年以來都有保留,消耗上也可以通過鐵料打造就能彌補,至於甲胄無外乎就是樣式和質量問題了,尋常甲胄各部並不太缺,缺的是混編有鐵葉的高水準甲胄,那其實又涉及到精鐵葉片,說來說去還是鐵料。


    對於一個部族來說,鐵料和糧食幾乎就是生存的保障。


    前者無論是在武力保障和民用上有著太多需求和用處,任何時候都處於緊缺狀態。


    後者一旦遇到災年,那就是救命保障,一個部族往往有這救命保障就能熬過一關,甚至部族就能壯大一步,而沒有這個可能既是削弱一截,甚至直接崩散。


    至於鹽、茶,其實鹽在草原上也有出產,隻不過質量太差,數量不足,但是這種東西很容易走私進來,而茶的情況也和鹽相似,通過壓緊的磚茶一次走私進來就能解決許久,而且商人們也知道這兩類物資利潤最豐厚,邊地數千裏,東邊不亮西邊亮,總能找到路子運進來。


    唯獨鐵料和糧食,無論是蒙古諸部還是女真人,都根本無法自給,甚至缺額很大,尤其是用於武器、箭簇和甲胄的精鐵。


    但據說建州女真在占領了寬甸六堡之後,勢力水漲船高,乃至於東南麵的朝鮮對其態度也有變化,所以在一些物資的貿易上便有鬆動,鐵料和糧食都或多或少能從朝鮮那邊獲取一些了。


    可即便如此,建州女真仍然如饑似渴的通過各種渠道積蓄鐵料和糧食,對於一個有野心的部族來說,這就是部族壯大的根本保障。


    宰賽當然也想要,如果能獲得大周不受限製的鐵料供應,那麽他自信可以在十年之內讓內喀爾喀五部實力再上一個台階,便是對上察哈爾人他也不懼,給他二十年,他可以和建州女真比肩,而據他所知,僅僅是永平府一府的鐵料生產能力,便是十個內喀爾喀五部的需求都能滿足。


    但馮紫英提出的條件一樣不簡單。


    壓製科爾沁人容易,畢竟科爾沁屬於東蒙古,想要投靠建州女真本身就不符合蒙古諸部的利益,尤其是林丹巴圖爾就不會高興,所以打壓科爾沁人名正言順,還能得到林丹巴圖爾的支持。


    對抗建州女真雖然有風險,但是宰賽本來就對建州女真把手伸到科爾沁不滿,雙方免不了一些齟齬,甚至兵戎相見,這也不是問題,但是如果還要與大周一起支持葉赫部和建州女真爭奪東海女真,這就有些挑戰性了。


    林丹巴圖爾年齡雖小,卻頗有大誌,哪怕宰賽並不太看好林丹巴圖爾的一些做法,但是並不代表自己就要跳出來和對方對著幹,如果林丹巴圖爾擺出要作整個蒙古共主的架勢,頻頻有所動作,自己也會處於一個尷尬的狀態下,如何來應對還得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總而言之,這樣一個框架模糊靈活的盟約,對雙方都是一個考驗,你可以用物資支持來約束我,我也可以用我的表現來反製你,這很考驗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時機掌握以及協調技巧。


    宰賽垂眸凝神不語,他身後的莽骨大、比領兔和所宰仨人也有些緊張,甚至連布喜婭瑪拉的呼吸都緊促起來了,無論是答應,還是不答應,這都意味著內喀爾喀五部、葉赫部乃至遼東三方關係都將出現一個新的結構。


    開始說了那麽多,都是談笑風生,因為要麽是一些眼前本來就需要處理的事宜,要麽就是一些相對粗獷的框架,但是當提及鐵料這一塊上的交換條件,這才是真正雙方都必須要兌現的剛性條件。


    我可以給你充足的鐵料,但是一旦遼東鎮或者遼東鎮支持的葉赫部要對建州女真開戰,內喀爾喀五部就要無條件的站在遼東和葉赫部一邊,無論是哪一邊兌現不了條件,或者說認為對方沒有兌現條件,這個盟約就等於廢紙一張。


    “好。”宰賽終於點頭,“我答應,但是我會提出一些具體的條款,內喀爾喀五部不能無限製的卷入打破與建州女真戰爭中去,我需要一些限製性的條件。”


    這在預料之中,如果宰賽毫不猶豫一口答應,馮紫英就要懷疑對方是毫無履約誠意了。


    兩邊騎兵和步卒分別離開,馮紫英望著宰賽一行離開的身影,也終於舒了一口氣。


    這樁事兒總算是讓自己給辦了下來了,雖然這後續還有很多麻煩事兒,甚至在京師城這邊的活計恐怕比和宰賽這邊打交道還複雜艱險,但馮紫英聚德這一切都值得。


    朝廷的想法,皇帝的意圖,京營的安排,以及自己為日後在京中力量的布局,都需要小心仔細的斟酌考慮,如何把這幾方麵都要兼顧,讓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都需要未雨綢繆,從長計議,否則自己有何須如此煞費苦心的討這麽一出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在所有人都覺得這俘虜的幾萬京營將士都是一幫廢物,毫無價值時,馮紫英卻不這麽看。


    他大略明白永隆帝的心思,肯定要對京營動手,但京營本身卻是不可能撤銷的,三大營的祖製是從前明就沿襲下來的,必然有其理由。


    京師城中皇帝的親軍不少,什麽四衛營、勇士營、旗手衛,這三支力量都得算得上是皇帝親軍,其中四衛營更是有禦馬監內侍直領,也是大周唯一一支由內侍領軍的親軍。


    但是這幾支親軍都有一大問題,那就是數量太少,像四衛營不過一萬二千人,而且其中隻有兩營選鋒,另外兩營是老家,也就是兩營精銳,兩營屬於後備兵。


    旗手衛不過一千八百人,勇士營也不過三千人。


    這等規模的親軍的確太小了一些,所以真正要扛起京師城禦外安內重任的,還得要靠京營三大營。


    現在京營終於被永隆帝和兵部聯手給哄出了京師城,然後再被自己推波助瀾的來了這樣一手,整個京營的大架構已經出了大問題,一大半兵力煙消雲散,永隆帝當然樂見其成,但是這五萬多士卒卻又不可能置之不理。


    在馮紫英看來,永隆帝要解決京營的問題,無外乎也就是武將軍官問題,對兵卒,他固然希望能有一批精銳,但現在很顯然不現實,頂多也就是對這五萬多俘虜裁汰一番,去蕪存菁。


    不管這五萬多士卒回到京師城中如何,哪怕他們全數被取消軍籍,淪為平民,這五萬多士卒及其家眷一二十萬人仍然會生活在京師城,那麽自己今日所做的一切,無論是誰都會把自己一番恩德記在心中,這也算是變相的替自己積攢了威望和人氣。


    要知道這可是京師城的百姓,自己一下子就能贏得京師城接近二成居民百姓的感恩戴德,豈是二十萬兩銀子能做得到的?更何況這筆銀子又不是自己出。


    可以說這就是用朝廷的銀子替自己收買人心,而且收買得心安理得理直氣壯,沒有人能說出個啥來。


    這等人心和在京師城中的影響力,初一看是見不出什麽來的,但久而久之,這種影響力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在日後自己會有所謀劃時。


    當然,事實上這五萬多人中,馮紫英相信大部分還是會回到京營中去。


    作為時代從軍的這些士卒,如果真的不要他們當兵,他們留在京師城中也會成為一塊不穩定的隱患,還有他們的眷屬,一二十萬人,無論是誰都不敢輕易表態。


    所以哪怕永隆帝和兵部很不情願,但是現實還是迫使他們退讓妥協,當然他們的軍官和武將會全數易人,但那又如何?


    自己需要的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影響,現在並不需要實質性的控製什麽,那是永隆帝想要牢牢把握抓住了,自己當然不會去和對方爭什麽。


    這種機會可謂千載難逢,所以馮紫英思襯再三,還是覺得不能放棄這樣一個機會,哪怕會為此多費許多心神,多做許多額外活兒。


    回到盧龍城中,馮紫英就用急遞報送朝廷,但這一次考慮到事情關係機密,馮紫英就直接讓人送到兵部報給張景秋和柴恪二人,通過他們來上奏朝廷和皇上。


    三五日工夫宰賽和他都能等得起,再久,就不好說了,林丹巴圖爾那邊催逼宰賽也是一樣。


    望著飛馳而出直奔西麵去的健馬,馮紫英也在想,麵對這樣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朝廷,內閣,兵部,永隆帝他們會如何著想,如何來處置後續這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數風流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瑞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瑞根並收藏數風流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