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富庶一方的高官巨賈,這許太守的頭船實在大得驚人,行在河麵正中間絲毫不覺顛晃,而且船艙內外裝飾十分考究,看得獨孤頗在其間流連了一番。
來到設宴處,獨孤瞥見席中已有三人同坐。走近一瞧,除李掌櫃外,另二人亦眼熟,原來正是登船時見到的那兩名隨從,不過此時已然換了裝束。
大個子的那位見獨孤進來便起身相迎,而那位頗俊秀的先生正手搖折扇,麵露微笑。“獨孤兄快請,等你多時了。”大個子招呼著說道。
見獨孤入席後仍是一臉錯愕,李掌櫃主動開口介紹道:“獨孤兄弟莫怪,這位是內弟李庭茂。”說著抬手示意衝向剛打招呼的大個子。“在下李庭望,幽州人氏。許太守待你如世侄,自然與我等皆是兄弟,不必拘束。”
“就是就是,”大個子李庭茂接話道,“早就聽聞賢兄文武兼備,是哥舒翰大帥帳下難得的奇才,尤其擅長騎射之術,他日定要給愚弟一展身手才好。”他邊說邊給幾人麵前的酒盅徑自倒滿。
獨孤被這般熱情的不期之遇搞得很是困惑,愈發地心中打鼓,卻又不敢表露。他見此李氏兄弟二人舉手投足間皆是行伍做派,再不相信他會是什麽做生意的掌櫃。
為探究竟,獨孤索性以軍中之禮執起酒杯說道:“今日蒙許大人恩惠,和幾位兄弟同船作伴,這盅酒獨孤自當先幹為敬,隻不過……既然是兄弟,咱們說好了,這一盅下去必須得從頭介紹才好。”說完便舉盅一飲而盡。
“好!”李庭望見他言語爽快,且已看出端倪,亦幹完酒盅說道:“獨孤賢弟是明眼人,真人麵前不說假話,在下乃是安大帥帳下先鋒將,此番受大帥之命考略江淮漕運,與賢弟不期而遇,若非高軍師指點,還不知賢弟如此英武過人。”說著他望向一旁手搖折扇之人。那人隨即開口道:“獨孤兄弟有禮,在下高不危,安帥帳下屯田員外郎是也。”
獨孤聽完,驚愕的表情凝固在臉上,心中卻思量著。未曾想,許太守坐鎮一方,竟早已通敵叛國!可此人既然於府上時不曾言明,卻到此處亮明真身,莫不是對他許叔冀仍有顧慮。獨孤不動聲色,放下酒盅,示意不願再飲,眼下與他們共乘一船,再無其他照應,母親也尚在船上,不敢輕舉妄動,想就此罷席而去。
“安祿山已是叛臣賊子,既如此,我等非同道,那便不必再稱兄弟。”獨孤正襟道。
“獨孤兄弟此言差矣,”高不危似是有所料,笑了笑說,“天寶以來,國雖富但民益艱,朝中朋黨結私,奸相當道,老皇帝隻顧聲色犬馬,何曾顧及百姓疲敝?反觀安帥雖出身胡族,卻知漢家禮教,舉義兵清君側,實為天下蒼生計,兄弟何言不為同道?”
“若真為天下蒼生計,當盡守人臣之道,造福一方,然近聞河東各地之慘狀,既為清君側,乃一人之故,豈可為那生靈塗炭之罪事?”獨孤凜然道。
“自古改朝換代,哪有不流血不死人的?獨孤兄弟本也是書香門第,讀聖人書,當知為君治國者,當以德為先,以民為本。如今這朝堂官場早已權宦肆虐,難道不是為君者失了仁德嗎?”那高不危著實振振有詞,“若君王有失,人人皆可麵詰而問之,天下莫不如分崩離析,各行其道。”
獨孤仍欲還口辯駁,這時李庭望開口圓場道:“我等是粗人,對這天下大義不甚明了,隻知那河北一境百姓皆奉安大帥為神明,待其振臂一呼,便有眾多死士相隨。”
獨孤搖了搖頭,但顧慮母親安危,隻能回道:“今有家母在伴,不便相爭,幾位究竟有何見教,直言便是。”
李庭望移了移身子,一抱拳說:“明日便是元旦,安大帥要在洛陽舉行改元正朔之登基大典。大帥求賢若渴,賢弟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何不棄暗投明,歸附了大帥?”獨孤聽了神情凝重,一言不發。
李庭望接著道:“賢弟是南方人,自然熟悉此地人文,此番便隨我一道遍降江淮州郡,以賢弟之才,事成之後我定向大師保薦江南節度使一職。”
獨孤依舊沉吟不語……
高不危擱下折扇道:“在下聽說,那老皇帝已將哥舒翰的部隊從隴右調回,令其死守潼關。安大帥登基之後不日便要兵發長安,依在下之見,獨孤兄弟在西北軍中名聲甚高,若一時仍有疑慮,自不必親自出戰,隻須在陣前一番招降,定可助大帥不戰而克潼關。等成此大功,兄弟想做幾鎮節度使都不在話下!”
招兵納降無非就是許之高官厚祿罷了,獨孤心中冷笑,亂臣賊子談起家國大義來,竟還能如此堂皇。
他依舊不動聲色,重新端起酒盅來連飲數杯,隻道酒力不勝,歸附之事且容思量,便不顧幾人挽留,拜辭退席而出。
殊不知,席間一番談話盡被艙外一名船工聽了去。
當夜獨孤不眠於船舷,未覺此船工竟悄至身側,輕聲道:“方才宴席之間,公子大義實是令人敬佩!不忍見公子受困於此,小人曾行走真源縣令張大人營中,張大人一心抗賊,公子若有需要,小人願為驅馳。”
船工口中所言張大人,乃是真源縣令張巡,早年中第之後,與其兄監察禦史張曉齊名,在京中皆名重一時,後又以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縣令,為官清正,政績優良,任滿回京後卻因不附楊國忠又遭外調,出任真源縣令。
獨孤未敢即刻便輕信此人,但思慮再三,決定賭一把運氣,寫下一紙書信封於蠟中,交由他趁著半夜下錨時便溜下船去,趕往張大人營中報信,約定半月之後仍回雍丘縣官埠接頭定計。
按獨孤的打算,既然李庭望等人有心拉攏,一路上必不會過分為難。而且聽得出來,那李庭望與高不危二人雖同來勸他歸附,但各自說辭的出發點卻大為不同。李受命察略江淮,人生地不熟,希望得人相助,而高則是一副軍師的算盤,想的是為日後的潼關攻堅戰謀得頭功。獨孤若能從中利用,必能牽製住他二人。
從那日起,但凡途中李庭望問起沿運河一帶的州縣情形,獨孤也便多多少少向其介紹一番,也讓他認為自己似有動心之態。數日後,終於接上了仍在武進焦府上修養的阿碧母子,連同母親長孫氏一道送至越州老家安頓妥當。
獨孤心裏明白,眼下北方的局勢一觸即發,片刻不容再等,於是主動找上門,答應了往潼關勸降守軍,但這話他隻說給了李庭望一人。那李庭望聽了自然歡喜,自從那夜船艙宴席間,聽高不危一番話亦覺得甚是有理,本來察略漕運這種差事他就不在行,相比之下,還是攻下長安,生擒唐皇才是他更想得的功勞。
於是當日他便決定帶獨孤一道返回洛陽安大帥處複命,而高不危聽聞後,果然感覺被李庭望搶了先機,滿臉的不悅。
待回程行至雍丘縣官埠停船暫歇,獨孤如約與那送信的船工接上了頭,船工捎來了真源縣令張巡的親筆回信。見張大人在信中具言一舉奪下雍丘縣城的計策,獨孤很是興奮,閱畢便將信紙焚盡,遣船工即刻回複張大人,自當依計行事。
原來,半月前獨孤一行走後,雍丘縣令令狐朝已公開向叛軍投誠,並率軍攻打襄邑縣,俘虜了數百名官軍士兵關押在雍丘。張巡的計策是,派人混入縣城中,想辦法放出被俘虜的官兵為內應,自己則帶兵從外攻打城門,一舉拿下雍丘縣城。
眼下的問題是,令狐朝親自督軍守城,若他在,內應很難成事。張巡要獨孤做的,便是想辦法將令狐朝騙出城去。
獨孤因為見過之前許叔冀寫給親家武進縣焦老爺的家信,便模仿其手跡,杜撰了一封許太守私下留給自己的書信,大意是說他與女婿令狐朝合謀詐降於安祿山,為的是聯合河北顏杲卿、顏真卿兄弟,待安祿山出兵長安時,乘其後方空虛,收複洛陽,並希望獨孤傳信於哥舒翰,相約待洛陽收複之後,朝廷官軍即從潼關出兵,與其兩相夾擊安祿山叛軍主力,一舉殲滅之。
獨孤特意當著高不危的麵將密信展示給李庭望,看書.uukanshu 看完後他驚出一聲冷汗。高不危急於建功,從旁一把搶過信去又細看了一遍,一口咬定確是許叔冀的筆跡無誤,不等李庭望安排,當即便下令於雍丘縣城外設伏,誘令狐朝出城來見,將其捉拿後再往靈昌郡,生擒他嶽父許叔冀,一並押回洛陽交安大帥發落。
不想此招果然見效,令狐朝隻以為是李庭望等人察略江淮漕運順利而歸,親自出城來迎賀,卻聽高不危在旁一聲令下,身後兩名兵士忽地上前來,便將其摁倒在地。
令狐朝被押跪著,大驚之下正欲當麵對質,忽哨兵來報,四周山坡上滿是官軍旌旗。眾人驚愕,皆四下遠眺,確似入了官軍包圍,又見城中不知何時已是濃煙滾滾,大火衝天,有人正在衝殺城門守兵。跪在地上的令狐朝幡然醒悟過來,大喊一聲:“不好,我們中計了!”頓時所有人都慌了手腳,亂作一團。
待李庭望反應過來,惱羞成怒,與令狐朝一道,帶著僅有的幾十人馬,想趕在官軍之前殺回城去。可是勒馬城下,隻見城頭上原本掛著的令狐帥旗已被斬落,取而代之的是一麵張字帥旗,旗下站著的正是真源縣令張巡本人。
李庭望氣得臉色鐵青,怒目朝向一旁的高不危,此刻已是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令狐朝還是不依不饒,騎在馬上撕開嗓子便大罵張巡小人奸計得逞,不料從城頭上拋下兩個圓物來,差點砸中他麵門。令狐朝閃過後定睛一看,驚得一口氣沒接上來,直接從馬背上仰摔下去,吐出一口鮮血來。原來拋下城來的竟是兩顆人頭,正是令狐朝的妻子與小兒!
來到設宴處,獨孤瞥見席中已有三人同坐。走近一瞧,除李掌櫃外,另二人亦眼熟,原來正是登船時見到的那兩名隨從,不過此時已然換了裝束。
大個子的那位見獨孤進來便起身相迎,而那位頗俊秀的先生正手搖折扇,麵露微笑。“獨孤兄快請,等你多時了。”大個子招呼著說道。
見獨孤入席後仍是一臉錯愕,李掌櫃主動開口介紹道:“獨孤兄弟莫怪,這位是內弟李庭茂。”說著抬手示意衝向剛打招呼的大個子。“在下李庭望,幽州人氏。許太守待你如世侄,自然與我等皆是兄弟,不必拘束。”
“就是就是,”大個子李庭茂接話道,“早就聽聞賢兄文武兼備,是哥舒翰大帥帳下難得的奇才,尤其擅長騎射之術,他日定要給愚弟一展身手才好。”他邊說邊給幾人麵前的酒盅徑自倒滿。
獨孤被這般熱情的不期之遇搞得很是困惑,愈發地心中打鼓,卻又不敢表露。他見此李氏兄弟二人舉手投足間皆是行伍做派,再不相信他會是什麽做生意的掌櫃。
為探究竟,獨孤索性以軍中之禮執起酒杯說道:“今日蒙許大人恩惠,和幾位兄弟同船作伴,這盅酒獨孤自當先幹為敬,隻不過……既然是兄弟,咱們說好了,這一盅下去必須得從頭介紹才好。”說完便舉盅一飲而盡。
“好!”李庭望見他言語爽快,且已看出端倪,亦幹完酒盅說道:“獨孤賢弟是明眼人,真人麵前不說假話,在下乃是安大帥帳下先鋒將,此番受大帥之命考略江淮漕運,與賢弟不期而遇,若非高軍師指點,還不知賢弟如此英武過人。”說著他望向一旁手搖折扇之人。那人隨即開口道:“獨孤兄弟有禮,在下高不危,安帥帳下屯田員外郎是也。”
獨孤聽完,驚愕的表情凝固在臉上,心中卻思量著。未曾想,許太守坐鎮一方,竟早已通敵叛國!可此人既然於府上時不曾言明,卻到此處亮明真身,莫不是對他許叔冀仍有顧慮。獨孤不動聲色,放下酒盅,示意不願再飲,眼下與他們共乘一船,再無其他照應,母親也尚在船上,不敢輕舉妄動,想就此罷席而去。
“安祿山已是叛臣賊子,既如此,我等非同道,那便不必再稱兄弟。”獨孤正襟道。
“獨孤兄弟此言差矣,”高不危似是有所料,笑了笑說,“天寶以來,國雖富但民益艱,朝中朋黨結私,奸相當道,老皇帝隻顧聲色犬馬,何曾顧及百姓疲敝?反觀安帥雖出身胡族,卻知漢家禮教,舉義兵清君側,實為天下蒼生計,兄弟何言不為同道?”
“若真為天下蒼生計,當盡守人臣之道,造福一方,然近聞河東各地之慘狀,既為清君側,乃一人之故,豈可為那生靈塗炭之罪事?”獨孤凜然道。
“自古改朝換代,哪有不流血不死人的?獨孤兄弟本也是書香門第,讀聖人書,當知為君治國者,當以德為先,以民為本。如今這朝堂官場早已權宦肆虐,難道不是為君者失了仁德嗎?”那高不危著實振振有詞,“若君王有失,人人皆可麵詰而問之,天下莫不如分崩離析,各行其道。”
獨孤仍欲還口辯駁,這時李庭望開口圓場道:“我等是粗人,對這天下大義不甚明了,隻知那河北一境百姓皆奉安大帥為神明,待其振臂一呼,便有眾多死士相隨。”
獨孤搖了搖頭,但顧慮母親安危,隻能回道:“今有家母在伴,不便相爭,幾位究竟有何見教,直言便是。”
李庭望移了移身子,一抱拳說:“明日便是元旦,安大帥要在洛陽舉行改元正朔之登基大典。大帥求賢若渴,賢弟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何不棄暗投明,歸附了大帥?”獨孤聽了神情凝重,一言不發。
李庭望接著道:“賢弟是南方人,自然熟悉此地人文,此番便隨我一道遍降江淮州郡,以賢弟之才,事成之後我定向大師保薦江南節度使一職。”
獨孤依舊沉吟不語……
高不危擱下折扇道:“在下聽說,那老皇帝已將哥舒翰的部隊從隴右調回,令其死守潼關。安大帥登基之後不日便要兵發長安,依在下之見,獨孤兄弟在西北軍中名聲甚高,若一時仍有疑慮,自不必親自出戰,隻須在陣前一番招降,定可助大帥不戰而克潼關。等成此大功,兄弟想做幾鎮節度使都不在話下!”
招兵納降無非就是許之高官厚祿罷了,獨孤心中冷笑,亂臣賊子談起家國大義來,竟還能如此堂皇。
他依舊不動聲色,重新端起酒盅來連飲數杯,隻道酒力不勝,歸附之事且容思量,便不顧幾人挽留,拜辭退席而出。
殊不知,席間一番談話盡被艙外一名船工聽了去。
當夜獨孤不眠於船舷,未覺此船工竟悄至身側,輕聲道:“方才宴席之間,公子大義實是令人敬佩!不忍見公子受困於此,小人曾行走真源縣令張大人營中,張大人一心抗賊,公子若有需要,小人願為驅馳。”
船工口中所言張大人,乃是真源縣令張巡,早年中第之後,與其兄監察禦史張曉齊名,在京中皆名重一時,後又以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縣令,為官清正,政績優良,任滿回京後卻因不附楊國忠又遭外調,出任真源縣令。
獨孤未敢即刻便輕信此人,但思慮再三,決定賭一把運氣,寫下一紙書信封於蠟中,交由他趁著半夜下錨時便溜下船去,趕往張大人營中報信,約定半月之後仍回雍丘縣官埠接頭定計。
按獨孤的打算,既然李庭望等人有心拉攏,一路上必不會過分為難。而且聽得出來,那李庭望與高不危二人雖同來勸他歸附,但各自說辭的出發點卻大為不同。李受命察略江淮,人生地不熟,希望得人相助,而高則是一副軍師的算盤,想的是為日後的潼關攻堅戰謀得頭功。獨孤若能從中利用,必能牽製住他二人。
從那日起,但凡途中李庭望問起沿運河一帶的州縣情形,獨孤也便多多少少向其介紹一番,也讓他認為自己似有動心之態。數日後,終於接上了仍在武進焦府上修養的阿碧母子,連同母親長孫氏一道送至越州老家安頓妥當。
獨孤心裏明白,眼下北方的局勢一觸即發,片刻不容再等,於是主動找上門,答應了往潼關勸降守軍,但這話他隻說給了李庭望一人。那李庭望聽了自然歡喜,自從那夜船艙宴席間,聽高不危一番話亦覺得甚是有理,本來察略漕運這種差事他就不在行,相比之下,還是攻下長安,生擒唐皇才是他更想得的功勞。
於是當日他便決定帶獨孤一道返回洛陽安大帥處複命,而高不危聽聞後,果然感覺被李庭望搶了先機,滿臉的不悅。
待回程行至雍丘縣官埠停船暫歇,獨孤如約與那送信的船工接上了頭,船工捎來了真源縣令張巡的親筆回信。見張大人在信中具言一舉奪下雍丘縣城的計策,獨孤很是興奮,閱畢便將信紙焚盡,遣船工即刻回複張大人,自當依計行事。
原來,半月前獨孤一行走後,雍丘縣令令狐朝已公開向叛軍投誠,並率軍攻打襄邑縣,俘虜了數百名官軍士兵關押在雍丘。張巡的計策是,派人混入縣城中,想辦法放出被俘虜的官兵為內應,自己則帶兵從外攻打城門,一舉拿下雍丘縣城。
眼下的問題是,令狐朝親自督軍守城,若他在,內應很難成事。張巡要獨孤做的,便是想辦法將令狐朝騙出城去。
獨孤因為見過之前許叔冀寫給親家武進縣焦老爺的家信,便模仿其手跡,杜撰了一封許太守私下留給自己的書信,大意是說他與女婿令狐朝合謀詐降於安祿山,為的是聯合河北顏杲卿、顏真卿兄弟,待安祿山出兵長安時,乘其後方空虛,收複洛陽,並希望獨孤傳信於哥舒翰,相約待洛陽收複之後,朝廷官軍即從潼關出兵,與其兩相夾擊安祿山叛軍主力,一舉殲滅之。
獨孤特意當著高不危的麵將密信展示給李庭望,看書.uukanshu 看完後他驚出一聲冷汗。高不危急於建功,從旁一把搶過信去又細看了一遍,一口咬定確是許叔冀的筆跡無誤,不等李庭望安排,當即便下令於雍丘縣城外設伏,誘令狐朝出城來見,將其捉拿後再往靈昌郡,生擒他嶽父許叔冀,一並押回洛陽交安大帥發落。
不想此招果然見效,令狐朝隻以為是李庭望等人察略江淮漕運順利而歸,親自出城來迎賀,卻聽高不危在旁一聲令下,身後兩名兵士忽地上前來,便將其摁倒在地。
令狐朝被押跪著,大驚之下正欲當麵對質,忽哨兵來報,四周山坡上滿是官軍旌旗。眾人驚愕,皆四下遠眺,確似入了官軍包圍,又見城中不知何時已是濃煙滾滾,大火衝天,有人正在衝殺城門守兵。跪在地上的令狐朝幡然醒悟過來,大喊一聲:“不好,我們中計了!”頓時所有人都慌了手腳,亂作一團。
待李庭望反應過來,惱羞成怒,與令狐朝一道,帶著僅有的幾十人馬,想趕在官軍之前殺回城去。可是勒馬城下,隻見城頭上原本掛著的令狐帥旗已被斬落,取而代之的是一麵張字帥旗,旗下站著的正是真源縣令張巡本人。
李庭望氣得臉色鐵青,怒目朝向一旁的高不危,此刻已是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令狐朝還是不依不饒,騎在馬上撕開嗓子便大罵張巡小人奸計得逞,不料從城頭上拋下兩個圓物來,差點砸中他麵門。令狐朝閃過後定睛一看,驚得一口氣沒接上來,直接從馬背上仰摔下去,吐出一口鮮血來。原來拋下城來的竟是兩顆人頭,正是令狐朝的妻子與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