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這一天網絡上很熱鬧。


    某良心想被司馬南在短視頻平台靈魂六問,一時間良心想被眾人口伐筆誅。


    繼"秋天第一杯奶茶"、"冬天第一頓火鍋"之後又火起來一個"十根烤腸"。


    陳灝不關注這些,他隻關注袁老師的病情。


    在醫院全麵檢查結果出來後,總算是鬆了口氣。


    "無礙就好,這樣我就放心了。"


    身旁一些領導也同樣心安了,袁老師不同於其他科學家,他衣著樸素,平日也都在田地裏忙活著,很少參加一些會議、活動,可於國家、於人民而言,他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針,是一種精神支柱。


    隨後,有幾位眼神火辣辣地望向陳灝,他們打什麽注意不用想也知道。


    陳灝懶得跟這些人去解釋,直接走到袁老師的身旁,溫聲道:"袁老師,既然問題解決了,我那裏事情多,待會我就回去了,下次等您身體好了,我再來拜訪您。"


    講完這些,陳灝又把宣傳片的事情跟袁老師提了一嘴,聽說要防到世界上宣傳,袁老師想都沒想便同意了。


    在陳灝臨走前,袁老師拉著陳灝的手,語重心長得叮囑道: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一句話: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搞教育一定要言傳身教,才是對學生負責,當老師是這樣,當校長也是這樣。有時候,你的所作所為會影響著下麵的人,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恪守本心、不要浮躁。一旦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麵目。"


    袁老師輕輕拍打著陳灝的手,陳灝就靜靜聆聽著,沒有打斷老人的話。


    "我們國家一直沒有一個國際上頂尖的大學,這是國家的痛,也是我的一個遺憾。你身上擔子很重啊,很不容易啊。"


    "我曉得,有時候你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一些挫折,但你也不要氣餒,更不能放棄。這個做人呢,就像是做一粒種子,隻能扛過了風吹雨打,才能在來年結出飽滿的稻穗。"


    "好好去做吧,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年到中國求學的一天。"


    陳灝也沒想到這位老人竟然這麽信任他,老實說,如果不是有係統在,他根本沒想過要邁入教育行業。


    十年教育,百年樹人。


    搞教育真的很難,這需要一股責任感、一股使命感,就像是蠟燭,燃燒了自己才能照亮他人。


    陳灝對著這個為共和國奉獻一生的老人俏皮一笑,"那您可得多注重身體,那一天很快會到來的,因為我陳灝要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袁老師沒有說話,而是很開心地笑著。


    這個老人似乎在陳灝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個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安江農校當老師的自己。


    那個敢在學校會議上,當著所有老師和領導的麵,口出狂言,說要搞雜交水稻,要讓所有中國人都能吃得飽飯的自己。


    那個在農校試驗田幾度失敗,幾下瓊島南繁,誓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自己。


    "我等著那一天。"


    ...


    回去依舊是坐來時的那輛迷彩運輸機,因為這次不趕時間,所以乘坐體驗比來時好太多。


    可陳灝卻開始發愁了。


    過去搞出光子屏、丙交酯、光芯就算了,畢竟自己頂著一個科研天才的身份,最多外界猜測自己身後還有個神秘的實驗室。


    可如今拿出兩瓶超出當前時代的生物科技水平太多的藥劑出來,可不好解釋了。


    上麵會怎麽想?


    唯一慶幸的是自己和國家是一條船上,像什麽小說裏切片的問題不用考慮。


    就是有些不安啊。


    倒是鄧慧看出了陳灝的異樣,忍不住問道:"校長,袁老師都沒事了,你怎麽還有點魂不守舍啊?"


    陳灝歎了一聲,"有些事情,你不懂的。"


    鄧慧反問,"你不說怎麽知道我不懂?"


    陳灝突生惡趣,眉頭一條,嘿嘿笑道:"你確定想知道?知道後可不能後悔哦。"


    有啥事情知道了還會後悔?


    鄧慧心中不以為意,正要回答,驟然腦海裏靈光一閃,想起今天那個藥劑...


    頓生悔意,連忙捂住雙耳,猛地搖晃腦袋。


    "我不問了,校長你千萬別跟我說,我還年輕,我還是個孩子,你放過我吧!"


    "就這?"陳灝瞅了鄧慧一眼,撇撇嘴。


    鄧慧眼觀鼻,鼻觀心,裝作啞巴一聲不吭。


    就怕校長給她講一些機密的事情,電影裏不是都說了麽,知道的越多越危險,還是當個傻子安全。


    但後麵無聊,加上遇到袁老師這個事情,鄧慧也無心玩手機,內心裏騷動得很。


    "校長,袁老師真的是雜交水稻之父嗎?為什麽我在網上總能看到一些質疑的文章,還有不少人也持著這樣的說法,說什麽是美國人最早提出的理論,日本人提出的方法,找到野敗的是袁老師的學生,雜交水稻種植率最高的也不是袁老師培育出來的?"


    聽到鄧慧問出這樣的話,陳灝並不驚訝,而是感到歎息、無奈、憤懣和生氣。


    "雜交水稻理論是美國人五十年代提出來的,雜交水稻三係法是日本人新城長友六十年代提出來的,野敗是袁老師的學生兼助手李必湖找到的,第一個培育出不育係和保持係以及成功的三係雜交水稻是顏龍安院士,讓雜交水稻產業化且占國內雜交水稻種植麵積最大的是謝華安院士,但你知道為什麽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袁老師嗎?"


    "為什麽?"鄧慧聽得更懵逼了。


    陳灝又問道:"方舟子知道吧?"


    鄧慧遲疑了下,回道:"知道...這人名聲好像不太好。"


    "是啊,方舟子可是個大噴子,誰都敢噴,而且屁股也很歪。"陳灝說著,嘴角露出嘲諷,"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幫袁老師說過話、正過名。方舟子雖然令人惡心,可那些公知、大V卻連方舟子都不如!"


    接著,陳灝給鄧慧開始解釋。


    "美國人隻提出理論但最後失敗了,日本人倒是提出方法,結果是日本人也沒找到雄性不育株。1966年袁老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是中國科學界第一篇雜交水稻論文,提出了理論並且告訴大家雜交水稻可以搞,這才有了後麵的全國雜交水稻攻堅組。"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至於李必湖是根據袁老師的理論指導才在瓊島找到野敗的。"


    "顏龍安院士是1970年才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而他的雜交水稻育種技術還是從袁老師那裏學來的,"野敗"育種材料也是袁爺爺提供的。"


    "謝華安院士是1972年開始加入雜交水稻研究,並且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也是從袁老師那裏拿的野敗種子,隻是運氣比袁爺爺好,一次就成功了。"


    "理論,袁老師完善了。"


    "方法,袁老師總結了。"


    "困難,袁老師解決了。"


    "成果,袁老師也拿出了。"


    "這不能算是雜交水稻之父誰還能算是?"


    "我們稱一個人是某個領域之父,是表彰他對該領域的開拓之功,評價的是他的曆史貢獻,跟後來的成果是不是他做的根本就沒有關係。例如普朗克被稱為量子之父,是因為他首先提出量子概念,開創了量子物理研究領域,怎麽能夠以現在的量子物理研究成果不是他做出來的就否定他的貢獻呢?"


    最後,陳灝搖頭歎道:"科學領域,最重要的是奠基人和開創者,就像一棟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地基不打穩,整棟房子隨時都可能坍塌。"


    "我們現在吃的米飯很少是雜交水稻,而是常規稻種出來的,因為常規稻口感比雜交水稻要好得多,但產量比雜交水稻低得多。那雜交水稻都去哪了?"


    "我國的戰略儲備糧食大部分都是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可以說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裏的定海神針。"


    "有了雜交水稻才能人吃米,沒有雜交水稻就會是米吃人!"


    "像這次芯片事件,沒有芯片,大不了我們自力更生多奮鬥幾年,但要是沒有糧食呢?"


    鄧慧嘴唇蠕動,沒有說話。


    實在是不敢想!


    要是沒有糧食,那帶來的影響太惡劣了!


    "雜交水稻的戰略價值隻有兩彈一星能夠相比,說是鎮國神器毫不過分,袁老師沒有被神化,反而是被低估了。"


    陳灝想到那些網上的袁黑就生氣得很,想要噴他們,但又沒怎麽罵過人,難聽得髒話也難以啟齒,最後被自己氣得漲紅了臉。


    他咬牙道:"那些袁黑實在是太可惡了,簡直是讓他們吃飽了飯,跟那對劉家父女一樣可惡!"


    鄧慧剛想附和陳灝一聲,倒是被人搶先了。


    "陳校長說得太好了,袁老師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之前我隻知道袁老師是雜交水稻之父,但我還是今天聽了陳校長的一番話才知道原因是這樣子,袁老師太偉大了!"


    陳灝一轉頭,聲音是從駕駛艙裏傳過來的。


    頓時苦笑不得,趕緊回道:"您兩位聽沒事,但開飛機的時候可不要開走神啊,安全第一!"


    前麵一人笑道:"哈哈哈,陳校長您放心,以前我開戰鬥機的,要不是條件不允許,我都想秀一下技術給您看看。"


    陳灝:"..."


    這想法也太危險了吧!


    我還在飛機上呢!


    "這大可不必了,平穩就好了,千萬別秀啊!"


    好在最後飛機也平穩地降落在光華大學的操場上。


    倒是這時候,因為兩支藥劑的出現,京城那裏不平靜了。


    (點名表揚一下審核,上章竟然沒被神獸光臨,感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學當校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上岸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上岸的魚並收藏我在大學當校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