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補習
張淮鼎有一點說得不錯,那就是今日之歸義軍實際上已是危機四伏,而危機的根源則是來自歸義軍內部。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按照史書記載,大順元年(890年)二月二十二日,年約六旬的張淮深死於非命,而且是妻死子亡。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即便到了後世,也始終沒有一個定論。說法最多的是,張議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死張淮深夫妻和他的六個兒子,也有部分史學家認為,是張淮鼎或者是歸義軍內部以張文徹為首的反對派殺死了張淮深及其一家。
聽完張淮鼎之言,海無影想了想道:“張愛卿,令尊張議潮、你的伯父張議潭以及歸義軍的軍民都是忠於朝廷之人,對此,朕深信不疑。至於眼下的狀況,無論是索家還是李家,他們的想法或許都是基於朕的昏庸無能,準確的說,是朕之前的無能。”
進京之前,張淮鼎隻是抱著打探消息的心態,一旦如外界傳言,大唐將會崩塌,那他回去後就會向張淮深力薦,歸義軍當向其他藩鎮學習,伺機獨立。
直到臨近長安,張淮鼎才發現,原來的傳聞大都被當今皇帝的事跡所掩蓋。起初之時,張淮鼎等人完全不信,什麽太宗顯靈,完全就是朝廷玩的花招。然而,隨著所聽所聞的增多,對朝廷頗為了解的張淮鼎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並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在城外暫住下來。
與此同時,他又派人悄悄地回到了在京城的家中,通過留守京師之人打探情況。
多方印證之下,張淮鼎漸漸相信,海無影罷免楊複恭之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詳細的策劃,一步一步地鏟除了北司集團。從中可以看出,今日之皇上和他記憶中的那位馬球皇帝已是迥然不同。
時至今日。雖然大唐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但皇帝還在,這就說明了天下正統還在延續。和不少持觀望態度的人一樣,張淮鼎心中的算盤也是:朝廷能夠讓他看到希望,那他就鼎力扶持,否則,就當另作打算。
在和海無影交談之後,張淮鼎感到,皇帝身上有一種十分謙遜但又自信的氣勢,這種氣勢很淡。雖然不帶絲毫霸氣,卻令人如浴春風一般,使得他張淮鼎在不經意之間,就慢慢地被海無影所折服。
“對了,這就是王氣,一種比霸氣的層次更高一籌的王氣。”張淮鼎如此想道。
這也就是張淮鼎願意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告訴海無影的原因。
“張愛卿,對於歸義軍的情況,朕已大致了解。”海無影繼續道:“今日你剛到,先休息一晚,明天中午,朕在宮中為你接風洗塵,到時,你我君臣再詳細議議歸義軍之事。”
“是,皇上。”
離開七號客棧,海無影又來到中華報行,和孟憶襄吃完晚飯,便匆匆回到了皇宮。對於歸義軍的曆史,海無影不是很了解,而不學無術的李儇同樣也不清楚,所以,海無影急迫地需要補習一下。
盡管大明宮遭到兩次洗劫,但無論是黃巢還是朱玫,都對宮中所留存的資料檔案無甚興趣,因此,大部分資料都得以保存下來。
紫宸殿為大明宮內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在紫宸殿的西麵有延英殿,延英殿旁邊有一座名叫含象殿的宮殿,這處宮殿裏麵就藏有各種文史資料。
在郭秀蓉的幫助下,海無影很快便找到了有關歸義軍的資料。這些資料詳細地記錄了歸義軍建立的經過,其來源主要是根據張議潮的口述。
張議潮出生之時,沙洲正是遭受吐蕃圍攻最艱難的歲月,等他懂事之際,沙洲已經陷於吐蕃多年。在張議潮成長的歲月裏,他並沒有享受到當年在唐朝統治下的好日子,卻親身經曆了吐蕃人的殘暴統治,這自然引起了張議潮深深的憤怒。
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國內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人饑疫,死者相枕藉”。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讚普郎達磨遇刺身亡。達磨無子,佞臣立其妃的3歲的侄兒乞離胡為讚普,許多人不服,甚至離叛,從而導致了吐蕃國內的大規模內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議潮和其兄張議潭等人於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率眾在沙洲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經過三年的戰鬥,張議潮率領義軍先後占領了河西11州。到了鹹通二年(公元861年),張議潮一舉攻克了涼州。自此,河西終於又重新歸入大唐的版圖之中。
這些資料讓海無影感到心潮澎拜,暗自讚道:“不朽之功績啊。”
起義之初,張議潮的骨幹力量主要是來自沙洲一帶的三大家族,也就是張淮鼎所說的索氏、張氏和李氏。從這些記錄中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狀況下,三大世家十分團結,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逐走吐蕃,重回大唐。
“張議潮乃歸義軍的締造者,為何卻是張議潭之子張淮深繼任呢?”看完後,坐在椅子上的海無影自言自語道。
張淮鼎有一點說得不錯,那就是今日之歸義軍實際上已是危機四伏,而危機的根源則是來自歸義軍內部。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按照史書記載,大順元年(890年)二月二十二日,年約六旬的張淮深死於非命,而且是妻死子亡。關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即便到了後世,也始終沒有一個定論。說法最多的是,張議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殺死張淮深夫妻和他的六個兒子,也有部分史學家認為,是張淮鼎或者是歸義軍內部以張文徹為首的反對派殺死了張淮深及其一家。
聽完張淮鼎之言,海無影想了想道:“張愛卿,令尊張議潮、你的伯父張議潭以及歸義軍的軍民都是忠於朝廷之人,對此,朕深信不疑。至於眼下的狀況,無論是索家還是李家,他們的想法或許都是基於朕的昏庸無能,準確的說,是朕之前的無能。”
進京之前,張淮鼎隻是抱著打探消息的心態,一旦如外界傳言,大唐將會崩塌,那他回去後就會向張淮深力薦,歸義軍當向其他藩鎮學習,伺機獨立。
直到臨近長安,張淮鼎才發現,原來的傳聞大都被當今皇帝的事跡所掩蓋。起初之時,張淮鼎等人完全不信,什麽太宗顯靈,完全就是朝廷玩的花招。然而,隨著所聽所聞的增多,對朝廷頗為了解的張淮鼎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並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在城外暫住下來。
與此同時,他又派人悄悄地回到了在京城的家中,通過留守京師之人打探情況。
多方印證之下,張淮鼎漸漸相信,海無影罷免楊複恭之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詳細的策劃,一步一步地鏟除了北司集團。從中可以看出,今日之皇上和他記憶中的那位馬球皇帝已是迥然不同。
時至今日。雖然大唐王朝已經岌岌可危,但皇帝還在,這就說明了天下正統還在延續。和不少持觀望態度的人一樣,張淮鼎心中的算盤也是:朝廷能夠讓他看到希望,那他就鼎力扶持,否則,就當另作打算。
在和海無影交談之後,張淮鼎感到,皇帝身上有一種十分謙遜但又自信的氣勢,這種氣勢很淡。雖然不帶絲毫霸氣,卻令人如浴春風一般,使得他張淮鼎在不經意之間,就慢慢地被海無影所折服。
“對了,這就是王氣,一種比霸氣的層次更高一籌的王氣。”張淮鼎如此想道。
這也就是張淮鼎願意將自己所知道的情況告訴海無影的原因。
“張愛卿,對於歸義軍的情況,朕已大致了解。”海無影繼續道:“今日你剛到,先休息一晚,明天中午,朕在宮中為你接風洗塵,到時,你我君臣再詳細議議歸義軍之事。”
“是,皇上。”
離開七號客棧,海無影又來到中華報行,和孟憶襄吃完晚飯,便匆匆回到了皇宮。對於歸義軍的曆史,海無影不是很了解,而不學無術的李儇同樣也不清楚,所以,海無影急迫地需要補習一下。
盡管大明宮遭到兩次洗劫,但無論是黃巢還是朱玫,都對宮中所留存的資料檔案無甚興趣,因此,大部分資料都得以保存下來。
紫宸殿為大明宮內第三大殿,是大明宮的內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間的一般議事,多在此殿,故也稱天子便殿。在紫宸殿的西麵有延英殿,延英殿旁邊有一座名叫含象殿的宮殿,這處宮殿裏麵就藏有各種文史資料。
在郭秀蓉的幫助下,海無影很快便找到了有關歸義軍的資料。這些資料詳細地記錄了歸義軍建立的經過,其來源主要是根據張議潮的口述。
張議潮出生之時,沙洲正是遭受吐蕃圍攻最艱難的歲月,等他懂事之際,沙洲已經陷於吐蕃多年。在張議潮成長的歲月裏,他並沒有享受到當年在唐朝統治下的好日子,卻親身經曆了吐蕃人的殘暴統治,這自然引起了張議潮深深的憤怒。
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國內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人饑疫,死者相枕藉”。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讚普郎達磨遇刺身亡。達磨無子,佞臣立其妃的3歲的侄兒乞離胡為讚普,許多人不服,甚至離叛,從而導致了吐蕃國內的大規模內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議潮和其兄張議潭等人於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率眾在沙洲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經過三年的戰鬥,張議潮率領義軍先後占領了河西11州。到了鹹通二年(公元861年),張議潮一舉攻克了涼州。自此,河西終於又重新歸入大唐的版圖之中。
這些資料讓海無影感到心潮澎拜,暗自讚道:“不朽之功績啊。”
起義之初,張議潮的骨幹力量主要是來自沙洲一帶的三大家族,也就是張淮鼎所說的索氏、張氏和李氏。從這些記錄中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狀況下,三大世家十分團結,他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逐走吐蕃,重回大唐。
“張議潮乃歸義軍的締造者,為何卻是張議潭之子張淮深繼任呢?”看完後,坐在椅子上的海無影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