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除夕,長安城裏過年的氣氛是一年不似一年。早有人說,京城平日裏的熱鬧都是表象,要是少了那些人畜混雜的胡販酒肆和駱駝商隊,過年時身處長安西市,隔老遠都能聽見東南方慈恩寺雁塔上的鍾鳴聲。對於這一點,剛到長安不久,獨孤府上的新仆德康便很是鬱悶。


    常聽人說長安城融匯九州、貫通中外,無論那滿臉絡腮的龜茲商人,還是金發碧眼的樓蘭歌姬,德康進京前早就充滿了各種幻想。好不容易這幾日快到過年,終於得了機會,受夫人吩咐去西市酒肆中打些陳釀回來,可惜到了西市一瞧,除了操著奇怪口音的大胡子掌櫃和幾個裹著頭巾的搬酒夥計外,再沒有其他收獲,尤其沒能見到那豔彩奪目的胡姬酒女,甚至有些商市都是關門謝客的狀態。


    大感失望的德康回到家中,見阿興買回好些食材正往裏搬,便上前搭手幫忙,一邊又忍不住向他抱怨起來,阿興聽了咧嘴笑了笑,答道:“隻怪你來得不是時候,京城裏本來很多外鄉人過年都要回鄉,再加上今年關外一直在打仗,商路封閉不通,你說的那些關了門的鋪子,從年初起便早已有了。”


    德康邊聽邊不住地搖頭歎著氣,追問道:“阿興哥老家是哪裏?”


    “就在洛陽。”阿興並沒有停下腳步,說:“從我爺爺那時起便是了。”


    “聽說你一家都是軍戶?”


    “對。你是怎麽知道的?”阿興頗為詫異,停住轉臉問道。


    “我二伯說的。哦,你們喊他徐老。”德康解釋說,接著又問:“軍戶不是都在邊關才有嗎?可你家卻在洛陽。”


    “看來你懂得不少嘛!”阿興聽他這樣問,索性放下手中貨什,頗為得意地細說道:“你可有聽過羽林衛?我爺爺當年就在洛陽羽林衛中供職,那時洛陽還叫神都,武後的萬象神宮就是我爺爺他們負責把守。”


    “真是了不起!”德康由衷發出讚歎,突然轉眼瞧見自家少主正回府進門,身後還帶著一位牽馬的客人,急忙呼喊少主回來了。阿興趨步上前,麻利地吩咐著德康趕緊將客人的馬牽到後院去喂水。獨孤一邊讓阿興告訴細娘晚飯加兩個好菜,一邊熱情地將客人往內堂裏延,待遇上聞聲迎出來的母親長孫氏,便立馬開口介紹說:“伯文兄,這位便是家母。母親,這位就是跟您常提起的範伯文,兒子在隴右軍中的生死之交,也是南方人,老家是揚州府。”


    “見過叔母!”範伯文十分恭敬地施禮。


    “既是我兒同出生死的兄弟,不必拘禮,快來請坐。”長孫氏也是熱情相待。


    一番寒暄敘舊之後,飯菜也已準備妥當,幾人便落座開席。伯文解開隨身的包囊,取出兩個酒壇來,說道:“我與三郎是生死兄弟,同在沙場,互望項背。這一路趕來也沒什麽好帶,昨日驛館之中見有產自家鄉的桂花釀甚是解口,便捎了兩壇,隻當是今日唐突來闖叔母家宴,權作賠禮之用。”


    “兄太客氣了!”獨孤很是感動地說,“自打軍中一別,頗多變故,也不知你傷愈如何?”長孫氏一聽,也在一旁關切地詢問著伯文境況。


    伯文謝過長孫氏,又對獨孤說:“傷得其實無大礙,你走後不久便已痊愈,後來還跟著王將軍一道往劍南一帶尋敵征討。”


    “我也常聽軍報至此。劍南之地可是當時石堡城下吐蕃援軍的駐地?”獨孤問說。


    “正是。前些年叫吐蕃人奪了去,如今又重回我手,隴右、劍南連成一片,其間還歸附了不少南羌的兵馬。隻是……”伯文說到這,忽然又轉了語氣。


    “隻是什麽?”獨孤問。


    “還記得你們建在青海湖湖心山上的應龍城嗎?”伯文說著皺起了眉頭,“咱們守城的兵太少,隻留了三百人,入冬後湖麵冰封,吐蕃人又來了三千精騎,被一鍋端了去。為這事,翰帥光了好幾天的火,還把河西節度使給告了。”


    “河西?”獨孤聽不明白,問:“你是說河西節度使安思順將軍?”


    “對。吐蕃圍城時,我大軍正在劍南,無力長途救援。情急之下,翰帥派人去涼州武威城河西節度使安思順將軍處求援,不料卻吃了閉門羹。可惜那三百守軍裏頭有不少都曾與我同伍,如今都不在了。”伯文敘說地很是氣憤,頻頻舉杯痛飲。獨孤聽了也不知如何接話,隻能默默地陪著喝酒。待到酒畢退席,長孫氏叫細娘伺候著休息去了。獨孤見時辰已不早,伯文也有了幾分醉意,便沒讓他獨自再去客棧投宿,吩咐阿興直接在自己的房中加一張臥榻,與他同室而寢。


    半夜裏,門外街巷上傳來陣陣賀歲炮竹聲,待稍稍停歇後獨孤才酒意上頭,睡眼朦朧起來。過了一陣,恍惚間突然聽見有人在喚他的名字,睜眼一瞧原來是伯文在身旁叫他,於是起身點亮了房中的燭台,與他對坐在榻邊。


    “你一走便沒了音訊,竟是有何變故?聽說已在翰帥府中任了新職?”伯文開口便問。


    獨孤見他臉上依舊泛著酒暈,但意識卻已清醒,突然被這麽一問反倒尷尬起來,答道:“前番喪報誤傳至家中,家母幾乎病倒,而後不願再令往軍中前線,於是隻能留在京城。”


    “罷了罷了,”伯文聽了低頭揮揮手說,“你我雖生死兄弟相稱,若仍不肯與我明言,我還是就此告辭便是。”


    “兄這是何故?”獨孤急問道,“你以為我有隱瞞你什麽嗎?”


    “既無隱瞞,為何我從不知你與他楊家竟有如此關係?”伯文脫口逼問道。


    獨孤一聽又是“楊家”,不自覺地緊張起來。為何一旦跟楊家扯上關係,就會引得莫名的不安來?前次與賈幼鄰是如此,眼前的範伯文又是如此。


    獨孤想了想,正色回答道:“伯文兄當時勸我處亂世,投筆從戎以謀功名,我便頗以為然,實則從軍之途確實亦有私心在內。我與京中韋府二小姐千金私許終身,苦無明媒正娶之道,幸而千金與那楊太真熟識,許願若獲軍功,便可得楊太真做媒,求聖旨賜婚於我二人。返京之後,我也確實得了楊家的惠利,入得翰帥府中領個文職至今。即便如此,賜婚一事如今看來多半也是妄生之念,但事已至此,我也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至於與他楊家,確實並無再多的瓜葛。”


    伯文耐心地聽獨孤講完,神色慢慢放緩了說道:“難得你是個文武全才,卻又如此一往情深,難怪被別人盯上,多作利用。”


    “利用?”獨孤疑問道,“你是說楊家人利用我?”


    “還會有別人?”


    “其實我早也有想到過,隻是想不明我人微言輕的,有何利用之處?”


    “若幾個月前你告訴我這些,我也想不明白他們用你作甚。不過現在我大概清楚了。”


    “愚弟請兄直言。”獨孤恭敬地揖手說道。


    伯文起身坐到了獨孤一邊,從頭說起來:“應該就是從你回京那時起,我便發現經常有楊員外手下的人來見翰帥,一開始還遮遮掩掩,後來再送來的珍玩寶物已是擺在明處。這次為了在翰帥新攻下的劍南道重設節度府,楊氏還親自跑了一趟打點,同行的另一人名叫鮮於仲通,正是當年舉薦楊氏進宮麵聖之人,u看書w.uukansh. 如今楊氏投桃報李,估計過了年,那鮮於仲通便會走馬上任劍南節度使。”伯文停了停,又問:“你可是剛接到了翰帥的調令要往阿布思部?”


    “正是。”


    “這調令的用人之薦正是出自楊氏,翰帥也一拍即合。石堡城立功之後,阿布思領著朔方節度副使,便一直與正使張齊丘過不去,如今又打上了河西節度使的主意。楊氏深知現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與翰帥素來不睦,想要借阿布思之手替翰帥將安思順除掉,故而薦你成此行。且不說安思順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鎮邊的大將,手下將領甚廣,淵源極深,豈是輕易就能被扳倒的?阿布思又是虎視眈眈,一直都與官軍貌合神離,之前還有過私通吐蕃的斑斑劣跡,就算與翰帥聯合也是衝著節度使之名而來,不達目的隨時都會翻臉。因為攸關幾方切身利益,故而此一行必然十分凶險,我此次連夜趕來,就是想盡快告訴你內情,或可避些災禍。”伯文一番言語分析得懇切,獨孤也是聽得明白。


    沉吟了許久,獨孤終於開口說道:“伯文兄此來如同救我於水火!”再番謝過之後,獨孤問道:“兄此次出營可有托辭?”


    “我隻說是告假省親會友幾日。”


    “既如此,兄且自回營,愚弟隨後即往鄯州城覲見翰帥。”


    “這麽說,你執意要去?”


    “當然。不過多虧兄來提醒,我心中有數,自會權益行事。”


    伯文深深歎了口氣,知道多勸無益,隻道是願隨同左右共往。獨孤不願其一同赴險,隻身趕赴便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荔枝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田並收藏荔枝隕最新章節