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院的感覺無疑是最讓人愉悅的,這有點兒類似於衣錦還鄉的感覺。
西園的同學還剩下不少,但基本上都是未考上的,考中進士的許多人中都已經回家了。
大周朝廷對進士們還是很人性化的,大比結束到庶吉士館選還有三個月時間,這期間就是進士們變相假期,可以請假歸家。
當然這主要是針對三甲這一部分人,而二甲進士們就要看自己了。
畢竟二甲進士們麵臨著的館選,仍然要在東閣進行一場考試。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場考試空怕不是決定性的,甚至比不上二甲進士的名次更重要,但是如果在東閣考試發揮特別突出,仍然能為自己館選增添不少機會,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機會,大部分二甲進士都會全力以赴留下來拚搏一回。
對於青檀書院來說,今科的表現可謂大獲全勝,十八名進士,已經壓倒了崇正書院和通惠書院,也包括江南的白馬書院和崇文書院。
崇正書院今年的表現其實也不差,除了楊文弱獲得探花外,他們還考中了十二名進士,而且這十二名進士中有四名是二甲進士。
相比之下,像崇文書院和白馬書院,今年分別隻考中的十六名和十四名進士,看起來仍然高過崇正書院,但是他們在規模上都要比崇正書院大許多,參考人數也更多。
這是這麽些年來第一次北方書院和南方書院在聲勢上取得相對較為平均的一年,當然實際上,南方士子仍然穩穩壓過北方一頭。
“嗯,子遜,獻征,孝可,孩未,夢章,克繇,還有紫英,今科你們還有其他三甲幾個同學算是為咱們青檀書院爭了光,……”
官應震非常高興,看著眼前這幾位青檀書院中的人才,內心也是格外自豪。
其實另外還有兩位,一個是已經是狀元的練國事,他不需要再參加庶吉士館選,直接就授翰林院修撰,成為今科授官第一人。
還有一位韓敬,韓敬在二甲進士中發揮不佳,名列第十六,甚至排在了馮紫英之後,而且也因為其業師湯賓尹的緣故,在考中二甲進士之後便主動脫離了青檀書院,跟隨其師湯賓尹去了。
韓敬雖然一直在青檀書院讀書,但是其卻似一直像是遊離於青檀書院之外。
其來讀書也是因為其師湯賓尹與官應震的同年關係,但實際上像這兩年青檀書院的大部分活動,韓敬都沒有怎麽參加。
這也使得書院很多同學對其很不滿。
他自己也知曉這個情況,所以在考中二甲進士之後,也隻是回了一回書院,向山長、掌院和幾位關係較為密切的同學和教諭道了別,便翩然離去。
所以在韓敬離開之後,書院裏也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現實。
不過官應震倒是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為韓敬本身也一直與湯賓尹保持著密切聯係,更像是湯賓尹寄放在自己這裏的掛名弟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作為同年他代為照料了兩年,也算是盡了心了。
許獬率先叩拜,算是這幾年裏對師恩的感謝,其餘弟子也都是跟著跪拜。
官應震和周永春二人都很坦然承受了這一禮,他們當得起。
作為書院的兩個主要負責人,幾乎所有事情都要由他們來安排部署,而且書院學子的情況不一,也需要分門別類的加以指導輔導,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提升。
像宋統殷十六歲就在青檀書院讀書,一讀就是九年,第一科連秋闈都沒過,第二科也就是上科才算過了秋闈又在春闈折戟,今科才算是真正考中進士。
和山長掌院的溝通就顯得很輕鬆了,現在這幾位都已經是大周的準官員了,一到兩年的觀政期結束,他們就會被授官。
這幾位都是二甲進士,起步就是從七品,三五年之內就會破格提拔,一般都會提拔到正六品甚至從五品的位置上,也就是意味著會破格提拔三級以上,這就是進士的威風,也是其他選官永遠不具備的。
“子遜不必說了,為師估計庶吉士跑不掉,照理說以紫英的二甲第九,也該沒問題,但是紫英稍微特殊一些,還真不好說。”官應震也是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人了,對這等情況十分熟悉。
“一是年齡太年輕,雖說庶吉士有要求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俊才,但紫英這個年齡委實太誇張了一點兒,據我所知大周這麽多科裏,十八歲以下的庶吉士基本上沒有,嗯,也許今科就又會有兩個,一個是侯恂,一個是紫英,……”
官應震的話讓幾個同學都笑了起來,既有些豔羨,也還帶著幾分善意的揶揄,“官師說得是,紫英這個年齡,讓我們這些師兄們都汗顏啊。”
考中進士基本上就算是從青檀書院畢業了,和青檀書院脫離了從屬關係,而對官應震的稱呼也從山長改為了官師。
“諸位師兄打趣了,剛才官師不也在說這年齡太年輕也是劣勢麽?”馮紫英倒是很坦然。
“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有些劣勢,但是越往後,這個年齡就越能變成優勢了。”
宋統殷也是山東籍人,和馮紫英算是老鄉,不過他要比馮紫英足足大十歲,但在二甲進士裏已經算是年齡的了。
“獻征說得是,越是往後,這個年齡優勢會越明顯。”官應震接上話,“但現在的確有些麻煩,特別是閣老和六部堂上官有些人可能就會以此為由,故意挑刺。第二就是大家可能都知道了,紫英的文章從會試到殿試都有一些爭議,估計在館選上,不管紫英的東閣考試如何,都會有人要借此做文章。”
這也不是秘密,馮紫英在文辭經義上的不足和在時政策論上觀點優勢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才會導致在會試和殿試上他的策論都引發爭議,這難免又會延續到庶吉士的館選上。
照理說,二甲前十名基本上就是庶吉士的天然人選,鮮有二甲前十沒能進入庶吉士的,而競爭一般都是在二甲前十以後的這些進士中產生,這也是慣例。
但是既然是慣例,那就有特例,總還是有那麽幾科中會有前十的進士落選館選,但都基本上是自身有問題,比如年齡偏大已經將近三十五,又或者品行不佳外界有反應,但像馮紫英這種因為年齡偏小和文章引發爭議而可能落選的,還真是第一個。
當然現在也還隻能說是可能,可既然是官應震說出來,那麽也就意味著的確這中可能性還不小。
二甲進士中,許獬基本上能敲定沒問題,而宋統殷和羅尚忠名次靠前,可以一搏,但是希望都不太大。
畢竟比照上科庶吉士隻有十六個名額,今科估計也不會有太大差距,那麽隻有二甲前三十的進士才具備競爭力,而宋統殷和羅尚忠都在三十開外,宋統殷三十八,羅尚忠五十五。
至於說其他幾位都在百名開外,那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房間裏隻剩下了官應震和馮紫英二人。
“紫英,此事你務必要小心,我知道乘風兄和汝俊兄可能都有一些考量和安排,但是據我所知,恐怕不希望入選庶吉士的人也很多。”官應震的話讓馮紫英也是心中劇震。
官應震和齊永泰雖然很多觀念理念近似,但是一來他們兩人不是一科同年,二來官應震是湖廣人,湖廣籍官員在朝中也自成一派,與所謂的江南派士人官員雖然都屬於南方士人官員,但是又還是略有區別。
而齊永泰和喬應甲都是北方官員的代表,一個是來自北直隸,一個是來自山西。
所以官應震能得到的消息肯定是從另外一個渠道來的。
“官師以教我。”馮紫英知道齊永泰和喬應甲肯定在為自己努力,但是如官應震所說,庶吉士或許在外界看來和二甲進士區別不大,但是隻有在朝廷內部的人才明白庶吉士的意義,而很多人恐怕就未必願意看到自己成為庶吉士。
缺乏了庶吉士這道台階,要想進入翰林院就難比登天,而沒有翰林院的資曆,日後你要入內閣就會遭到來自各方麵的阻力,光是一道非翰林不入閣這句已經被人們背熟了的話就足以讓沒有翰林資質的人難以解脫。
官應震沉吟著,站起身來走了一圈,“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以及大理寺中,為師尚能為你周旋一二,但是內閣三人中,沈、方二人恐怕都對你印象不佳,必定出言反對,隻有葉進卿一人或許還能有所圓轉。”
葉進卿就是葉向高,他的字是進卿。
如果三個閣老都反對的話,那麽馮紫英就算是有其他六部堂上官的支持,一樣無法入選庶吉士,所以官應震說必須要說法一名閣老對自己的入選持支持態度。
“這恐怕要乘風兄親自出麵去見葉向高才行。”官應震遲疑了一下,“但是乘風兄的性子,紫英你也知道,他肯定會支持你,但是要讓他去向誰低頭,恐怕很難。”
西園的同學還剩下不少,但基本上都是未考上的,考中進士的許多人中都已經回家了。
大周朝廷對進士們還是很人性化的,大比結束到庶吉士館選還有三個月時間,這期間就是進士們變相假期,可以請假歸家。
當然這主要是針對三甲這一部分人,而二甲進士們就要看自己了。
畢竟二甲進士們麵臨著的館選,仍然要在東閣進行一場考試。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場考試空怕不是決定性的,甚至比不上二甲進士的名次更重要,但是如果在東閣考試發揮特別突出,仍然能為自己館選增添不少機會,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機會,大部分二甲進士都會全力以赴留下來拚搏一回。
對於青檀書院來說,今科的表現可謂大獲全勝,十八名進士,已經壓倒了崇正書院和通惠書院,也包括江南的白馬書院和崇文書院。
崇正書院今年的表現其實也不差,除了楊文弱獲得探花外,他們還考中了十二名進士,而且這十二名進士中有四名是二甲進士。
相比之下,像崇文書院和白馬書院,今年分別隻考中的十六名和十四名進士,看起來仍然高過崇正書院,但是他們在規模上都要比崇正書院大許多,參考人數也更多。
這是這麽些年來第一次北方書院和南方書院在聲勢上取得相對較為平均的一年,當然實際上,南方士子仍然穩穩壓過北方一頭。
“嗯,子遜,獻征,孝可,孩未,夢章,克繇,還有紫英,今科你們還有其他三甲幾個同學算是為咱們青檀書院爭了光,……”
官應震非常高興,看著眼前這幾位青檀書院中的人才,內心也是格外自豪。
其實另外還有兩位,一個是已經是狀元的練國事,他不需要再參加庶吉士館選,直接就授翰林院修撰,成為今科授官第一人。
還有一位韓敬,韓敬在二甲進士中發揮不佳,名列第十六,甚至排在了馮紫英之後,而且也因為其業師湯賓尹的緣故,在考中二甲進士之後便主動脫離了青檀書院,跟隨其師湯賓尹去了。
韓敬雖然一直在青檀書院讀書,但是其卻似一直像是遊離於青檀書院之外。
其來讀書也是因為其師湯賓尹與官應震的同年關係,但實際上像這兩年青檀書院的大部分活動,韓敬都沒有怎麽參加。
這也使得書院很多同學對其很不滿。
他自己也知曉這個情況,所以在考中二甲進士之後,也隻是回了一回書院,向山長、掌院和幾位關係較為密切的同學和教諭道了別,便翩然離去。
所以在韓敬離開之後,書院裏也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現實。
不過官應震倒是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為韓敬本身也一直與湯賓尹保持著密切聯係,更像是湯賓尹寄放在自己這裏的掛名弟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作為同年他代為照料了兩年,也算是盡了心了。
許獬率先叩拜,算是這幾年裏對師恩的感謝,其餘弟子也都是跟著跪拜。
官應震和周永春二人都很坦然承受了這一禮,他們當得起。
作為書院的兩個主要負責人,幾乎所有事情都要由他們來安排部署,而且書院學子的情況不一,也需要分門別類的加以指導輔導,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提升。
像宋統殷十六歲就在青檀書院讀書,一讀就是九年,第一科連秋闈都沒過,第二科也就是上科才算過了秋闈又在春闈折戟,今科才算是真正考中進士。
和山長掌院的溝通就顯得很輕鬆了,現在這幾位都已經是大周的準官員了,一到兩年的觀政期結束,他們就會被授官。
這幾位都是二甲進士,起步就是從七品,三五年之內就會破格提拔,一般都會提拔到正六品甚至從五品的位置上,也就是意味著會破格提拔三級以上,這就是進士的威風,也是其他選官永遠不具備的。
“子遜不必說了,為師估計庶吉士跑不掉,照理說以紫英的二甲第九,也該沒問題,但是紫英稍微特殊一些,還真不好說。”官應震也是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人了,對這等情況十分熟悉。
“一是年齡太年輕,雖說庶吉士有要求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俊才,但紫英這個年齡委實太誇張了一點兒,據我所知大周這麽多科裏,十八歲以下的庶吉士基本上沒有,嗯,也許今科就又會有兩個,一個是侯恂,一個是紫英,……”
官應震的話讓幾個同學都笑了起來,既有些豔羨,也還帶著幾分善意的揶揄,“官師說得是,紫英這個年齡,讓我們這些師兄們都汗顏啊。”
考中進士基本上就算是從青檀書院畢業了,和青檀書院脫離了從屬關係,而對官應震的稱呼也從山長改為了官師。
“諸位師兄打趣了,剛才官師不也在說這年齡太年輕也是劣勢麽?”馮紫英倒是很坦然。
“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有些劣勢,但是越往後,這個年齡就越能變成優勢了。”
宋統殷也是山東籍人,和馮紫英算是老鄉,不過他要比馮紫英足足大十歲,但在二甲進士裏已經算是年齡的了。
“獻征說得是,越是往後,這個年齡優勢會越明顯。”官應震接上話,“但現在的確有些麻煩,特別是閣老和六部堂上官有些人可能就會以此為由,故意挑刺。第二就是大家可能都知道了,紫英的文章從會試到殿試都有一些爭議,估計在館選上,不管紫英的東閣考試如何,都會有人要借此做文章。”
這也不是秘密,馮紫英在文辭經義上的不足和在時政策論上觀點優勢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才會導致在會試和殿試上他的策論都引發爭議,這難免又會延續到庶吉士的館選上。
照理說,二甲前十名基本上就是庶吉士的天然人選,鮮有二甲前十沒能進入庶吉士的,而競爭一般都是在二甲前十以後的這些進士中產生,這也是慣例。
但是既然是慣例,那就有特例,總還是有那麽幾科中會有前十的進士落選館選,但都基本上是自身有問題,比如年齡偏大已經將近三十五,又或者品行不佳外界有反應,但像馮紫英這種因為年齡偏小和文章引發爭議而可能落選的,還真是第一個。
當然現在也還隻能說是可能,可既然是官應震說出來,那麽也就意味著的確這中可能性還不小。
二甲進士中,許獬基本上能敲定沒問題,而宋統殷和羅尚忠名次靠前,可以一搏,但是希望都不太大。
畢竟比照上科庶吉士隻有十六個名額,今科估計也不會有太大差距,那麽隻有二甲前三十的進士才具備競爭力,而宋統殷和羅尚忠都在三十開外,宋統殷三十八,羅尚忠五十五。
至於說其他幾位都在百名開外,那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
房間裏隻剩下了官應震和馮紫英二人。
“紫英,此事你務必要小心,我知道乘風兄和汝俊兄可能都有一些考量和安排,但是據我所知,恐怕不希望入選庶吉士的人也很多。”官應震的話讓馮紫英也是心中劇震。
官應震和齊永泰雖然很多觀念理念近似,但是一來他們兩人不是一科同年,二來官應震是湖廣人,湖廣籍官員在朝中也自成一派,與所謂的江南派士人官員雖然都屬於南方士人官員,但是又還是略有區別。
而齊永泰和喬應甲都是北方官員的代表,一個是來自北直隸,一個是來自山西。
所以官應震能得到的消息肯定是從另外一個渠道來的。
“官師以教我。”馮紫英知道齊永泰和喬應甲肯定在為自己努力,但是如官應震所說,庶吉士或許在外界看來和二甲進士區別不大,但是隻有在朝廷內部的人才明白庶吉士的意義,而很多人恐怕就未必願意看到自己成為庶吉士。
缺乏了庶吉士這道台階,要想進入翰林院就難比登天,而沒有翰林院的資曆,日後你要入內閣就會遭到來自各方麵的阻力,光是一道非翰林不入閣這句已經被人們背熟了的話就足以讓沒有翰林資質的人難以解脫。
官應震沉吟著,站起身來走了一圈,“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以及大理寺中,為師尚能為你周旋一二,但是內閣三人中,沈、方二人恐怕都對你印象不佳,必定出言反對,隻有葉進卿一人或許還能有所圓轉。”
葉進卿就是葉向高,他的字是進卿。
如果三個閣老都反對的話,那麽馮紫英就算是有其他六部堂上官的支持,一樣無法入選庶吉士,所以官應震說必須要說法一名閣老對自己的入選持支持態度。
“這恐怕要乘風兄親自出麵去見葉向高才行。”官應震遲疑了一下,“但是乘風兄的性子,紫英你也知道,他肯定會支持你,但是要讓他去向誰低頭,恐怕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