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憲穿著單薄的中衣,又在外披了件大氅。他正坐在內堂的左側衽席,幾案上已陳設好茶水及餐點。


    盛憲麵貌清矍,有一股浩然勃的正氣。他的背脊挺得筆直,手捧一卷《漢書》,時而眉頭舒展,俄而顰蹙皺緊,顯然,他的心思亦在為史書上的文字而波折起伏。


    未及多久,貼身的奴仆就在外答告,示意王易已到。


    因時間匆忙,王易並未想到要換一身正裝,也隻是穿上普通的玄色麻葛質地的直裾罷了。


    穿著絲質中衣的盛憲眼睛一亮,心中一驚:這王子雲,竟與晝間穿著相同!


    此時經濟重心尚未轉移到東南,江東地區的絲織業並不達,譬如後來劉宋時期的山謙之就在《丹陽記》中稱“江東曆代未曾有錦”。而這裏在此時更有名的其實要屬麻葛織品。後來士燮每次譴使詣孫權的時候,都會進貢千匹的細葛,據說這種細葛的質地比羅紈還要柔軟。後來曹丕甚至在詔:“江東有葛,寧可比羅紈綺彀!”


    穿葛布、越布乃是此時江東地區的風尚。但在中原士子,或者是那些自著清高,所視甚遠的名士的眼裏是有些寒磣的。但王易從無太大的顧忌。而從他的角度來看,他更喜歡更有質地感的麻葛,而不是會反光拋色的絲織物。


    江東地區因相對的落後,總是效慕中原地區的風尚。在江東地區,有極多的大姓豪右在追逐中原的珍奇玩物。


    樸素地待人處事,不競誇浮華,這就已經極為難能可貴了。


    老成持重的盛憲看到王易身著樸質卻神情平淡,既無諂媚逢迎,也無自卑菲薄。他在收斂住微微露出的驚色後,就又漸漸對王易產生了幾分好感。


    旋即一想,盛憲也在暗自笑話自己:畢竟王易是經過海內名士品評過的後傑佳英,凡脫俗是肯定的,哪容得到他現在再來感悟呢!


    “坐吧。”盛憲優雅地一伸手,幾案的彼麵上的那隻茶杯,依然是冒著熱氣的。


    王易恭敬地一揖到底,然後有些拘謹地上了衽席。


    隻看那輕輕升起的茶煙一眼,王易就有些恍然若失。


    其實他在慌亂――深夜被這一郡的最高長官叫來,也不知所為何事。


    王易用眼角的餘光飛地掃視過周圍的布置後,還是輕輕鬆了口氣――這裏並無殺機。


    王易謹慎地遵循著禮法,身子微微前傾以使目光輕垂,不能直視盛太守。


    “子雲運籌帷幄於衽席間,縱橫捭闔於方寸靈台中,真是好大的風采啊!”盛憲莞爾而笑,笑得慈眉善目。他輕舉起小杯輕呷一口,並示意王易也可以喝點茶水。


    但王易卻心神一震,幾近暈眩――他有些不可思議,難道說,盛憲已經洞悉了他攛掇吳郡豪族火並的事?


    王易將自己的部署以及行事時各部門的配合細節好好回憶了一遍,又覺得能夠留下的也隻是蛛絲馬跡罷了――而且這些遺跡零散、孤立,即使是福爾摩斯,也無法用細密的邏輯推理將它們整合到一起。


    王易在前世本就是學法的,他尤其精通司法邏輯學這一門課程,所以思維還是比較縝密細致的。(.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他來回推斷幾遍,最終認定:除非有叛徒出賣,否則盛憲根本無法知曉這件事。


    最大的可能,隻有是盛憲在以自己的直覺說話。


    憑直覺……王易拘謹的麵容渙然消散,自信的微笑漸漸浮上嘴角。他從容不迫地舉起茶杯,輕呷了一口。回蕩在舌尖的先苦後甘的滋味讓他更加確信了自己的推斷。


    王易裝模作樣:“太守所謂何事?恕小子無知。”


    盛憲的瞳孔裏一道異彩閃過,緊接著是遺露出來的訝異的神色。王易這下更加肯定了――盛憲或許是憑借直覺感知到這次來得過於迅猛和出乎意料的席卷吳郡的暴風雨有更深層的原因,從而十分有魄力地四處推斷了。


    盛憲固然沒有深受名學的熏陶,然而豐富的人生閱曆讓他格外相信自己的直覺――盡管得到了王易這樣一個回答,盛憲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猜測。


    盛憲笑道:“子雲去年在中原縱橫千裏,未及弱冠便為國家立下大功,我身處荒蠻邊地亦常思慕之。”


    王易受寵若驚:“盛公垂青!”


    盛憲又輕呷一口茶水,笑道:“而後子雲參加了汝南的‘月旦評’,頗得海內名望推舉,自此天下有誌之士無不心生向往。而子雲南下渡江後,平定秣陵悍賊張多,又在海鹽廣施恩惠,大破流盜,甚得鄉裏稱讚啊。”


    聽盛憲細數完自己的功績,王易知道他還有下文。


    果然,盛憲繼續說道:“可子雲屢立奇功,又得了天下士子推望,可知是何緣故,才止做了一個海鹽的縣丞麽?”


    王易來了好奇,他試著道:“小子懵懂無知,或可揣度一二:如今閹宦橫行,小子亦不免有被宵小構陷的可能。”


    盛憲拊掌而笑:“吳郡,東陲之地罷了。幾個閹宦跳梁小醜於宮闈帝閽中,哪管得到這裏呢!”


    “這……”王易知道自己的晉升是受了吳郡大姓的重重阻礙的,之前他都不願說破。然而現在這些阻擋他道路的大姓都灰飛煙滅了,盛憲卻表達出與他之前相似的意思。


    盛憲皺眉歎道:“子雲常受小人構陷,故不能晉升,而不是未曾賄金於上,也不是其他什麽原因。哎,我年歲漸老,耳聵目瞽,竟也時常受小人左右,如今回憶起來,也真是歎惋不已啊。”


    王易仍然小心翼翼,他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斃,既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懼小人暗箭。”


    盛憲聞言後,露出奇異的笑容:“仲尼說:‘勇者不懼’,恐怕說的就是子雲這樣的人啊。”


    王易已經在盛憲那詭譎的語氣裏聽出對方猜出真相的喜悅之情。當然,王易也現盛憲雖然已經近乎知曉了真相,但並未有什麽其他什麽對他不利的想法。於是王易笑道:“小子平生極惡一事,即是暴虎馮河。為三言兩語所激迫便拔劍而出,有智之士不為也。”


    盛憲喟然歎道:“是啊。父母在,而輕言為友報仇,輕言舍身投義,君子恥之。不久之前,張氏的二子張桓便是因行為莽撞,被一個小吏和一個沽酒的徒隸當街殺死,哎,這不是很可笑麽。”


    見王易默然無語,盛憲突地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


    “子雲,我年歲已老,近來漸漸感到內裏虛空,不能長往了。江東才俊倍出,非有膽識的勇者不能馭之。不多久,我就要乘舟北上尋訪青州故人孔文舉,與一群誌同道合者尋幽飲酒,寫賦吟詩。那時,我就在齊魯之地等候子雲佳音了。”


    王易驚惶不能言,許久,才憋出句:“盛公之意……”


    盛憲輕舉小杯,笑道:“我欲推舉你為吳郡太守。江東之地,非你而莫屬啊。”


    那最後一句話因一語雙關而驚心動魄。


    幾案孤立,兩張淺短的衽席隔相對望。在這裏品茗中的一兩句話,難道就將這縱橫數千裏的廣袤地域,都這麽草率地定下來了?王易頓時覺得但凡涉及軍國的大事,是不能全以普通的、庸俗的眼光來看待了。


    王易離席,違身而立,一揖到底:“承蒙盛公厚愛。隻是小子年少幼稚,見識淺薄,何德何能占據這一方印綬!”


    盛憲哈哈笑道:“子雲既放出豪言壯語,滿麵充盈著澄清天下之誌,又何須過於謙虛,以至於妄自菲薄呢!”


    他拉著王易坐回原位。在王易坐定的一刹那,盛憲突然伸長脖子,對王易耳語道:“子雲這些月來在吳郡做得這樣大的事業,瞞得住元元大眾,又瞞得過自己的心麽?”


    王易極受震動――眼前這個一郡之長對他如此推心置腹,他為何還要扭捏作態,故作無知呢。


    “恭敬,不如從命。”


    王易正襟危坐,目光洞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虜討逆戰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心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心點並收藏破虜討逆戰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