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二年四月十日,劉辯以孝獻帝遺詔在洛陽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元嘉,是為元嘉元年。


    劉辯任盧植為太傅,荀攸為司徒,華歆為司空,朱儁為太尉,是為三公。徐榮為鎮西將軍、涼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杜畿為靖邊將軍、並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張遼為鎮北將軍、幽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趙雲為鎮東將軍、冀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呂布為鎮南將軍、徐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高順為陷陣將軍、司隸校尉。韓康為宣威將軍、益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曹昂為威遠將軍、兗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太史慈為橫江將軍、青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賈詡為軍師將軍、豫州刺史,戰時行州牧職權。伍俘為中尉,負責宮內守衛。


    其他眾臣也各有封賞,因天下未定,並未封侯。


    而後劉辯承認劉備帝位,並將其以帝王之禮葬於皇陵,並以關、張合葬,使三兄弟葬在一起,並立碑於其中訴說三人情誼。


    同年五月,劉備任命的益州牧司馬防因劉備故去,再加上愛子殞命的打擊,病逝於永昌郡不韋縣,而後餘眾舉城降於韓康。


    曆時近三年,益州終於平定,韓康、高順兩人也得以休息一番。


    交州刺史朱符乃朱儁之子,差人往洛陽向劉辯效忠,雖然劉辯聽聞朱符在任上橫征暴斂,但又知尚未到對朱符動手的機會,故而隻是命人告知益州刺史韓康,派人監督朱符舉動。


    故而此時天下隻有揚州、荊州兩處尚未平定,但弘農軍在與劉備一戰中損失不小,劉辯仍舊以修養生息為策,暫時放任兩處互相爭鬥。


    待時機成熟後,一舉破之。


    周瑜率揚州軍進入荊州後,初戰得利,然而卻被黃忠在武陵斬了數員大將,損失慘重,進軍的速度也不得不停滯下來。


    但依荀攸、賈詡、郭嘉三人所言,現在還不是對其動手時候,賈詡也自告奮勇,往豫州去,從而可以打探到揚州、荊州的消息。


    元嘉二年六月,孫權見周瑜久戰不勝,便親率周泰、董襲兩將趕往荊州支援,而當孫權離開後,其叔父孫靜長子定武中郎將孫暠率軍在烏程起兵,準備奪取孫權的大權,孫權之弟、年僅十四歲的丹陽太守孫翊被殺,孫暠很快便控製了丹陽郡大部分縣城。


    孫暠之父昭義中郎將孫靜赴吳縣勸阻他,卻被軟禁在吳城,揚州震動。


    身在長沙的孫權收到消息後,立即率軍回揚州處理內部的叛亂,將荊州之事暫時擱置。


    劉辯收到消息的時間,也就比孫權晚了兩日,隨後劉辯傳令豫州刺史賈詡、徐州刺史呂布、冀州刺史趙雲兵進揚州,而益州刺史韓康兵進荊州,劉辯也與司隸校尉高順率領一軍往荊州進發。


    荊州主事劉琦收到消息後,與麾下眾人商議對策,此時荊州七郡他隻有其三,再加上與袁術軍、揚州軍連年先後戰鬥,將士疲敝,形勢極為不利,若朝廷大軍趕來,恐難以守住。


    蒯良、蒯越建議劉琦舉南陽、江夏、南三郡向劉辯投誠,效命於劉辯。


    劉琦有些擔心地言道:“某舊日練合叔父而與其為敵,若是其趁機要某性命,為之奈何?”


    “此次陛下應是為揚州而來,若主公主動投效,以陛下仁德之名,必然不會為難主公矣。”蒯良覺得劉琦有些多慮了,勸道。


    劉琦聞言便打定主意,派黃忠往劉辯處請降。


    劉辯聞訊心中大喜,又見黃忠生的體格健壯,善騎射,將黃忠留在身邊,而後任命劉琦為荊州刺史,蒯良為南郡太守、蒯越為江夏太守,並令其派兵與大軍一起與揚州軍作戰。


    劉琦收到消息後,見劉辯並未為難自己,心中大喜,至於黃忠,跟在劉辯身邊也就跟了,人家黃忠都沒有要回來,他也不好意思跟劉辯要人。


    隨後,劉琦派文聘領一軍與劉辯同行,算是完成了劉辯的囑咐。蒯良離開南陽時曾對劉琦言:“主公若是能親自率軍與陛下同行,定然大有裨益。”然而劉琦卻沒有聽進去蒯良的話,自己躲在南陽郡安樂。


    劉辯見率軍而來的是文聘,而劉琦至始自終都沒有出現,對河南尹郭嘉感慨道:“本來寡人看在宗親之名,欲封其為侯,如今看來,卻是不用矣。”


    郭嘉隻是點了點頭,並未言語,他可不想摻和到這些人情世故中。


    劉辯見郭嘉這般模樣,搖了搖頭,暗道無趣。


    隨後,待眾將各自到達位置,一齊向揚州軍發起進攻,而此時孫權仍然在吳郡與孫暠對陣,雖然已經將孫暠圍困在吳城,可似乎攻下來還需要一些時日。


    周瑜心中了解揚州的重要性高於荊州,料定劉辯一定會率大軍全力進攻揚州,便調程普、韓當率軍回援,他則與黃蓋一起守衛荊南諸郡,同時也將戰場分隔衛兩塊,將益州來的人馬阻擋在荊州。


    然而一切並非皆如周瑜所願,劉辯沒有直奔揚州,而是率領高順、黃忠、文聘等將直奔武陵,要與韓康會和,先解決荊州的問題。


    這樣一來,他與黃蓋兩個就顯得人手有些不足了。


    但越是這個時候,他越不能退縮,既然劉辯在此,他若是能拖延甚至是擊敗劉辯,揚州一處所麵對的壓力便會小很多。


    隻是周瑜似乎錯誤地估計了劉辯麾下軍隊隊伍戰鬥力,他連續兩次設伏皆被郭嘉識破,最終無功而返,又被高順、黃蓋、文聘三將接連攻下數座城池,僅僅七日,他便丟了武陵郡。


    不到一月,又接連丟了零陵、貴陽兩郡,隻得退守長沙。


    而揚州境內,戰事也極為不順利,孫權雖然平定了孫暠之亂,卻也有了許多內耗,在對陣呂布、趙雲、文醜、賈詡等人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才剛剛從孫暠手中搶回來的吳郡立即便轉手到了呂布手中,簡直是白費了一番力氣。


    更讓孫權氣憤的是,廬江太守孫輔舉全郡向賈詡請降,未戰先降,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隨後九江郡被趙雲、文醜兩人攻下,董襲、潘璋接連戰死,僅僅一個月時間,揚州六郡,沒了三郡,隻餘南部丹陽、豫章、會稽三郡。


    再加上荊州的長沙郡,也隻有四郡而已。


    這是,揚州軍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張昭、張紘等文臣組成的的主和派,認為敗勢已顯,應主動與劉辯求和。一派是周瑜、周泰等武將組成的主戰派,認為揚州軍尚可一戰,不贏退縮。


    孫權最終還是選擇支持周瑜等人,力主繼續戰鬥。


    他的堅持取得了成效。


    六月,漢軍中由於大多將士皆是北方人,對於南方潮濕的氣候開始顯得水土不服,軍中不斷有人染病,劉辯為了避免軍中爆發瘟疫,率大軍撤回北方,隻留趙雲、黃忠、文醜、文聘等將守衛已經攻下的領地。


    劉辯撤走後,已經退回揚州的周瑜建議孫權開始反擊,起初連戰連捷,卻在居巢被趙雲、黃忠兩人擊破,被漢軍反撲,功虧一簣,丹陽郡也丟了一半。


    而後周瑜率揚州軍數次北伐,想要收複失地,卻皆無功而返,最終憂勞成疾,一病不起。


    建寧四年五月,周瑜在豫章病逝,臨終前將大事托付於魯肅,使後者輔佐孫權。


    而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作為周瑜的繼任者。


    劉辯收到消息後,派劉範往揚州吊唁,並勸孫權投降,孫權假意迎合,卻將劉範扣下,暗地裏密謀收複揚州北部的土地。


    劉辯收到消息後勃然大怒,再次興兵南下,準備與駐守在此的趙雲、黃忠等將拿下孫權僅有的土地。


    大軍行至荊州南陽郡時,劉辯故意讓大軍停了下來,並向當地人詢問一名叫做“諸葛孔明”之人的住址。


    最終,劉辯率軍來到了新野縣的一間茅廬前,拜訪茅廬內的諸葛亮。


    然而一連兩次,諸葛亮都沒有在家,劉辯也就等了一會兒,便率軍離去。


    劉辯身邊的徐寧不禁有些不解地問劉辯:“陛下,諸葛孔明為何人?竟勞煩陛下兩次來訪,不如臣將其捉來陛下身邊?”


    劉辯笑了笑,示意徐寧不可如此魯莽,並言道:“寡人曾聞臥龍鳳雛之名也,這諸葛孔明便是其中之臥龍也,且寡人禮賢下士,怎可有此舉也?”


    徐寧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隨後劉辯第三次來到茅廬求見諸葛亮,這一次他隻帶了董橫、徐寧、來寧三名護衛,輕車簡從。


    若是諸葛亮再不現身,他便離開了。


    然而這一次,諸葛亮雖然出現,卻是隔著門對劉辯言道:“此番出征,陛下必然大勝而歸,又何須某矣?”


    劉辯則笑道:“孔明,寡人嚐聞臥龍之名,言得之可安天下,寡人願為天下之安,真心來請先生也。若先生不願仕於寡人,寡人這便離去罷了。若先生願意,這可是待客之道?”


    言罷,劉辯便靜靜地瞧著茅廬,看諸葛亮有什麽反應。


    突然,茅廬的大門從內打開,走出一個風度翩翩的俊郎青年,對劉辯拱手道:“陛下三番來訪,某失禮矣。”


    隨後,諸葛亮便邀劉辯進到家中,兩人相談甚歡,聊至深夜。


    後諸葛亮隻拿了一把羽扇便隨劉辯一起離開,讓人稱奇。


    入揚州後,劉辯依諸葛亮之計,派高順領一隊奇兵赴海昏燒了揚州軍的糧草,使揚州軍士氣大跌,又依郭嘉之計在傅易山大破程普,重傷韓當、蔣欽,一路南下,順利地占據了豫章郡。


    四個月後,漢軍最終將孫權圍困在會稽郡烏傷城,然而孫權卻非常有骨氣地拒絕投降,還一箭射中了前來勸降的孫輔。


    劉辯最終下令攻城,圍城二十餘日,使城中糧草斷絕,程普、韓當、蔣欽先後戰死,最終攻破了城門。


    揚州軍大將周泰一人守在一座廟門前,身中十數箭而不倒,用性命保護著孫權。


    隨後,劉辯命人停止攻擊,如今周泰這般模樣已然命不久矣,他不願再對周泰進行更多的傷害。


    “讓其多多盡忠職守一會吧。”劉辯感慨道。


    周泰沒有言語,隻是憤怒地盯著眼前的漢軍,緊緊握住手中的大刀。


    不多時,周泰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失去了生機。


    此番效孫郎,定當不辱命。


    程普、韓當、蔣欽、周泰等人先後為守護孫家而獻出了生命,乃是為人臣者中的極致。


    當劉辯率軍進入廟中時,隻見魯肅抱著一名青年的屍體放聲大哭,正是已經死去的孫權,其嘴角還有一絲黑血,想必是服毒而亡。


    沒想到孫權小小年紀,性格竟如此剛烈,直到死都不願投降於劉辯。


    年幼時看見劉辯眼睛放光的少年,長大後一心想要超越劉辯,又怎麽甘於降於劉辯?


    “寡……”劉辯本來想說些什麽,可當話剛從口中說出,又瞧見魯肅憎恨的眼神,便立即收住了。


    “看來魯子敬已不能為寡人所用矣。”劉辯心中感慨道。


    孫權死訊傳出,其餘諸縣大多獻城投降,即便有個別不降者也都很快被一一攻破。


    而後劉辯委任黃忠為揚州刺史、平南將軍,戰時行州牧職權,鎮守揚州,又留文聘為輔,又在揚州留了三個月,待一切安定下來後,才率大軍離開。


    自此天下已定,劉辯改元“興寧”,寓意“興盛安寧”,隨他攻伐天下的眾將也各有封賞,大多都拜官封侯,大多都在其家鄉,比如張遼便是馬邑侯、趙雲便是真定侯,使之明顯鄉裏。曹昂、夏侯惇、夏侯淵、文醜、牽招、黃蓋這些降將也各有封賞。


    劉辯又以諸葛亮為太子少傅,教導太子劉麟,也是為了將來給劉麟留一個強有力的輔佐人才。


    大漢在劉辯的治理下日趨穩定,以華歆曾經提出的安民六策為基礎,行善政,促民生,使百姓生活和睦,州郡又有大將坐鎮,即便有零星的匪盜也能很快被鎮壓下去,讓朝野安心。


    ……


    興寧三年,太尉朱儁病死於洛陽,劉辯掉朱儁長子交州刺史朱符回洛陽,朱符不從,起兵反叛,被早已準備好的益州刺史韓康、揚州刺史黃忠誅殺於鬱林郡,餘眾盡降,距其起兵不過月餘。


    隨後劉辯任命右扶風常林為交州刺史,並請隱居的田豫出山輔佐常林,鎮撫交州。


    劉辯自登基以來的一大心結也就此解開。


    同年隴西太守張橫以“馬騰”之名舉兵反叛,被龐德斬殺於首陽。


    當年六月,從弘農時便跟隨劉辯的神射將軍曹性病死陸渾,使劉辯傷心不已,親自前往葬禮,並在曹性棺槨前哭道:“卿與寡人結識與為難時,奈何天下已定,卿卻離去……”


    聞著無不落淚。


    ……


    興寧十年,西域車莎國遣使向大漢求援,遣使請大漢為其抵禦疏勒的敵兵,並願每年朝貢,與大漢修好。


    漢帝劉辯聽從太傅盧植、司徒荀攸之言,以漢陽太守皇甫元為將,武都太守華雄為輔,u看書.uukanshu出兵西域,征討疏勒。


    三年後,大漢重開西域都護府,劉辯以皇甫元為西域都護,皇甫元終於超越其父,做出了一番功績。


    劉辯則分別在祭祀劉協、皇甫嵩時,對其言道:“寡人興漢矣。”


    ……


    興寧十一年,劉辯使一直不願相認的呂布為呂瓏義父,為已經成年的太子劉麟與呂瓏二人賜婚,了卻了呂布的一樁心事。


    同年七月,漢帝劉辯領徐州刺史呂布、幽州刺史張遼、冀州刺史趙雲、朔方太守牽招,由朔方出發,率大軍五萬進入鮮卑境內,準備一舉解決近年來又開始滋擾邊境的南匈奴與鮮卑。


    臨行前,劉辯交給太子劉麟一封詔書,上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雖然是盜用的話,但是劉辯想要傳達一種帝王骨氣。


    劉辯駕馬行進在熟悉的鮮卑之地上,不禁感慨道:“當年圍困寡人,今寡人要在此地再設兩郡。”


    言罷豪聲大笑。


    呂布則是心中暗暗言道:“虜妻之仇,此當報矣。”


    張遼在幽州多年,早已打探好路線,為眾人做著向導。趙雲、拓拔垂、董橫、徐寧、來寧等將以及守孝三年被劉辯召回的馬禮則默默地跟在劉辯身後。


    大軍往鮮卑深處而去,正是莫賀城的方向……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蘭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蘭幽月並收藏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