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罷。”
二人卻不肯起來,隻顧著跪伏匍匐。
馮紫英也有些感觸,他當然能明白這種命運的改變會給這兩個人乃至他們的家庭帶來什麽。
“大人,就讓他們跪著吧,否則他們亦心不安。”段喜貴也同樣觸動甚深。
“那便抬起頭來。”馮紫英也無意去顯示什麽平等或者男兒膝下有黃金這些,點點頭,“此番你們二人能蒙林大人看中,如都轉運鹽使司衙門為吏,亦是你們的機遇造化,到衙門之後務必勤勉用心做事,不辱自家名聲。”
“大爺之言我等定當謹記在心,斷不敢有辱馮(段)氏名聲。”二人又是叩頭。
“唔,運鹽使司衙門你們也知道是個何等樣的衙門,牽纏利益甚多,個中亦有不少不足為外人道的陰私,你二人在衙門裏務必謹言慎行,莫要聽信他人虛言狡詞,以免上當受騙,定當牢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切莫卷入其中,……”
這也算是自己無意間所授“新學”的衍生產品吧。
原本隻是覺得這阿拉伯數字更方便簡易,然後再想到這複式記賬法對於商業活動的促進,所以也就隨手為之。
沒想到這段喜貴還真有點兒這方麵的天賦,一來二去還整出這麽大動靜來了。
不但在山東那邊大受歡迎,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現在更是被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都看上了,對於這樣推廣機會,馮紫英當然要全力支持。
未來不僅僅是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像市舶司乃至戶部和工部,以及地方府縣的戶房、工房這些能用得上這些的,他都要全力推薦。
隻有當這種潛移默化的變革逐漸在整個社會中形成了潮流,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打發走了兩個感激涕零的小子,馮紫英心情不錯。
雖然這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點滴變化,還是能帶來某種愉悅的心境。
“這幾日情形如何?”
“投貼麵談的人仍然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存著疑慮,不過鏗哥兒,莫說他們,即便是我們一樣也有擔心。”在自家表弟麵前,段喜貴倒是沒太多忌諱,“開海債券倒好說,若是一番解釋,汪先生與我和璉二爺都覺得兩百萬兩應該是談得下來的,但這也應該是極限了,……”
“那你覺得主要問題在哪裏?”馮紫英也想要考較一下自己這個表兄的分析判斷能力,他要為日後自己這位表兄在未來事業版圖中的地位做一個定位選擇。
似乎是考慮過這個問題,段喜貴略作沉吟便道:“我接觸過幾位鹽商,感覺他們對朝廷缺乏信任,提到的市舶司海稅問題,監督也好,稅額數量也好,我覺得這都不是關鍵,他們覺得朝廷現在的財政狀況很糟糕,極有可能會越來越糟糕,那麽到了幾年後可能海稅收入會被朝廷挪作他用應急,而不是用來贖回這個債券,在他們看來,其實這就還是一種變相的捐輸。”
這是對朝廷的信心和朝廷自身信譽問題,而不是什麽擔保和監督方式問題,馮紫英點點頭,段喜貴眼光不差,還是看準了這一點的。
朝廷以前更多的是采取捐輸手段來解決臨時應急,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太道德的方式,連捐輸者自己都明白。
偶爾有借款,但是一是數量小,二是時間短,而且基本上都不是以朝廷名義,更多的是以某個部門或者某個官員身份去借款,所以一直沒有形成例製常態。
“那表兄覺得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或者說打消對方的這種疑慮呢?”馮紫英淺笑著問道。
“我和汪先生以及璉二哥都商討過此事,覺得的確很難,因為捐輸這一形式用過多次,大家都覺得就是花錢買一個身份,印象根深蒂固,而你這一次要求如此之高,數額如此之大,難免就會讓他們覺得朝廷是有意用這種方式來勒索了。”
事實上馮紫英自己也沒有想出什麽好的辦法來。
朝廷信譽需要建立在實力至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養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時候某個頗有信譽的官員大臣恐怕都能比朝廷的信譽更高,隻要是在一定範圍之內。
現在要奢談什麽讓人家對你心服口服納頭就拜,哪有那種好事情?
自己就算是名氣再大,但是在數以百萬計的銀子麵前,就算是自己有心要維護朝廷信譽,但是嚴峻的現實麵前一樣都可能被輕易推倒,這一點這些商人們不會想不到。
這種朝廷信譽,也就是現代政府的信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現代的契約製度對於官府朝廷來說,能不能實現權利對等,基本上是全看人,而非製度。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鹽商們哪一個又能說他們是清白無瑕的?
鹽中摻土這基本上是每個鹽商的最慣用的牟利手法,這是害民;勾結私鹽販子跨區域販鹽,這是違反朝廷例製;勾結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官員,以偷漏欠的方式少交鹽課銀子,或者直接就是內外勾結做假賬,又或者與鹽場勾結起來,虛報損耗偷賣私鹽,這些都是慣用伎倆。
幾乎每一家鹽商的發家致富都是建立在這種種劣跡惡行之上的,無一例外。
正因為如此,在麵對朝廷的要求下,他們才隻能乖乖的俯首聽命。
“表兄,既如此,看來你們的麵談效果不佳啊。”
“那倒也不是。”段喜貴搖搖頭,“鏗哥兒,你知道我們和這些商人談最大的倚仗是什麽嗎?”
“是什麽?”馮紫英訝然。
“是你這個人,你的身份,你的口碑,你的未來前途。”段喜貴很肯定地道:“若非有你這個人,換了其他人,很難讓他們產生興趣。”
“哦?我的口碑,嗯,應該是形象吧?”馮紫英驚訝中也有些自豪,這恐怕才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段喜貴對馮紫英的這個用詞不太適應,不過他還是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嗯,這也是我們在和他們談了許多之後才慢慢覺察到的,不僅僅是我,汪先生,璉二爺,都是這樣的感覺。”段喜貴話語裏充滿了某種感悟,“你的家世,你的出身,你的師尊,甚至你的同學和在秋闈春闈殿試的表現,他們很多人都知道,甚至還不厭其煩向我們探究,我和璉二哥與你的關係,他們也都了如指掌,……”
馮紫英笑了起來,“有些意思,除了這些,還有麽?”
“還有。”段喜貴語氣卻越發嚴肅認真起來,甚至還有些探索的味道
“哦?”見自己表兄態度如此,馮紫英訝然,“表兄,還有什麽?”
“他們對你提出的開海之略其實是很感興趣的,有些人對你的開海禁倡海貿觀點十分讚同,同時也對你提出設立銀莊的目的意義一樣很認可,但他們也很擔心銀莊的銀子都被拿去投向了登萊和遼東,而他們認為投向登萊和遼東的銀子隻會打水漂,如果是如你提到的投入到江南這邊的絲廠、船廠、茶場、陶瓷工坊,甚至投入到拓墾中去,都是能夠預期收益的,……
馮紫英大為吃驚,他沒想到鹽商中居然還有這等人物,能看出銀子投向登萊、遼東難以見到效益,而銀子如果投向絲茶瓷這三類產業明顯就是能大有收獲的,甚至連在江南的造船行業,也能有一個很好的收益。
這大概就是商賈天性吧,能夠迅速評判出資本流向哪裏能獲得收益,卻自動將銀莊的朝廷背景和職責忽略了,當然這也的確和他們沒關係,那是朝廷的事兒。
“說來說去,還是不太相信銀莊的運作模式啊。”馮紫英搖搖頭,“目光還是短淺了一些,隻看到眼前利益,忽略了長期的戰略利益。”
段喜貴不太懂,但是他還是知道這銀莊的性質比較複雜。
“鏗哥兒,我感覺,這些商人也並非最初我們想象的那樣,感覺有些人也並不隻想局限於這鹽一隅,或者說他們也有一些其他的意願,……”段喜貴努力地想要把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接觸所得和盤托出,在他看來,鹽商這個群體是大有可為的金礦,很值得一挖。
這一點馮紫英倒是很認可,汪文言也提到過。
這些鹽商中有相當一部分並非都是那種死抱著銀子不鬆手的守財奴,他們也很清楚他們的財富來源於何處,但是他們更擔心他們積累的財富被人盯上。
甚至他們也已經感覺到了隨著太上皇的落幕,新皇勢力日增,他們這個群體恐怕也會迎來一個劇烈的震蕩期,所以他們也在尋找著出路。
有的是希冀繼續在鹽路上改換門庭,隻不過覺得現在時機未到,有的人則有著更長遠的考慮。
應該說這恰恰是一個機遇,但如何贏得後一個群體的信任,對馮紫英來說,這卻是一道難題。
但這道題卻不得不破。
二人卻不肯起來,隻顧著跪伏匍匐。
馮紫英也有些感觸,他當然能明白這種命運的改變會給這兩個人乃至他們的家庭帶來什麽。
“大人,就讓他們跪著吧,否則他們亦心不安。”段喜貴也同樣觸動甚深。
“那便抬起頭來。”馮紫英也無意去顯示什麽平等或者男兒膝下有黃金這些,點點頭,“此番你們二人能蒙林大人看中,如都轉運鹽使司衙門為吏,亦是你們的機遇造化,到衙門之後務必勤勉用心做事,不辱自家名聲。”
“大爺之言我等定當謹記在心,斷不敢有辱馮(段)氏名聲。”二人又是叩頭。
“唔,運鹽使司衙門你們也知道是個何等樣的衙門,牽纏利益甚多,個中亦有不少不足為外人道的陰私,你二人在衙門裏務必謹言慎行,莫要聽信他人虛言狡詞,以免上當受騙,定當牢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切莫卷入其中,……”
這也算是自己無意間所授“新學”的衍生產品吧。
原本隻是覺得這阿拉伯數字更方便簡易,然後再想到這複式記賬法對於商業活動的促進,所以也就隨手為之。
沒想到這段喜貴還真有點兒這方麵的天賦,一來二去還整出這麽大動靜來了。
不但在山東那邊大受歡迎,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現在更是被都轉運鹽使司衙門都看上了,對於這樣推廣機會,馮紫英當然要全力支持。
未來不僅僅是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像市舶司乃至戶部和工部,以及地方府縣的戶房、工房這些能用得上這些的,他都要全力推薦。
隻有當這種潛移默化的變革逐漸在整個社會中形成了潮流,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打發走了兩個感激涕零的小子,馮紫英心情不錯。
雖然這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點滴變化,還是能帶來某種愉悅的心境。
“這幾日情形如何?”
“投貼麵談的人仍然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存著疑慮,不過鏗哥兒,莫說他們,即便是我們一樣也有擔心。”在自家表弟麵前,段喜貴倒是沒太多忌諱,“開海債券倒好說,若是一番解釋,汪先生與我和璉二爺都覺得兩百萬兩應該是談得下來的,但這也應該是極限了,……”
“那你覺得主要問題在哪裏?”馮紫英也想要考較一下自己這個表兄的分析判斷能力,他要為日後自己這位表兄在未來事業版圖中的地位做一個定位選擇。
似乎是考慮過這個問題,段喜貴略作沉吟便道:“我接觸過幾位鹽商,感覺他們對朝廷缺乏信任,提到的市舶司海稅問題,監督也好,稅額數量也好,我覺得這都不是關鍵,他們覺得朝廷現在的財政狀況很糟糕,極有可能會越來越糟糕,那麽到了幾年後可能海稅收入會被朝廷挪作他用應急,而不是用來贖回這個債券,在他們看來,其實這就還是一種變相的捐輸。”
這是對朝廷的信心和朝廷自身信譽問題,而不是什麽擔保和監督方式問題,馮紫英點點頭,段喜貴眼光不差,還是看準了這一點的。
朝廷以前更多的是采取捐輸手段來解決臨時應急,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太道德的方式,連捐輸者自己都明白。
偶爾有借款,但是一是數量小,二是時間短,而且基本上都不是以朝廷名義,更多的是以某個部門或者某個官員身份去借款,所以一直沒有形成例製常態。
“那表兄覺得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或者說打消對方的這種疑慮呢?”馮紫英淺笑著問道。
“我和汪先生以及璉二哥都商討過此事,覺得的確很難,因為捐輸這一形式用過多次,大家都覺得就是花錢買一個身份,印象根深蒂固,而你這一次要求如此之高,數額如此之大,難免就會讓他們覺得朝廷是有意用這種方式來勒索了。”
事實上馮紫英自己也沒有想出什麽好的辦法來。
朝廷信譽需要建立在實力至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養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時候某個頗有信譽的官員大臣恐怕都能比朝廷的信譽更高,隻要是在一定範圍之內。
現在要奢談什麽讓人家對你心服口服納頭就拜,哪有那種好事情?
自己就算是名氣再大,但是在數以百萬計的銀子麵前,就算是自己有心要維護朝廷信譽,但是嚴峻的現實麵前一樣都可能被輕易推倒,這一點這些商人們不會想不到。
這種朝廷信譽,也就是現代政府的信譽,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的,現代的契約製度對於官府朝廷來說,能不能實現權利對等,基本上是全看人,而非製度。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些鹽商們哪一個又能說他們是清白無瑕的?
鹽中摻土這基本上是每個鹽商的最慣用的牟利手法,這是害民;勾結私鹽販子跨區域販鹽,這是違反朝廷例製;勾結都轉運鹽使司衙門官員,以偷漏欠的方式少交鹽課銀子,或者直接就是內外勾結做假賬,又或者與鹽場勾結起來,虛報損耗偷賣私鹽,這些都是慣用伎倆。
幾乎每一家鹽商的發家致富都是建立在這種種劣跡惡行之上的,無一例外。
正因為如此,在麵對朝廷的要求下,他們才隻能乖乖的俯首聽命。
“表兄,既如此,看來你們的麵談效果不佳啊。”
“那倒也不是。”段喜貴搖搖頭,“鏗哥兒,你知道我們和這些商人談最大的倚仗是什麽嗎?”
“是什麽?”馮紫英訝然。
“是你這個人,你的身份,你的口碑,你的未來前途。”段喜貴很肯定地道:“若非有你這個人,換了其他人,很難讓他們產生興趣。”
“哦?我的口碑,嗯,應該是形象吧?”馮紫英驚訝中也有些自豪,這恐怕才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段喜貴對馮紫英的這個用詞不太適應,不過他還是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嗯,這也是我們在和他們談了許多之後才慢慢覺察到的,不僅僅是我,汪先生,璉二爺,都是這樣的感覺。”段喜貴話語裏充滿了某種感悟,“你的家世,你的出身,你的師尊,甚至你的同學和在秋闈春闈殿試的表現,他們很多人都知道,甚至還不厭其煩向我們探究,我和璉二哥與你的關係,他們也都了如指掌,……”
馮紫英笑了起來,“有些意思,除了這些,還有麽?”
“還有。”段喜貴語氣卻越發嚴肅認真起來,甚至還有些探索的味道
“哦?”見自己表兄態度如此,馮紫英訝然,“表兄,還有什麽?”
“他們對你提出的開海之略其實是很感興趣的,有些人對你的開海禁倡海貿觀點十分讚同,同時也對你提出設立銀莊的目的意義一樣很認可,但他們也很擔心銀莊的銀子都被拿去投向了登萊和遼東,而他們認為投向登萊和遼東的銀子隻會打水漂,如果是如你提到的投入到江南這邊的絲廠、船廠、茶場、陶瓷工坊,甚至投入到拓墾中去,都是能夠預期收益的,……
馮紫英大為吃驚,他沒想到鹽商中居然還有這等人物,能看出銀子投向登萊、遼東難以見到效益,而銀子如果投向絲茶瓷這三類產業明顯就是能大有收獲的,甚至連在江南的造船行業,也能有一個很好的收益。
這大概就是商賈天性吧,能夠迅速評判出資本流向哪裏能獲得收益,卻自動將銀莊的朝廷背景和職責忽略了,當然這也的確和他們沒關係,那是朝廷的事兒。
“說來說去,還是不太相信銀莊的運作模式啊。”馮紫英搖搖頭,“目光還是短淺了一些,隻看到眼前利益,忽略了長期的戰略利益。”
段喜貴不太懂,但是他還是知道這銀莊的性質比較複雜。
“鏗哥兒,我感覺,這些商人也並非最初我們想象的那樣,感覺有些人也並不隻想局限於這鹽一隅,或者說他們也有一些其他的意願,……”段喜貴努力地想要把自己這一段時間的接觸所得和盤托出,在他看來,鹽商這個群體是大有可為的金礦,很值得一挖。
這一點馮紫英倒是很認可,汪文言也提到過。
這些鹽商中有相當一部分並非都是那種死抱著銀子不鬆手的守財奴,他們也很清楚他們的財富來源於何處,但是他們更擔心他們積累的財富被人盯上。
甚至他們也已經感覺到了隨著太上皇的落幕,新皇勢力日增,他們這個群體恐怕也會迎來一個劇烈的震蕩期,所以他們也在尋找著出路。
有的是希冀繼續在鹽路上改換門庭,隻不過覺得現在時機未到,有的人則有著更長遠的考慮。
應該說這恰恰是一個機遇,但如何贏得後一個群體的信任,對馮紫英來說,這卻是一道難題。
但這道題卻不得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