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南衙大臣們在不經意之間議論起叛臣之事來,宰相孔緯對海無影言道,皇上身邊就有即將反叛者,何況外地的藩鎮呢。
此言一出,海無影臉色一變,當場露出了驚恐之色,生怕孔緯所說的叛臣馬上就會拔刀相向。
唐朝後期,宦官劫持、誅殺、謀殺皇帝之事並不少見,且不說甘露之變,黃巢之亂時,就連唐僖宗自己也被田令孜挾帶去了蜀中。按照曆史的進程,唐僖宗之後的唐昭宗也是先被神策軍中尉劉季述軟禁,後又被宦官韓全誨等人劫持,最終被朱全忠所殺。
海無影本是死過一次之人,對於生死倒也看得開了,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海無影所怕的是大唐江山毀在自己手裏,使得中華民族又一次淪落於劫難之中。
至於臉上的驚恐之色,一半多是裝出來的。
不過,來不及細想,海無影就看見孔緯毫不顧忌地指了指一旁的楊複恭,意思是說,皇上,這位楊複恭楊軍使即將會成為又一個反叛者。
楊複恭似乎根本沒有想到孔緯會如此直接了當地針對他,而且還扣上叛臣之名,愣了好一會才道:“臣豈負陛下者?”
孔緯也是鐵了心,毫不猶豫地言道:“楊大人,你為陛下家奴,乃肩輿造前殿,多養壯士為假子,使典禁兵,或為方鎮,非反而何?”
“啊?”海無影同樣也沒有想到孔緯之舉,乘機裝傻道,“是啊,楊大人,你收了這麽多楊姓義子,是為何故?”
楊複恭反應極快:“皇上,臣子壯士,欲以收士心,衛國家,豈反邪?”
不等海無影回答,孔緯搶著道:“誠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
“這……”楊複恭一時語竭,無言以對。
孔緯之言很有道理,既然楊複恭為皇上收買人心,為何不將所收義子的姓氏改為皇室的李姓,而要偏偏姓楊呢?
頓時,整個大殿內鴉雀無聲。
對於這段曆史,海無影大致知道一些,這件事被後世稱為“延英殿群臣論叛臣”,本來是發生在公元889年的舊曆十一月,沒想到一下提前了。
海無影清楚,此時的時機並不成熟。一旦激怒了楊複恭等人,皇宮外麵的神策軍或許便會蜂擁而至,而自己是斷然無法控製那種局麵的。但是,自己要是向楊複恭示弱,這些南衙的大臣們也許就會因此對自己徹底死心,如果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在和宦官的鬥爭中就會少了一大批同盟。
此時,殿中大臣誰也不敢言語,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高坐在龍椅上的海無影。
以孔緯、杜讓能、張浚等人為首的南衙官員,盡皆流露出期盼的目光,希望海無影馬上下旨,徹底抑製住宦者之權。而北司的劉季述、韓全誨等人卻是目露凶光,似乎隻要海無影宣布楊複恭為叛臣,他們便要上前將龍椅上的皇帝撕碎。
“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正在海無影左右為難之際,文官後排隊列中閃出一人奏道。
“崔愛卿,請講。”海無影鬆了口氣道。
“皇上,楊大人此舉確是有些不妥,但也是為皇上著想,皇上您想,如果楊大人的這些義子都隨皇上姓李,那皇室豈非會亂套?自古以來,功臣被賜予皇家姓氏,十分常見,就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大人,本姓宋,屢建功勳,方被賜姓於李,這是作為臣子的一種榮耀,但楊大人所收義子達數百人之多,要是都姓李,那就違背了皇上賜姓之本意了。”
“崔愛卿,繼續說。”海無影點點頭道。
“是,皇上。”崔胤接著道,“皇上,依微臣之見,既然已成事實,可將楊大人義子中的少數建有功勳者賜姓為李,以彰顯皇上之義,而楊大人也需引以為鑒,之後不再增收義子便是。”
“崔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仔細考量此事。”得到緩衝的時間,海無影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道,“各位愛卿,今天下形勢不容樂觀,雖說大多數藩鎮還是心向朝廷,但也有不少心懷鬼胎之輩,他們覬覦著朕之社稷,麵對如此局麵,朝中官員當精誠團結,孔愛卿,你為官多年,是忠是奸,朕自然知道。對於楊愛卿,朕雖說還不算十分了解,但朕清楚楊愛卿之弟楊忠肅的為人。”
“忠肅公極具軍事才能,有謀略,臨危不懼,愛護士卒,亦不以權謀奸利,在我朝、我軍之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在鎮壓黃巢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我朝來說,他也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實乃我朝之大功臣也。”
海無影提及的楊忠肅,名叫楊複光,曾任唐朝天下兵馬都監,長安收複後,唐僖宗回到長安城,為了表解楊複光的“豐功偉績”,下詔進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同華製置使,封弘農郡公,賜號“資忠輝武民國乎難功臣”。中和三年六月,楊複光突然得病,死在河中,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小軍官,聞聽此訊,痛哭流涕,僖宗為了緬懷他的功績,贈觀軍容使,諡號忠肅。
殿中之人並不明白,海無影怎麽一下說到了楊忠肅,卻聽海無影接著說道:“因此,朕想,既然有弟如此,那楊愛卿自然也不會是叛臣也。”
“皇上聖明。”楊複恭連忙說道。
“楊愛卿,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孔愛卿剛剛之言,或許有什麽誤會之處,孔愛卿性情剛直,楊愛卿你也不必放在心上。朕希望你也能如忠肅公一樣,成為我大唐的棟梁。”
“是,皇上,臣明白。”
“好,楊愛卿,朕就知道你是非分明,想必,有朝一日,你和忠肅公一樣,會一起成為我朝之大功臣也。”
“是,皇上。”楊複恭臉上顯得十分激動,但內心卻頗為惱怒,暗道,“孔緯啊孔緯,既然你不義,也就休怪老夫心狠手辣了。”
此言一出,海無影臉色一變,當場露出了驚恐之色,生怕孔緯所說的叛臣馬上就會拔刀相向。
唐朝後期,宦官劫持、誅殺、謀殺皇帝之事並不少見,且不說甘露之變,黃巢之亂時,就連唐僖宗自己也被田令孜挾帶去了蜀中。按照曆史的進程,唐僖宗之後的唐昭宗也是先被神策軍中尉劉季述軟禁,後又被宦官韓全誨等人劫持,最終被朱全忠所殺。
海無影本是死過一次之人,對於生死倒也看得開了,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海無影所怕的是大唐江山毀在自己手裏,使得中華民族又一次淪落於劫難之中。
至於臉上的驚恐之色,一半多是裝出來的。
不過,來不及細想,海無影就看見孔緯毫不顧忌地指了指一旁的楊複恭,意思是說,皇上,這位楊複恭楊軍使即將會成為又一個反叛者。
楊複恭似乎根本沒有想到孔緯會如此直接了當地針對他,而且還扣上叛臣之名,愣了好一會才道:“臣豈負陛下者?”
孔緯也是鐵了心,毫不猶豫地言道:“楊大人,你為陛下家奴,乃肩輿造前殿,多養壯士為假子,使典禁兵,或為方鎮,非反而何?”
“啊?”海無影同樣也沒有想到孔緯之舉,乘機裝傻道,“是啊,楊大人,你收了這麽多楊姓義子,是為何故?”
楊複恭反應極快:“皇上,臣子壯士,欲以收士心,衛國家,豈反邪?”
不等海無影回答,孔緯搶著道:“誠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
“這……”楊複恭一時語竭,無言以對。
孔緯之言很有道理,既然楊複恭為皇上收買人心,為何不將所收義子的姓氏改為皇室的李姓,而要偏偏姓楊呢?
頓時,整個大殿內鴉雀無聲。
對於這段曆史,海無影大致知道一些,這件事被後世稱為“延英殿群臣論叛臣”,本來是發生在公元889年的舊曆十一月,沒想到一下提前了。
海無影清楚,此時的時機並不成熟。一旦激怒了楊複恭等人,皇宮外麵的神策軍或許便會蜂擁而至,而自己是斷然無法控製那種局麵的。但是,自己要是向楊複恭示弱,這些南衙的大臣們也許就會因此對自己徹底死心,如果失去了他們的支持,在和宦官的鬥爭中就會少了一大批同盟。
此時,殿中大臣誰也不敢言語,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了高坐在龍椅上的海無影。
以孔緯、杜讓能、張浚等人為首的南衙官員,盡皆流露出期盼的目光,希望海無影馬上下旨,徹底抑製住宦者之權。而北司的劉季述、韓全誨等人卻是目露凶光,似乎隻要海無影宣布楊複恭為叛臣,他們便要上前將龍椅上的皇帝撕碎。
“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正在海無影左右為難之際,文官後排隊列中閃出一人奏道。
“崔愛卿,請講。”海無影鬆了口氣道。
“皇上,楊大人此舉確是有些不妥,但也是為皇上著想,皇上您想,如果楊大人的這些義子都隨皇上姓李,那皇室豈非會亂套?自古以來,功臣被賜予皇家姓氏,十分常見,就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李大人,本姓宋,屢建功勳,方被賜姓於李,這是作為臣子的一種榮耀,但楊大人所收義子達數百人之多,要是都姓李,那就違背了皇上賜姓之本意了。”
“崔愛卿,繼續說。”海無影點點頭道。
“是,皇上。”崔胤接著道,“皇上,依微臣之見,既然已成事實,可將楊大人義子中的少數建有功勳者賜姓為李,以彰顯皇上之義,而楊大人也需引以為鑒,之後不再增收義子便是。”
“崔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仔細考量此事。”得到緩衝的時間,海無影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道,“各位愛卿,今天下形勢不容樂觀,雖說大多數藩鎮還是心向朝廷,但也有不少心懷鬼胎之輩,他們覬覦著朕之社稷,麵對如此局麵,朝中官員當精誠團結,孔愛卿,你為官多年,是忠是奸,朕自然知道。對於楊愛卿,朕雖說還不算十分了解,但朕清楚楊愛卿之弟楊忠肅的為人。”
“忠肅公極具軍事才能,有謀略,臨危不懼,愛護士卒,亦不以權謀奸利,在我朝、我軍之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在鎮壓黃巢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我朝來說,他也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實乃我朝之大功臣也。”
海無影提及的楊忠肅,名叫楊複光,曾任唐朝天下兵馬都監,長安收複後,唐僖宗回到長安城,為了表解楊複光的“豐功偉績”,下詔進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同華製置使,封弘農郡公,賜號“資忠輝武民國乎難功臣”。中和三年六月,楊複光突然得病,死在河中,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小軍官,聞聽此訊,痛哭流涕,僖宗為了緬懷他的功績,贈觀軍容使,諡號忠肅。
殿中之人並不明白,海無影怎麽一下說到了楊忠肅,卻聽海無影接著說道:“因此,朕想,既然有弟如此,那楊愛卿自然也不會是叛臣也。”
“皇上聖明。”楊複恭連忙說道。
“楊愛卿,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孔愛卿剛剛之言,或許有什麽誤會之處,孔愛卿性情剛直,楊愛卿你也不必放在心上。朕希望你也能如忠肅公一樣,成為我大唐的棟梁。”
“是,皇上,臣明白。”
“好,楊愛卿,朕就知道你是非分明,想必,有朝一日,你和忠肅公一樣,會一起成為我朝之大功臣也。”
“是,皇上。”楊複恭臉上顯得十分激動,但內心卻頗為惱怒,暗道,“孔緯啊孔緯,既然你不義,也就休怪老夫心狠手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