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葫蘆河畔建設熱
358旅接到回師陝甘寧邊區的電令時,正值晉西北勝利開展反“蠶食”鬥爭的時候。12o師師長賀龍考慮,為了堅持反“蠶食”鬥爭,決定將358旅7團仍留在靜樂地區與若鬆的殘部堅持鬥爭,716團、8團,並將獨立旅的715團調歸358旅建製,一同赴陝甘寧邊區。
6月上旬,716團和8團在旅長機關的率領下,從臨北、臨南地區出,經磧口、義合、綏德、清澗,於下旬進抵延安以南的葫蘆河畔集結。715團由雙湖峪、馬蹄溝及吳堡地區出,經瓦窯堡、蟠龍鎮、延安,6月下旬也到達了葫蘆河。
就在358旅全部到達葫蘆河時,隴南人民不堪蔣介石的殘暴統治,民變蜂起。國民黨不得不抽胡宗南5個師前去鎮壓。再加上中國**事前的揭露、聲討和軍事上的充分準備,蔣介石策劃的第3次****至此宣告破產。358旅便在葫蘆河周邊的王家角、寨子灣、張家灣、黑水寺、蘭家灣等地展開興建營房、生產練兵運動,做好大反攻的各項準備工作。
陝甘寧邊區本來就地瘠民貧,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當地人民生活極度困苦。1941年和1943年,國民黨曾兩次向陝甘寧邊區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實行經濟封鎖,企圖將八路軍困死、餓死在陝甘寧邊區。
為保障供給,減輕人民經濟負擔,支援長期抗戰,黨中央早在1939年春國內時局逆轉、國民黨停八路軍一切經費時,便提出了軍隊、機關“生產自給”的經濟方針。358旅自1943年6月進駐葫蘆河地區後,也掀起了生產建設**。
358旅剛到葫蘆河地區時,部隊多在野外露營。張宗遜旅長和李井泉政委為改變部隊住宿條件,一麵組織部隊緊張備戰,準備隨時打擊進犯的國民黨軍,一麵積極著手建造營房。部隊頂風冒雨,星夜出工,由七八裏外的深山密林中搬木料,自製斧頭钁子挖窯洞。短短3個月時間,358旅修建起平房95o間,挖窯洞13oo孔,解決了部隊住房問題,官兵脫離了半露營的狀態。
營房有了,還要解決吃飯問題。1943年11月開始,358旅官兵人人動手,上到旅長政委,下到普通士兵,每人都開墾荒地。1944年2月2o日,旅還專門召開“生產自給”動員大會。李井泉政委在大會上親自做動員,他說:“開展生產運動不僅是為了渡過經濟難關,解決自己的吃飯、穿衣問題,而且是為了支援長期抗戰,為了全麵反攻日寇,贏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接著,各團又進一步在部隊中進行深入的生產運動教育,批判和克服了“當兵吃糧”的觀念,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長帶頭,人人動手,把荒山變成良田”,716團先打出了生產口號。
緊跟著,715團也打出了響亮的口號:“生產就是作戰,爭取在生產戰線中打勝仗!”
8團也不甘落後,在部隊中開展“雙爭活動”:爭當勞動英雄和爭做生產模範。
358旅把官兵們熱愛勞動的勁鼓得足足的,人人下決心、表態度、定指標、訂計劃。好多戰士還給自己定下開荒2o畝的計劃,有的戰士增加到3o畝、4o畝哩。
3月2o日,全旅5ooo把钁頭一齊向荒山進軍,開始了緊張的開荒大戰。張宗遜旅長、李井泉政委、朱明主任等親自帶頭開荒,許多年老體弱、身負數處戰傷的同誌都參加到勞動行列中,剛剛從戰場上受傷下來的8團政委餘秋裏,身上還紮著綁帶,也上山來勞動了。
到了5月,開荒還不到6o天,全旅開荒麵積達14萬畝,額完成了預定任務。出現了開荒4oo畝以上、過任務指標一倍的8團3連和7連,這兩個連隊開荒66o畝,平均每人開荒55畝。戰士劉振福天天揮汗大幹,汗水濕透了衣服,鮮血染紅了鎬把,他全然不顧,開荒開出了12o畝,被部隊樹為“勞動英雄”。
此後,在播種、中耕、收獲、打場、入倉等一係列的農業生產勞動中,358旅官兵向當地農民學習經驗,合理組織安排勞動,抓緊季節加強田間管理,精耕細作。一年後,終於獲得了秋季豐收。共收糧食2萬多噸,蔬菜276萬斤,養牛、羊、豬、雞等31oo多頭。
1945年,358旅生產進入第2年。此時,他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各連都解決了1o個月的糧食,1年時間的蔬菜、食用油、馬草、馬料和草煙自給有餘,每人還備足了兩雙草鞋的麻繩。為了做到勞逸結合,旅團領導不得不勸阻起早摸黑、帶病、冒雨勞動的現象。
1945年6月,是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也是鋤草的季節。此時,中央軍委命令358旅開赴山西呂梁山,擴大晉西北根據地……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oo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
{ss.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17k原創,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358旅接到回師陝甘寧邊區的電令時,正值晉西北勝利開展反“蠶食”鬥爭的時候。12o師師長賀龍考慮,為了堅持反“蠶食”鬥爭,決定將358旅7團仍留在靜樂地區與若鬆的殘部堅持鬥爭,716團、8團,並將獨立旅的715團調歸358旅建製,一同赴陝甘寧邊區。
6月上旬,716團和8團在旅長機關的率領下,從臨北、臨南地區出,經磧口、義合、綏德、清澗,於下旬進抵延安以南的葫蘆河畔集結。715團由雙湖峪、馬蹄溝及吳堡地區出,經瓦窯堡、蟠龍鎮、延安,6月下旬也到達了葫蘆河。
就在358旅全部到達葫蘆河時,隴南人民不堪蔣介石的殘暴統治,民變蜂起。國民黨不得不抽胡宗南5個師前去鎮壓。再加上中國**事前的揭露、聲討和軍事上的充分準備,蔣介石策劃的第3次****至此宣告破產。358旅便在葫蘆河周邊的王家角、寨子灣、張家灣、黑水寺、蘭家灣等地展開興建營房、生產練兵運動,做好大反攻的各項準備工作。
陝甘寧邊區本來就地瘠民貧,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當地人民生活極度困苦。1941年和1943年,國民黨曾兩次向陝甘寧邊區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實行經濟封鎖,企圖將八路軍困死、餓死在陝甘寧邊區。
為保障供給,減輕人民經濟負擔,支援長期抗戰,黨中央早在1939年春國內時局逆轉、國民黨停八路軍一切經費時,便提出了軍隊、機關“生產自給”的經濟方針。358旅自1943年6月進駐葫蘆河地區後,也掀起了生產建設**。
358旅剛到葫蘆河地區時,部隊多在野外露營。張宗遜旅長和李井泉政委為改變部隊住宿條件,一麵組織部隊緊張備戰,準備隨時打擊進犯的國民黨軍,一麵積極著手建造營房。部隊頂風冒雨,星夜出工,由七八裏外的深山密林中搬木料,自製斧頭钁子挖窯洞。短短3個月時間,358旅修建起平房95o間,挖窯洞13oo孔,解決了部隊住房問題,官兵脫離了半露營的狀態。
營房有了,還要解決吃飯問題。1943年11月開始,358旅官兵人人動手,上到旅長政委,下到普通士兵,每人都開墾荒地。1944年2月2o日,旅還專門召開“生產自給”動員大會。李井泉政委在大會上親自做動員,他說:“開展生產運動不僅是為了渡過經濟難關,解決自己的吃飯、穿衣問題,而且是為了支援長期抗戰,為了全麵反攻日寇,贏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接著,各團又進一步在部隊中進行深入的生產運動教育,批判和克服了“當兵吃糧”的觀念,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長帶頭,人人動手,把荒山變成良田”,716團先打出了生產口號。
緊跟著,715團也打出了響亮的口號:“生產就是作戰,爭取在生產戰線中打勝仗!”
8團也不甘落後,在部隊中開展“雙爭活動”:爭當勞動英雄和爭做生產模範。
358旅把官兵們熱愛勞動的勁鼓得足足的,人人下決心、表態度、定指標、訂計劃。好多戰士還給自己定下開荒2o畝的計劃,有的戰士增加到3o畝、4o畝哩。
3月2o日,全旅5ooo把钁頭一齊向荒山進軍,開始了緊張的開荒大戰。張宗遜旅長、李井泉政委、朱明主任等親自帶頭開荒,許多年老體弱、身負數處戰傷的同誌都參加到勞動行列中,剛剛從戰場上受傷下來的8團政委餘秋裏,身上還紮著綁帶,也上山來勞動了。
到了5月,開荒還不到6o天,全旅開荒麵積達14萬畝,額完成了預定任務。出現了開荒4oo畝以上、過任務指標一倍的8團3連和7連,這兩個連隊開荒66o畝,平均每人開荒55畝。戰士劉振福天天揮汗大幹,汗水濕透了衣服,鮮血染紅了鎬把,他全然不顧,開荒開出了12o畝,被部隊樹為“勞動英雄”。
此後,在播種、中耕、收獲、打場、入倉等一係列的農業生產勞動中,358旅官兵向當地農民學習經驗,合理組織安排勞動,抓緊季節加強田間管理,精耕細作。一年後,終於獲得了秋季豐收。共收糧食2萬多噸,蔬菜276萬斤,養牛、羊、豬、雞等31oo多頭。
1945年,358旅生產進入第2年。此時,他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各連都解決了1o個月的糧食,1年時間的蔬菜、食用油、馬草、馬料和草煙自給有餘,每人還備足了兩雙草鞋的麻繩。為了做到勞逸結合,旅團領導不得不勸阻起早摸黑、帶病、冒雨勞動的現象。
1945年6月,是抗日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也是鋤草的季節。此時,中央軍委命令358旅開赴山西呂梁山,擴大晉西北根據地……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裏——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oo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
{ss.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17k原創,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