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新都縣住了一段,算是穿越後的休整,也是為再次去天坑做準備。
這期間,法正多次找二人喝酒聊天,張鬆隻要一有空,也會從成都跑來湊熱鬧。
接觸時間久了,教授覺得張鬆這個人倒也還不錯,起碼不像最初見麵時的印象那麽差。
法正和張鬆對兩人的態度也越發恭敬,這一點,從酒桌上的閑聊就能體現出來。
最初時,四人喝酒聊天,教授幾乎插不上嘴。但喝酒次數多了,教授發言的機會多了。
教授不擅言辭,不是說教授不能說,隻是不擅長閑扯而已。教授是在跨國it公司做高管的人,教授所在的公司,每年要開兩次發布會,教授經常在會上推介新產品。而這種推介,本身就是一種講演,雖然不像勵誌講演那樣充滿激情、富含華麗的詞藻,但教授也練就了流利的口才,而說話嚴謹周密,本就是教授的風格。
聰明的頭腦、嚴謹的態度再加上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來到東漢後,在荊州博覽群書的積澱,使得教授在酒桌上的每次發聲,都引起法正和張鬆的重視。教授,也逐漸成為談話的中心。
四個人討論的話題,更多圍繞著當前全國的形勢。
討論國內形勢,自然離不開討論人,討論英雄豪傑。
第一次,王隊和張鬆打賭,賭得實質就是誰能成為一代豪傑。
王隊自然看好曹操,張鬆和法正看好的是袁紹。
喝酒聊天次數多了,教授也了解了為何二人看好甚至說崇拜袁紹。
法正推崇袁紹的理由有三個方麵:名聲、家境、政績。
“名聲”最受當代人注重,袁本初寬厚俠義,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如此名聲,不可謂不高。名聲代表著自身修養,也就是儒家之“修身”。
“家境”袁氏四世三公,高祖袁安曾任司徒,曾祖輩袁敞任司空,祖父袁湯任太尉,父親袁逢任司空,叔父袁隗任太傅,如此家境,可謂“齊家”。
“政績”更是有目共睹,董卓之亂,袁本初起兵河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現掌控幽冀青並四州,百姓安居鹹服,稱得上“治國”之能。
如此,名聲家境和政績,已合儒道之“修身齊家治國”,那麽“平天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法正所言,貌似有理,但教授不以為然。
“孝直先生既有此說,某倒不妨從這三個方麵來分析下袁本初。”教授笑著道,“先說‘修身’,不錯,袁本初少有俠名。說好聽些,是少年意氣,說難聽些,也可說是仰仗家族勢力,橫行鄉裏罷了。單舉一例:袁本初若俠義,當年董卓毀東都洛陽而西竄西京長安之時,袁本初身為諸侯盟主,正當奮勇揮師追窮寇,卻為何猶豫不決?說白了,膽怯爾!如此之人,何當‘俠義’二字?”
法正依舊替袁紹辯解:“當時董卓雖敗,但手下依然有猛將重兵,袁本初有所顧慮亦屬常情。”
教授搖搖頭:“常情?所謂‘已經勝勇追窮寇’,袁本初不過是擔心自己實力受損,‘沽名學霸王’而已。如此不以國事為重之人,有何顏麵稱‘俠義’?”
法正不得不暗自點頭。
教授繼續道:“再說‘家境’。不錯,袁氏一族,的確出過國家柱石,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所謂‘齊家’,也並非袁本初之德,祖父之輩餘蔭罷了。袁本初膝下四子:袁譚袁熙袁尚袁買,除袁買年幼,其餘三子雖各令重兵,但卻互相猜忌,雖未現倪牆之爭,隻因袁本初尚在,而同室操戈之亂,不可避免。子嗣管教若此,‘齊家’之說不過是笑談了。”
袁紹三子不和,法正又耳聞,但法正還是欽佩袁紹的掌控能力:“但袁本初所掌四州,百姓安居樂業總是事實啊?”
教授笑著點頭道:“不錯,河北之地,近年確是富足,但原因是什麽?非袁本初之功,乃天時地利也!興平元年秋(194年),天下大旱,唯河北未受旱災(參見137章《信任危機》)。袁本初確實有寬厚仁義之名,但當今亂世,寬厚仁義行不通的,所謂‘亂世當用重典’,袁本初為了博取‘寬仁’之名,施行寬政,致使百姓懈怠不思進取。如此僅靠天吃飯就是袁本初的‘治國’方略嗎?”
法正低頭沉思不語。
張鬆接道:“穀梁先生眼光獨到,所言亦有理有據。隻是,即便袁本初‘修身齊家治國’之名有虛,但那曹孟德卻未必強於袁本初,為何得二位青睞?”
教授笑道:“至於曹孟德,王賢弟更為了解,不妨聽他分析一下。”
“好啊,願聽王先生高論。”
“嘿嘿,那我就說說我對曹操的看法,不過事先聲明,我沒有穀梁先生那般見識,說對說錯,幾位莫要笑話。”王隊正襟危坐,說出自己對曹操的看法。
“王某來評價當時英豪,不會分析什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隻能從‘對己’‘對人’‘對民’這幾個方麵來說。”
張鬆笑道:“王先生見識果然不同一般,那便聽您說說這曹孟德如何對己對人和對民。”
“先說對己。王某有幸在曹營待過幾天,我對曹孟德的評價是‘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曹孟德樸素節儉,衣服鞋子,無有雕琢修飾,帷帳屏風滿是補丁。在當今國弱民貧之際,曹孟德能嚴於律己,堪稱表率。”
張鬆點點頭:“曹孟德樸素確有耳聞,隻是,聽聞他竟然穿著滿是油漬的衣服接待名士,筵席之上,常常縱聲狂笑,甚至、甚至湯汁濺到須發之上,也不管不顧。”張鬆說道這裏,一臉無法忍受的樣子,好像在他看來,曹操不僅是邋遢肮髒,簡直和乞丐無異,“如此邋遢,何談待客之道?禮儀規矩乃中華千年傳承的禮法,如此粗鄙之人,張某實在不敢恭維。”
王隊嗬嗬一笑:“張別駕難以忍受的,卻是王某欣賞的。的確,曹孟德不拘小節之事,頗受世人詬病,但這便是真正的曹孟德,以真麵目視人有何不對?難道張別駕不願別人對己坦誠相待嗎?”
張鬆答道:“非也,坦誠相待,張某自然歡喜。隻是,張某素聞曹孟德對待當今名士,頗有微詞。”
王隊笑了:“張別駕口中的所謂名士,是指所謂出身高貴、自認為風流倜儻之輩吧?”
王隊此言一出,張鬆法正臉色當即大變。
王隊也感覺自己說話太不注意分寸了。
張鬆法正無不以名士自居。張鬆無顯赫出身,且相貌醜陋,正是憑才學跨入名士之列,並以此為榮。而法正更是出身名門,王隊在眉縣時,曽聽借宿人家老翁說法正祖父乃號“玄德”的名士法真。
王隊如此說,便有譏諷二人之意了。
教授趕緊插話,以解張鬆法正尷尬之圍:“王賢弟說的意思是,曹孟德待人,不重名氣,卻隻看對方是否有如子喬大人、孝直大人般才幹。”
王隊趕緊道:“不錯不錯,二位大人必受曹孟德讚譽。”
張鬆法正麵色緩和下來,張鬆問道:“曹孟德果真如此?”
王隊點頭道:“這便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對人’。曹孟德為人不拘小節,用人也不拘一格。無論豪門名士,抑或販夫走卒,均一視同仁,而用人的唯一標準無非‘才幹’二字。最為難得的是,曹孟德用人,善於揚其長,避其短,正是物可盡其用、人可盡其才。單有一技之長者,均能為其效命。”
張鬆對此很感興趣:“哦?曹孟德如此用人,張某倒初次聽聞。”
王隊笑笑:“王某一位兄弟,就曽深得曹孟德重用,不為別的,隻為其善於機巧構造罷了。”
法正若有所思道:“難得啊……”
張鬆也愈發對王隊的評價感興趣,催促王隊道:“那王先生再說說曹孟德的‘對民’。”
“‘對民’,這是曹孟德最值得稱道之處。”王隊也越來越興奮,“曹孟德執掌兗州之時,恰逢大旱之年,可謂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曹孟德是如何做的呢?”
法正插言道:“曹孟德於兗州屯田治水,確值得稱道,隻是,兗州律法苛刻,怨言頗多啊。”
王隊搖搖頭:“也許有所傳言,但孝直大人沒從曹孟德角度想想嗎?天災不說,兗州又受困於冀、徐二州之間,而且當年呂布又不斷襲擾。天災人禍之下,不施行嚴苛律法,如何能保得一方太平?我覺得,說曹孟德‘對民’之策正當與否,就要看結果。”
張鬆鼓掌笑道:“高論,高論,王先生實在高論!王先生莫說了,且由張某代言。曹孟德自弱小兗州起,曆經天災人禍,至今反能執掌中原,抗衡袁本初。如此說來,曹孟德確強於袁本初也!”
法正也連連點頭,口稱“受益匪淺”,又扭頭笑著對張鬆道:“隻是,聽二位先生言罷,某觀子喬兄那萬錢賭籌,怕是有來無回了,哈哈。”
“哈哈哈”張鬆朗聲大笑。
教授和王隊頭一次聽張鬆笑道如此灑脫,和他那猥瑣醜陋的相貌實在不符。
張鬆笑罷,朗聲道:“兩位先生所言精彩之極,莫說萬錢?便是輸上十萬錢,張某也心甘情願,聽二位先生一番言論足矣。張某也懂了,袁曹一戰結果已不再重要,關鍵是曹孟德必將最終稱雄。”
說罷,張鬆站起身,對著教授和王隊深施一禮:“張某認輸,明日便奉上萬錢。”
張鬆此舉反倒弄得教授和王隊不好意思,兩人趕緊起身還禮,並不停推辭。
張鬆態度卻十分堅決。
教授無奈。
王隊卻“哈哈”大笑:“張別駕如此,我二人實在羞愧。這樣吧,此番賭局,便算我們平手,張別駕輸了萬錢,那我們自然也要將賭籌奉上嘍。”
張鬆沒想到王隊竟如此爽快,能得到心儀的地圖,張鬆不免喜形於色。
.免費為廣大書友提供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和無彈窗全文閱讀,如果你覺得本書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裏的朋友推薦哦!請點擊導航條上分享鏈接或複製如下的分享地址: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謝謝!!
在新都縣住了一段,算是穿越後的休整,也是為再次去天坑做準備。
這期間,法正多次找二人喝酒聊天,張鬆隻要一有空,也會從成都跑來湊熱鬧。
接觸時間久了,教授覺得張鬆這個人倒也還不錯,起碼不像最初見麵時的印象那麽差。
法正和張鬆對兩人的態度也越發恭敬,這一點,從酒桌上的閑聊就能體現出來。
最初時,四人喝酒聊天,教授幾乎插不上嘴。但喝酒次數多了,教授發言的機會多了。
教授不擅言辭,不是說教授不能說,隻是不擅長閑扯而已。教授是在跨國it公司做高管的人,教授所在的公司,每年要開兩次發布會,教授經常在會上推介新產品。而這種推介,本身就是一種講演,雖然不像勵誌講演那樣充滿激情、富含華麗的詞藻,但教授也練就了流利的口才,而說話嚴謹周密,本就是教授的風格。
聰明的頭腦、嚴謹的態度再加上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來到東漢後,在荊州博覽群書的積澱,使得教授在酒桌上的每次發聲,都引起法正和張鬆的重視。教授,也逐漸成為談話的中心。
四個人討論的話題,更多圍繞著當前全國的形勢。
討論國內形勢,自然離不開討論人,討論英雄豪傑。
第一次,王隊和張鬆打賭,賭得實質就是誰能成為一代豪傑。
王隊自然看好曹操,張鬆和法正看好的是袁紹。
喝酒聊天次數多了,教授也了解了為何二人看好甚至說崇拜袁紹。
法正推崇袁紹的理由有三個方麵:名聲、家境、政績。
“名聲”最受當代人注重,袁本初寬厚俠義,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如此名聲,不可謂不高。名聲代表著自身修養,也就是儒家之“修身”。
“家境”袁氏四世三公,高祖袁安曾任司徒,曾祖輩袁敞任司空,祖父袁湯任太尉,父親袁逢任司空,叔父袁隗任太傅,如此家境,可謂“齊家”。
“政績”更是有目共睹,董卓之亂,袁本初起兵河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現掌控幽冀青並四州,百姓安居鹹服,稱得上“治國”之能。
如此,名聲家境和政績,已合儒道之“修身齊家治國”,那麽“平天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法正所言,貌似有理,但教授不以為然。
“孝直先生既有此說,某倒不妨從這三個方麵來分析下袁本初。”教授笑著道,“先說‘修身’,不錯,袁本初少有俠名。說好聽些,是少年意氣,說難聽些,也可說是仰仗家族勢力,橫行鄉裏罷了。單舉一例:袁本初若俠義,當年董卓毀東都洛陽而西竄西京長安之時,袁本初身為諸侯盟主,正當奮勇揮師追窮寇,卻為何猶豫不決?說白了,膽怯爾!如此之人,何當‘俠義’二字?”
法正依舊替袁紹辯解:“當時董卓雖敗,但手下依然有猛將重兵,袁本初有所顧慮亦屬常情。”
教授搖搖頭:“常情?所謂‘已經勝勇追窮寇’,袁本初不過是擔心自己實力受損,‘沽名學霸王’而已。如此不以國事為重之人,有何顏麵稱‘俠義’?”
法正不得不暗自點頭。
教授繼續道:“再說‘家境’。不錯,袁氏一族,的確出過國家柱石,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所謂‘齊家’,也並非袁本初之德,祖父之輩餘蔭罷了。袁本初膝下四子:袁譚袁熙袁尚袁買,除袁買年幼,其餘三子雖各令重兵,但卻互相猜忌,雖未現倪牆之爭,隻因袁本初尚在,而同室操戈之亂,不可避免。子嗣管教若此,‘齊家’之說不過是笑談了。”
袁紹三子不和,法正又耳聞,但法正還是欽佩袁紹的掌控能力:“但袁本初所掌四州,百姓安居樂業總是事實啊?”
教授笑著點頭道:“不錯,河北之地,近年確是富足,但原因是什麽?非袁本初之功,乃天時地利也!興平元年秋(194年),天下大旱,唯河北未受旱災(參見137章《信任危機》)。袁本初確實有寬厚仁義之名,但當今亂世,寬厚仁義行不通的,所謂‘亂世當用重典’,袁本初為了博取‘寬仁’之名,施行寬政,致使百姓懈怠不思進取。如此僅靠天吃飯就是袁本初的‘治國’方略嗎?”
法正低頭沉思不語。
張鬆接道:“穀梁先生眼光獨到,所言亦有理有據。隻是,即便袁本初‘修身齊家治國’之名有虛,但那曹孟德卻未必強於袁本初,為何得二位青睞?”
教授笑道:“至於曹孟德,王賢弟更為了解,不妨聽他分析一下。”
“好啊,願聽王先生高論。”
“嘿嘿,那我就說說我對曹操的看法,不過事先聲明,我沒有穀梁先生那般見識,說對說錯,幾位莫要笑話。”王隊正襟危坐,說出自己對曹操的看法。
“王某來評價當時英豪,不會分析什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隻能從‘對己’‘對人’‘對民’這幾個方麵來說。”
張鬆笑道:“王先生見識果然不同一般,那便聽您說說這曹孟德如何對己對人和對民。”
“先說對己。王某有幸在曹營待過幾天,我對曹孟德的評價是‘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曹孟德樸素節儉,衣服鞋子,無有雕琢修飾,帷帳屏風滿是補丁。在當今國弱民貧之際,曹孟德能嚴於律己,堪稱表率。”
張鬆點點頭:“曹孟德樸素確有耳聞,隻是,聽聞他竟然穿著滿是油漬的衣服接待名士,筵席之上,常常縱聲狂笑,甚至、甚至湯汁濺到須發之上,也不管不顧。”張鬆說道這裏,一臉無法忍受的樣子,好像在他看來,曹操不僅是邋遢肮髒,簡直和乞丐無異,“如此邋遢,何談待客之道?禮儀規矩乃中華千年傳承的禮法,如此粗鄙之人,張某實在不敢恭維。”
王隊嗬嗬一笑:“張別駕難以忍受的,卻是王某欣賞的。的確,曹孟德不拘小節之事,頗受世人詬病,但這便是真正的曹孟德,以真麵目視人有何不對?難道張別駕不願別人對己坦誠相待嗎?”
張鬆答道:“非也,坦誠相待,張某自然歡喜。隻是,張某素聞曹孟德對待當今名士,頗有微詞。”
王隊笑了:“張別駕口中的所謂名士,是指所謂出身高貴、自認為風流倜儻之輩吧?”
王隊此言一出,張鬆法正臉色當即大變。
王隊也感覺自己說話太不注意分寸了。
張鬆法正無不以名士自居。張鬆無顯赫出身,且相貌醜陋,正是憑才學跨入名士之列,並以此為榮。而法正更是出身名門,王隊在眉縣時,曽聽借宿人家老翁說法正祖父乃號“玄德”的名士法真。
王隊如此說,便有譏諷二人之意了。
教授趕緊插話,以解張鬆法正尷尬之圍:“王賢弟說的意思是,曹孟德待人,不重名氣,卻隻看對方是否有如子喬大人、孝直大人般才幹。”
王隊趕緊道:“不錯不錯,二位大人必受曹孟德讚譽。”
張鬆法正麵色緩和下來,張鬆問道:“曹孟德果真如此?”
王隊點頭道:“這便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對人’。曹孟德為人不拘小節,用人也不拘一格。無論豪門名士,抑或販夫走卒,均一視同仁,而用人的唯一標準無非‘才幹’二字。最為難得的是,曹孟德用人,善於揚其長,避其短,正是物可盡其用、人可盡其才。單有一技之長者,均能為其效命。”
張鬆對此很感興趣:“哦?曹孟德如此用人,張某倒初次聽聞。”
王隊笑笑:“王某一位兄弟,就曽深得曹孟德重用,不為別的,隻為其善於機巧構造罷了。”
法正若有所思道:“難得啊……”
張鬆也愈發對王隊的評價感興趣,催促王隊道:“那王先生再說說曹孟德的‘對民’。”
“‘對民’,這是曹孟德最值得稱道之處。”王隊也越來越興奮,“曹孟德執掌兗州之時,恰逢大旱之年,可謂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曹孟德是如何做的呢?”
法正插言道:“曹孟德於兗州屯田治水,確值得稱道,隻是,兗州律法苛刻,怨言頗多啊。”
王隊搖搖頭:“也許有所傳言,但孝直大人沒從曹孟德角度想想嗎?天災不說,兗州又受困於冀、徐二州之間,而且當年呂布又不斷襲擾。天災人禍之下,不施行嚴苛律法,如何能保得一方太平?我覺得,說曹孟德‘對民’之策正當與否,就要看結果。”
張鬆鼓掌笑道:“高論,高論,王先生實在高論!王先生莫說了,且由張某代言。曹孟德自弱小兗州起,曆經天災人禍,至今反能執掌中原,抗衡袁本初。如此說來,曹孟德確強於袁本初也!”
法正也連連點頭,口稱“受益匪淺”,又扭頭笑著對張鬆道:“隻是,聽二位先生言罷,某觀子喬兄那萬錢賭籌,怕是有來無回了,哈哈。”
“哈哈哈”張鬆朗聲大笑。
教授和王隊頭一次聽張鬆笑道如此灑脫,和他那猥瑣醜陋的相貌實在不符。
張鬆笑罷,朗聲道:“兩位先生所言精彩之極,莫說萬錢?便是輸上十萬錢,張某也心甘情願,聽二位先生一番言論足矣。張某也懂了,袁曹一戰結果已不再重要,關鍵是曹孟德必將最終稱雄。”
說罷,張鬆站起身,對著教授和王隊深施一禮:“張某認輸,明日便奉上萬錢。”
張鬆此舉反倒弄得教授和王隊不好意思,兩人趕緊起身還禮,並不停推辭。
張鬆態度卻十分堅決。
教授無奈。
王隊卻“哈哈”大笑:“張別駕如此,我二人實在羞愧。這樣吧,此番賭局,便算我們平手,張別駕輸了萬錢,那我們自然也要將賭籌奉上嘍。”
張鬆沒想到王隊竟如此爽快,能得到心儀的地圖,張鬆不免喜形於色。
.免費為廣大書友提供組團遊三國最新章節和無彈窗全文閱讀,如果你覺得本書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裏的朋友推薦哦!請點擊導航條上分享鏈接或複製如下的分享地址: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