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榆林(三)


    1947年1o月中旬,中央軍委給西北野戰軍出了一道先擇題:一、現地尋找打劉戡,如能殲其一兩個旅意義很大,但不知能尋得機會否,糧食有辦法否;二、以兩個縱隊打榆(林)、神(木)、府(穀),一個縱隊南下會合二王(王震、王世泰)開辟渭北;3、不打現地之敵,也不打榆林,全軍南出洛(川)、中(黃陵)、宜(君)、同(官,即銅川)。


    毫無疑問,彭德懷選擇了第2個方案,再打榆林。榆林離黨中央、**實在是太近了,這始終是彭德懷的一個結,現在正是解結的時候了。


    如今的榆林已非往常,自從沙家店戰役之後,榆林便成了“上,上不了天;下,下不了地”的空中浮雕,懸在半空中了。原本需要增兵的一個地方,胡宗南卻一個電話把徐保的整編第28旅拉走了,董釗、劉戡也分別拉起他們的整編第1軍和整編第29軍南下。


    國民黨軍在陝北完全處於守勢,鄧寶珊的整編第22軍孤懸一隅。第2次進攻榆林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展開了。


    鄧寶珊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這時的榆林搖搖欲墜。但實在是對榆林的感情太深了,他還是企圖固守,加緊構築工事,重新部署兵力。鄧寶珊費盡心機地布了一個“鐵爪陣”。用鄧寶珊自己的話來說,叫“放,能八爪帶鉤;收,能鉤尖集中。”“八爪”上的兵力也很有特點,東麵的淩霄塔,西麵的三叉廟,南麵的五裏墩,北麵的觀井灘,各駐1個半團的兵力;東南方向的守神木,西南方向的三灣岔,西北方向的歸德堡,東北方向的長樂堡,各守半個團的兵力;榆林城內自然是“八爪”的中心,由整編第86師、新編第11旅和陝西保安第5團等重兵把守。


    打榆林先打外圍,外圍其實就是鄧寶珊的“八爪”。把“八爪”上的鉤“磨平”了,即使收起來,其力量也不強大了。1o月24日,西北野戰軍3個縱隊全線總攻。1縱取道無定河,西渡後,“磨平”東麵的淩霄塔、東南的守神木、東北的長樂堡等3處鉤,爭取消滅掉傅軍2個半團的兵力;3縱主力主攻歸三叉廟和歸德堡;餘下的三灣岔、五裏墩和觀井灘由6縱完成消滅任務。


    不知是傅軍被打怕了,還是鄧寶珊看出了“磨鉤子”的氣頭凶,解放軍幾乎是沒怎麽打就拿下了各處陣地。1縱由西岔方向渡過無寶河,向守神木攻擊前進,短短3天時間,到1o月27日,便拿下了淩霄塔、守神木、長樂堡。與此同時,3縱、6縱也展的頗為順利,三叉廟、歸德堡、三灣岔、五裏墩和觀井灘等陣地,幾乎沒有費太大的周折,相繼被攻占。原來,鄧寶珊排“八爪陣”為的是障眼法,嚇一下解放軍,如果3日內守不住外圍陣地,便立即自動撤回城內。


    此時,榆林城的指揮權已不在鄧寶珊手上了,這也是鄧寶珊自己安排的。按鄧寶珊的計劃,彭德懷來攻城,外圍陣地堅守不住,必來攻城。那麽,指揮大權分由整編第22軍軍長左世允、整編第86師師長徐之佳、總司令部參謀長俞方皋和總部高參胡景通手上。左世允總當家,可以指揮調度一切。而鄧寶珊自己在榆林外圍槍炮剛打響時,便靜悄悄地登上飛機向北平(今北京)飛去了。


    第2次攻打榆林的外圍戰鬥就這樣重鼓輕鑼般地收兵鳴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首任軍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青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青鬆並收藏首任軍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