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感慨起來,他忍不住念出了一句俗語:“休將奸狡昧神隻,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咦?秦公子這詩哪裏得來的?”吳王不由興趣所致,連忙問了道。
“呃………草民剛才聽了王爺所說因果報應的話,一時聯了幾句不成韻的句子,僥幸就成了這詩。還望王爺別見怪!”
秦允明自己也不知道這詩出自哪裏,不過在二十一世紀經常聽到有人說,所以腦海裏記憶深刻。反正自己剽竊名人詩詞不是一次兩次了,此刻就權且再奪一次版權。
吳王快意的笑了笑,忍不住又將那詩念了一遍:“休將奸狡昧神隻,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唉,這詩果然一語中的,妙的緊,妙的緊。”
秦允明陪著吳王笑了一陣。
吳王緩了一口氣,神情已然十分暢然,他說道:“秦公子不愧有三盞作文的雅號,恰才不過即興之間,就作出了這般精妙又富含命理的詩。小王那犬兒能結識秦公子這樣的文士,真算是這十幾年來唯一一樁幸事。”
秦允明見吳王又自稱“小王”,這關係冥冥之中更進了一步。他連忙含蓄的謝道:“王爺過譽了,其實草民年紀尚幼,閱曆頗淺,若非與王爺高談闊論,哪裏能有這樣的見解呀。今日與王爺一晤,由鬼怪之事悟出人生大道,實乃是草民受教呀。”
吳王聽得這番話,自知是秦允明自內心的感慨,而非是阿諛奉承,因此心中更加高興了起來。他緩緩點了點頭,說道:“小王今日與秦公子一晤,也甚是開心。”
頓了頓,吳王正打算開口留秦允明與自己共進晚膳,哪知道這時小郡王忽然從院子的正門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父王,父王,你怎麽把秦公子給扣住不放了呢?秦公子可是孩兒的貴賓呀。”
小郡王還沒有走近,已經就大大咧咧的嚷了起來,他肥厚的身子每走一步都要顛三下。
秦允明忙起身,向小郡王行了一禮。
吳王隻是冷冷的哼了一聲,佯怒道:“秦公子是你的貴賓,你還是我的兒子呢!你這德行,一點規矩禮數都沒有,成何體統?”
小郡王隻是憨憨的笑了笑,連連跑到吳王麵前,也不顧秦允明這個外人在場,撒嬌的道:“父王,剛才孩兒已經派人來請秦公子去赴夜宴,皇叔正在孤山上等著呢。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要不,父王跟孩兒和秦公子一同去赴宴嘛,免得讓皇叔不高興呀。”
原來,早在秦允明講完第一故事的時候,端王和小郡王就派人來請秦允明了。不過那下人見吳王和秦允明聊得正在興頭上,又深知吳王素日脾氣不好,竟不敢上前來打擾,隻好匆匆又退了回去。
小郡王和端王本待要先開宴,但蘇小詩卻說本來就人少冷清,若不等秦公子到來,那夜宴就沒什麽興致了。無可奈何之下,端王隻得讓小郡王親自去請一趟。
吳王聽了兒子這話,隻是淡然的哼了一聲,說道:“我那王弟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紈絝人。秦公子,你且去吧,你既是府上的貴客,就不要太過拘禮,能夠盡興最好了。”
秦允明於是向吳王行了一禮,告辭而去。
在前往孤山的路上,小郡王好奇的問道:“秦公子,我父王向來都是怪脾氣,怎麽今日與你聊得投機呀?”
秦允明看了一眼小郡王,對方果然隻是空有著十五、六歲少年身板,實則還是一位孩童。他歎了一口氣,微笑道:“其實,吳王殿下並非脾氣怪戾,隻是內心愁苦孤寂而已。小郡王你日後若能多陪陪吳王,我保證吳王會高興起來的。”
小郡王臉色為難了起來,就像是小孩子在做取舍,究竟是貪玩還是孝順呢?
“唉,我娘親去世的早,父王又不肯再續弦。若父王真想找人陪,其實未必非要讓我去呀。”他支支吾吾的說了道,胖乎乎的臉上有一種心虛的樣子。
秦允明隻得笑了笑,知道小郡王還是貪玩,隻是自己又不是王府的人,不方便多勸什麽,隻好不再多言。
這晚的夜宴與正午的宴席差不多,隻不過天氣涼了,眾人頗有高處不勝寒的處境。
眾人欣賞了一陣歌舞,接著把盞幾巡,又鬧起了對詩的興致。不過是隨意湊上韻腳,將詩句對得通順罷了,並不能看出誰的詩文造詣更深。
早先端王還打算要秦允明正午所做的詩詞,不過喝酒沒幾杯又把這事忘了。而恰恰這個時候雲淡月明,景色正佳,於是端王又提議再來一回切磋文章。
隻可惜先前眾人飲酒過多,酒勁上了頭,正迷迷糊糊之間,誰也作不出來什麽好文章了。就連端王自己都隻是草草寫一詞,但是上句與下句的韻腳不通順,最終是惹出了一場笑話來。
唯獨秦允明酒勁上頭,反而忘了張師爺曾經叮囑教訓的話,趁著酒興一時得意,將文征明的一《念奴嬌?中秋對月》作了出來: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裏。
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
千裏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這詞本是作於中秋節,不過此時距離中秋節已經過了兩個多月了。
幸好今晚月色極佳,而孤山花園周圍種的也都是桂花樹,江南寒冬來得遲,桂花樹上還有些許殘枝敗柳。眾人隻當秦允明是借景抒情而作,至於詞中“佳期”自然聯想為春節了,在朦朧醉意的掩護,並沒有深究什麽。
過了三更,小郡王這小孩子最先熬不住,倒在酒桌上呼呼大睡了起來。
端王也困了,索性便撤了宴席,喝了半盞熱茶之後,就讓侍婢扶著幾位賓客去廂房消息了。就連那蔡舉醉得不行,也隻能暫且在王府留宿。
&1t;ahref=.>.
“咦?秦公子這詩哪裏得來的?”吳王不由興趣所致,連忙問了道。
“呃………草民剛才聽了王爺所說因果報應的話,一時聯了幾句不成韻的句子,僥幸就成了這詩。還望王爺別見怪!”
秦允明自己也不知道這詩出自哪裏,不過在二十一世紀經常聽到有人說,所以腦海裏記憶深刻。反正自己剽竊名人詩詞不是一次兩次了,此刻就權且再奪一次版權。
吳王快意的笑了笑,忍不住又將那詩念了一遍:“休將奸狡昧神隻,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唉,這詩果然一語中的,妙的緊,妙的緊。”
秦允明陪著吳王笑了一陣。
吳王緩了一口氣,神情已然十分暢然,他說道:“秦公子不愧有三盞作文的雅號,恰才不過即興之間,就作出了這般精妙又富含命理的詩。小王那犬兒能結識秦公子這樣的文士,真算是這十幾年來唯一一樁幸事。”
秦允明見吳王又自稱“小王”,這關係冥冥之中更進了一步。他連忙含蓄的謝道:“王爺過譽了,其實草民年紀尚幼,閱曆頗淺,若非與王爺高談闊論,哪裏能有這樣的見解呀。今日與王爺一晤,由鬼怪之事悟出人生大道,實乃是草民受教呀。”
吳王聽得這番話,自知是秦允明自內心的感慨,而非是阿諛奉承,因此心中更加高興了起來。他緩緩點了點頭,說道:“小王今日與秦公子一晤,也甚是開心。”
頓了頓,吳王正打算開口留秦允明與自己共進晚膳,哪知道這時小郡王忽然從院子的正門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父王,父王,你怎麽把秦公子給扣住不放了呢?秦公子可是孩兒的貴賓呀。”
小郡王還沒有走近,已經就大大咧咧的嚷了起來,他肥厚的身子每走一步都要顛三下。
秦允明忙起身,向小郡王行了一禮。
吳王隻是冷冷的哼了一聲,佯怒道:“秦公子是你的貴賓,你還是我的兒子呢!你這德行,一點規矩禮數都沒有,成何體統?”
小郡王隻是憨憨的笑了笑,連連跑到吳王麵前,也不顧秦允明這個外人在場,撒嬌的道:“父王,剛才孩兒已經派人來請秦公子去赴夜宴,皇叔正在孤山上等著呢。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要不,父王跟孩兒和秦公子一同去赴宴嘛,免得讓皇叔不高興呀。”
原來,早在秦允明講完第一故事的時候,端王和小郡王就派人來請秦允明了。不過那下人見吳王和秦允明聊得正在興頭上,又深知吳王素日脾氣不好,竟不敢上前來打擾,隻好匆匆又退了回去。
小郡王和端王本待要先開宴,但蘇小詩卻說本來就人少冷清,若不等秦公子到來,那夜宴就沒什麽興致了。無可奈何之下,端王隻得讓小郡王親自去請一趟。
吳王聽了兒子這話,隻是淡然的哼了一聲,說道:“我那王弟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紈絝人。秦公子,你且去吧,你既是府上的貴客,就不要太過拘禮,能夠盡興最好了。”
秦允明於是向吳王行了一禮,告辭而去。
在前往孤山的路上,小郡王好奇的問道:“秦公子,我父王向來都是怪脾氣,怎麽今日與你聊得投機呀?”
秦允明看了一眼小郡王,對方果然隻是空有著十五、六歲少年身板,實則還是一位孩童。他歎了一口氣,微笑道:“其實,吳王殿下並非脾氣怪戾,隻是內心愁苦孤寂而已。小郡王你日後若能多陪陪吳王,我保證吳王會高興起來的。”
小郡王臉色為難了起來,就像是小孩子在做取舍,究竟是貪玩還是孝順呢?
“唉,我娘親去世的早,父王又不肯再續弦。若父王真想找人陪,其實未必非要讓我去呀。”他支支吾吾的說了道,胖乎乎的臉上有一種心虛的樣子。
秦允明隻得笑了笑,知道小郡王還是貪玩,隻是自己又不是王府的人,不方便多勸什麽,隻好不再多言。
這晚的夜宴與正午的宴席差不多,隻不過天氣涼了,眾人頗有高處不勝寒的處境。
眾人欣賞了一陣歌舞,接著把盞幾巡,又鬧起了對詩的興致。不過是隨意湊上韻腳,將詩句對得通順罷了,並不能看出誰的詩文造詣更深。
早先端王還打算要秦允明正午所做的詩詞,不過喝酒沒幾杯又把這事忘了。而恰恰這個時候雲淡月明,景色正佳,於是端王又提議再來一回切磋文章。
隻可惜先前眾人飲酒過多,酒勁上了頭,正迷迷糊糊之間,誰也作不出來什麽好文章了。就連端王自己都隻是草草寫一詞,但是上句與下句的韻腳不通順,最終是惹出了一場笑話來。
唯獨秦允明酒勁上頭,反而忘了張師爺曾經叮囑教訓的話,趁著酒興一時得意,將文征明的一《念奴嬌?中秋對月》作了出來: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裏。
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
千裏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這詞本是作於中秋節,不過此時距離中秋節已經過了兩個多月了。
幸好今晚月色極佳,而孤山花園周圍種的也都是桂花樹,江南寒冬來得遲,桂花樹上還有些許殘枝敗柳。眾人隻當秦允明是借景抒情而作,至於詞中“佳期”自然聯想為春節了,在朦朧醉意的掩護,並沒有深究什麽。
過了三更,小郡王這小孩子最先熬不住,倒在酒桌上呼呼大睡了起來。
端王也困了,索性便撤了宴席,喝了半盞熱茶之後,就讓侍婢扶著幾位賓客去廂房消息了。就連那蔡舉醉得不行,也隻能暫且在王府留宿。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