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遲疑了一下,瞟了一眼身旁的薛峻。
他是湖州人,讀書做官當先生都在江南,嗯,揚州不算江南,但也緊挨著江南邊兒上,對山東這邊的情況委實不太了解。
這突發的匪亂讓他也是心神大亂,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拿不出多少應對方略來。
但見馮紫英問到他頭上,若是連一個應答都沒有,怕是要被人小覷不說,沒準兒到真的走投無路時被人用來當替罪羊墊背也未可知。
“馮家哥兒,我等也是初來乍到,對這山東地界情況不熟,不過我也知道這運河一線乃是山東腹地,素有駐軍,就算是這衛軍被調動,不知道這沿運河一線可有營兵?”
大周沿襲明製,除南北二京外,以衛所軍為主要軍事力量,但大周承平八十載,除了北麵九邊和南麵的閩浙海疆需要麵對蒙古、女真遊騎和海上倭寇外,內陸地區總體來說還算是平靜。
即便是偶有匪亂,但也一撲即滅,所以衛軍在近一二十年裏因為軍資不足便日漸裁汰和孱弱。
像臨清衛按照大周編製該有五千六百人的衛軍,但是大周沿襲明製,實際上三分之二以上皆淪為屯兵,也就是所謂軍戶,以屯田為主,早已不習軍務,隻是充作兵員額定來源罷了。
而真正保留編製的不過一千餘人,而這一千餘人中也是老弱並存,能有一半拉得出來上陣的士卒便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但在內陸各省除了各衛所的衛軍外,都還在要害之地駐有營兵。
這營兵基本上是從各衛所的精銳抽調出來的,由帶兵總兵、副將和參將、遊擊、守備這一類的坐營官來執掌帶領。
換句話說,這些力量相當於各省駐軍的應急力量,才是真正可以用來打硬仗的軍隊,既要接受兵部命令隨時抽調戍邊打仗,又要負責一地的安定,而像現在的衛軍已經淪為一般的治安力量,很難撐得起大局了。
馮佑瞅了一眼賈雨村,這賈雨村倒也厲害,一句話就問到了關鍵。
以現在臨清城中的匪勢,怕是那幾百衛軍回來也濟不得事,若無鎮守營兵來剿滅,隻怕這匪亂還會越鬧越大。
馮紫英當然不知道這山東一省駐有幾處營兵,不過馮佑卻知道。
“沿運河一線,隻有濟寧和德州有營兵駐紮,東麵濟南也有。”
馮佑沒有提登萊等沿海之地,第一路途遙遠,二來防守海疆的營兵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觸及得到的。
“這營兵怕是不那麽容易調動吧?”
薛峻也算是官宦出身,先祖是紫薇舍人嘛,隻不過到他這一代沒落了,全然變成了商賈人家。
當然,好歹也算是皇商一脈,對官府中的事兒多少也是知曉一些的。
大周定例,京中三大營和營兵調動均屬於兵部直管,若是地方上尋常事務,營兵是不會介入的。
便是一般的響馬盜匪,也不能調動營兵,那是地方上衙門和巡檢司的事情,再不濟也還有兵備道召集各地衛所士卒協助處置。
對於營兵來說,隻有兩樁事兒可以動,一是兵部下令調動戍邊打仗,二是都司和行都司請調,而都司請調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有亂匪造反或者倭寇入侵內陸。
山東地界幾十年都沒有倭寇寇邊了,隻有前明時代才有過,所以可以忽略不計,至於造反,這山東腹地就在京師眼皮子下邊,偶有民亂那也是瞬間即滅,根本用不著駐鎮營兵。
沒有都司的行文,一般人就想去跑到駐軍營兵那裏去學著衙門那樣擂鼓敲門說動營兵出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馮佑顯然也知道這一點,駐鎮營兵和九邊駐軍一樣,一般說來根本不會聽地方上的,即便是都司和行都司的行文他們也要斟酌一二,視情況而定。
更別說民間求援求救,那一句話就可以推到地方衛所那裏去了。
要動營兵也不是不行,那得要說動山東都司。
問題是要去濟南報告,山東都司得知消息肯定還要派人打探,不是你說起匪了就起匪了。
就算是真正映證了的確起匪了,遇上一個沒擔待的,沒準兒還要請示兵部,那時間就不知道是多久了。
有點兒擔待的,也需要行文讓德州或者濟寧抑或是濟南的營兵發兵臨清,這一來二去怕是沒有十天不行。
萬一這幫賊匪真的盤踞在這馮家大宅中不走,這密室中所存幹糧和水根本難以支應,就算一切順利,將官兵逐走,這密室裏的人怕是都活不了兩個了。
“賈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營兵調動很難,時間肯定來不及。”馮佑斷然搖頭,“要等到營兵來,隻怕都水過三秋了。”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可是臨清衛軍都被調走,也不知是何人下令,何時能歸也不知曉,難倒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賈雨村也有些著急了,自己還有大好前程眼見得攀上了賈王兩家這條線,就能大展宏圖,怎麽能在這臨清城裏命喪黃泉?
“佑叔,除了營兵和衛軍,這周邊可還有能求救之兵?”馮紫英也是束手無策。
這等涉及到大周內部的軍事調動事宜,他也知之不多,這還是因為他算是出身將門之家才算知曉一些,尋常人根本就不清楚這些。
“還有就是漕兵了。”馮佑歎息了一聲。
漕兵倒是就在這左近就有駐紮,但是誰都知道漕兵是些啥貨色,名義上是保護漕運的衛軍,但實際上早已經淪為了一幫靠著水道為生的垃圾,甚至比那些衛所士卒尚有不如,根本不值一提。
馮紫英雖然不清楚漕兵的情況,但是也能從馮佑、賈雨村和薛峻等人的表情中能感覺得到這漕兵是根本不能作為依靠的所在。
漕兵的任務就是守衛水次倉,然後押送漕糧入京,頭年12月漕糧入倉,漕運總督負責監押漕糧入倉,並啟動漕糧運往京城,次年9月完成漕運,便算是大功告成。
五大全國性的水次倉所在淮安、徐州、臨清、德州,再加上一個海運的天津,就成了保障北京城百萬人口糧食供應的最大倚仗。
所以對漕兵來說,天大地大不如漕糧大,隻要不危及漕糧安全,他們都不會參與任何其他事務。
由於漕糧乃是大周京城百萬人的生命線,所以這幾十年來倒也無人敢打漕運安全的主意,這也使得運河沿線的漕兵日益淪為和民戶無異的所在。
別說拉出去打仗,就算是真正遭到了匪盜襲擊,隻要事情不是太大,都更願意把它壓下去。
大不了以“漂沒”這個由頭來搪塞了事,這都成了慣例。
他是湖州人,讀書做官當先生都在江南,嗯,揚州不算江南,但也緊挨著江南邊兒上,對山東這邊的情況委實不太了解。
這突發的匪亂讓他也是心神大亂,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拿不出多少應對方略來。
但見馮紫英問到他頭上,若是連一個應答都沒有,怕是要被人小覷不說,沒準兒到真的走投無路時被人用來當替罪羊墊背也未可知。
“馮家哥兒,我等也是初來乍到,對這山東地界情況不熟,不過我也知道這運河一線乃是山東腹地,素有駐軍,就算是這衛軍被調動,不知道這沿運河一線可有營兵?”
大周沿襲明製,除南北二京外,以衛所軍為主要軍事力量,但大周承平八十載,除了北麵九邊和南麵的閩浙海疆需要麵對蒙古、女真遊騎和海上倭寇外,內陸地區總體來說還算是平靜。
即便是偶有匪亂,但也一撲即滅,所以衛軍在近一二十年裏因為軍資不足便日漸裁汰和孱弱。
像臨清衛按照大周編製該有五千六百人的衛軍,但是大周沿襲明製,實際上三分之二以上皆淪為屯兵,也就是所謂軍戶,以屯田為主,早已不習軍務,隻是充作兵員額定來源罷了。
而真正保留編製的不過一千餘人,而這一千餘人中也是老弱並存,能有一半拉得出來上陣的士卒便已經是阿彌陀佛了。
但在內陸各省除了各衛所的衛軍外,都還在要害之地駐有營兵。
這營兵基本上是從各衛所的精銳抽調出來的,由帶兵總兵、副將和參將、遊擊、守備這一類的坐營官來執掌帶領。
換句話說,這些力量相當於各省駐軍的應急力量,才是真正可以用來打硬仗的軍隊,既要接受兵部命令隨時抽調戍邊打仗,又要負責一地的安定,而像現在的衛軍已經淪為一般的治安力量,很難撐得起大局了。
馮佑瞅了一眼賈雨村,這賈雨村倒也厲害,一句話就問到了關鍵。
以現在臨清城中的匪勢,怕是那幾百衛軍回來也濟不得事,若無鎮守營兵來剿滅,隻怕這匪亂還會越鬧越大。
馮紫英當然不知道這山東一省駐有幾處營兵,不過馮佑卻知道。
“沿運河一線,隻有濟寧和德州有營兵駐紮,東麵濟南也有。”
馮佑沒有提登萊等沿海之地,第一路途遙遠,二來防守海疆的營兵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觸及得到的。
“這營兵怕是不那麽容易調動吧?”
薛峻也算是官宦出身,先祖是紫薇舍人嘛,隻不過到他這一代沒落了,全然變成了商賈人家。
當然,好歹也算是皇商一脈,對官府中的事兒多少也是知曉一些的。
大周定例,京中三大營和營兵調動均屬於兵部直管,若是地方上尋常事務,營兵是不會介入的。
便是一般的響馬盜匪,也不能調動營兵,那是地方上衙門和巡檢司的事情,再不濟也還有兵備道召集各地衛所士卒協助處置。
對於營兵來說,隻有兩樁事兒可以動,一是兵部下令調動戍邊打仗,二是都司和行都司請調,而都司請調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有亂匪造反或者倭寇入侵內陸。
山東地界幾十年都沒有倭寇寇邊了,隻有前明時代才有過,所以可以忽略不計,至於造反,這山東腹地就在京師眼皮子下邊,偶有民亂那也是瞬間即滅,根本用不著駐鎮營兵。
沒有都司的行文,一般人就想去跑到駐軍營兵那裏去學著衙門那樣擂鼓敲門說動營兵出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馮佑顯然也知道這一點,駐鎮營兵和九邊駐軍一樣,一般說來根本不會聽地方上的,即便是都司和行都司的行文他們也要斟酌一二,視情況而定。
更別說民間求援求救,那一句話就可以推到地方衛所那裏去了。
要動營兵也不是不行,那得要說動山東都司。
問題是要去濟南報告,山東都司得知消息肯定還要派人打探,不是你說起匪了就起匪了。
就算是真正映證了的確起匪了,遇上一個沒擔待的,沒準兒還要請示兵部,那時間就不知道是多久了。
有點兒擔待的,也需要行文讓德州或者濟寧抑或是濟南的營兵發兵臨清,這一來二去怕是沒有十天不行。
萬一這幫賊匪真的盤踞在這馮家大宅中不走,這密室中所存幹糧和水根本難以支應,就算一切順利,將官兵逐走,這密室裏的人怕是都活不了兩個了。
“賈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營兵調動很難,時間肯定來不及。”馮佑斷然搖頭,“要等到營兵來,隻怕都水過三秋了。”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可是臨清衛軍都被調走,也不知是何人下令,何時能歸也不知曉,難倒我們就這樣坐以待斃?”賈雨村也有些著急了,自己還有大好前程眼見得攀上了賈王兩家這條線,就能大展宏圖,怎麽能在這臨清城裏命喪黃泉?
“佑叔,除了營兵和衛軍,這周邊可還有能求救之兵?”馮紫英也是束手無策。
這等涉及到大周內部的軍事調動事宜,他也知之不多,這還是因為他算是出身將門之家才算知曉一些,尋常人根本就不清楚這些。
“還有就是漕兵了。”馮佑歎息了一聲。
漕兵倒是就在這左近就有駐紮,但是誰都知道漕兵是些啥貨色,名義上是保護漕運的衛軍,但實際上早已經淪為了一幫靠著水道為生的垃圾,甚至比那些衛所士卒尚有不如,根本不值一提。
馮紫英雖然不清楚漕兵的情況,但是也能從馮佑、賈雨村和薛峻等人的表情中能感覺得到這漕兵是根本不能作為依靠的所在。
漕兵的任務就是守衛水次倉,然後押送漕糧入京,頭年12月漕糧入倉,漕運總督負責監押漕糧入倉,並啟動漕糧運往京城,次年9月完成漕運,便算是大功告成。
五大全國性的水次倉所在淮安、徐州、臨清、德州,再加上一個海運的天津,就成了保障北京城百萬人口糧食供應的最大倚仗。
所以對漕兵來說,天大地大不如漕糧大,隻要不危及漕糧安全,他們都不會參與任何其他事務。
由於漕糧乃是大周京城百萬人的生命線,所以這幾十年來倒也無人敢打漕運安全的主意,這也使得運河沿線的漕兵日益淪為和民戶無異的所在。
別說拉出去打仗,就算是真正遭到了匪盜襲擊,隻要事情不是太大,都更願意把它壓下去。
大不了以“漂沒”這個由頭來搪塞了事,這都成了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